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物描写的方法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zz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文章主要是为了反映社会生活,而社会生活的中心是人,因此,我们要写好文章,首先要学会人物描写。《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在一、二年级说通顺话,写通顺句子的基础上为重点教学。中年级着重进行人物描写,片段训练。高年级重在写个人的成篇作文。这就为指导了学生描写人物指導了方向。如何指导小学生写人,现将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选择人物身上最能体现其思想品质和特点的具体事例
  一是通过一件事写人,是把一件事作为写人的主要材料,让读者从人物所做的这件事中来认识人物。
  1.要根据写人的需要来选择具体事件。
  2.要具体、生动的写清楚一件事能表现人物思想的主要情节。
  要知道,通过一件事写人,写人是目的,事件是主要手段,所以事件中表现人物关系不大的环节可以不写或做概括性的交代,如果事情过程长,头绪多,为了不冲淡人物可以截取主要环节来写。
  二是通过几件事来写人的作文,应该说小学生写来并不太难。生活中一个人能给我们较深的印象,他总有几件事值得一写,那么,怎样通过这几件事把人物的性格,爱好,思想。情感表现出来呢?
  1.所写的几件事必须有代表性,使所表达的主题能从不同的角度得到表现。
  2.不仅要使所写的是受一定的主题统帅,还应该精心确定事情的叙述角度,从不同的侧面去反映主题。在布局上可以采用总分是结构,即写个总起式的开头然后分别继续几件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也可采用分总式结构,即先分别记叙几件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然后总结。这样多角度、多层次的表现主题,使所记叙的事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使主题具有相对的完整性。
  3.要注意这几件事的排列顺序,注意事与事之间的衔接。粗看起来,所叙述的几件事从各个角度表现主题,他们之间是并列关系,但仔细琢磨,那件事先写 ,那件事后写,仍然有他内在的逻辑规律,必须有个恰当的安排。这顺序,即可以按时间推移安排,又可以按地点转换来安排,也可以两相对比来安排,还可以层层递进式安排。
  4.需注意事与事之间不能平分秋色,而要详略分明,重点突出。只有事情参差不齐,逐次有别,所表现的形象才能具有立体感。
  二、境衬托人物性格
  只有在大环境中考虑,才能准确定位这个人的外部情态,并由外部触及内心从而深入把握其个性,这样写出来的人物才能鲜活,栩栩如生。
  三、写人物外貌,要力求惟妙惟肖
  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之一。一个人的外貌特征往往反映这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思想素养,生活习惯,个性特征等。精彩的外貌描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能刻画出人物的性格。描写人物的外貌要符合人物的特征、身份和地位。人物的外貌描写不是为描写而描写,而是为了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抓住这个特征反复描写,不仅可以叙写人物的命运变化过程,显示人物感情的变化,而且可以反映人物思想境界的升华。各类人物的长相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它们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相当的尊重。而对构成人物感性形象的那些带有个性色彩的因素,如衣着习惯、表情、神色,以及因岁月的流逝而在面部留下的印记等等,作者也是格外经意,颇见匠心的。外貌看起来跟长相一样是呈静止状态的,但长相可以终生无大变,而整个外貌却在不断的变化中,其中种种带主观色彩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人物的身份与地位。所以在描绘人物外貌时应当紧扣人物的身份、地位。
  四、写人物行动,力求传神逼真,跃然纸上
  行动描写是对人物的行为和动作的描写。“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能见诸现实”(黑格尔《美学》),可见行动描写是反映人物思想、性格、心理等有效手段之一。成功的行动描写往往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孙悟空的“抓耳挠腮”,孔乙己的“排出九文大钱”都是行动描写的范例。要精选最能说明人物准确动作的准确动词。
  行动是思想的外在体现。要写好行动描写,除了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提高自己观察、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避免行动模式化,刻板生硬,要传神逼真。
  五、写人物语言,要力求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直接透露,通过人物自己说的话或对话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成功的语言描写一定要联系说话人当时的思想感情,把人物的心理性格反映出来,能够让读者由说话内容看出说话人的特点,努力做到“话到人到”(老舍语)。
  六、写人物还应写出这个人的内心活动
  进行心理描写,要把人物内心深处的精妙倾诉出来,使人物的思想性格得以深刻揭示,从而使人物形象更为丰富充实。如《詹天佑》这篇课文中写詹天佑“遇到困难”时的想法,就是对他的强烈爱国之情的直接刻画。内心独白也是一种内心活动,用人物自己的话倾吐出来。如童话《皇帝的新装》中,写皇帝急于想用骗子织的布做一身新衣服的一段内心独白,就深刻地表现了他慌乱、不知所措的一种心理,揭露了他虚伪、愚蠢、自欺欺人的丑陋本质。梦境幻觉,也是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一种补充手段,是人在梦幻状态中产生的内心活动。如小说《凡卡》中,写凡卡把信丢进邮筒并做了个美梦——爷爷正做在暖炕上念他的信,这暗示了凡卡追求的自由幸福的生活只是个不能实现的梦。
  所以作文教学必须从小抓起,循序渐进,人物描写即从学会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片断训练到完整地写一个人的成篇作文训练,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提出新的作文教学目标,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平时加强阅读,强化作文训练,那么一篇篇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优秀作文就会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耳目一新。
