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是指幼儿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本文主要分析游戏在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关键词】游戏;幼儿;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214-02
角色游戏是培养幼儿坚持性的一个重要形式。在幼儿进行角色游戏之前,他们自己选择游戏的主题、扮演的角色和内容情节,并选取游戏所用的材料。由于有了比较明确的活动目的,在游戏时幼儿就会按计划开展活动,并能促使他们较长时间地坚持活动。
1幼儿自我控制概述
幼儿自我控制是幼儿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幼儿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是幼儿自觉地选择日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控制、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是个性发展中比较稳定的个人品质,这种稳定的个人品质的形成不是自然而然的过程,与儿童早年所接受的教育和培养有着密切关系。
自我控制能力是随着幼儿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发展起来的,具体指幼儿根据社会环境的要求,抑制冲动、延迟满足,对自己的认识、情绪和行为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能力,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特征。它是人们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会直接影响个体在学习活动、人际交往和个性品质等方面的发展。
2游戏是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有效途径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及其人格品质和良好个性的形成。自我控制能力不仅在儿童早期心理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也将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有人把游戏当做解决儿童问题的灵丹妙药,也有人把游戏看做是由儿童过渡到成人式工作的一种行为。种种研究表明,利用游戏策略是解决儿童问题的重要途径。虽然游戏是一种自主自愿的、快乐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幼儿在游戏中就可以随心所欲、任意发挥,教师要对游戏进行选择和引导,对游戏空间、玩具和游戏材料进行设计,幼儿的行为也要受一定的游戏规则的限制。尽管游戏时有了一定的约束,但游戏的吸引力会使幼儿自觉自愿地遵守这些规则,进行自我监督和自我调节,从而培养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
3游戏在幼儿自我控制中的应用
3.1培养游戏的专注性和坚持性: 如果幼儿不能较长时间地坚持活动,教师就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提醒幼儿,约束他们的行为。如,有的幼儿在玩“娃娃家”游戏时,只玩了几分钟就去做其他的事情了。这时教师可以扮演邮递员去给他们家送信,并借此机会说:“这家的妈妈呢,怎么把宝宝(布娃娃)一个人放在家里呢?这多不安全呀!”经过邮递员的提醒,幼儿能够加强角色意识,懂得妈妈应该照顾好宝宝。在角色游戏中,通过履行角色职责,有利于提高幼儿对游戏的专注性和坚持性。
3.2延迟满足的培养: 延迟满足是自我控制能力的核心部分,是一种心理成熟的表现。它是一种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主动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在等待中形成自我控制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延迟满足对人一生的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无论是学业、人际交往,还是饮食、理财、婚恋等生活领域都充满了大量需要延迟满足的行为。许多实验表明,那些更善于调控自己情绪和行为的孩子,拥有更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更大的未来成功希望,培养幼儿延迟满足能力也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从道德发展方面,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发展还受到其道德发展水平的影响。幼儿的道德发展水平越高,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也会越好。依据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发展理论认为,幼儿的道德发展处于前习俗水平,是以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为主。在这一阶段,孩子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好是坏及严重程度,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反之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而且幼儿的道德发展具有两个特点,即从他性和情境性。因此在教育中,我们要多联系具体情境,积极主动告诉孩子哪些事应该做或不应该做以及这样的原因。如买东西时,可以对孩子说“我们拿水果,就要给卖水果的人钱,这样他们也可以拿着挣来的钱去买他们想要的东西”,而不能只是简单地说“你怎么偷店里的水果”。鼓励孩子试着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这对幼儿晚期的孩子的发展十分重要。
结论
3.3从道德发展方面,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发展还受到: 其道德发展水平的影响。幼儿的道德发展水平越高,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也会越好。依据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发展理论认为,幼儿的道德发展处于前习俗水平,是以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为主。在这一阶段,孩子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好是坏及严重程度,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反之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而且幼儿的道德发展具有两个特点,即从他性和情境性。因此在教育中,我们要多联系具体情境,积极主动告诉孩子哪些事应该做或不应该做以及这样的原因。如买东西时,可以对孩子说“我们拿水果,就要给卖水果的人钱,这样他们也可以拿着挣来的钱去买他们想要的东西”,而不能只是简单地说“你怎么偷店里的水果”。鼓励孩子试着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这对幼儿晚期的孩子的发展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 程利,桑标,解希静.儿童自我控制研究概况及其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0,39(2):16- 19.
[2] 韩妍容.利用游戏策略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J].教育探索,2010,2:59- 61.
[3] 吴晨阳,何贵兵.自我控制行为中的情绪因素[J].心理科学,2011,34(2):317- 321.
