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现行 GDP核算体系已不能适应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本文就节约型社会与绿色GDP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指出了绿色GDP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如何构建绿色GDP考核指标体系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节约型社会绿色GDP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降低20%左右等一系列资源节约的约束性指标,这些指标具有法律效力,必须确保实现。 中央对此高度重视,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就节约型社会与绿色GDP的构建问题谈几点初浅的认识。
一、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意义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什么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从资源拥有量来看,虽然我国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资源相对贫乏,资源紧缺状况将长期存在。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主要走的是高消耗、低产出的经济发展之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突出。因此,要缓解资源约束的矛盾,就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充分考虑资源承载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如何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的社会呢?最重要的是提高全民族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在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培育人人节约资源的社会风尚,营造全民节约资源的良好环境。 要将节约资源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来认识,把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而且要以此为依据建立综合反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体现科学发展观、政绩观的指标体系,而传统的GDP核算体系已不能适应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构建“绿色经济”考核指标体系迫在眉睫。
二、绿色GDP是实现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指标体系
绿色GDP即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是与传统GDP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为了弥补传统GDP不能衡量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消耗的缺陷,联合国与世界银行共同设计了SEEA(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作为1993年SNA体系的一个卫星系统向各国推荐建议使用。其计算公式为:绿色GDP=传统GDP-自然资源的消耗-环境资产的消耗。绿色GDP的内涵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健康的经济增长。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人力资源、环境资源等在内的国民财富,实际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它不仅能反映经济增长水平,而且能够体现经济增加与自然保护和谐统一的程度,可以很好表达可持续发展观的思路和要求,尤其对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意义十分重大。
1.有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
近几年来,由于片面追求GDP的增长,一些地区在发展问题上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变成以GDP为中心,致使很多地区出现了环境和生态为经济建设“让路”的现象,有的地方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实现经济增长,造成环境的持续恶化。而绿色GDP是在现行的GDP中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中扣除环境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费用,同时考虑外部影响,包括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依此来衡量扣除自然资源损失后的真正的国民财富。因此实行绿色GDP的发展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行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和改善环境。这也与实现节约型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
2.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一味的追求GDP的发展必然造成各级政府更重视经济效益好的行业和部门,而忽视了提供公共产品的社会部门。许多地方短期行为严重,追求眼前利益和短期效应,各级政府对公共教育、基础设施和扶贫在内的公共支出严重不足,这些项目占GDP比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以绿色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标准,既可以有效约束各个经济行为主体的扩张冲动,又为经济增长提供可持续的内在动力。
3.有利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当前我国经济急需实施两个根本性转变,其中经济增长方式要从以粗放型、数量型、速度型为主转向以集约型、效益型、结构型为主,总体上是一种经济、资源和环境多方位优化的增长方式,其内涵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我国要转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很显然,必须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绿色GDP的构建可以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并不是仅仅意味着技术进步,而且意味着资源的节约,意味着人类社会和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总之,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而绿色GDP的构建有利于资源的重复、合理利用,有利于资源的最优化。当然绿色GDP是个全新的发展观,它是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这样一个综合的科学发展观。要人们去深刻的理解它、认识它,真正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在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很好的落实这个发展观,有一个艰巨的过程。目前绿色GDP核算技术还不够先进完善。国际上还没有一套公认的绿色GDP核算模式,也还没有一个国家就全部资源耗减成本和全部环境损失代价计算出完整的绿色GDP。
去年,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在北京、天津、河北等10省市,启动绿色GDP试点工作。如今时隔仅一年,这一曾被人们寄予厚望的新型核算体系正在面临联合抵制的尴尬境地。就其原因就是很多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损失代价很难估价,比如自然资源作为资本以货币衡量是比较困难的,计算结果难以做到准确无误。另外绿色核算的制度建设基本还是空白,相关的法律制度还没有建立。这些都是绿色GDP核算从理论走向实践所面临的问题。但无论困难多大,就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它是必须的,也是迫在眉睫的。
三、几点思考
