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月牙儿》为读者呈现了贫贱母女被迫从娼的时代悲剧。文中贯穿始终的意象“月牙儿”的描写在增加小说的意境美的同时,更反衬出主人公命运的悲惨。《月牙儿》的创作与老舍之前的作品大不相同,可以称为老舍创作的转折点。本文先简要评析其中的核心意象的运用,其次通过对比《月牙儿》创作前后的其他作品来评述老舍小说写作“美”的手法运用的另类变化之处。
关键词:意境 意象 转变 另类美
任何一位有成就的现代作家都有其独特的作文方法,具体呈现的结果是行文风格与成文的独特性。对于老舍而言,被人们所熟知的风格特点就是幽默讽刺的手法和京味儿的语言,这些特点在《月牙儿》中却少有表现。巴金曾作文缅怀老舍:“他虽然含恨死去,却留下许多美好的东西在人间,那就是他那些不朽的作品。我单单提两三个名字就够了:《月牙儿》《骆驼祥子》和《茶馆》。”①
一、以美示哀:沉郁凄楚意境的层层递进
文学是一种人文现象,文学是表现人的文学,文学作品通过人来反映社会现实。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心理各方面的状况共同反映在“人”的身上,作家加以艺术的概括加工。“看生命,领略生命,解释生命,你的作品才有生命……不要肤浅,不要投机,不计利害。活的文学,以生命为根,真实作干,开着爱美之花。”②正如自己所说,老舍就用他所塑造的意境美去真实地描绘动乱社会下普通民众的非人生活。《月牙儿》这个母女两人被时代和生活所迫,最后沦为暗娼的悲惨故事,贯穿全文的环境描写就是以描写月牙儿的“美”的意境为主。这一钩浅金的月牙儿,看起来那么瘦弱单薄,每当“我”身处困境或处境又恶劣了几分时它都会出现,映衬着“我”的境地是和它一样的瘦弱单薄。
这种沉郁绝望的意境美的塑造是从前到后逐渐显露的。比如在《月牙儿》二中写道:“那第一次,带着寒气的月牙儿确是带着寒气。它第一次在我的心中是酸苦,它那一点点微弱的浅金光儿照着我的泪。”③这是父亲去世之前的环境描写,那时的“我”不过七岁,不明世事也就没有太大的悲伤,所以尽管流着泪却只是“酸苦”。等我大了一点,母亲改嫁了,《月牙儿》七:“多么凑巧呢,离开我们那间小屋的时候,天上又挂着月牙。这次的月牙比哪一回都清楚,都可怕。”“那可怕的月牙儿放着一点光,仿佛在凉风里颤动。”“一会儿,月牙像个要闭上的一道大眼缝。”④在父亲去世后的这几年,“我”渐渐懂事,更清楚了自己的未来是怎样的。这“眼缝”还是那样的浅合,它是个马上就要闭上的状态,预示着我的前路越来越窄,这就塑造了更加无望凄凉的意境。《月牙儿》二十一:“我忘了自己,我没了自己,像化在了那点春风与月的微光中,月儿忽然被云掩住,我想起来自己。我失去那个月牙儿,也失去了自己,我和妈妈一样了。”⑤当“我”无路可走的时候,校长的侄子诱奸“我”。失身的那个晚上,这个月牙儿又出现,但很快被云遮住了。之前几处月牙儿的描写,月牙儿虽小但尚且还有,而情节到了这里,月牙儿全无了。从这里开始,小说渐渐进入高潮,也是从这里开始,“我”沦落了,“我”也开始放纵自己,做“我”之前极其厌恶的活计。由此,阴沉的意境变得浓烈压抑。
老舍曾说:写景不必一定用很深的字眼去修饰,但须简单地暗示出一种境地。那么这几处的意境创作以月牙儿的变化为主要借助意象,从小时候的看不清,到看得清了,最后到被遮住了,黑暗的气氛层层递进。让读者身临其境地体会“美”,但是读者所体会的美也正是建立在主人公的痛苦之上,主人公的命运也始终走不出黑暗的笼罩,这是时代的悲哀。
二、用美反衬:悲凉孤寂的意象贯穿全篇
月牙儿作为一个意象在作品中出现了八次,每次都映射出“我”心理或处境的重大转变,“月牙儿”一直带着一种悲观的象征意味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月牙儿的清冷是高贵的,是美的。每当“我”孤单寂寞的时候,月牙儿就好像“我”的好朋友一样出现在“我”眼前的夜空上,正是这自始至终的悲观美,见证了“我”从坚持底线到堕落的全过程。
三、老舍创作《月牙儿》前后“美”的变化
(一)喜剧“美”向悲剧“美”的转变
