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农民用上最好的种子

来源 :中关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s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是世界的一个奇迹,中关村是中国的一个奇迹,而韩庚辰创立的奥瑞金则是中关村的一个奇迹。
  奥瑞金创立于1997年12月,在短短的数年里,公司得到了迅速发展,基本建立起了覆盖全国的科研、生产、加工、仓储、营销、服务体系,规模不断扩大,从一个注册资金300万元的小型科技公司,成长为注册资本1亿元,拥有四个分公司、二个控股子公司、三个育种站、一个研发中心和一个南繁基地,年销售收入近3亿元的高科技种子公司。2000年奥瑞金被农业部认定为“中国百强种业”之一。奥瑞金曾被《数字财富》杂志评选为“中国增长最快的中小企业100强”的第三名,当年还被中国种业协会评为“中国种业五十强”之一。
  而奥瑞金“骑士团”的首领,就是自称是“一个农民”的海归育种专家韩庚辰。正是这样一位“农民”,用其深邃的目光时刻关注着我们这个农业大国至今还并不很强大的农业。其实他是一位有着爱国心的专家,如果一定要把他划归农民的行列,那他或许就是中国做得最好的、最有远见的农民之一。
  
  在那红旗飘飘的年代
  
  韩庚辰的经历多少带着一些时代的烙印,坐在位于海淀上地的中关村发展大厦他的办公室里,谈论那个红旗飘飘的年代,对于已过“知天命”的韩庚辰来说,是一个检索自己人生轨迹的很好借口。回想那个年代边边角角的经历,回想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韩庚辰丝毫不觉得什么遗憾。艰苦的历练,或许恰恰塑造了他成就事业的品格。
  让我们将时间重新定格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某一天。在河南省叶县的一个农业水利工地上,红旗迎风招展,口号声中人们进行着赶超竞赛。手推车、大板车、扁担簸箕一趟一趟地被人们从堤下到堤上传送着土方。到处是人,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场面。人们叫着、喊着,互相鼓励着。你摔倒了,我扶你一把,你挑得满了,我挑得更多。30天韩庚辰就瘦了10多斤,而且活脱脱成了“非洲”人。说起这些,今天的韩庚辰依然激动不已。当年,他所在的组最后夺得第一,而他,正是组长。250万立方的土石量,一个月就全部干完了,也许那份艰辛和激动,深深地刻进了韩庚辰的记忆,不然,30多年后的今天,数字怎么会脱口而出?
  说他是农民,他确实曾经是一位农民。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韩庚辰,高中毕业后就回乡做了一名人民公社社员。尽管并没有考过大学,但他后来却上了大学。在农村由于韩庚辰优异的表现,在一次看似偶然却蕴涵必然的机遇中,曾是村团支部书记的他,从500多名竞争者中以第一名的身份脱颖而出,作为工农兵学员被保送到河南农学院(现河南农大)读遗传育种专业。工农兵学员,21世纪的今天已然变得十分陌生。然而至今依然不陌生的是韩庚辰身上所体现的那一股执着和奋进的精神。1978年硕士研究生一恢复招生,他就考上了。在他就读的三年里,当时的河南农大也只有12个研究生而已。1981年研究生毕业后,他留校教了三年书。那时的韩庚辰,有着令人羡慕的职业和美好的未来。
  这时,又一个机遇和挑战摆在了韩庚辰的面前。当时教育部给了河南省5个公派出国留学的指标。凭借良好的英语能力和扎实的专业背景,他再次被命运之神所青睐。1984年9月,他走进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师从一位美国科学院院士。仅仅几年,他从农民跨越成为大学生,又从大学生跨越成为高校教师,而这一步跨越,一下跨越了整个太平洋。
  
