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和声音的正确技巧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wei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曝光是摄影和摄像中关键的技术步骤之一,通过曝光感光元件或胶片才可以得到影像,合适的曝光量控制着影像的明暗。之前在学习摄影时,有一个经验口诀:负片宁过勿欠,正片宁欠勿过。这其实就是一个针对不同宽容度感光材质的安全曝光方式。如果要深究其内容的话,经验口诀帮助我们完成过无数次拍摄,但是这些理论都是错误的。曝光就是要正确,过曝和欠曝都是错误的,之前的口诀只是心理安慰罢了。
  正确的曝光和录音技巧
  要了解曝光,我们首先要了解光的数量。光的数量我们怎么能数得清楚呢?我们每次拍摄的场景都是特定的环境,它不可能重复第二次,所以对于特定环境的曝光也是特定的。我们说,光的数量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中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根据光线的强弱变化的,每次正确曝光所需要的光线量就是我们认为合适的光的数量。多一分则过曝,少一分则欠曝。
  对于光的数量的控制,我们使用两个参数来进行调整:光圈和快门。在DV操作中,还可以使用增益的方式对曝光进行微调。上小学的时候,我最讨厌做数学应用题,因为里面总有一类问题是出水口和入水口类的问题,这里我不解释具体的题目,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有同感的。不过要了解正确曝光,这个水池的问题倒是一个形象的比喻。
  我们假设正确曝光需要的光线数量可以装满一个容器,光圈就是输入光线管道的粗细程度,快门速度就是开启这个管道让光线通过的时间长短。那么我们就会依靠生活的经验得出结论,要让光线充满一个容器,当光圈大的时候,快门速度会很快;当光圈小的时候,快门速度会慢一些。
  这就是在曝光中光圈和快门速度设置的技巧,我们可以针对正确的曝光设置出一组光圈和快门值,在保证曝光的前提下,通过光圈和景深的关系、快门速度和运动的关系来选择具体数据,但是我一再强调的是曝光要准确。
  光线的均衡点
  也许你会说,这太难了吧,当出现明暗对比非常强烈的环境,我们就没有办法来完成正确的曝光。是的,有很多电影中都出现了非常有艺术感的造型光,这些光线的造型对于曝光而言是困难的。解决它们的办法,一部分是通过补充灯光的方式来完成;另一部分,则要通过技巧,那就是找到光的平衡点。
  同样,这个平衡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按照摄影中曝光大师安塞而亚当斯的理论,它将光线分成了12个灰阶,然后通过灰阶的过度来完成明、暗的转换。这也许太多复杂了一点,我们不讨论这个灰阶,但是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一个奥秘,那就是即使光比反差再大,画面由暗到亮,或者由亮到暗都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就是由亮到暗,或者由暗到亮的过度。
  好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就可以分析任何的一个环境,如果光比很大,那就证明这个过度很急促,感觉是忽明忽暗;如果光比很小,那么这个环境的过度就很幽缓,感觉很平均。当我们对这样环境进行拍摄的时候,如果正确曝光那就一定要找到这个过度的点,以它为基础就可以得到正确的曝光。
  这样说也许太过精确了,用点、线、面的方式来阐述我的曝光观点的话,我想大家可以这样理解,当光比对比强烈的时候,正确曝光要找到光线过度的点;当光比不够强烈的时候,正确曝光要找到光线过度的线(比点略宽泛一些了);当光比对比很小的时候,那就非常容易拍摄了,正确曝光只要找到这个过线过度的面就可以了。
  过曝和欠曝
  在进行DV拍摄的时候,过曝和欠曝都是难免的。如果我们一心只想着正确曝光,那拍摄DV的乐趣就荡然无存了。
  既然过曝或欠曝在所难免,这里我依然会对大家做曝光底线的提示,当遇到画面曝光无法判断,或者不知道如果调整的时候,一定要欠曝一些,不可让画面过亮。
  这个原理是和数码影像的宽容有关的,我们可以拍明、暗两张不同的图片进行对比,当使用后期软件对它们进行调整的时候,亮部的信息是无法调出的,白色的过曝部分无论怎么调整都依然是白色的,但是暗部的信息可以被调出,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对比的方法来提出这些隐藏在黑色部分中的细节。
  通过这样的实验,我们如果无法正确曝光的时候,希望大家可以略微欠曝拍摄一下,这是DV曝光的底线。
  声音干净的技巧
