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贴近生活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p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将教学回归生活,已经越来越成为教学者所追求的重要理念. 尤其是数学这个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很高的科目,引入生活元素不仅能够为学生数学的学习压力带来一个缓冲,同时还能够让学生理解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本文以小学数学中《面积和面积单位》章节为例,介绍贴近生活的数学教学.
  1. 理论联系生活,注重学生实践理解
  进入《面积和面积单位》章节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定义有所理解,在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理论准备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列举涉及这两个概念的生活小例子. 对于小学生来说相比于干涩的理论理解,鲜明的例子更能够让他们掌握这两个概念的实质. 当然,学生在列举自己所掌握到的例子时,一定会存在些许偏差. 这时就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理解教室中的桌椅面积、黑板的面积、书本的面积等等,然后让学生指出其自己所认为的范围. 紧接着,将面积单位的概念引入其中,让学生根据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这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对这三个物体进行自己理解上的单位选择. 最后,再由教师进行错误的纠正. 当学生再理解了这几个周边的物体的面积后,再带领学生走进操场,进行实地的面积测量. 在这种大致测量的基础上,学生不仅能够从立体上形成对于面积单位和面积的客观认知,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对其形成一个对比参照:操场大约是两个教室的面积,公园大约是一百六十个操场的面积. 在这种以生活实例为参照,以实际测量为印象的学习认知过程,能够让学生将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两个概念放入到量化的认知阶段,这对于他们的应用题解题训练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以下这两道例题:
  (1)现有一个苹果园中的某一块实验田,长8米,宽5米,其中平均每平方米内能够收获20千克的苹果,那么请计算在这块实验田中可以收获多少苹果?
  (2)有一块正方形的铁皮,它的每一个边长都是8厘米. 现在要进行如下工作,将这块铁皮的每一个边长都增加6厘米,以便用其做成一个笔筒. 那么请问,大的正方形铁皮面积比小的正方形铁皮面积大多少?
  2. 引导自主探索,优化学生学习结构
  贴近生活的数学教学,除了让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时就能够为其渗入生活知识以外,还需要教师能够带领学生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出发,自主性地探索数学知识. 尤其是《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这一章节,其本身就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所以,教师应当学会从生活出发,带领学生领悟数学学习的乐趣. 首先,教师可以以生活的实例作为理论教学的导入内容. 例如,在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就可以让学生思考形容一个教室的大小,一般会选择哪些概念?其次,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工地,具体调查工人是用什么具体的单位对一块铁皮的大小,一个篮球场的大小以及一间教师的大小进行描述的. 并对所调查的结果进行相关记录. 然后让学生发现这些规律,在明确了具体的使用单位之后,再让学生根据这些实例进行课本、草坪和公园又应该对应使用哪些面积单位. 最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到家中或者从自己遇到的事物中,对其面积进行测量,并要特别注意其应当使用的面积单位,并将这些搜集的信息反馈给教师. 教师根据这些反馈的信息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数学学习习惯. 另一方面,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还可以摸清学生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章节内容的掌握程度,对于帮助学生进行下一步的学习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3. 设置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情境教学是在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内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而且,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比较差,其性格特点又非常的活泼好动. 因此,教师就应当积极为学生设置一个生活情境,例如,在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一个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询问父母如何描述学校操场的大小,并要让父母对其所使用的描述概念进行解释. 这样一个教学的生活情境设定,不仅能够让学生提前对面积和面积单位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从而有助于他们对科学理论的掌握. 同时还能够促进他们对于思维能力,对于数学的学习来说,是一个非常宝贵的习惯. 当然,教师在设置的生活情境时,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符合学生特点,学生容易做到. 这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信心的手段.
  将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是新课改对于数学教学提出的一个重要的要求. 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引导之下 ,教师不仅需要在教授理论知识时,能够将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进来,并且还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性学习. 同时,还应当积极使用多媒体等科技手段,为学生设置一个充满生活情境的课堂. 以生活为根据,最终又回归生活的数学教学,对于思维能力还相对欠缺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教学方式,并且,对于培养他们养成留意细节、观察生活的学习习惯来说,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教师必须深刻了解数学教材章节的内容,并在这个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为学生建立其生活学习的课堂.
其他文献
【摘要】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中,数学是其中的重要基础性的公共课程.数学教学工作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基础.现阶段的高职数学教学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不断的深入改革,从而真正的实现数学教学工作开展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学习现状;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一、学生数学学习现状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生产对
【摘要】数学活动课是数学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本文尝试以二次函数的活动课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分析.提出活动课在设计、操作上的策略:引入简明扼要、明确探究方法、大胆放手活动、总结过程方法.  【关键词】活动课;探究;二次函数  新课标明确指出,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这比传统的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了更高的要求.综合与实践正是实现这些目标重要的、
【摘要】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践行陶行知思想,用数学实验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来实施双曲线的定义的创新教学,演示双曲线生成,揭示双曲线的定义,了解双曲线主要参数的几何意义,掌握有关双曲线参数的计算.  【关键词】 双曲线;数学;陶行知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在常州市名师交流研讨会上,本人开设了一堂研究观摩课《双曲线的定义及主要参数》,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根据“
浏览新教材我们不难发现,纯粹的文字叙述已基本没有,取而代之的是丰富的“主题图”、富有童趣的“情境图”、营造氛围的“场景图” 呈现在“解决问题”中. 这样的编排,对于有效提升中低段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收集信息能力、条理思考能力、逻辑分析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解决问题”教学,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为主线,已成为老师们的普遍共识. 正确发挥教师的促进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多元体验,真正达
【摘要】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的总体素质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我们惯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也自然无法适应学生的具体情况.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我们从学生入手进行分析,推进教学改革进程.本文中,笔者将从高校数学教学的角度来分析关于推进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校数学;教学改革;数学文化  引 言  教学效率是我们常抓不懈的工作,无论是高校,还是中小学,对于教学效率的关注都是最多的.现如今,由于高校的扩
【摘要】 学生是教学活动参与的绝对主体,能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学效率的高低. 在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和具体的教学实施来简要论述该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继而更好地实现初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生;主人;有效教学  教学活动的实施其实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中的活动,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以及新课改的深化实施,学生这一参与主体的地位越来越
【摘要】学习是一个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的过程,我们只有经过反思与总结,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而不断进步.本文研究了在数学领域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现整理如下.  【关键词】数学学习;反思  教师常有这样的困惑,题目已讲过几遍,其主要原因是解题后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三、思变化  解题后要从题目的实际出发,深入挖掘,把原题“改头换面”,变为多个与原题内容或形式不同,但解法类似的题目,这样可以增强变通
【摘要】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 ”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一个好的课堂提问能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定理或专题上;能够引导学生追忆、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 数学;教学;有效提问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
【摘要】 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习了二次函数,到了高中对二次函数的学习更加深入,随着高考题型的不断改变,部分省市把教材中原有的导数章节删除了,所以函数解答题就以二次函数的综合题为主,含有绝对值的二次函数更加耐人寻味.  【关键词】 二次函数;绝对值;连续性;分类讨论;解题策略  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了二次函数,到了高中阶段更加深入的学习了该函数,不局限于解决对称轴、顶点的坐标、值域等问题,而是解决
设计理念  从意外获得启发,向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求知欲,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作图工具准备:直尺,三角尺,圆规,铅笔,橡皮等  几何知识准备:全等三角形的意义和性质,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等.  二、引入、新授、巩固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