  漫漫归国创业路
  
  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圈内人都知道韩庚辰的一句“名言”:“我要让中国的农民用上最好的种子。”“我生在黄土高坡,长在黄土高坡,最终还是要归根黄土高坡的,”他没有忘记故土给他的那一份永远的牵挂,“作为一个中国的农民,我有这样的压力和责任。”
  1987年从衣阿华州立大学拿到博士学位后,他在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做了一年副研究员,一心打算回国创业。满怀着创业激情,他回国考察,一圈下来,发觉当时中国的国情根本不适合大型种业的商业运营,同时自身也不具备企业运作管理知识。于是,怀揣着创业梦想,他开始了漫长的等待和学习过程,一晃就是十年。
  十年间,他先后在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任副研究员、在美国先锋种子公司任研究员、亚洲地区技术经理,在等待时机的同时他也在为自己的创业积累“知本”。
  韩庚辰在先锋做的都是管理性质的工作,先锋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家种子公司,这让他有机会接触到大公司的营销、上市运作。在先锋公司的工作经历,让他日益看清了自己日后的发展方向,即把科研成果转化成商品,使之更有效地传递到使用者手中。“农业的增产65%到70%的贡献都在种子上,它在整个农业中所占投入非常少,增效却非常之大,”他说。
  生命科学是当代科研领域最活跃、最具创造力的学科。韩庚辰意识到,21世纪是生物世纪,作为生物科学最重要的两大应用领域之一和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科技载体,种子已成为国际农业竞争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核心将是良种的竞争。数千年来中国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国,要崛起于世界,就不能没有自己最好的种子。
  十年间,韩庚辰几乎每年都要回国转转,看看国内的形势。“我的年龄已经不允许我失败,所以我必须等待一个成熟的时机。”1996年,时机终于成熟,国家鼓励留学生回国创业,中关村海淀留学生创业园的设立提供了一个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为创业人员提供了类似“特区”的小环境。韩庚辰认为,这在软环境方面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干扰,在办公环境和税收政策方面也有一定优惠,申请创业资金方面享受一定的照顾,这对他们这些既在国外时间较长,又在国内没有什么关系的人来说,帮助很大。
  经过一年筹备,奥瑞金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韩庚辰的“种子事业”由此播下了“种子”。而另一粒“种子”在这一刻发芽、开花。依然是一口略带中原泥土气息的普通话,述说着这十数年的归国梦想。故土难舍,从不曾想过更换国籍,在已是“客树回看成故乡”的异国,五千年文化浸染的情结凝聚在身上每一滴血液之中。“做得再好都是客,那是一种没有根的感觉,” 韩庚辰如是说。
  
  让激情在中关村燃烧
  
  在中关村留学归国人员创办的企业中,韩庚辰的名字十分响亮。这不光是因为他的留学经历和在美国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和也曾留学美国的分子生物学博士杨雅生等创办的奥瑞金——origin。Origin,蕴涵着生机和活力、蕴涵着希望的创业之“源”。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国内商品种子的市场需求都在400亿元人民币左右,但国内种子的商品率、种粮比大约只有发达国家的10%~20%。全国县及县级以上国有种子公司近3000家,没有一家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韩庚辰坚信自己的选择。传统的行业里也同样包含着很多现代科技,它所带来的效益是无穷的。一般人都看不到,总觉得农业上面很传统,实际上农业的科技含量是相当高的。
  韩庚辰和杨雅生是在国外的一次研讨交流会上认识的。一直想学成后回国“发展民族种业”的韩庚辰在这次会上把自己的想法和杨雅生一说,两人一拍即合。1997年10月,报纸上发布了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成立的消息,两位博士拿着报纸找到上地,成了入驻创业园的第一批留学人员企业。创业园为奥瑞金种子公司提供了3间第一年免费的创业用房。
  那时国内的种子市场还是卖种子用大麻袋装包,农民往地里播种怕苗不出,每穴都要多撒两三粒。对于奥瑞金公司推出的精选小包装种子,以及承诺的用奥瑞金的种子每穴只撒1至2粒种保证苗齐的建议,农民们半信半疑。有时奥瑞金的技术人员前脚刚教完播种方法,农民转过脸还是按老传统办。
  在国外几乎一点白酒不沾的两位博士,创办公司后不久都成了“酒星”,因为他们在和农民打交道中得出了一条经验,要让农民接纳自己、相信自己得先和他们喝酒。
  杨雅生博士记得最清楚的一次喝酒是在2000年3月。当时奥瑞金公司要在甘肃农村的一个地方建制种基地,由于村里的地已承包到户,几户农民不同意腾地。杨雅生找到村干部帮助做工作。按当地的习惯谈工作之前要先喝酒,工作配合得好坏要看客人在酒桌上的表现。村干部一开席就给他来了个“下马威”,三四十度的白酒一瓶对一瓶往下灌。那次他喝了至少有两瓶白酒,醉得一塌糊涂。换来的结果是农民第二天就开始给奥瑞金的制种基地腾地。这似乎正印证了韩庚辰常说的那句听来感动的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相信只要认真、努力地做了,最后总会有结果。
  今天的韩庚辰感到一种惬意。每当来到甘肃省临泽县,看到那一望无际碧绿的玉米制种基地时,他总会心潮澎湃,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充满激情的田野。这个县里有20万亩耕地,其中就有12万亩成了奥瑞金的制种基地。
  和传统的种子公司尽量靠近产地不同,奥瑞金把总部设在了高科技企业密集的中关村,而把生产基地建在了最适合生产的的地方,然后在中关村通过网络对研发、生产、销售、服务进行线形管理。如果说中关村是奥瑞金的服务器,那么其他地方就是它的终端。
  创业选择在中关村,这里的管委会给予了奥瑞金周到而且十分专业的服务,给这些“海归”们一种家的感觉,使得奥瑞金能够集中精力和优势资源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这些服务和优惠政策并非韩庚辰选择中关村惟一的理由。更为重要的是这里的环境。中关村创业大厦是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的门户,创业园是北京对外宣传形象的窗口,集聚了丰富的资源网络。创业园这种区位优势和无形资产也在无形中成了奥瑞金高科技产品的形象大使,大量的人才和信息资源也为奥瑞金这几年的发家插上了翅膀。
  
