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更是触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机。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优化导入策略,可以唤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强烈兴趣,让语文课堂焕发不一样的精彩。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导入;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课堂导入就像一篇文章的精彩开头,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人们的眼球,引起学习的兴趣。虽然课堂导入在一节课中只有几分钟的时间,但是毋庸置疑它的作用是巨大的。课堂导入得法,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保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课堂导入的重要作用,不断优化导入的方式,从而使教学顺利有效开展。
一、音乐导入,情感碰撞
要想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非常关键。大家都喜欢音乐,小学生也不例外,如果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利用音乐来创设情境,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被充分激发出来,产生心灵的碰撞,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文本。
例如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课文时,在上课的初始阶段,教师首先在教室播放了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雄壮的基调、豪迈的声音一下子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去,学生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激情澎湃之感。这时教师和同学进行课前的简短交流:“同学们知道刚才听到的歌曲是什么吗?对,这就是《好汉歌》,那么谁知道在《水浒传》中都有哪些好汉呢?”听了这个问题后,同学们纷纷发言,列举了诸如鲁智深、武松、林冲等人物,这时教师在引导:“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些好汉中的其中一位,就是林冲,让我们看看在林冲的身上都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这样通过教师播放相关的音乐,在最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情绪被充分的激发出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到文本的情境中,有利于学生很好的体会文本蕴含的感情。但是,音乐的使用要适度,不能喧宾夺主,同时要注意,选择的音乐作品要和文本内容相关,避免适得其反。
二、故事导入,趣味盎然
小学生都喜欢故事,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对于故事有着天然的喜爱,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导入阶段选择与文本内容相关的趣味性较强的故事讲给小学生们听,这样让他们在听故事的同时逐渐进入课堂内容的学习中去,同样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是《神奇的克隆》,这个文章中的“克隆”一词小学生并不熟悉,因而也不会对文章内容产生兴趣。而且,克隆技术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讲清楚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有一位教师是这样进行教学导入的:“同学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孙悟空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孙悟空吧?他的本领非常了不起,不仅会腾云驾雾,而且还会七十二变,所有的妖魔都害怕他。真是非常厉害!可是当孙悟空碰到一大群小妖的时候他怎么办呢?一个个去打太费事了。孙悟空当然有办法了,他从自己的身上拔下一把毫毛,轻轻一吹,几千几万只小猴子就出现了,大家说神奇不神奇?今天我们讲的《神奇的克隆》就将孙悟空的本领变成了现实,大家想不想知道?那我们就去看看吧!”
这样通过讲故事导入,将枯燥的知识转化为小学生喜欢听的故事,深入浅出,能在最大程度上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讲故事导入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小学生来说极具吸引力,趣味盎然的故事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助于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悬念导入,扣人心弦
悬念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让学生产生迫切的学习渴望。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根据课文内容设置悬念,可以极大地刺激学生的探索精神,学生强烈的想解除疑惑,自然就会主动进入文本学习,这样就很好地发挥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使原来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文《会走路的树》一文时,教师首先在黑板上板书了课文的题目,然后引导:“看了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感受和想法?”看了课文的题目,学生们都感到很奇怪,树是生长在土地里的,它没有脚,怎么“会走路”呢?这时教师并没有直接回答学生的疑问,而是向大家展示了关于驯鹿角的图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礼物,大家仔细看一看,这像什么?你们认识吗?”由于小学生对驯鹿角并不熟悉,所以说出来的答案五花八门,这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大家的想象力很丰富,但是都不准确,其实,这就是那棵会走路的树,大家想知道它是什么吗?我们可以看到,它是没有脚的,那么它到底是怎么走路的?让我们打开课本自己去探索吧。”
