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景观角度阐述了园林绿化设计、施工及后期管护对效果的直接影响。近几年有不少因设计失误,施工质量较差而导致景观低劣的城市绿地。通过优化设计、规范施工程序、提高施工质量、采用科学管护等措施营建出符合现代园林理念的城市绿地系统。
【关键词】 园林植物;施工措施;景观效果
前言:
园林植物景观是运用艺术的手段,将各自具有不同形态、色彩和生长规律的植物进行有序组合,使其拥有的群体美、个体美和细部特色美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并使园林植物以饱满的活力展现在人们面前,姿态、叶、花、果、干、枝等景观素材得以充分展示。要营建好绿地景观,不仅要有优秀的设计师,还要有专业的施工队伍和后期管护人员来科学地指导整个园林工程建设过程,才能达到营造符合现代园林建设理念绿化景观的目的。近年来城市绿地建设中,涌现出了不少优秀作品,让人们尽情地享受到人工和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但也有一些绿地由于设计上的失误和施工质量较差,形成低劣的植物景观,未达到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改善居住环境的目的,造成资源的浪费和视觉上的不舒服。
1 存在问题
1.1乔、灌、草搭配不当景观和生态效应较差
现代园林绿化是以保持生态平衡、美化环境、减少生态灾害为主导思想,建立完美、生态稳定的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园林绿地系统。在系统内,乔、灌、草需要科学搭配,比例得当,偏重于任何一方都会影响景观效果和系统功能。
近年来建造的园林绿地中,有不少配置不当的实例。首先是草坪面积过大,乔灌木比例偏少。从防尘降噪、净化空间等功能和景观效果来说,单纯草坪与乔、灌、草组成的植物系统无法比拟。草坪虽给游人提供了游憩的场所,但整体空间上,看到的仍是城市粗线条的高大建筑物和发烫的道路,在炎热的夏天,草地同样是热浪袭人。其次是灌木与草坪比例偏大。灌木常成带状和团状组成各种图案,虽在景观和生态功能上比第一种现象稍好,但达不到最佳效果,也不是现代园林追求的目标;第三种则是过多栽植上层乔木。栽植后2~3年由于树木处于恢复生长期,冠量不大,尚不能明显看出其配置问题所在,但经5~6年后,将变成上层乔木为主的人工混交林。虽在景观上是另外一种意境,生态上也发挥了更大的效益,但也相对减少了人们游憩场所,这不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1.2土質差影响植物生长
有些绿地由于原地貌不适于造景的需要,必须深挖或填高。深挖时,栽植土往往是未经熟化的深层土,不仅营养严重缺乏,而且粘重,易板结,土壤透气性极差。而填高地段,有的就近采用建筑垃圾、炉渣等不宜栽植的废弃土、深层生土等。栽植时,没有进行土壤处理,园林植物就直接移植在这类生长条件极差的土壤上,造成移植后成活困难,即使成活了也由于营养缺乏或根系发育受阻而生长极为衰弱,无法体现园林植物生机勃勃,挺拔向上的活力。
1.3光照不足影响植物生长
植物在长期的生存过程中,具有某些固定的生长特性,如阳性植物需要较强的光照,多处于植物群落的上层;而阴性植物则只需全光照的20~50%就可正常生长,在自然群落中处于下层。在一些绿地中,植物配置时没有考虑好植物的这一特性,在具有遮荫度较高的成片或成行的乔木下面、高大建筑物背荫处不是采用耐荫植物,而是笼统地采用一些常见的灌木或草种,致使很多植物失去原有观赏价值,也降低了总体的景观。如在上述地段栽植的红枫、红瑞木失去原有鲜艳色彩、草坪发黄或生长不良甚至死亡,这些现象是由于设计或施工时追求统一或简单而忽视了植物生长特性所致。
1.4乔木过度修剪,小树冠与整体不协调
在绿地建设中,通常采用大规格乔木进行造景配置,施工时为保证成活率,往往采用过重修剪甚至将原有完整树冠毫无保留地截去,只留下几个分支。从个体来说,干径与冠量比例失调;从总体来说,乔木的总冠量与绿地相比,也极不相称,致使绿地的乔木在总的比例和体量上不协调,无法达到一种美的意境。还有在道路两侧采用截头树作为行道树,既不能给行人遮阳、避风的感觉,更无法形成绿色屏障以美化城市和改善环境。
2 解决对策
2.1优化设计
2.1.1乔、灌、草合理配置