  第一是强者的目的地
  
  随着企业运营模式的成熟,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日益凸现。仅两年多的时间,奥瑞金就已有员工100多人、三个实验站、两个加工厂。其中,两个加工厂是在半年内迅速建立起来的,而且是当年投产,当年见效,当年就实现利润。因此有些员工担心,“是不是发展太快了?”
  员工的担忧或许不无道理,但从来不喜欢走老路,而是渴望创新的韩庚辰,美国文化十数年的熏陶同样在骨子里留下了烙印。实现自我价值,让自己的价值体现得更多一些成为他这些年无悔的追求。韩庚辰自有他历久常新的一套理论。他认为只有不断进行组织结构的变革、鼓励创新,并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才能保证企业的快速运转,同时保证员工的创业激情。
  颇有儒将风度的韩庚辰认为,企业能否做大要看创业者的能力,要根据企业的发展不断调整自己在公司里的定位,“一开始可能你什么都做,企业大了之后你的角色和位置应该有所转换,做到一定程度就该退后,你的能力或者各个方面不适应这个东西时,就应当有一个职业经理人进入。”
  一次,在北京大学的讲座上,韩庚辰满怀激情地演讲说:“我们正由创业者向职业经理人转变,我告诉我的同事们,如果机构一年不调整那就是我的问题,我就没有创新精神,我就是不行了,我就要退了,所以我每年都要调整一下机构。”
  韩庚辰的创新理论还体现在奥瑞金的日常运营中。公司创立头一两年,他总是会对销售人员说:“别人做过的事你不要去想了,每天有一个新主意出来你就试,我们允许你创新,允许你失败;鼓励你创新,容忍你失败。我们设立的规章制度,就是要保障你的创新能够得到有效的鼓励。”在奥瑞金内部流传着韩庚辰这样一句有如名言般的话:“除了国家的法律我们修改不了,否则,只要是不合理的都可以修改。”
  奥瑞金刚刚成立的时候,国内的市场就仿佛春秋时代一样,遍地大小诸侯。全国每个县每个地区都有它的种子公司,大大小小近3000家。韩庚辰不愿意再去做第3001家,而希望是惟一的、独此一家的种子公司。从初创之始,NO.1就成了韩庚辰和奥瑞金的目标。现在的奥瑞金,距离这一刻似乎只有一步之遥了,而奥瑞金的创业首领,韩庚辰,又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
  著名的历史学家钱穆先生曾说,历史上中国的每一次强大,都是中华传统文明吸取了外界文明的时代,他认为,寓居于海外数量庞大的华人、学子正是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结合者,他们的回归,将极大地促进中国振兴。在这个意义上,奥瑞金的成长壮大,不仅仅代表了韩庚辰等海归们的成功,也必将在中国前进的道路上抹下重重的一笔浓彩。
  
