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高考是其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为此广大师生都为了达到自身的目标日夜奋战,以期在高考中打一个漂亮仗,进而让学生的求学之路更加宽广,使学生的前途更加光明.而在高中三年中,短暂的高三时间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搞好了数学复习,使学生的复习效率得到提高,才会让学生赢得更多成功,从而增加高考的筹码.本文就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中心,探讨职校对口单招班的高考数学复习模式.
【关键词】 对口单招;数学;高考复习
在对口单招班高考数学复习中,很多数学教师为了对课堂时间加以充分利用,并提高复习效率,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不外乎是满堂灌或者是填鸭式,这样的教学模式让教师的心血和精力在不断耗费的同时,学生却还是不能完全的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这也导致了学生在模考中数学成绩不理想,甚至大部分学生的成绩与及格分数线相差甚远,让学生的心态变得消极,进而影响其高考的发挥.
一、在问题中穿插对应的概念
为了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调动,求知欲得到激发,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先对所需要复习的知识内容加以预习,让学生先掌握课堂复习的内容,同时也能唤起学生的记忆,了解自身的缺陷所在,这样也方便学生向教师提出疑问,进而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在开始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PPT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复习的数学概念,然后向学生提出疑问,要求学生回答,这样不仅能让教师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还能给学生更多时间思考,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复习活动中来,进而才不会出现“教师辛苦而学生复习效率得不到提高”的尴尬局面,此时学生如果不懂和存在疑问的话,还可以向教师提出来,这样教师也能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数字概念知识.例如在复习等差数列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练习题:如果数列{an}满足an 1= an 2,并且a1=1.那么:(1)证明数列{an}是什么数列?(2)数列{an}的通项公式 是?(3)求出数列{an}的求和公式;(4)a1 a3 a5 … a19= ?(5)如果a4 a5=9,那么a3 a6=?等问题,这既然学生的思维和精力都花费在问题的思考和知识的预习中,让学生再一次巩固了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以及等差数列的特有性质等基础知识外,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系统的知识网络,同时还能让学生针对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专门的弥补,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自主思考和练习中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二、问题情境的创设
在复习阶段,很多学生都会因为自己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数学基础知识,而在复习课上开小差等,这不仅不利于数学复习活动的开展,还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因此,数学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头脑不断转动,活跃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并结合全体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复习内容和大纲向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而让学生掌握到解题思维和方法,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增强学生的信心,使学生自主的进行复习和思考,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真正主人.
例如,在复习集合与逻辑用语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结合高考中主要考察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应该掌握哪些主要的知识内容、试题方式和难度等,进而让学生着重抓住要点进行复习,首先,教师可以在学生复习了该章节的基本概念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典型题导入的形式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如“已知集合A={1,2,3,4,5},B={(x,y)|x∈A,y∈A,x-y∈A},那么B中所含的元素个数是多少?”先让学生自主解答,然后逐渐让学生从这些以往的高考题中感悟到解题的方法和路径,也就是在研究集合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元素,了解元素应该满足的树形,对于含有字母的集合,在求出字母的数值之后,还要注意检验集合的元素是否满足互异性;对于集合相等首选要分析已知元素和另一集合中的哪个元素相等,再分成几种情况列出方程或者方程组进行求解,同样也要注意检验其是否满足互异性.在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之后,再让学生通过题型相似的题目来再次确认,如“假设P、Q都是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P Q={a b|a∈P,b∈Q},若P={0,2,5},Q={1,2,6},则P Q中元素的个数是多少?”学生就可以根据当a=(0,2,5)的时候,求出a b的值,进而得到P Q中的元素有8个,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巩固这一章节的知识.
再如,在“平面基本性质”的教学中,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教师先让学生取出一支笔和一个三角板(纸板也行).问题1:谁能用一支笔把三角板水平支撑住,且能绕教室转一周?此时,所有同学的兴趣都调动了起来,并开始尝试,但都失败了.问题2:谁能用两支笔可以把三角板水平支撑住吗?学生尝试,结果还不行.问题3:那么用三支笔可以吗?通过实验发现,现在可以了.那么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呢?通过三个点的平面唯一确定.问题4:任意三个点都可以吗?教师把三支笔排成一排,发现无法支撑住.问题5:那么我们添加什么条件就可以确保能撑住呢?绝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要添加不共线的条件.这样的教学,完全是学生的发现而不是教师的强加,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强烈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主动的、自觉地加入到问题的发现、探索之中,符合学生的自我建构的认知规律.