这样一系列的悬念设置,一步步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来,引导学生逐渐进入文本的学习中去。小学生喜欢新鲜的事物,对于未知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渴望,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设置悬念,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进入文本进行探究,寻找答案,同时也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大量的教学案例表明,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动探究文本内容,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因此,在课堂的开始设计一个精彩的导入就显得尤为重要。新颖别致的导入,像一盏明灯,指引学生去探究,让语文课堂教学生动、自然、激情飞扬。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导入;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课堂导入就像一篇文章的精彩开头,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人们的眼球,引起学习的兴趣。虽然课堂导入在一节课中只有几分钟的时间,但是毋庸置疑它的作用是巨大的。课堂导入得法,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保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课堂导入的重要作用,不断优化导入的方式,从而使教学顺利有效开展。
一、音乐导入,情感碰撞
要想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非常关键。大家都喜欢音乐,小学生也不例外,如果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利用音乐来创设情境,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被充分激发出来,产生心灵的碰撞,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文本。
例如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课文时,在上课的初始阶段,教师首先在教室播放了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雄壮的基调、豪迈的声音一下子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去,学生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激情澎湃之感。这时教师和同学进行课前的简短交流:“同学们知道刚才听到的歌曲是什么吗?对,这就是《好汉歌》,那么谁知道在《水浒传》中都有哪些好汉呢?”听了这个问题后,同学们纷纷发言,列举了诸如鲁智深、武松、林冲等人物,这时教师在引导:“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些好汉中的其中一位,就是林冲,让我们看看在林冲的身上都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这样通过教师播放相关的音乐,在最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情绪被充分的激发出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到文本的情境中,有利于学生很好的体会文本蕴含的感情。但是,音乐的使用要适度,不能喧宾夺主,同时要注意,选择的音乐作品要和文本内容相关,避免适得其反。
二、故事导入,趣味盎然
小学生都喜欢故事,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对于故事有着天然的喜爱,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导入阶段选择与文本内容相关的趣味性较强的故事讲给小学生们听,这样让他们在听故事的同时逐渐进入课堂内容的学习中去,同样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是《神奇的克隆》,这个文章中的“克隆”一词小学生并不熟悉,因而也不会对文章内容产生兴趣。而且,克隆技术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讲清楚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有一位教师是这样进行教学导入的:“同学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孙悟空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孙悟空吧?他的本领非常了不起,不仅会腾云驾雾,而且还会七十二变,所有的妖魔都害怕他。真是非常厉害!可是当孙悟空碰到一大群小妖的时候他怎么办呢?一个个去打太费事了。孙悟空当然有办法了,他从自己的身上拔下一把毫毛,轻轻一吹,几千几万只小猴子就出现了,大家说神奇不神奇?今天我们讲的《神奇的克隆》就将孙悟空的本领变成了现实,大家想不想知道?那我们就去看看吧!”
这样通过讲故事导入,将枯燥的知识转化为小学生喜欢听的故事,深入浅出,能在最大程度上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讲故事导入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小学生来说极具吸引力,趣味盎然的故事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助于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悬念导入,扣人心弦
悬念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让学生产生迫切的学习渴望。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根据课文内容设置悬念,可以极大地刺激学生的探索精神,学生强烈的想解除疑惑,自然就会主动进入文本学习,这样就很好地发挥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使原来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文《会走路的树》一文时,教师首先在黑板上板书了课文的题目,然后引导:“看了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感受和想法?”看了课文的题目,学生们都感到很奇怪,树是生长在土地里的,它没有脚,怎么“会走路”呢?这时教师并没有直接回答学生的疑问,而是向大家展示了关于驯鹿角的图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礼物,大家仔细看一看,这像什么?你们认识吗?”由于小学生对驯鹿角并不熟悉,所以说出来的答案五花八门,这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大家的想象力很丰富,但是都不准确,其实,这就是那棵会走路的树,大家想知道它是什么吗?我们可以看到,它是没有脚的,那么它到底是怎么走路的?让我们打开课本自己去探索吧。”
这样一系列的悬念设置,一步步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来,引导学生逐渐进入文本的学习中去。小学生喜欢新鲜的事物,对于未知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渴望,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设置悬念,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进入文本进行探究,寻找答案,同时也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大量的教学案例表明,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动探究文本内容,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因此,在课堂的开始设计一个精彩的导入就显得尤为重要。新颖别致的导入,像一盏明灯,指引学生去探究,让语文课堂教学生动、自然、激情飞扬。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