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美、劳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和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做好新时期的学校德育工作。
1更新观念,树立德育工作创新意识。
①首先要做到认识到位。
②其次,要树立效益意识。
③再次,要树立正确的超前观。
2健全组织,整体规划德育教育新体系。
学校德育管理,需要有一个健全的组织机构。必须建立各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职责。形成一种既平行又垂直的德育教育网络,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上做到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做到有组织,有队伍,有计划,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3开拓进取,探索现代德育工作新途径、新方式。
未来的社会充满挑战和竞争,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寻找“水源”,开辟新路。
第一,要打破僵化,变“封闭式”为“开放式”。
当前的社会是一个改革的时代,发展的时代。学校德育工作如果还处于封闭、半封闭的状态,教师还是沿袭传统思维方式,局限在传统教育模式上,不敢跳出“框框”,呼吸新鲜空气,对形形色色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思潮视而不见,是不明智的。因此,我们要贯彻“三个面向”精神,更新观念,放眼社会,把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除学校常规活动和传统项目活动之外,还要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渠道,让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变“封闭式”的德育为“开放式”的德育。
第二,要突出主体,变“被动式”为“主动式”。
在教育活动中,一切由教师包办,学生始终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这是传统教育的弊端。德育工作内容由教师确定,过程由教师主宰,这种貌似负责的德育模式,实际上却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但要使学生置身于德育环境,使之接触德育因素,而且要调动其主体精神,能主动地参与德育实践。学校德育必须立足现实,预测未来,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
第三,要情理交融,变“强压式”为“引导式”。
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情理交融,是贯穿于德育工作过程中的重要原则。如果不看,不顾后果,习惯于“填鸭式”的教育办法,只能是带来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素质教育条件下的德育工作必须要实现创新,通过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德育目标的定位在于“培养”与“引导”。因此,学校德育要变“强压式”为“引导式”,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吸引学生自主参与,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得正确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生动深刻的道德思想教育。
4强化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
校园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学校应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爱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我校有健全的教育阵地,如宣传栏、广播站、阅览室等,让每一堵墙壁,每一处景点成为无声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提升道德境界。
5树立整体观念,加强德育教育的综合研究。
当今社会,只有学校教育难以完成培养下一代新人的任务,要用大教育观思想来指导学校德育。系统的核心是“整体性原则”。
6加强德育科研,努力增进德育工作新成效。
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德育工作生命力的重要体现。要树立德育实效性的科学观念,把加强理念、信念和政治方向教育与基本道德、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分段实施,整体跟进。
7创新机制,进一步强化德育工作的领导
学校德育工作既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哪个部门哪几个人的事情,既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也需要社会各界方方面面的支持配合;既需要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更需要求真务实的作风。为切实做好这一工作,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分管德育为副组长,教师为成员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安排、协调检查督促学校德育工作。学校党组织、工会等密切配合,齐抓共管。
1更新观念,树立德育工作创新意识。
①首先要做到认识到位。
②其次,要树立效益意识。
③再次,要树立正确的超前观。
2健全组织,整体规划德育教育新体系。
学校德育管理,需要有一个健全的组织机构。必须建立各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职责。形成一种既平行又垂直的德育教育网络,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上做到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做到有组织,有队伍,有计划,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3开拓进取,探索现代德育工作新途径、新方式。
未来的社会充满挑战和竞争,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寻找“水源”,开辟新路。
第一,要打破僵化,变“封闭式”为“开放式”。
当前的社会是一个改革的时代,发展的时代。学校德育工作如果还处于封闭、半封闭的状态,教师还是沿袭传统思维方式,局限在传统教育模式上,不敢跳出“框框”,呼吸新鲜空气,对形形色色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思潮视而不见,是不明智的。因此,我们要贯彻“三个面向”精神,更新观念,放眼社会,把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除学校常规活动和传统项目活动之外,还要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渠道,让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变“封闭式”的德育为“开放式”的德育。
第二,要突出主体,变“被动式”为“主动式”。
在教育活动中,一切由教师包办,学生始终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这是传统教育的弊端。德育工作内容由教师确定,过程由教师主宰,这种貌似负责的德育模式,实际上却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但要使学生置身于德育环境,使之接触德育因素,而且要调动其主体精神,能主动地参与德育实践。学校德育必须立足现实,预测未来,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
第三,要情理交融,变“强压式”为“引导式”。
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情理交融,是贯穿于德育工作过程中的重要原则。如果不看,不顾后果,习惯于“填鸭式”的教育办法,只能是带来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素质教育条件下的德育工作必须要实现创新,通过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德育目标的定位在于“培养”与“引导”。因此,学校德育要变“强压式”为“引导式”,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吸引学生自主参与,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得正确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生动深刻的道德思想教育。
4强化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
校园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学校应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爱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我校有健全的教育阵地,如宣传栏、广播站、阅览室等,让每一堵墙壁,每一处景点成为无声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提升道德境界。
5树立整体观念,加强德育教育的综合研究。
当今社会,只有学校教育难以完成培养下一代新人的任务,要用大教育观思想来指导学校德育。系统的核心是“整体性原则”。
6加强德育科研,努力增进德育工作新成效。
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德育工作生命力的重要体现。要树立德育实效性的科学观念,把加强理念、信念和政治方向教育与基本道德、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分段实施,整体跟进。
7创新机制,进一步强化德育工作的领导
学校德育工作既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哪个部门哪几个人的事情,既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也需要社会各界方方面面的支持配合;既需要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更需要求真务实的作风。为切实做好这一工作,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分管德育为副组长,教师为成员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安排、协调检查督促学校德育工作。学校党组织、工会等密切配合,齐抓共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