  链接:
  韩庚辰, 1955年生,河南人。1981年河南农大研究生毕业,1987年获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遗传育种博士学位,1987-1990年在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任副研究员,1990-1996年在美国先锋种子公司任研究员和亚洲地区技术经理,1997年12月韩庚辰博士与留美博士杨雅生及硕士袁亮,共同创办了北京奥瑞金种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短短四年时间,奥瑞金公司快速发展。作为中国行业先导,奥瑞金开创了国内商业化育种新模式,大大加快了优良新品种的选育进程。
其他文献
在市场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中,经济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了,经济运行的风险增大了,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和制约增加了;全球经济波动、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各国政府的外交与经济政策,都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因此经济安全问题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当前的安全问题,既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既有经济的也有社会的,既有资源的也有环境的,既有正在逐步改善的也有正在加深加重的。对此,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治经济委员会委员,北京大
期刊
日前,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访问厦门大学时,兴致所来,挥毫题字——“泱泱大学止至善,巍巍黉宫立东南”。殊不料,主持仪式的厦大副校长潘世墨先生,当场把“黉(hong 上声,学府之意)宫”念成了“黄宫”,莘莘学子尴尬,令人汗颜。  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热播期间,余秋雨教授点评时,把“仁者乐山”的“乐”(yao 去声,喜爱之意)误读成乐(le 去声)音。孔子《论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对文科学生来
期刊
当互联网疯狂地长入人们的生活时,引起一些神经敏感的纸传媒业者的“恐慌”,时下最有代表性的说法就是2006年《传媒蓝皮书》张扬的“报纸退市论”。果真如此吗?窃以为尚须研究。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诚然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的网民1.1亿之众,特别是占到95%以上的中青年网民,他们是社会发展的中坚,也是互联网的“网丝”、“臣民”。专家和官员们一致惊诧“互联网构成了一种社会空间”。这广阔无垠且无遮拦和无障碍的空
期刊
“请允许我抽支烟。”带着葛优式的冷幽默,梁晓声在100来人的课堂上打破同学们静静的思考状,面无表情地从烟盒中抽出一支烟,点燃。    我不禁掩面失笑,尽量不要影响到同旁听课的友人,并斜眼瞥瞥教室墙壁上挂的小红牌,有“禁止吸烟No Smoking ”字样。尽管如此,还是从心底里原谅他这种出格的行为,毕竟,说这番话的时候,他正在教室里和我们一起寻找灵感,而烟,是点燃他灵感最好的道具。  刚在几分钟前,
期刊
大约是在2002年的仲夏,经老朋友作家哲愚先生的介绍,我结识了海淀文联主席卫汉青同志,他正忙着创办《中关村》杂志。汉青是个热情洋溢、精力充沛的诗人作家,又是一位思想开阔、极具事业心的领导干部。汉青当即送我几本新书,多是他近年创作的诗歌和散文作品的结集;其中还有一部军旅作家王宏甲的《智慧风暴》。王宏甲这个名字我十分熟悉,早在10年前,我读过他的长篇报告文学《无极之路》,被深深的感动,还生发了一段难以
期刊
先祖庇荫下的西安    西安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在那里最早建立起了代表华夏文化的中心,有总面积达108平方公里的周秦汉唐四大遗址。当然,最负盛名的秦始皇兵马俑更是西安的名片。而西安在中国也是古城遗址保留最完好的城市。这些不可复制的宝贵的文化资源为设计古城西安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厚重的基础。对于今天的西安,尤其是商业化、市场化、现代化风靡的社会意识环境下,保护和利用好先祖留给我们后人的有形的文化财富是
期刊
自主创新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张景安(科技部秘书长、科技日报社 社长)    中国经过了28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们今天处在一个新的时期,新的阶段,遇到了新的问题和新的任务。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提出自主创新呢?   我们出口的1400亿信息产业中,自主知识产权不到4%、利润不到3%,国际上都是几十的利润,在这个时代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软件企业最有价值的不再是厂房、设备、流水线,而是知
期刊
  
期刊
是一个科学家,还是一个企业家?  是一家国际著名的研究机构,还是一个掌握国际领先技术的科技公司?  这是任何人见到宋守根和他公司之后都会发出的疑问。  他的公司只有十几个人,却汇集了国际知名的地球物理学家、数学家;他的公司拥有中石油、中石化等中国巨型客户,同时公司成员却在国内外核心专业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其中多篇被SCI、EI、INSPEC三大检索机构检索,出版专著两本。  他始终怀抱着科
期刊
李春海的住处,很有农家小院的风范,院内圈养着几只小鸡和一对羽毛非常美丽的孔雀,配有疏密有致的绿色葫芦叶片贴在蓝色的半空,就像一幅写意画飘动在头顶上,宁静而隐含寓意。我们进入李春海画室的时间正巧是中午,几幅未完成的山水画还挂在墙上,粗大的画笔横七竖八地散落在画案上,浓浓的墨迹还散发着一种泼墨的气息,一幅正在修改的准备参加一个大展的山水画就耸立在我的眼前,我来不及看室内的陈设,却被他笔下渗出的雄浑构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