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干部轮流制的思考

来源 :教育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tan1987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班干部轮流制,我们都不陌生。传统的班干部制度存在诸多弊端,单一、固定的班干部群体使班干部高傲自大、私心重;使非班干部自卑依赖,缺乏责任心;使家校之间矛盾产生,难以调节……而班干部轮流制则体现校内教育公平,唤醒学生主体意识,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机会,可有效缓解上述问题。近几年来,包括我们学校在内,一直都在实行着,操作着,但实效性如何? 各班在运用班干部轮流制是否伦与形式?
  不可否认,班干部轮流制对于班级管理的作用很大,首先,它促进了班级的民主管理,使人人成为班级的管理者,成为班级的主人。它较好地激发了同学们的民主参与意识,提高了自律能力。能把教育者对学生的要求,较好地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行为和意识,变“别人要我干”为“我必须这样做”。再者,它提高了学生的管理热情,它增强了学生学习及工作的积极性,有了促使他们不断进步的动力。不再像以前一样有的学生班长一干就是五年、六年,而其他学生则望尘莫及。第三,它让所有学生都得到锻炼,使每个人的管理水平都能得到提升。可以较充分地施展学生的才能,更重要的是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创造了条件。
  综上所述,班干部轮流制,确实应该加以推广利用。但如何操作,却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观察班级的实行情况,大体有如下症结:一、完任务式。一部分教师对于班级轮流制的好处认识不到位,只是出于完成工作任务,这样的工作状态直接形成了这样的结果:班内所有学生都轮变,但没有效果。二、班委会的频繁改组不利于班级“政局”的稳定;“政权”交接前夕,即将卸任的班委往往放松对班级的管理,使有不良习惯的学生乘机违纪而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这无形中削弱了班规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尊严,使班规的监督和约束功能得不到很好地发挥;三、班委会执政时间太短,学生刚刚进入“班干部”的角色就面临下岗,不利于他们能力的锻炼,也使他们容易轻视自己的工作,对工作敷衍了事;四、个别学生尚不具备班干部的基本素质,存在严重的私心杂念,利用手中的权力,打击报复那些以前使他们的违纪行为曝光的前任班委,为不良风气的滋长、蔓延提供了温床,不利于班级正气的形成;五、个别班委的形象直接损害整个班委会的形象,导致一些学生不配合班委的工作;六、职务的分配还不够科学、合理,还没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七、较多的学生在当班干部时,能够做到严格要求自己,不当的时候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依然我行我素。
  在不断的探索、推行中,为使这种制度日趋完善,我有如下思考:一、认真对待,分清职责。在每周的班队会时间,全班同学按座位选出新一轮的班干部。由于每个同学的性格、气质、能力不同,在分工时,必须要配以相适应的职务,要根据各自的特点来分配。需要注意的是,这组班干部必须是好中差生都有,这样才不至于某一组班干部整体素质不强,以至于影响班级一周的工作。选好班干部后,还要对他们进行任职前的培训,主要是使他们明确各自的职责,知道自己每天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怎么做。当然,职责越细化越好,才会更有利于开展好工作。二、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班干部轮流制已将同学们引领到管理者的地位,但在一周的实际工作中,班主任要发挥强有力的监督和指导作用。要处处留心,发现某位班干部工作不到位、工作方法不对头时,就要及时指正,促使其越来越称职。三、 做好记录,细致总结。为了使班干部轮流制得到正常、高效的发展,真正提高每位学生的工作能力,在他们各自发挥自己管理才能的一周里,班主任还需认真观察,仔细分析,随时做好相关记录,利用班会时间,做一个全面、详细的总结和评价,明确指出表现好的地方,更要指出不足,目的是个下一轮的班干部一些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可以让几位班干部谈谈自己参加工作后的感受,给新的班干部一些借鉴、启发,以增加新、旧干部间的联系。四、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在工作中,有时因为学校其他事情冲击,班内可能没有时间进行总结或评选,这会给后面的班级管理带来不便,班主任就要及时做好调整,克服困难,力争班干部正常到位,使班级管理稳妥、有序进行。使这种制度能坚决贯彻执行下去。五、期末评议,给予奖励。一学期下来,学生们已各自担任过一至两次班干部,有了各自不同的感受与成绩,这时,班主任要组织同学综合评议,推选出最优秀班长,最优秀生活委员等,分别予以奖励,还可以设置其他一些奖项,如,最有成果奖,最有贡献奖等,来肯定他们的工作能力,激发他们对班干部工作的热情。使学生们明白,只有诚心诚意为大家服务、大公无私地维护集体利益的人,才能当上班干部,只有鞭策自己奋发向上、不断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才能最终获得大家的认可。
  我们相信,工作中用心思考,用心反思,持之以恒,一定会使班干部轮流制发挥积极的作用。
其他文献
创新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够熟练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适应社会多样化需要的创新型与知识型人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有机化学在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应用已广泛深入环保、材料、化工、能源、生命科学等重要领域。有机化学具有实践性强、理论性较高、应用性广等特点,是高等院校化学、生物、材料、医药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对有机化学知识的系统掌握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有