1.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建立节约型社会是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追求人类社会、经济、环境与制度的协调健康发展。为此必须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强化节约意识,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GDP无法衡量环境、自然资源的损耗,也无法反映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为此要辩证地认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根本扭转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的政绩观。这也是确保绿色GDP能发挥正常作用的重要前提。只有地方政府改变片面追求GDP的政绩观,才有可能使地方政府集中精力解决经济社会中的重大问题。当然这并非否认经济发展的作用,保持一定速度的经济发展仍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2.加快与建立节约型社会相应的统计指标体系的建设。尽管我国大胆的进行绿色GDP的某些试点,绝对是一件有益无害的好事。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之后,一些省份发现现有的绿色GDP计算方法的科学性不足、实用性不大。目前我国统计指标体系还不够完整,数据和基础资料还不够完善。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统计基础工作的建设,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素质,确定绿色GDP的统计规范,建立与节约型社会相适应的绿色核算体系和绿色GDP核算与数据发布制度。同时绿色GDP的核算不仅仅是统计部门的工作,还需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如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等多部门的参与和合作。另外,环境保护关系着千家万户的身心健康,公众参与是社会发展的内容。实施绿色GDP,要认真收集与了解公众对经济收入和环境的主观评价,这些数据应成为绿色GDP的重要补充。
3.以绿色GDP为指标,必须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当前面对日益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使资源能够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废气的排放。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在这种传统经济的理念下谈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只能是进行“保护”和“末端治理”。与此不同,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反馈式流程,使物质和能源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在物质循环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GDP核算体系。虽然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还没有一套公认的绿色GDP核算模式,也没有一个国家以政府的名义发布绿色GDP结果,但在很多国家都已开始尝试这方面的工作,如挪威、法国、等都取得了很大成绩,其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
挪威1978年就开始了资源环境的核算,建立了包括能源核算、森林存量核算、鱼类存量核算,以及空气排放、水排泄物、废旧物品再生利用、环境费用支出等项目的详尽统计制度,为绿色GDP的核算打下了基础。就发展中国家而言,墨西哥率先实行了绿色GDP。1990年,在联合国的支持下,墨西哥将石油、各种用地、水、空气、森林等列入环境经济核算范围,在将这些自然资产及其变化编成实物指标数据,最后通过估价将各种自然资产的实物量数据转化为货币数据,得出水、木材等的耗减成本和土地转移引起的损失成本,然后得出环境的退化成本。
当然绿色GDP虽然有重要作用,但距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只要在全社会树立节约理念,将节约型社会观念塑造为全民的主流意识,建立综合反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因素和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指标体系,用节约型社会的行为准则衡量官员的政绩;用绿色GDP指标衡量全社会的进步,就能实现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节约型社会绿色GDP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降低20%左右等一系列资源节约的约束性指标,这些指标具有法律效力,必须确保实现。 中央对此高度重视,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就节约型社会与绿色GDP的构建问题谈几点初浅的认识。
一、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意义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什么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从资源拥有量来看,虽然我国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资源相对贫乏,资源紧缺状况将长期存在。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主要走的是高消耗、低产出的经济发展之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突出。因此,要缓解资源约束的矛盾,就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充分考虑资源承载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如何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的社会呢?最重要的是提高全民族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在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培育人人节约资源的社会风尚,营造全民节约资源的良好环境。 要将节约资源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来认识,把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而且要以此为依据建立综合反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体现科学发展观、政绩观的指标体系,而传统的GDP核算体系已不能适应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构建“绿色经济”考核指标体系迫在眉睫。
二、绿色GDP是实现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指标体系
绿色GDP即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是与传统GDP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为了弥补传统GDP不能衡量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消耗的缺陷,联合国与世界银行共同设计了SEEA(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作为1993年SNA体系的一个卫星系统向各国推荐建议使用。其计算公式为:绿色GDP=传统GDP-自然资源的消耗-环境资产的消耗。绿色GDP的内涵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健康的经济增长。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人力资源、环境资源等在内的国民财富,实际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它不仅能反映经济增长水平,而且能够体现经济增加与自然保护和谐统一的程度,可以很好表达可持续发展观的思路和要求,尤其对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意义十分重大。
1.有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