  如果从所谓专业的角度来定义,我们说影视是视听结合的艺术形式。DV发展到今天,如果追溯可以将它的前身锁定在电影上,电影的发展经历了若干个历史时期,其中重要的分类是两种:无声电影时期和有声电影时期;黑白电影时期和彩色电影时期。无声电影开创了一个时代,它曾被人们称作“伟大的哑巴”,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都是视觉的表达,但是有声电影的媒介相比无声电影又丰富了许多,这就是因为有声音的加入,画面和声音的结合满足了人们视听的要求。
  不仅要能看到,还要能听到,甚至发展到我们看到的3D电影和4D电影,还可以闻到、触摸到、体验到。这一切就是影像发展的脉络,模拟人的感官,让我们利用各种知觉去感知画面和故事,身临其境。虽然现在的DV还不能带来更多的感知层面,但是它起码可以做到视频和音频相结合,画面和声音可以同时拍摄,同时记录。
  声音的运用
  我曾经开车出过一个小车祸,汽车在倒车的时候撞到了电线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笨拙的事故,我后来反思了一下,除了大意之外,就是过于依赖声音所致。过去在倒车的时候,我不但要回头张望,还要通过后视镜随时观察,有了倒车雷达辅助之后,很多距离和宽窄的问题我都交给了雷达去处理,只要听到不同节奏的“嘀、嘀”声就可以判断出距离障碍物的远近。视觉的依赖在这个环节逐渐变成了听觉的依赖,那次撞车时我边听收音机边倒车,倒车雷达声被广播所覆盖,这样就造成了一个次小事故。
  这件故事除了告诉我们谨慎驾驶之外,还说明了声音的重要,如果我看到的画面和声音同步,那么是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的,但是离开了声音,在一个视听结合的环境中,依然会感觉到别扭和不真实。
  声音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即使过去人类经历了无声电影时代,那也会在播放的现场进行乐队伴奏来弥补声音的缺失,只是当时电影工业的技术无法达到,而不是我们不需要声音,真的感受那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庄严”时刻。
  配合着画面的声音可以让我们身临其境,可以让我们久久依恋,在拍摄的过程中声音可以传达暗示,在剪辑中声音可以帮助我们转场。有时候我们总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京剧中演员站在幕布帘后先叫板再走出,《红楼梦》中王熙凤未到先闻其声,表现出她的人物性格,这些都是声音在舞台和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同样,这样的表现是完全适合影视拍摄的。手中的DV不单记录影像,还会留声存语。
  声音对于DV拍摄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将DV机的声音录制和播放系统称之为收音和放音系统,其实很好理解,就是录音MIC和放音喇叭,但是在其中还要有很多的元件帮助完成记录和回放,我们不说这些复杂的理论,只讲一讲如何来设置DV的录音系统,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
  声音的收取有好多种方式,我们会在MIC的使用中专门讲到,但是一般DV机配置的都是变焦式MIC。这种MIC是很多民用级DV的标准配置,它操作方便,收音质量出色。它对声音的拾取方式如同镜头对于画面的拍摄方式,可以进行变焦。如果镜头在广角端,那么拍摄的画面就很宽广,信息量很大,这时变焦MIC就扩大它的收音角度,基本可以收取和广角端镜头同样角度的声音范围,我们说它的环境音拾取效果很好。如果镜头延伸至长焦端,那么拍摄的画面就窄小了许多,信息量小,但是表达非常精准,这时变焦MIC就缩小它的收音角度,基本可以收取和长焦端镜头同样角度的声音范围,我们说它的指向性收音效果很好。
  这样我们就可以简单地做一个分类,如果想要表现环境,那么我们拍摄的时候使用广角端,收音的方式也收取环境音;如果想要表现特定的人和物,那么我就使用长焦,收音的方式使用指向性收音,这样就可以避免噪杂的环境,只针对特定人和物单独录音,噪音非常小。这正是变焦MIC的便利之处。
  除此之外,DV机的菜单中还有一些关于录音方式的设置。
  录音设置介绍文字和图片,DV机录音和放音的位置及操作。
其他文献
在这个炎炎夏日,我们邂逅了一次幸运。来到南京大学微电影训练营,我们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友谊。今天已经是7月24日了,这趟南京之旅也即将结束,训练营的过程令人百感交集,可幸的是我们组的微电影也完成了。过程不能算是非常顺利,但是也因此有了更多的收获和体验。  还记得一开始分组的时候,大部分的组员我之前都没有交流过,而且全都是内地的同学,内心的确有些许的害怕。我自问不是一个善于言谈的人,而且组员彼此间也
期刊
