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语课本特别是高年级课本里已经有了少量的古诗词,虽然篇目不多,但已经成为了广大小语教师应该单独研究的课题:如何在与学生共同分析中,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5~6年级)关于《阅读》的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根据标准要求,我认为古诗词教学也应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与实践相联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等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教学中彰显语文教学的本色。下面,就谈谈我对古诗词教学的浅显认识。
一、初读诗文,落实字词句教学
一首古诗,一般是一课时完成,要求达到的目标要一一落实,包括生字的认识、书写等。依据学段不同,初读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初读古诗文离不开词句教学,低段教学尤其如此。试想,如果学生生字认不清形,读不准音,如何能读懂并体味诗意呢?如李白的《赠汪伦》一诗,教学中要求学生认识“赠、汪、秀、舟、欲、踏、潭”等生字,会写“舟、乘、汪”等3个生字,教师要夯实这些字词的教学,以便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当然,随着年级的升高、识字的增多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学生初读诗文认识生字也逐渐由“细致变粗略”,这也是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的。总之,初读诗文要依据学段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读通读顺,以达到顺利推进课堂教学的目的。
二、细读诗文,着力作品内涵教学
每一首古诗词都蕴含着深邃的意境,有的借物寄情,有的借景抒情,还有的借景说理。不管是哪一类作品,内涵的体悟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扎实地读。《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三学段的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所以,小学古诗词教学要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诵读。朗读是学生理解作品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桥梁。古诗词教学离不开朗读,读正确流利——读出节奏——读出感情韵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时,目的性、层次性都要清楚,要指导学生处理停顿、重音、语调和语速,在朗读训练中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2.真切地悟。古诗词的语境和意境都很美,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和揣摩,认真体悟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体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①扣诗眼。引导学生找准能体现作者感情、诗词主题和艺术特色的“诗眼”,进而体会诗词内容。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以“送”为诗眼,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而且结合题目我们还能了解到本诗不仅是写景诗,也是送别诗。
②抓词语。阅读古诗词理解了重点词语、关键词语,也就找到了通向诗词意境大门的钥匙。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诗人生动地描绘了瀑布美丽壮观的景象。首句用一个“生”字化静为动,活化了香炉峰和缭绕峰顶的烟雾,突出了瀑布的色彩美;第二句用一个“挂”字化动为静,逼真而贴切地描绘了瀑布从高直下的整体形象,突出了瀑布的静态美;第三句用一个“飞”字描绘了瀑布奔腾直下,迅疾异常,突出了瀑布的动态美;而第四句则用一个“落”字语气舒缓而有力地描绘了瀑布飞珠溅沫,好似银河里的群星从天而降的壮观景象,突出了瀑布的声音美。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表现诗意的“生、挂、飞、落”等语词,就能使学生如临其境,感悟到诗的意境美。
③品名句。很多诗中都有两句是重点句,而且有一些还成了千古名句,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此多加品读。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重点句,可通过此句品析感悟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考虑到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时,教师应以感性诗文材料为基础,以形象为支撑,还要特别注意课本插图、古画、古曲的运用,让学生看看反映古代生活的画,听听民族乐器演奏的曲子,用诗韵古风去感染学生,让那悠扬的曲调把学生带进想象的空间,帮助学生走进诗人的思想世界。
⒊有效地练。古诗词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一个“特殊群体”,也应彰显语文教学的本色。何谓语文教学的本色?杨再隋教授说过:“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学生的听说读写离不开一个“练”字,因此,在古诗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乡村四月》一课教学完“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之后,可设计句式训练:“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 )又( ) 。”以此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想象乡村四月农忙时节的景象,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对诗文的体悟。除了词句训练,还可以相机进行写段、篇的训练。如教学《清平乐·村居》时可设计“从读到写,读写结合”的训练,引导学生把这首词改写成一篇短文。
三、再读诗文,拓展学生的有效积累
在教学完一首古诗后,教师可推荐给学生一两首与所学内容有关的诗词,丰富学生的积累。可以引导学生拓展积累同题异文的诗词,如教学《望庐山瀑布》后,收集有关描写瀑布的古诗;也可以收集同人异文的诗词,如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后,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苏轼的诗词,再赏读苏轼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作品,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积累;还可以积累同一写作手法的诗句,如夸张是李白诗句中常用的手法,在教学《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后,引导学生回顾李白其他诗句中夸张手法的应用,找出一些诗句读一读、品一品。这样的知识拓展,能够融课内外知识为一体,通过对一首诗的教学带出对一串诗的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积累。