三、分层教学,提优补差
但是因为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教师在复习阶段还是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层层深入,既能面向全体学生,也能兼顾两头,进而减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从而提升全体学生素质水平.也就是根据高考数学复习大纲中的要求,因能化类,动态分层,已达到提优补差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首先需要进行学生练习情况记录表的建立,根据易错和容易混淆的问题加以强化练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将学生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数学基础差,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教师就可以采取“一帮一”的方式,让学习能力优秀的学生对其进行帮助,使其顺利掌握课堂教学基础内容,并能完成练习,同时教师还需要耐心引导,尽可能的帮助该类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类学生就是能力中等的学生,因为基本上都已掌握数学知识,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需给予更多帮助和启发,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整体水平;第三类学生就是各方面都很拔尖的学生,教师除了让该类学生帮助以上两类学生之外,还要更多的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广度和宽度的挖掘. 四、变式的课后习题训练
结合近几年里职高学生的高考答卷情况来说,很多学生还不能完全满足高考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因此,数学教师在复习阶段应该侧重针对学生易错的题型、内容加以精讲,帮助学生对解题思路和方法加以归纳和总结,精炼提升易混点和易错点,并在反复构思和规律总结的基础上,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进行变式的课后习题练习,并且要保证练习题能够起到有效提升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效果,同时还要加强研究传统经典试题中所考察的知识和能力,然后创新和发展这些原试题,这也是当前对口高考的要求.除此之外,在之前的对口高考试题中,发现很多试题都是在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的基础上进行条件的变换而生成的,所以数学教师也可以适当的改变和增删题设条件,而且需要多关注近几年的数学高考试题,对其中题型的变化加以研究,尽可能地让学生掌握高考数学试题的风格和困难程度,让学生基本能够达到高考要求的水平高度.
五、情感的赏识教育
教师还要端正自身的教学态度,适当开展情感的赏识教育,进而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的激情和动力,帮助学生正确的面对高考,要放平心态、不紧张不急躁,以最佳的状态参加高考,才有可能将自身的真实水平充分发挥出来,甚至超常发挥.这就需要高复班的数学教师能以正确的心态和心理引导学生,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让学生始终相信自己,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满腔热情和真诚善意,进而鼓舞学生更努力地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的伊始和能力,从而让学生自主自动的进行复习.
结束语
对于高中数学来讲,面对高考的压力,在实际的数学复习模式中应采取在问题中穿插概念,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以分层教学、提优补差的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广度和宽度的挖掘.另外,还应完善变式的课后习题训练,通过情感赏识教育,促进学生培养自我学习能力,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标.总的来说,就是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以发挥其主体作用,建立完善的高考数学复习模式,更好地服务于高三学生.
【参考文献】
[1]宋晓玲.如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对口高考数学复习模式的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11:142.
[2]刘瑞华.浅谈如何进行对口高考数学复习[J].现代农村科技,2010,06:52.
[3]王飞飞.对口高考数学总复习的教学策略[J].中国教师,2014,S1:70.
【关键词】 对口单招;数学;高考复习
在对口单招班高考数学复习中,很多数学教师为了对课堂时间加以充分利用,并提高复习效率,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不外乎是满堂灌或者是填鸭式,这样的教学模式让教师的心血和精力在不断耗费的同时,学生却还是不能完全的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这也导致了学生在模考中数学成绩不理想,甚至大部分学生的成绩与及格分数线相差甚远,让学生的心态变得消极,进而影响其高考的发挥.
一、在问题中穿插对应的概念
为了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调动,求知欲得到激发,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先对所需要复习的知识内容加以预习,让学生先掌握课堂复习的内容,同时也能唤起学生的记忆,了解自身的缺陷所在,这样也方便学生向教师提出疑问,进而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在开始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PPT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复习的数学概念,然后向学生提出疑问,要求学生回答,这样不仅能让教师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还能给学生更多时间思考,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复习活动中来,进而才不会出现“教师辛苦而学生复习效率得不到提高”的尴尬局面,此时学生如果不懂和存在疑问的话,还可以向教师提出来,这样教师也能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数字概念知识.例如在复习等差数列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练习题:如果数列{an}满足an 1= an 2,并且a1=1.那么:(1)证明数列{an}是什么数列?(2)数列{an}的通项公式 是?(3)求出数列{an}的求和公式;(4)a1 a3 a5 … a19= ?(5)如果a4 a5=9,那么a3 a6=?等问题,这既然学生的思维和精力都花费在问题的思考和知识的预习中,让学生再一次巩固了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以及等差数列的特有性质等基础知识外,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系统的知识网络,同时还能让学生针对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专门的弥补,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自主思考和练习中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二、问题情境的创设
在复习阶段,很多学生都会因为自己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数学基础知识,而在复习课上开小差等,这不仅不利于数学复习活动的开展,还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因此,数学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头脑不断转动,活跃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并结合全体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复习内容和大纲向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而让学生掌握到解题思维和方法,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增强学生的信心,使学生自主的进行复习和思考,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真正主人.