老舍在《月牙儿》之前的前期创作,多为喜剧,结局多带一丝亮色,呈现出以幽默为主的基调,如《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主张“立意要幽默”“要笑就笑个痛快”。安逸、清闲、高薪的生活工作条件影响着身在英国的老舍的写作风格,他用讽刺的手法、幽默的语言将小说中的主人公描写得生动形象。实践决定认识,老舍远离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其作品也就缺少悲痛的时代气息。1929年夏,老舍回国途中暂居新加坡,新加坡青年学生们的激进思想给了老舍很大的触动,使他“开始觉到新的思想在东方”⑥。20世纪30年代正是社会动荡、灾难深重的时代,随着老舍创造思想和创作精神的转变,其创作风格也在发生着变化。他曾向友人诉说困惑:“时局如此,而我又非幽默不可,真是心与手违;含着泪还要笑,笑得出嗎?不笑,我又不足得胜。”⑦这恰恰反映了老舍当时的矛盾心理。就像鲁迅等批评家对老舍的批评一样:中国的形势是不容幽默写作的。
回国后的第三年,长篇小说《离婚》发表,揭露了反动官僚和特务的罪恶等社会的黑暗。从《月牙儿》开始,之后的写作则多为悲剧,结尾总是美的毁灭,呈现以控诉为主的基调。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老舍确实是将那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了。《月牙儿》中本是满怀希望,厌恶自己母亲卖肉工作的“我”最后也沦为自己厌恶的那一类人,黑暗的社会逼人不为人。老舍通过作品唱响了时代悲歌,正是因为他明白了悲剧的感染力和穿透力比喜剧要大得多,所以他以这样的转型来警醒世人。
不难发现,《月牙儿》与其后创作的《骆驼祥子》有一定的承接关系。《骆驼祥子》把老舍悲剧的创作推向了高潮,其中再没有了笑料逗乐,也没有含泪微笑的幽默,而是突出了对于社会的严峻态度。两部作品都是悲剧美的完美阐释,而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仍有相似之处。这不是巧合,是处于同一社会、同一时代背景时,对于这个鲜血淋漓的人间,作者只有悲愤,哀悼,决裂。把美好的、充满希望的东西亲自毁掉,才能让这个社会清醒。在其后,老舍的风格开始了明显的转变“死啃幽默总会有失去幽默的时候,到了幽默论斤卖的地步,讨厌是必不可免的”“艺术作品最忌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效果,故意招笑與无病呻吟的罪过原是一样的”⑧美学哲学观点的转变,使老舍的作品更具有社会价值。 (二)针对问题的转变
通过比较可以看到老舍写作早期以喜剧手法,着重展现旧势力的破坏性,体现市民哲学;长篇小说《牛天赐传》在1934年《论语》第49期开始连载,给读者展现了市民社会的广阔的生活图景,深刻揭示了小市民贪慕金钱的心理性格。1935年在《东方杂志》上发表的短篇小说《裕兴池里》刻画了一群稍微有些地位就作威作福的虚伪无聊的小市民形象。另外老舍的一些杂文也有体现。老舍能如此细腻地刻画小市民形象的重要原因在于,他在英国伦敦任职期间受到的西方近现代小说的影响。老舍说:“一九二八至一九二九年,我开始读近代的英法小说。”“英国的威尔斯、康拉斯、美瑞狄茨(即梅瑞狄斯)和法国的福录贝尔(即福楼拜)与莫泊桑,都拿去了我很多时间。”“我在英国第五年,也就是末了一年,念的多是英国最近的作品,每一大文学家,不能都读完他的作品,也起码挑一两本来念。同时我也开始写第三部小说二马”⑨由此可知,西方小市民文化影响着老舍的创作倾向。
后期以悲剧手法着重反映被压迫、被扭曲的小人物的人生,揭示小人物正反两重性格的对立,并同时强调时代的悲哀和在如此时代条件下生活的人的无奈绝望。《月牙儿》写到母亲为了谋生给别人洗臭袜子,小说中并没有交代洗臭袜子不能养活我们母女,只是描写了母亲洗臭袜子的各种不适。很明显,母亲能做这份工作,但她不愿意去做。那么去卖淫就不是黑暗时代压制下母亲逼不得已的选择,而是在比较了其他苦活计之后母亲自愿走上的道路。正是在社会的逼迫和自己的享乐主义的双重驱使下,才有了这引人哀叹的时代悲剧。由此可见,《月牙儿》的更深层揭露的问题是人格的扭变。与之类似的,还有同年发表的《创造病》更是揭示了那个时代变形的商品社会价值观对于人性的扭曲,小说中的青年夫妇即使去借钱变卖家产也要及时行乐,从侧面奏响了时代的哀歌。
