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Ni双金属催化剂上CO2的加氢反应

来源 :分子催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xian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真空浸渍法 ,制备了 Cu- Ni双金属催化剂 (引入 Cu前 ,Ni以不同的状态存在 ) ,在连续流动微型反应装置上测试了各催化剂上的 CO2 加氢性能 ,并用 XRD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实验发现 ,与 Cu/Al2 O3催化剂相比 ,Cu- Ni/Al2 O3催化剂上 CO2 逆变换反应的活性因 Ni的存在而受到抑制 . Cu引入前处于氧化态的 Ni,对所制得的 Cu- Ni催化剂上 CO生成的抑制更为明显 . Cu- Ni/Al2 O3双金属催化剂表现出 CO2 甲烷化的催化活性 ,用引入 Cu前处于还原态的 Ni制备的双金属催化剂 ,更有利于 CH4的生成 The Cu-Ni bimetallic catalyst (before the introduction of Cu, Ni exists in different states) was prepared by vacuum impregnation. The hydrogenation performance of each catalyst was tested on a continuous flow microreactor. The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tivity of the inverse CO 2 conversion reaction on the Cu-Ni / Al 2 O 3 catalyst was inhibited by the presence of Ni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of the Cu / Al 2 O 3 catalyst.Cu was introduced into Ni prior to oxid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Ni Of the Cu-Ni catalyst on the formation of CO more obvious inhibition.Cu-Ni / Al2 O3 bimetallic catalyst showed CO2 methanation catalytic activity, before the introduction of Cu in the reduction of Ni prepared bimetallic catalyst, is more conducive to CH4 generation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人才的摇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喜忧参半.虽然新课程教学本着改善应试教育下教学呆板、效率低下、学生生成性不高的问题,减轻学生学业过重和教师教学的负担的目的进行改
课程教育改革,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把绝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去探索,去创新,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等.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新的人文关系.在评价师生时更应全
采用表面反应改性法 ,制备了 Zr O2 - Si O2 (Zr Si O)表面复合物 ;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 Zr Si O担载的 Cu-Ni双金属催化剂 .用 IR和 TPD技术 ,研究了 CO2 在其表面上的化学
学校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而学校教学又主要依靠于课堂,课堂教学在学生获取知识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教学内容的讲解、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计划的实施等都需要教师在课
期刊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的基础性课程之一.信息技术课在各科的学习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信息技术课的教
期刊
以海泡石为载体、 Ni为活性组分 ,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含不同助剂的 Ni基海泡石催化剂 .以 CO2 甲烷化及苯加氢为探针反应 ,研究了催化剂的活性及抗硫性能 ,用 H2 - TPD、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