现代园林绿化已从传统的游憩、观赏功能发展到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再现自然的高层次阶段,这就要求设计要以生态学和环境学为指导,以人工植物群落为主体,以艺术手法构成具有净化、调节和美化环境功能的生态系统。确保该系统所有园林植物具有最合适的绿量、最和谐的配置、最协调的布局。竖向上有高低之别,平面上有疏密之分,体量上有大小相嵌,整体上变化中求统一,乔、灌、草比例适当,体现植物色相、季相的变化,人文、社会主题突出,特点鲜明,形成一种形式和内容高度统一和谐的景观系统。
2.1.2乔木的选择
园林植物景观是单株植物的组合体,个体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体的效果。在设计和选择乔木时,要兼顾建园近期与远期的整体效果。在设计上不仅要规定苗木的径级,更要规定苗木合理的冠幅,单株冠量有大有小,不能偏离实际太多,合理搭配使用,在移植成活后,就能收到较完美的视觉效果。
2.1.3阴性植物的合理配置
在遮荫度较高地段进行植物配置时,设计者要根据现场光照强度的大小决定采用阴性或耐荫植物,避免追求统一而不考虑生存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2规范施工程序保证施工质量
在设计完善的基础上,设计意图能不能充分体现,就在于施工队能否规范施工程序,每个环节严格按标准施工,保证施工质量。特别注意以下环节:
2.2.1理解设计构思采用规格苗木保证栽植质量
目前对苗木规格没有制定明确的验收标准,不同苗圃出圃的同树种和同一径级的苗木诸如冠幅、冠量、树高、枝下高等因子不同。故需要在同一绿化项目上制定统一验收标准,根据实际配置规定符合设计意图和造景需要的苗木规格和控制因子。 栽植时,严格按设计图案放样,定位准确。走样和偏移的栽植会使整体显得松散、杂乱。单株苗木栽植时,要注意景相的调整,使之与整体协调达到最高意境。
2.2.2重视土壤的处理工作
土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植物今后的生长,要使植物更好地展示自身特有的景观素材,就要给植物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要对其进行理化性质化验分析,从酸碱度、孔隙度、透水透气性以及持水性等进行分析、测试,再采取相应的消毒、施基肥、客土等措施。尤其是土壤的翻挖深度、客土质量、基肥的腐熟程度及施入量、地形的平整度都要符合相关要求。
2.2.3科学修剪保证苗木成活和保持良好冠形
苗木移栽时,为提高成活率和保持较好的冠形,都必须经过适当的修剪。修剪的方法和剪去的枝叶量根据具体情况有着明显的不同。有部分或全部剪叶、剪枝的,有为了简单省事,截头而除去整个树冠。簡单的大量剪去枝和叶或截头的修剪方法无疑可以较好地提高成活率,但对后期景观的形成和冠量、冠形的恢复都是非常不利。所以,树木栽植前的修剪要以保留冠幅、冠形为前提,主要在树冠内部进行疏剪,除去伤残枝、细弱枝、过密枝或按轮生枝剪一轮留一轮,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剪除部分叶片;也可除去全部叶片,保留80%以上或全部枝条。
这两种方法均需投入较多的人力,但前者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且冠形和冠幅保留较好,恢复生长期较短,景观形成快,这是绿化施工时应大力提倡的修剪办法。
2.3培育标准绿化大苗
绿地建设需要大量的大冠幅乔木来进行点缀和配置,现在大部分的苗圃因考虑经济效益以及传统育苗方法的影响,常规树种的苗木种植密度都比较大,培育的苗木也就径级中等,冠幅偏小,树高偏高,栽植之后,冠形恢复期长,景观差。为适应园林绿化事业的快速发展,苗圃要彻底改变传统育苗方法,首先是制定绿化用苗标准,规范出圃苗的各项指标及培育措施,各径级苗木除达到冠幅、枝高等主要因子的外,还要规定移栽次数,并有详细苗圃档案备查。这样虽会增加单株育苗成本,但苗木品质能得到相应程度的提高,保证了单株树木的个体美,也就提升了整个绿地的整体美。
2.4科学维护绿地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地功能
绿地栽植之后的维护管理是园林工程中一个漫长而重要的过程。绿地功能的释放和效益的实现,都在这一时间段内得以完成。管理精细的绿地,将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地功能,且不同时期都能展示不同的景观特点,成为人们流连忘返的游憩场所,相反,管理粗放的绿地逐渐无人光顾,失去人气,也就失去了绿化的意义。所谓“三分种,七分管”形象地说明了管护的重要性。管护的内容很多,简介如下:
(1)土壤的增肥和结构改良。城市绿地中草坪和灌木带的土壤由于人为淋水冲刷或人力践踏等最容易使其板结和肥力不足,特别是本身土壤条件不好的地方。后期管护中,要把增加土壤肥力和改良土壤结构作为首要任务。可在早春用腐熟的有机肥与腐殖质土混合均匀地撒于草地或灌丛土壤上,用量视情况而定。对人为践踏严重地段,需补植的要补植,不需补植则要先松土,再撒肥。而长期人为践踏形成的临时游道,则要视情况补植或开设正式的游道以方便游人。
(2)灌木的修剪和花境花坛的更新。所有绿地中灌木丛或孤植灌木比较多,对它们的修剪切忌单调和一成不变,成片的要有起伏和高低来调节,孤植的要有形状和大小之变化,处处流露出自然和谐之美。花境、花坛多以多年生宿根草花为主,栽植2~3年以后,会出现生长不良和退化现象,故要定期对这类花草进行更新、更换或异地移栽,经常给游人以日新月异,千变万化的感觉。
(3)孤植树或丛植乔木下植被调整。随着栽植年限的增加,孤植树冠幅逐渐加大,种植在下方的灌木或草坪由于过分庇荫而生长不良,在一定时期要对这类灌木或草地进行更新,改换耐荫植物或阴性植物,或是将地面进行部分硬化,以方便游人和完善景观。
3 结束语
某些园林绿地的设计、施工和管护的相互脱节以及施工队伍专业技术人员的欠缺,是造成目前园林绿地建设中美中不足的主要问题,这要靠规范市场及建造标准,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高专业队伍素质来加以完善,以引导园林绿化事业逐步走正规,通过我们的双手,营建更多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园林绿地,为人类造福,给城市添绿。
参考文献:
[1]焦会玲.浅谈植物配植在园林造景中的艺术效果[J].河北林业科技,2005,(1):29.
[2]陈有民等.园林树木学,林业出版社1988
[3]方彦,何国生.园林植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俞孔坚.文化生态与感知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5]莫旭芬.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
作者简介:张钜金(1980-),男,河北沧州人,工程师,本科学历,从事园林绿化工作
【关键词】 园林植物;施工措施;景观效果
前言:
园林植物景观是运用艺术的手段,将各自具有不同形态、色彩和生长规律的植物进行有序组合,使其拥有的群体美、个体美和细部特色美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并使园林植物以饱满的活力展现在人们面前,姿态、叶、花、果、干、枝等景观素材得以充分展示。要营建好绿地景观,不仅要有优秀的设计师,还要有专业的施工队伍和后期管护人员来科学地指导整个园林工程建设过程,才能达到营造符合现代园林建设理念绿化景观的目的。近年来城市绿地建设中,涌现出了不少优秀作品,让人们尽情地享受到人工和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但也有一些绿地由于设计上的失误和施工质量较差,形成低劣的植物景观,未达到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改善居住环境的目的,造成资源的浪费和视觉上的不舒服。
1 存在问题
1.1乔、灌、草搭配不当景观和生态效应较差
现代园林绿化是以保持生态平衡、美化环境、减少生态灾害为主导思想,建立完美、生态稳定的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园林绿地系统。在系统内,乔、灌、草需要科学搭配,比例得当,偏重于任何一方都会影响景观效果和系统功能。
近年来建造的园林绿地中,有不少配置不当的实例。首先是草坪面积过大,乔灌木比例偏少。从防尘降噪、净化空间等功能和景观效果来说,单纯草坪与乔、灌、草组成的植物系统无法比拟。草坪虽给游人提供了游憩的场所,但整体空间上,看到的仍是城市粗线条的高大建筑物和发烫的道路,在炎热的夏天,草地同样是热浪袭人。其次是灌木与草坪比例偏大。灌木常成带状和团状组成各种图案,虽在景观和生态功能上比第一种现象稍好,但达不到最佳效果,也不是现代园林追求的目标;第三种则是过多栽植上层乔木。栽植后2~3年由于树木处于恢复生长期,冠量不大,尚不能明显看出其配置问题所在,但经5~6年后,将变成上层乔木为主的人工混交林。虽在景观上是另外一种意境,生态上也发挥了更大的效益,但也相对减少了人们游憩场所,这不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1.2土質差影响植物生长