《月牙儿》中“我”的每一步堕落都有月牙儿的陪伴,从中形成一种凄凉意境孤独意象的小说特征。随着月景的一点点变暗,小说逐渐达到高潮。这种行文氛围的营造美,核心意象的悲剧美和揭示问题的另类美是老舍《月牙儿》独具风格与内涵的重要原因。美在于主客统一,在于思维的超越,《月牙儿》的另类美在于时代的悲,人民的哀,老舍的创新。
注释:
①巴金:《巴金近作》,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②老舍:《论创作》,《齐大月刊》,1931年第1期。
③④⑤老舍:《老舍短篇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⑥老舍:《我怎样写<小坡的生日>》,黄山书社,1988年版。
⑦刘诚言:《老舍幽默论》,广西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
⑧老舍:《老牛破车(九)我怎样写<牛天赐传>(创作经验)》,《宇宙风》,1936年第22期。
⑨老舍:《读与写》,《文化先锋》,1943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范亦毫.论《月牙儿》及其在老舍创作史中的地位[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02).
[2]老舍.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老舍专集(下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3]李国华.文学批评名篇选读[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
[4] 河北人民广播電台文艺部,编.中外名作欣赏(中国现当代文学部分)[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王向宇,女,本科,辽宁師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关键词:意境 意象 转变 另类美
任何一位有成就的现代作家都有其独特的作文方法,具体呈现的结果是行文风格与成文的独特性。对于老舍而言,被人们所熟知的风格特点就是幽默讽刺的手法和京味儿的语言,这些特点在《月牙儿》中却少有表现。巴金曾作文缅怀老舍:“他虽然含恨死去,却留下许多美好的东西在人间,那就是他那些不朽的作品。我单单提两三个名字就够了:《月牙儿》《骆驼祥子》和《茶馆》。”①
一、以美示哀:沉郁凄楚意境的层层递进
文学是一种人文现象,文学是表现人的文学,文学作品通过人来反映社会现实。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心理各方面的状况共同反映在“人”的身上,作家加以艺术的概括加工。“看生命,领略生命,解释生命,你的作品才有生命……不要肤浅,不要投机,不计利害。活的文学,以生命为根,真实作干,开着爱美之花。”②正如自己所说,老舍就用他所塑造的意境美去真实地描绘动乱社会下普通民众的非人生活。《月牙儿》这个母女两人被时代和生活所迫,最后沦为暗娼的悲惨故事,贯穿全文的环境描写就是以描写月牙儿的“美”的意境为主。这一钩浅金的月牙儿,看起来那么瘦弱单薄,每当“我”身处困境或处境又恶劣了几分时它都会出现,映衬着“我”的境地是和它一样的瘦弱单薄。