关于剧本  我们的微电影《在路上》讲述的是一个大城市里刚刚毕业的应届生,在工作和情感里受到打击,出发上路去寻找自己,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心爱的人的故事。其实原本的剧本不是这样的,直到我到达宏村勘景才发现我们的原剧本实现难度太高,于是在拍摄第一天晚上看完素材后,编剧张龙紧急召集所有成员开会商量解决之策。说到这里,我要首先感谢指导老师也是这次夏令营的负责人韩丛耀老师,他把我分进了这样一个自由、民主、
期刊
坐在电脑桌前,整理着拍摄期间的素材、资料,当看到了那些总是NG的场景,老是笑场的男主演张龙,爱卖萌的摄像师金培阳,爱笑爱工作的剧务王慧超,还有可爱的陈启伃,只要我们在一起拍摄,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回忆满满,都是爱……  当然不能否认,拍摄过程却是很艰苦的,拍摄的那几天,我们总能在镜头里看到清晨五点的第一缕阳光,也能看到夜晚渐渐安静的村庄。努力总会有收获的,很幸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组获得了最
期刊
短片《绿茵岛》分析  本片讲述一个外来之客,带给一个村子一个“礼物”。但礼物却像病毒一样,对村庄发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一个村民抛弃原本的自己,大家蜂拥而上,然而事实上里面隐藏了一个巨大的秘密,最终发现一切都是骗局的故事。  影片从开场,便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亦真亦幻的世界,油画般的环境,清新明快的色调,还有可爱纯真的人物形象。虽然动画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诞生了诸如手绘、布偶、定格、3D动画等多种形式,
期刊
十分别致的城市微电影  有时候我常想,如果让我自己去拍摄一部与城市有关的微电影,那将会是一部怎样的作品。今天,我们在微电影《美丽莆田》中看到了一个十分别致的答案。  刚刚开始观看时,我们十分容易被这绚烂的画面所吸引。的确,这是一种我们平时并不常见的拍摄手法。我们所观看多数的城市宣传片都会采用带有城市特点的细节故事去呈现。例如对于北京这样城市的拍摄,大多会采用老北京人提龙遛鸟、京剧片段或是京城美食等
期刊
一个周六的下午,在海航院线旗下的天宝国际影城,距离影片放完还有15分钟的时候,焦波导演从门口进来,走到第一排最角落的那个位子坐下,然后跟我们一起安静地看完了影片的全部。他时不时地回过头,看看观众们的反应,又转过头去看银幕。  影片放完时,所有的观众都鼓掌,还有忍不住站起身来的。焦波导演开始说话,话语间是满满的山东味道,就像他摄影机下的杓峪村。  回到梦开始的地方  《乡村里的中国》是电影局交给他的
期刊
首先,这次宏村的拍摄大家都很认真很努力,使得我自己也被带动地一心一意投入到这次微电影活动当中。做导演与做摄像的差别就在于,做导演需要想很多东西,从一开始修改剧本到租服装,再到演员的敲定,我自己都要因为很多事情并不如我所愿急的上火了。这次是我第一次做导演这项工作,几乎所有的事项都不太了解,这也间接导致了拍摄过程当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拖延了完成拍摄的时间,幸亏有老师指导,才能完成这部《绾青丝》。《绾青丝
期刊
盛夏又至,由南京大学主办的第五届南京——香港大学生微电影训练营如期开班。作为南京理工大学新晋研究生,我亦有幸参与了此次活动。  近些年来,随着新媒体应用的日益兴盛与公众媒介素养的不断提升,微电影逐渐成为了社会大众最喜闻乐见的事物。同市场化的票房电影相比,微电影似乎已经用它的名称诠释了它的个性。同传统的网络视频相比,微电影则犹如新贵一般,表现出了它“高大上”的气质与品位。  训练营的三周时间里,在各
期刊
在拍摄一场精彩婚礼电影的过程中,滑轨是必不可少的设备。它能让你拍摄出平稳滑动又富有诗意的镜头。尽管有些人在拍摄移动镜头的时候会优先考虑到用摇臂或者小斯。但是由于摇臂移动的局限性加上小斯拍出的画面又达不到平稳滑动的效果,这时滑轨就派上用场了。除去轻便、方便携带的特点之外,在小场景的拍摄过程中,滑轨甚至都可以代替轨道车了。它可以让你在短时间之内,抓住事件的关键点,用多种推轨手法表现出画面的张力。不得不
期刊
有人告诉我在极寒冷的北极圈使用六翼飞机航空摄影,我们是国内第一人,开始我有点不相信,回家立马上网查一查,只有一些大飞机的视频资料,看不到更多有关六翼飞机在北极圈航空摄影的资料和文章介绍,所以今天我只能说我们是国内在北极圈六翼飞机航空拍摄第一人了……  实际上第一、第二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想更多地了解和学习其他飞行高手在极地飞行的资料和经验,譬如极寒冷条件的温度、风速、电池、飞机部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