其他文献
一、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目前新的教学教材知识是具有情景性的,我们应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把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  二、功能目标  一是让学生通过
期刊
一、利用身边熟知的因素,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们接触的人和事物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陌生的校园环境,陌生的老师和他们即将学习的知识,他们内心充满了新鲜、好奇和兴奋。汉语拼音的教学学习是一年级上半年的重点,而一味地进行拼音学习,孩子们也会感到乏味,因此在拼音教学的同时,适当地渗透汉字的识字教学,能提高孩子们对学习拼音的兴趣,也循序渐进地培养了孩子的识字意识。  方法一:识记
期刊
课堂随机写作实践在山区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应用,旨在摸索出一套适合山区高中班级人数多、学科基础比较差、学习不够主动的学生的课堂随机写作的解决方案。实践过程包括随机写作前、随机写作中和随机写作后三阶段的关键点探究。涉及的范围包括学生对素材深挖、分析;老师引导学生鉴赏典范课文后仿写、续写、改写、补写、评价等随机小练笔,用来提高学生书面语表达能力。  一、精准概念,确定研究方向  山区高中语文课堂随机写作
期刊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明确强调,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创新,就是推陈出新、有所创造。创新能力,就是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语文、数学以及另外一些基础学科的教学中已经遍地开花、各有见地了。  我们的课题研究,按年级学段的不同,研究的侧重点也不同,三、四年级的对话教学我们侧重于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五年级的语篇教学则是侧重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期刊
一、预习生成问题(教师预设,学习预习并生成新问题)  教师首先研读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依据目标预设学生的“预习提要”,即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初步解决基础性的问题,并在解决基础问题之上提出新的问题(要求每个同学必须提出至少两个以上的问题),让学生带着已解决(初步)或未能解决的问题走进课堂。 这是创设情境、出示问题,引发思考阶段。要求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期刊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对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个人在幼儿期形成的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一切的探索活动,都是科学活动。这是什么味道?这为什么是粗糙的?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星星?这样的问题都是幼儿科学的内容,他们在用自己不同的感官去感受世界。  一、开展有效的集体活动  1.科学操作常规的培养  科学活动离不开
期刊
一、复习内容分析及教学目标设定  本课例研究选择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一书中必修四 module 4 Great Scientist。本单元的复习内容由Part 1自主学习主干知识和Part 2 师生共研核心考点组成。Part 1包括重点单词,核心短语,经典句式,语篇填空。 Part 2包括核心词汇和重点句型。面对这么多的知识点,考点,笔者对复习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删减,然后设
期刊
一、读题能力概述以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分析  读题能力,简而言之是通过阅读思考理解题目要求,明确题目含义的能力,特别是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形象化思维特征十分明确,加之识字数量少,知识基础薄弱,所以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对于理论性逻辑性较强的知识点很难理解,也很难产生印象,解题时也很难理解题目要求与含义.但是这个时期的数学教学影响着学生后续的学习进度跟进,为了让学生的知识基础得
期刊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教学反思,是教师作为教学参与者对自身过去教学经验的反馈,是教师通过实践深入观察,反省自身教学,评价教学经验,发现新问题,大胆提出改进教学的假设,并在新的教学实践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对假设加以验证的活动或过程。其目的是使教学活动进入更优化的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使教师成长地更快、更专业。反思不是单纯的事后行为,还包括事前和过程中的反思。  二、数学教师反思的意义
期刊
一、课堂提问的相关理论  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还是一种手段,可以用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调控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之积极参加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任何时候,提问对于学习新知识的学生来说都是极其重要。因为知识并不是直接传授于学生的,而是借由一系列带有技巧的对话如提问、争辩等来帮助学生探求何为正確知识的过程。古今中外有许多专家学者对课堂提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心理学家瑞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