有些绿地由于原地貌不适于造景的需要,必须深挖或填高。深挖时,栽植土往往是未经熟化的深层土,不仅营养严重缺乏,而且粘重,易板结,土壤透气性极差。而填高地段,有的就近采用建筑垃圾、炉渣等不宜栽植的废弃土、深层生土等。栽植时,没有进行土壤处理,园林植物就直接移植在这类生长条件极差的土壤上,造成移植后成活困难,即使成活了也由于营养缺乏或根系发育受阻而生长极为衰弱,无法体现园林植物生机勃勃,挺拔向上的活力。
1.3光照不足影响植物生长
植物在长期的生存过程中,具有某些固定的生长特性,如阳性植物需要较强的光照,多处于植物群落的上层;而阴性植物则只需全光照的20~50%就可正常生长,在自然群落中处于下层。在一些绿地中,植物配置时没有考虑好植物的这一特性,在具有遮荫度较高的成片或成行的乔木下面、高大建筑物背荫处不是采用耐荫植物,而是笼统地采用一些常见的灌木或草种,致使很多植物失去原有观赏价值,也降低了总体的景观。如在上述地段栽植的红枫、红瑞木失去原有鲜艳色彩、草坪发黄或生长不良甚至死亡,这些现象是由于设计或施工时追求统一或简单而忽视了植物生长特性所致。
1.4乔木过度修剪,小树冠与整体不协调
在绿地建设中,通常采用大规格乔木进行造景配置,施工时为保证成活率,往往采用过重修剪甚至将原有完整树冠毫无保留地截去,只留下几个分支。从个体来说,干径与冠量比例失调;从总体来说,乔木的总冠量与绿地相比,也极不相称,致使绿地的乔木在总的比例和体量上不协调,无法达到一种美的意境。还有在道路两侧采用截头树作为行道树,既不能给行人遮阳、避风的感觉,更无法形成绿色屏障以美化城市和改善环境。
2 解决对策
2.1优化设计
2.1.1乔、灌、草合理配置
现代园林绿化已从传统的游憩、观赏功能发展到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再现自然的高层次阶段,这就要求设计要以生态学和环境学为指导,以人工植物群落为主体,以艺术手法构成具有净化、调节和美化环境功能的生态系统。确保该系统所有园林植物具有最合适的绿量、最和谐的配置、最协调的布局。竖向上有高低之别,平面上有疏密之分,体量上有大小相嵌,整体上变化中求统一,乔、灌、草比例适当,体现植物色相、季相的变化,人文、社会主题突出,特点鲜明,形成一种形式和内容高度统一和谐的景观系统。
2.1.2乔木的选择
园林植物景观是单株植物的组合体,个体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体的效果。在设计和选择乔木时,要兼顾建园近期与远期的整体效果。在设计上不仅要规定苗木的径级,更要规定苗木合理的冠幅,单株冠量有大有小,不能偏离实际太多,合理搭配使用,在移植成活后,就能收到较完美的视觉效果。
2.1.3阴性植物的合理配置
在遮荫度较高地段进行植物配置时,设计者要根据现场光照强度的大小决定采用阴性或耐荫植物,避免追求统一而不考虑生存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2规范施工程序保证施工质量
在设计完善的基础上,设计意图能不能充分体现,就在于施工队能否规范施工程序,每个环节严格按标准施工,保证施工质量。特别注意以下环节:
2.2.1理解设计构思采用规格苗木保证栽植质量
目前对苗木规格没有制定明确的验收标准,不同苗圃出圃的同树种和同一径级的苗木诸如冠幅、冠量、树高、枝下高等因子不同。故需要在同一绿化项目上制定统一验收标准,根据实际配置规定符合设计意图和造景需要的苗木规格和控制因子。 栽植时,严格按设计图案放样,定位准确。走样和偏移的栽植会使整体显得松散、杂乱。单株苗木栽植时,要注意景相的调整,使之与整体协调达到最高意境。
2.2.2重视土壤的处理工作
土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植物今后的生长,要使植物更好地展示自身特有的景观素材,就要给植物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要对其进行理化性质化验分析,从酸碱度、孔隙度、透水透气性以及持水性等进行分析、测试,再采取相应的消毒、施基肥、客土等措施。尤其是土壤的翻挖深度、客土质量、基肥的腐熟程度及施入量、地形的平整度都要符合相关要求。
2.2.3科学修剪保证苗木成活和保持良好冠形