【关键词】游戏;幼儿;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214-02
角色游戏是培养幼儿坚持性的一个重要形式。在幼儿进行角色游戏之前,他们自己选择游戏的主题、扮演的角色和内容情节,并选取游戏所用的材料。由于有了比较明确的活动目的,在游戏时幼儿就会按计划开展活动,并能促使他们较长时间地坚持活动。
1幼儿自我控制概述
幼儿自我控制是幼儿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幼儿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是幼儿自觉地选择日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控制、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是个性发展中比较稳定的个人品质,这种稳定的个人品质的形成不是自然而然的过程,与儿童早年所接受的教育和培养有着密切关系。
自我控制能力是随着幼儿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发展起来的,具体指幼儿根据社会环境的要求,抑制冲动、延迟满足,对自己的认识、情绪和行为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能力,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特征。它是人们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会直接影响个体在学习活动、人际交往和个性品质等方面的发展。
2游戏是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有效途径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及其人格品质和良好个性的形成。自我控制能力不仅在儿童早期心理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也将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有人把游戏当做解决儿童问题的灵丹妙药,也有人把游戏看做是由儿童过渡到成人式工作的一种行为。种种研究表明,利用游戏策略是解决儿童问题的重要途径。虽然游戏是一种自主自愿的、快乐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幼儿在游戏中就可以随心所欲、任意发挥,教师要对游戏进行选择和引导,对游戏空间、玩具和游戏材料进行设计,幼儿的行为也要受一定的游戏规则的限制。尽管游戏时有了一定的约束,但游戏的吸引力会使幼儿自觉自愿地遵守这些规则,进行自我监督和自我调节,从而培养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
3游戏在幼儿自我控制中的应用
3.1培养游戏的专注性和坚持性: 如果幼儿不能较长时间地坚持活动,教师就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提醒幼儿,约束他们的行为。如,有的幼儿在玩“娃娃家”游戏时,只玩了几分钟就去做其他的事情了。这时教师可以扮演邮递员去给他们家送信,并借此机会说:“这家的妈妈呢,怎么把宝宝(布娃娃)一个人放在家里呢?这多不安全呀!”经过邮递员的提醒,幼儿能够加强角色意识,懂得妈妈应该照顾好宝宝。在角色游戏中,通过履行角色职责,有利于提高幼儿对游戏的专注性和坚持性。
3.2延迟满足的培养: 延迟满足是自我控制能力的核心部分,是一种心理成熟的表现。它是一种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主动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在等待中形成自我控制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延迟满足对人一生的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无论是学业、人际交往,还是饮食、理财、婚恋等生活领域都充满了大量需要延迟满足的行为。许多实验表明,那些更善于调控自己情绪和行为的孩子,拥有更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更大的未来成功希望,培养幼儿延迟满足能力也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从道德发展方面,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发展还受到其道德发展水平的影响。幼儿的道德发展水平越高,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也会越好。依据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发展理论认为,幼儿的道德发展处于前习俗水平,是以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为主。在这一阶段,孩子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好是坏及严重程度,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反之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而且幼儿的道德发展具有两个特点,即从他性和情境性。因此在教育中,我们要多联系具体情境,积极主动告诉孩子哪些事应该做或不应该做以及这样的原因。如买东西时,可以对孩子说“我们拿水果,就要给卖水果的人钱,这样他们也可以拿着挣来的钱去买他们想要的东西”,而不能只是简单地说“你怎么偷店里的水果”。鼓励孩子试着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这对幼儿晚期的孩子的发展十分重要。
结论
3.3从道德发展方面,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发展还受到: 其道德发展水平的影响。幼儿的道德发展水平越高,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也会越好。依据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发展理论认为,幼儿的道德发展处于前习俗水平,是以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为主。在这一阶段,孩子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好是坏及严重程度,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反之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而且幼儿的道德发展具有两个特点,即从他性和情境性。因此在教育中,我们要多联系具体情境,积极主动告诉孩子哪些事应该做或不应该做以及这样的原因。如买东西时,可以对孩子说“我们拿水果,就要给卖水果的人钱,这样他们也可以拿着挣来的钱去买他们想要的东西”,而不能只是简单地说“你怎么偷店里的水果”。鼓励孩子试着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这对幼儿晚期的孩子的发展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 程利,桑标,解希静.儿童自我控制研究概况及其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0,39(2):16- 19.
[2] 韩妍容.利用游戏策略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J].教育探索,2010,2:59- 61.
[3] 吴晨阳,何贵兵.自我控制行为中的情绪因素[J].心理科学,2011,34(2):317-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