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要从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的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入手,在对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探索下,提出如何构建全程化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新模式,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应对市场的综合职业素质能力,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就业;服务;全程化;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7.38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继续深入和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跨越式发展,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充分发挥就业指导课程
的作用,指导高职生合理就业,不仅关系到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还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如何推进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值得探索。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课程设置、教学师资、教学模式、日常教育、课外活动及学生管理模式等诸多方面。面对当前教育部课程改革的深入和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必须不断针对新问题,研究新方法,认真、扎实、细致地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构建特色鲜明的全程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努力开拓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工作新局面。
一、提高认识,更新课程设计理念
学院在高度重视就业指导工作的同时,应该提高全院教职员工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思想认识,树立了新的课程设计理念。首先,以两个“一体化”的理念为依
据。一是就业指导工作流程与教学流程的“一体化”,即课程由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管理并组织教学。就业指导中心通过广泛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有针
对性地将企业的用人标准融人到课程的教学内容中。通过这种管理方式实现环环相扣的就业指导工作流程与教学流程的“一体化”。二是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一体化”。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中心构建课程模块,使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项目的过程中重新整合理论与实践,做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从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一体化”。其次,凸显“能力本位”的基本价值取向。高职院校应该确立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实现学生的“四类”教育,即:专业思想教育、自我定位教育、就业观念教育和综合能力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作为“整体人”的全面发展与后续发展,这充分凸显了“能力本位”的基本价值取向。
二、立足现实,丰富课程内容体系
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变化。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根据企业的用人标准,不断更新内容。一方面,构建全程化、全员化和系统化的
就业指导课程内容。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就业指导工作流程的需要和《教育规划纲要》的有关要求,开发任务式教学模块,设计了《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职业素养提升》《择业就业指导》《职业发展与创业教育》和《实践实习指导》五个模块构成的教学体系,改革了传统的“以知识传播为主”的教学模式,创新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关注社会就业动态和企业的用人标准,做好毕业生的就业与择业的统计分析工作,为提
高就业指导课程的针对性、有效性提供依据;同时指派专人开展社会调查,密切关注新兴职业的发展前景,将调研结果反馈到就业指导实践中,及时让学生对现实的职业发展状况有较为客观的认识。
三、创设环境,拓展课程实施路径
为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高职院校应该从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创设各种有利环境,积极拓展课程实施路径。首先,课题教学依旧是该课程教学的最主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树立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目标的理念,摒弃传统的“一刀切”“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依据课程内容的不同,恰当选用案例分析、探究学习、角色扮演、社会调查、情境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安排教学内容,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其次,借助班会、课外活动、学生会及学生社团组织活动等形式将就业指导的内容渗透到学生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最后,加强校企合作,注重将企业和学校二者间的就业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校内、校外两种资源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与就业市场的零距离接触,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四、加大力度,健全课程体系建设保障机制
为了切实保障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高职院校应该从政策支持、经费投人及软硬件建设等方面为就业指导课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教学保障。首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加强和促进本课程体系的建设,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大资金投人,鼓励、支持任课教师参加各类就业指导培训;调整教师的任职资格和薪酬待遇。以上措施极大地调动了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地保证了本课程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教研组的同时,应从学校其他部门抽调有就业指导专业背景的老师,从企业中聘请相关行业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从社会上选聘资历丰富的就业指导人员,来进一步拓宽专业就业指导教师的来源。最后,完善硬件设施。为配合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训教学,完善校内实训设备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鼓励高职院校配备校内模拟面试实训室、多媒体教室、就业指导心理教育网站、就业咨询室等,同时应该与企业共同建立了大学生教育实践创新训练见习基地和就业指导实训基地。
五、结语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的内容、方式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也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提升高职生的就业能
力,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宏.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14
[2] 廖莉萍. 福建A经贸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D]. 厦门大学 2014