期刊
近年来,我由于从事小学科学教育需要和对现代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的钟爱,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专门就基础教育课程资源与农村小学科学知识教育进行了整合性研究。为了更好地研究如何将课程资源有效融入科学教学中,我首先定位了我的研究工作思路:“寻求资源特色,把握科学内涵,研究融合点”,从思想上保证了科学研究有效进行。我在教学工作中,努力地查阅研究资料,观看资源内容,观摩课堂教学活动,听取专家学者对课程资源运用的评
期刊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这也使得 我们好多英语教师感到教学很费心吃力,都觉得不会教了,老师教起来难,学生学起来更难。特别是启蒙教学,学生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再加上新课程的词汇量比较多,并且很多初一新生的英语基础仅限于会朗读26个字母,且不能正确地读准、写出26个字母,有少数兴趣浓的学生能认读几个英文单词及几句日常用语。这给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造成不
期刊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营造鲜活、和谐的课堂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平台。”数学课堂亦是如此,在这个演绎人生的平台上,一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沟通、交融、分享,尽情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有一位名师
期刊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根本动力。由于小学生好玩好动的身心特征,利用趣味性的游戏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力、探究力、创造力的好策略、好抓手。  关键词:初中美术 激发 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能力发展的起点和依据,是学习的源动力。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会获得良好的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  一、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美术课程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进行识字、写字、阅读、作文能力的培养,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固然十分重要,但是还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教师只有把教会学生学习当作教学任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才能完成培养自学能力的任务。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仅仅教给他们读懂各类文章的基本方法是不够的。只有教给他们读懂文章的具体方法,才能达到“用不着教”的目的。  一、从
期刊
语文课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涉及到许多方面:从学校到社会,从课内到课外都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精心创设学习氛围  尊重关爱。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多与学生交谈,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试着走进学生的心灵。在我们的课堂上,充满了亲切礼貌的语言,“能把你喜欢的段落或语
期刊
《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科学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物理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规律和实验技能与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物理体验,将所学的物理知识
期刊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精心提炼和展示的过程。课堂上科学精巧的提问,能够激活学生及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重要作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必须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精髓,通过课堂提问要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 课堂提问,要使学生产生积极思维能力,积极探究能力和分析知识、归纳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课堂提问内容紧扣高中地理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期刊
谈心是传统的德育教育工作方法,也是每个教师,尤其班主任必须练就的一项基本功。谈心是师生心灵的碰撞,是沟通师生感情的纽带,是走进学生心灵的桥梁。学生思想抛锚了,需要谈心;学生考试成绩滑坡了,需要谈心;学生之间产生矛盾了,需要谈心;学生成绩进步了,需要谈心;留守的孩子,需要谈心;学生与家长闹矛盾了,也需要谈心;师生关系要融洽,更需要谈心……谈心是班主任运用自己的语言影响学生的一种手段,是沟通老师和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