总之,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古诗词都是情景交融的语言珍品,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徜徉在诗词所营造的意境里,放飞想象,融入情感,去感受美、亲近美,提升心灵,发展智慧,以彰显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色。
一、初读诗文,落实字词句教学
一首古诗,一般是一课时完成,要求达到的目标要一一落实,包括生字的认识、书写等。依据学段不同,初读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初读古诗文离不开词句教学,低段教学尤其如此。试想,如果学生生字认不清形,读不准音,如何能读懂并体味诗意呢?如李白的《赠汪伦》一诗,教学中要求学生认识“赠、汪、秀、舟、欲、踏、潭”等生字,会写“舟、乘、汪”等3个生字,教师要夯实这些字词的教学,以便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当然,随着年级的升高、识字的增多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学生初读诗文认识生字也逐渐由“细致变粗略”,这也是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的。总之,初读诗文要依据学段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读通读顺,以达到顺利推进课堂教学的目的。
二、细读诗文,着力作品内涵教学
每一首古诗词都蕴含着深邃的意境,有的借物寄情,有的借景抒情,还有的借景说理。不管是哪一类作品,内涵的体悟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扎实地读。《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三学段的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所以,小学古诗词教学要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诵读。朗读是学生理解作品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桥梁。古诗词教学离不开朗读,读正确流利——读出节奏——读出感情韵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时,目的性、层次性都要清楚,要指导学生处理停顿、重音、语调和语速,在朗读训练中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2.真切地悟。古诗词的语境和意境都很美,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和揣摩,认真体悟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体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①扣诗眼。引导学生找准能体现作者感情、诗词主题和艺术特色的“诗眼”,进而体会诗词内容。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以“送”为诗眼,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而且结合题目我们还能了解到本诗不仅是写景诗,也是送别诗。
②抓词语。阅读古诗词理解了重点词语、关键词语,也就找到了通向诗词意境大门的钥匙。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诗人生动地描绘了瀑布美丽壮观的景象。首句用一个“生”字化静为动,活化了香炉峰和缭绕峰顶的烟雾,突出了瀑布的色彩美;第二句用一个“挂”字化动为静,逼真而贴切地描绘了瀑布从高直下的整体形象,突出了瀑布的静态美;第三句用一个“飞”字描绘了瀑布奔腾直下,迅疾异常,突出了瀑布的动态美;而第四句则用一个“落”字语气舒缓而有力地描绘了瀑布飞珠溅沫,好似银河里的群星从天而降的壮观景象,突出了瀑布的声音美。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表现诗意的“生、挂、飞、落”等语词,就能使学生如临其境,感悟到诗的意境美。
③品名句。很多诗中都有两句是重点句,而且有一些还成了千古名句,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此多加品读。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重点句,可通过此句品析感悟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考虑到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时,教师应以感性诗文材料为基础,以形象为支撑,还要特别注意课本插图、古画、古曲的运用,让学生看看反映古代生活的画,听听民族乐器演奏的曲子,用诗韵古风去感染学生,让那悠扬的曲调把学生带进想象的空间,帮助学生走进诗人的思想世界。
⒊有效地练。古诗词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一个“特殊群体”,也应彰显语文教学的本色。何谓语文教学的本色?杨再隋教授说过:“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学生的听说读写离不开一个“练”字,因此,在古诗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乡村四月》一课教学完“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之后,可设计句式训练:“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 )又( ) 。”以此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想象乡村四月农忙时节的景象,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对诗文的体悟。除了词句训练,还可以相机进行写段、篇的训练。如教学《清平乐·村居》时可设计“从读到写,读写结合”的训练,引导学生把这首词改写成一篇短文。
三、再读诗文,拓展学生的有效积累
在教学完一首古诗后,教师可推荐给学生一两首与所学内容有关的诗词,丰富学生的积累。可以引导学生拓展积累同题异文的诗词,如教学《望庐山瀑布》后,收集有关描写瀑布的古诗;也可以收集同人异文的诗词,如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后,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苏轼的诗词,再赏读苏轼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作品,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积累;还可以积累同一写作手法的诗句,如夸张是李白诗句中常用的手法,在教学《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后,引导学生回顾李白其他诗句中夸张手法的应用,找出一些诗句读一读、品一品。这样的知识拓展,能够融课内外知识为一体,通过对一首诗的教学带出对一串诗的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积累。
总之,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古诗词都是情景交融的语言珍品,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徜徉在诗词所营造的意境里,放飞想象,融入情感,去感受美、亲近美,提升心灵,发展智慧,以彰显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