这种沉郁绝望的意境美的塑造是从前到后逐渐显露的。比如在《月牙儿》二中写道:“那第一次,带着寒气的月牙儿确是带着寒气。它第一次在我的心中是酸苦,它那一点点微弱的浅金光儿照着我的泪。”③这是父亲去世之前的环境描写,那时的“我”不过七岁,不明世事也就没有太大的悲伤,所以尽管流着泪却只是“酸苦”。等我大了一点,母亲改嫁了,《月牙儿》七:“多么凑巧呢,离开我们那间小屋的时候,天上又挂着月牙。这次的月牙比哪一回都清楚,都可怕。”“那可怕的月牙儿放着一点光,仿佛在凉风里颤动。”“一会儿,月牙像个要闭上的一道大眼缝。”④在父亲去世后的这几年,“我”渐渐懂事,更清楚了自己的未来是怎样的。这“眼缝”还是那样的浅合,它是个马上就要闭上的状态,预示着我的前路越来越窄,这就塑造了更加无望凄凉的意境。《月牙儿》二十一:“我忘了自己,我没了自己,像化在了那点春风与月的微光中,月儿忽然被云掩住,我想起来自己。我失去那个月牙儿,也失去了自己,我和妈妈一样了。”⑤当“我”无路可走的时候,校长的侄子诱奸“我”。失身的那个晚上,这个月牙儿又出现,但很快被云遮住了。之前几处月牙儿的描写,月牙儿虽小但尚且还有,而情节到了这里,月牙儿全无了。从这里开始,小说渐渐进入高潮,也是从这里开始,“我”沦落了,“我”也开始放纵自己,做“我”之前极其厌恶的活计。由此,阴沉的意境变得浓烈压抑。
老舍曾说:写景不必一定用很深的字眼去修饰,但须简单地暗示出一种境地。那么这几处的意境创作以月牙儿的变化为主要借助意象,从小时候的看不清,到看得清了,最后到被遮住了,黑暗的气氛层层递进。让读者身临其境地体会“美”,但是读者所体会的美也正是建立在主人公的痛苦之上,主人公的命运也始终走不出黑暗的笼罩,这是时代的悲哀。
二、用美反衬:悲凉孤寂的意象贯穿全篇
月牙儿作为一个意象在作品中出现了八次,每次都映射出“我”心理或处境的重大转变,“月牙儿”一直带着一种悲观的象征意味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月牙儿的清冷是高贵的,是美的。每当“我”孤单寂寞的时候,月牙儿就好像“我”的好朋友一样出现在“我”眼前的夜空上,正是这自始至终的悲观美,见证了“我”从坚持底线到堕落的全过程。
三、老舍创作《月牙儿》前后“美”的变化
(一)喜剧“美”向悲剧“美”的转变
老舍在《月牙儿》之前的前期创作,多为喜剧,结局多带一丝亮色,呈现出以幽默为主的基调,如《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主张“立意要幽默”“要笑就笑个痛快”。安逸、清闲、高薪的生活工作条件影响着身在英国的老舍的写作风格,他用讽刺的手法、幽默的语言将小说中的主人公描写得生动形象。实践决定认识,老舍远离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其作品也就缺少悲痛的时代气息。1929年夏,老舍回国途中暂居新加坡,新加坡青年学生们的激进思想给了老舍很大的触动,使他“开始觉到新的思想在东方”⑥。20世纪30年代正是社会动荡、灾难深重的时代,随着老舍创造思想和创作精神的转变,其创作风格也在发生着变化。他曾向友人诉说困惑:“时局如此,而我又非幽默不可,真是心与手违;含着泪还要笑,笑得出嗎?不笑,我又不足得胜。”⑦这恰恰反映了老舍当时的矛盾心理。就像鲁迅等批评家对老舍的批评一样:中国的形势是不容幽默写作的。
回国后的第三年,长篇小说《离婚》发表,揭露了反动官僚和特务的罪恶等社会的黑暗。从《月牙儿》开始,之后的写作则多为悲剧,结尾总是美的毁灭,呈现以控诉为主的基调。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老舍确实是将那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了。《月牙儿》中本是满怀希望,厌恶自己母亲卖肉工作的“我”最后也沦为自己厌恶的那一类人,黑暗的社会逼人不为人。老舍通过作品唱响了时代悲歌,正是因为他明白了悲剧的感染力和穿透力比喜剧要大得多,所以他以这样的转型来警醒世人。
不难发现,《月牙儿》与其后创作的《骆驼祥子》有一定的承接关系。《骆驼祥子》把老舍悲剧的创作推向了高潮,其中再没有了笑料逗乐,也没有含泪微笑的幽默,而是突出了对于社会的严峻态度。两部作品都是悲剧美的完美阐释,而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仍有相似之处。这不是巧合,是处于同一社会、同一时代背景时,对于这个鲜血淋漓的人间,作者只有悲愤,哀悼,决裂。把美好的、充满希望的东西亲自毁掉,才能让这个社会清醒。在其后,老舍的风格开始了明显的转变“死啃幽默总会有失去幽默的时候,到了幽默论斤卖的地步,讨厌是必不可免的”“艺术作品最忌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效果,故意招笑與无病呻吟的罪过原是一样的”⑧美学哲学观点的转变,使老舍的作品更具有社会价值。 (二)针对问题的转变