近几年来,由于片面追求GDP的增长,一些地区在发展问题上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变成以GDP为中心,致使很多地区出现了环境和生态为经济建设“让路”的现象,有的地方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实现经济增长,造成环境的持续恶化。而绿色GDP是在现行的GDP中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中扣除环境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费用,同时考虑外部影响,包括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依此来衡量扣除自然资源损失后的真正的国民财富。因此实行绿色GDP的发展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行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和改善环境。这也与实现节约型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
2.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一味的追求GDP的发展必然造成各级政府更重视经济效益好的行业和部门,而忽视了提供公共产品的社会部门。许多地方短期行为严重,追求眼前利益和短期效应,各级政府对公共教育、基础设施和扶贫在内的公共支出严重不足,这些项目占GDP比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以绿色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标准,既可以有效约束各个经济行为主体的扩张冲动,又为经济增长提供可持续的内在动力。
3.有利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当前我国经济急需实施两个根本性转变,其中经济增长方式要从以粗放型、数量型、速度型为主转向以集约型、效益型、结构型为主,总体上是一种经济、资源和环境多方位优化的增长方式,其内涵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我国要转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很显然,必须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绿色GDP的构建可以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并不是仅仅意味着技术进步,而且意味着资源的节约,意味着人类社会和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总之,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而绿色GDP的构建有利于资源的重复、合理利用,有利于资源的最优化。当然绿色GDP是个全新的发展观,它是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这样一个综合的科学发展观。要人们去深刻的理解它、认识它,真正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在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很好的落实这个发展观,有一个艰巨的过程。目前绿色GDP核算技术还不够先进完善。国际上还没有一套公认的绿色GDP核算模式,也还没有一个国家就全部资源耗减成本和全部环境损失代价计算出完整的绿色GDP。
去年,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在北京、天津、河北等10省市,启动绿色GDP试点工作。如今时隔仅一年,这一曾被人们寄予厚望的新型核算体系正在面临联合抵制的尴尬境地。就其原因就是很多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损失代价很难估价,比如自然资源作为资本以货币衡量是比较困难的,计算结果难以做到准确无误。另外绿色核算的制度建设基本还是空白,相关的法律制度还没有建立。这些都是绿色GDP核算从理论走向实践所面临的问题。但无论困难多大,就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它是必须的,也是迫在眉睫的。
三、几点思考
1.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建立节约型社会是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追求人类社会、经济、环境与制度的协调健康发展。为此必须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强化节约意识,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GDP无法衡量环境、自然资源的损耗,也无法反映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为此要辩证地认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根本扭转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的政绩观。这也是确保绿色GDP能发挥正常作用的重要前提。只有地方政府改变片面追求GDP的政绩观,才有可能使地方政府集中精力解决经济社会中的重大问题。当然这并非否认经济发展的作用,保持一定速度的经济发展仍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2.加快与建立节约型社会相应的统计指标体系的建设。尽管我国大胆的进行绿色GDP的某些试点,绝对是一件有益无害的好事。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之后,一些省份发现现有的绿色GDP计算方法的科学性不足、实用性不大。目前我国统计指标体系还不够完整,数据和基础资料还不够完善。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统计基础工作的建设,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素质,确定绿色GDP的统计规范,建立与节约型社会相适应的绿色核算体系和绿色GDP核算与数据发布制度。同时绿色GDP的核算不仅仅是统计部门的工作,还需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如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等多部门的参与和合作。另外,环境保护关系着千家万户的身心健康,公众参与是社会发展的内容。实施绿色GDP,要认真收集与了解公众对经济收入和环境的主观评价,这些数据应成为绿色GDP的重要补充。
3.以绿色GDP为指标,必须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当前面对日益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使资源能够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废气的排放。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在这种传统经济的理念下谈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只能是进行“保护”和“末端治理”。与此不同,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反馈式流程,使物质和能源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在物质循环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GDP核算体系。虽然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还没有一套公认的绿色GDP核算模式,也没有一个国家以政府的名义发布绿色GDP结果,但在很多国家都已开始尝试这方面的工作,如挪威、法国、等都取得了很大成绩,其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
挪威1978年就开始了资源环境的核算,建立了包括能源核算、森林存量核算、鱼类存量核算,以及空气排放、水排泄物、废旧物品再生利用、环境费用支出等项目的详尽统计制度,为绿色GDP的核算打下了基础。就发展中国家而言,墨西哥率先实行了绿色GDP。1990年,在联合国的支持下,墨西哥将石油、各种用地、水、空气、森林等列入环境经济核算范围,在将这些自然资产及其变化编成实物指标数据,最后通过估价将各种自然资产的实物量数据转化为货币数据,得出水、木材等的耗减成本和土地转移引起的损失成本,然后得出环境的退化成本。
当然绿色GDP虽然有重要作用,但距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只要在全社会树立节约理念,将节约型社会观念塑造为全民的主流意识,建立综合反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因素和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指标体系,用节约型社会的行为准则衡量官员的政绩;用绿色GDP指标衡量全社会的进步,就能实现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