苗木移栽时,为提高成活率和保持较好的冠形,都必须经过适当的修剪。修剪的方法和剪去的枝叶量根据具体情况有着明显的不同。有部分或全部剪叶、剪枝的,有为了简单省事,截头而除去整个树冠。簡单的大量剪去枝和叶或截头的修剪方法无疑可以较好地提高成活率,但对后期景观的形成和冠量、冠形的恢复都是非常不利。所以,树木栽植前的修剪要以保留冠幅、冠形为前提,主要在树冠内部进行疏剪,除去伤残枝、细弱枝、过密枝或按轮生枝剪一轮留一轮,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剪除部分叶片;也可除去全部叶片,保留80%以上或全部枝条。
这两种方法均需投入较多的人力,但前者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且冠形和冠幅保留较好,恢复生长期较短,景观形成快,这是绿化施工时应大力提倡的修剪办法。
2.3培育标准绿化大苗
绿地建设需要大量的大冠幅乔木来进行点缀和配置,现在大部分的苗圃因考虑经济效益以及传统育苗方法的影响,常规树种的苗木种植密度都比较大,培育的苗木也就径级中等,冠幅偏小,树高偏高,栽植之后,冠形恢复期长,景观差。为适应园林绿化事业的快速发展,苗圃要彻底改变传统育苗方法,首先是制定绿化用苗标准,规范出圃苗的各项指标及培育措施,各径级苗木除达到冠幅、枝高等主要因子的外,还要规定移栽次数,并有详细苗圃档案备查。这样虽会增加单株育苗成本,但苗木品质能得到相应程度的提高,保证了单株树木的个体美,也就提升了整个绿地的整体美。
2.4科学维护绿地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地功能
绿地栽植之后的维护管理是园林工程中一个漫长而重要的过程。绿地功能的释放和效益的实现,都在这一时间段内得以完成。管理精细的绿地,将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地功能,且不同时期都能展示不同的景观特点,成为人们流连忘返的游憩场所,相反,管理粗放的绿地逐渐无人光顾,失去人气,也就失去了绿化的意义。所谓“三分种,七分管”形象地说明了管护的重要性。管护的内容很多,简介如下:
(1)土壤的增肥和结构改良。城市绿地中草坪和灌木带的土壤由于人为淋水冲刷或人力践踏等最容易使其板结和肥力不足,特别是本身土壤条件不好的地方。后期管护中,要把增加土壤肥力和改良土壤结构作为首要任务。可在早春用腐熟的有机肥与腐殖质土混合均匀地撒于草地或灌丛土壤上,用量视情况而定。对人为践踏严重地段,需补植的要补植,不需补植则要先松土,再撒肥。而长期人为践踏形成的临时游道,则要视情况补植或开设正式的游道以方便游人。
(2)灌木的修剪和花境花坛的更新。所有绿地中灌木丛或孤植灌木比较多,对它们的修剪切忌单调和一成不变,成片的要有起伏和高低来调节,孤植的要有形状和大小之变化,处处流露出自然和谐之美。花境、花坛多以多年生宿根草花为主,栽植2~3年以后,会出现生长不良和退化现象,故要定期对这类花草进行更新、更换或异地移栽,经常给游人以日新月异,千变万化的感觉。
(3)孤植树或丛植乔木下植被调整。随着栽植年限的增加,孤植树冠幅逐渐加大,种植在下方的灌木或草坪由于过分庇荫而生长不良,在一定时期要对这类灌木或草地进行更新,改换耐荫植物或阴性植物,或是将地面进行部分硬化,以方便游人和完善景观。
3 结束语
某些园林绿地的设计、施工和管护的相互脱节以及施工队伍专业技术人员的欠缺,是造成目前园林绿地建设中美中不足的主要问题,这要靠规范市场及建造标准,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高专业队伍素质来加以完善,以引导园林绿化事业逐步走正规,通过我们的双手,营建更多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园林绿地,为人类造福,给城市添绿。
参考文献:
[1]焦会玲.浅谈植物配植在园林造景中的艺术效果[J].河北林业科技,2005,(1):29.
[2]陈有民等.园林树木学,林业出版社1988
[3]方彦,何国生.园林植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俞孔坚.文化生态与感知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5]莫旭芬.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
作者简介:张钜金(1980-),男,河北沧州人,工程师,本科学历,从事园林绿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