通过比较可以看到老舍写作早期以喜剧手法,着重展现旧势力的破坏性,体现市民哲学;长篇小说《牛天赐传》在1934年《论语》第49期开始连载,给读者展现了市民社会的广阔的生活图景,深刻揭示了小市民贪慕金钱的心理性格。1935年在《东方杂志》上发表的短篇小说《裕兴池里》刻画了一群稍微有些地位就作威作福的虚伪无聊的小市民形象。另外老舍的一些杂文也有体现。老舍能如此细腻地刻画小市民形象的重要原因在于,他在英国伦敦任职期间受到的西方近现代小说的影响。老舍说:“一九二八至一九二九年,我开始读近代的英法小说。”“英国的威尔斯、康拉斯、美瑞狄茨(即梅瑞狄斯)和法国的福录贝尔(即福楼拜)与莫泊桑,都拿去了我很多时间。”“我在英国第五年,也就是末了一年,念的多是英国最近的作品,每一大文学家,不能都读完他的作品,也起码挑一两本来念。同时我也开始写第三部小说二马”⑨由此可知,西方小市民文化影响着老舍的创作倾向。
后期以悲剧手法着重反映被压迫、被扭曲的小人物的人生,揭示小人物正反两重性格的对立,并同时强调时代的悲哀和在如此时代条件下生活的人的无奈绝望。《月牙儿》写到母亲为了谋生给别人洗臭袜子,小说中并没有交代洗臭袜子不能养活我们母女,只是描写了母亲洗臭袜子的各种不适。很明显,母亲能做这份工作,但她不愿意去做。那么去卖淫就不是黑暗时代压制下母亲逼不得已的选择,而是在比较了其他苦活计之后母亲自愿走上的道路。正是在社会的逼迫和自己的享乐主义的双重驱使下,才有了这引人哀叹的时代悲剧。由此可见,《月牙儿》的更深层揭露的问题是人格的扭变。与之类似的,还有同年发表的《创造病》更是揭示了那个时代变形的商品社会价值观对于人性的扭曲,小说中的青年夫妇即使去借钱变卖家产也要及时行乐,从侧面奏响了时代的哀歌。
《月牙儿》中“我”的每一步堕落都有月牙儿的陪伴,从中形成一种凄凉意境孤独意象的小说特征。随着月景的一点点变暗,小说逐渐达到高潮。这种行文氛围的营造美,核心意象的悲剧美和揭示问题的另类美是老舍《月牙儿》独具风格与内涵的重要原因。美在于主客统一,在于思维的超越,《月牙儿》的另类美在于时代的悲,人民的哀,老舍的创新。
注释:
①巴金:《巴金近作》,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②老舍:《论创作》,《齐大月刊》,1931年第1期。
③④⑤老舍:《老舍短篇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⑥老舍:《我怎样写<小坡的生日>》,黄山书社,1988年版。
⑦刘诚言:《老舍幽默论》,广西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
⑧老舍:《老牛破车(九)我怎样写<牛天赐传>(创作经验)》,《宇宙风》,1936年第22期。
⑨老舍:《读与写》,《文化先锋》,1943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范亦毫.论《月牙儿》及其在老舍创作史中的地位[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02).
[2]老舍.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老舍专集(下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3]李国华.文学批评名篇选读[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
[4] 河北人民广播電台文艺部,编.中外名作欣赏(中国现当代文学部分)[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王向宇,女,本科,辽宁師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