例如,在复习集合与逻辑用语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结合高考中主要考察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应该掌握哪些主要的知识内容、试题方式和难度等,进而让学生着重抓住要点进行复习,首先,教师可以在学生复习了该章节的基本概念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典型题导入的形式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如“已知集合A={1,2,3,4,5},B={(x,y)|x∈A,y∈A,x-y∈A},那么B中所含的元素个数是多少?”先让学生自主解答,然后逐渐让学生从这些以往的高考题中感悟到解题的方法和路径,也就是在研究集合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元素,了解元素应该满足的树形,对于含有字母的集合,在求出字母的数值之后,还要注意检验集合的元素是否满足互异性;对于集合相等首选要分析已知元素和另一集合中的哪个元素相等,再分成几种情况列出方程或者方程组进行求解,同样也要注意检验其是否满足互异性.在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之后,再让学生通过题型相似的题目来再次确认,如“假设P、Q都是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P Q={a b|a∈P,b∈Q},若P={0,2,5},Q={1,2,6},则P Q中元素的个数是多少?”学生就可以根据当a=(0,2,5)的时候,求出a b的值,进而得到P Q中的元素有8个,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巩固这一章节的知识.
再如,在“平面基本性质”的教学中,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教师先让学生取出一支笔和一个三角板(纸板也行).问题1:谁能用一支笔把三角板水平支撑住,且能绕教室转一周?此时,所有同学的兴趣都调动了起来,并开始尝试,但都失败了.问题2:谁能用两支笔可以把三角板水平支撑住吗?学生尝试,结果还不行.问题3:那么用三支笔可以吗?通过实验发现,现在可以了.那么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呢?通过三个点的平面唯一确定.问题4:任意三个点都可以吗?教师把三支笔排成一排,发现无法支撑住.问题5:那么我们添加什么条件就可以确保能撑住呢?绝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要添加不共线的条件.这样的教学,完全是学生的发现而不是教师的强加,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强烈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主动的、自觉地加入到问题的发现、探索之中,符合学生的自我建构的认知规律.
三、分层教学,提优补差
但是因为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教师在复习阶段还是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层层深入,既能面向全体学生,也能兼顾两头,进而减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从而提升全体学生素质水平.也就是根据高考数学复习大纲中的要求,因能化类,动态分层,已达到提优补差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首先需要进行学生练习情况记录表的建立,根据易错和容易混淆的问题加以强化练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将学生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数学基础差,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教师就可以采取“一帮一”的方式,让学习能力优秀的学生对其进行帮助,使其顺利掌握课堂教学基础内容,并能完成练习,同时教师还需要耐心引导,尽可能的帮助该类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类学生就是能力中等的学生,因为基本上都已掌握数学知识,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需给予更多帮助和启发,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整体水平;第三类学生就是各方面都很拔尖的学生,教师除了让该类学生帮助以上两类学生之外,还要更多的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广度和宽度的挖掘. 四、变式的课后习题训练
结合近几年里职高学生的高考答卷情况来说,很多学生还不能完全满足高考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因此,数学教师在复习阶段应该侧重针对学生易错的题型、内容加以精讲,帮助学生对解题思路和方法加以归纳和总结,精炼提升易混点和易错点,并在反复构思和规律总结的基础上,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进行变式的课后习题练习,并且要保证练习题能够起到有效提升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效果,同时还要加强研究传统经典试题中所考察的知识和能力,然后创新和发展这些原试题,这也是当前对口高考的要求.除此之外,在之前的对口高考试题中,发现很多试题都是在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的基础上进行条件的变换而生成的,所以数学教师也可以适当的改变和增删题设条件,而且需要多关注近几年的数学高考试题,对其中题型的变化加以研究,尽可能地让学生掌握高考数学试题的风格和困难程度,让学生基本能够达到高考要求的水平高度.
五、情感的赏识教育
教师还要端正自身的教学态度,适当开展情感的赏识教育,进而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的激情和动力,帮助学生正确的面对高考,要放平心态、不紧张不急躁,以最佳的状态参加高考,才有可能将自身的真实水平充分发挥出来,甚至超常发挥.这就需要高复班的数学教师能以正确的心态和心理引导学生,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让学生始终相信自己,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满腔热情和真诚善意,进而鼓舞学生更努力地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的伊始和能力,从而让学生自主自动的进行复习.
结束语
对于高中数学来讲,面对高考的压力,在实际的数学复习模式中应采取在问题中穿插概念,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以分层教学、提优补差的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广度和宽度的挖掘.另外,还应完善变式的课后习题训练,通过情感赏识教育,促进学生培养自我学习能力,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标.总的来说,就是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以发挥其主体作用,建立完善的高考数学复习模式,更好地服务于高三学生.
【参考文献】
[1]宋晓玲.如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对口高考数学复习模式的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11:142.
[2]刘瑞华.浅谈如何进行对口高考数学复习[J].现代农村科技,2010,06:52.
[3]王飞飞.对口高考数学总复习的教学策略[J].中国教师,2014,S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