[3] 徐立华. 基于地方产业需求的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研究[D]. 厦门大学 2014
[4] 孙志新.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现状调查及实施策略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 2014
关键词:就业;服务;全程化;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7.38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继续深入和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跨越式发展,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充分发挥就业指导课程
的作用,指导高职生合理就业,不仅关系到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还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如何推进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值得探索。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课程设置、教学师资、教学模式、日常教育、课外活动及学生管理模式等诸多方面。面对当前教育部课程改革的深入和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必须不断针对新问题,研究新方法,认真、扎实、细致地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构建特色鲜明的全程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努力开拓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工作新局面。
一、提高认识,更新课程设计理念
学院在高度重视就业指导工作的同时,应该提高全院教职员工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思想认识,树立了新的课程设计理念。首先,以两个“一体化”的理念为依
据。一是就业指导工作流程与教学流程的“一体化”,即课程由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管理并组织教学。就业指导中心通过广泛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有针
对性地将企业的用人标准融人到课程的教学内容中。通过这种管理方式实现环环相扣的就业指导工作流程与教学流程的“一体化”。二是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一体化”。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中心构建课程模块,使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项目的过程中重新整合理论与实践,做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从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一体化”。其次,凸显“能力本位”的基本价值取向。高职院校应该确立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实现学生的“四类”教育,即:专业思想教育、自我定位教育、就业观念教育和综合能力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作为“整体人”的全面发展与后续发展,这充分凸显了“能力本位”的基本价值取向。
二、立足现实,丰富课程内容体系
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变化。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根据企业的用人标准,不断更新内容。一方面,构建全程化、全员化和系统化的
就业指导课程内容。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就业指导工作流程的需要和《教育规划纲要》的有关要求,开发任务式教学模块,设计了《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职业素养提升》《择业就业指导》《职业发展与创业教育》和《实践实习指导》五个模块构成的教学体系,改革了传统的“以知识传播为主”的教学模式,创新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关注社会就业动态和企业的用人标准,做好毕业生的就业与择业的统计分析工作,为提
高就业指导课程的针对性、有效性提供依据;同时指派专人开展社会调查,密切关注新兴职业的发展前景,将调研结果反馈到就业指导实践中,及时让学生对现实的职业发展状况有较为客观的认识。
三、创设环境,拓展课程实施路径
为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高职院校应该从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创设各种有利环境,积极拓展课程实施路径。首先,课题教学依旧是该课程教学的最主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树立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目标的理念,摒弃传统的“一刀切”“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依据课程内容的不同,恰当选用案例分析、探究学习、角色扮演、社会调查、情境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安排教学内容,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其次,借助班会、课外活动、学生会及学生社团组织活动等形式将就业指导的内容渗透到学生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最后,加强校企合作,注重将企业和学校二者间的就业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校内、校外两种资源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与就业市场的零距离接触,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四、加大力度,健全课程体系建设保障机制
为了切实保障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高职院校应该从政策支持、经费投人及软硬件建设等方面为就业指导课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教学保障。首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加强和促进本课程体系的建设,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大资金投人,鼓励、支持任课教师参加各类就业指导培训;调整教师的任职资格和薪酬待遇。以上措施极大地调动了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地保证了本课程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教研组的同时,应从学校其他部门抽调有就业指导专业背景的老师,从企业中聘请相关行业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从社会上选聘资历丰富的就业指导人员,来进一步拓宽专业就业指导教师的来源。最后,完善硬件设施。为配合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训教学,完善校内实训设备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鼓励高职院校配备校内模拟面试实训室、多媒体教室、就业指导心理教育网站、就业咨询室等,同时应该与企业共同建立了大学生教育实践创新训练见习基地和就业指导实训基地。
五、结语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的内容、方式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也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提升高职生的就业能
力,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宏.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14
[2] 廖莉萍. 福建A经贸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D]. 厦门大学 2014
[3] 徐立华. 基于地方产业需求的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研究[D]. 厦门大学 2014
[4] 孙志新.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现状调查及实施策略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