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yiti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性学习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着眼于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反映和回应了时代又对教育的需求,是信息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已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并确定语文研究专题,独立地开展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下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着自已的智能结构,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着丰富的感受、体验。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创造性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显现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1 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学科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这就要培养语文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它能够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的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一场激烈的辩论会,一次调查活动,一篇课题小论文……无不是在进行语文实践。语文学科是研究性学习最便于开展的学科,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促成语文课程目标的具体落实。
  2 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回归
  小学生探究的本能和兴趣是与生俱来的,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学习的内容,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亲身实践,不仅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获得探索的真切体验。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特点,它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的获取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让学生尽情地朗读,默默地思考,大胆的探索,自主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不断地表现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现代语文教学的理念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重情趣”,“有情有趣是教学”,罗丹说:“不是因为美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重感悟”,不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让学生都来参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大量的时间安排学生读、写、说,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个性化的体验,培养他们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重积累”,学文如积沙,收集信息,积累语文知识,学生的积累过程同样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厚积才能薄发。研究性学习科学地体现了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教育回归儿童本性的价值追求。
  3 拓宽了语文学习的视野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应是广阔的。因而必须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着眼于发展,通过补充、探究收集、调查了解等多种方式进行吐故纳新。让学生在专题性研究的收集、整理、讲座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领略汉语言文字的风采、韵致。这样,研究性学习就能使学生把在课堂上习得的技能在实践中转化,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对课本教材的内容进行印证和强化,并在广泛收集资料时丰富词汇,积累感性经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文素养。如:学习了《纸的故事》后,学生着手对纸进行研究,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来了解纸的发展史,通过调查问卷来调查人们用纸情况,并写了节约用纸的倡议书。在研究性语文学习中,有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引导学生发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并指导学生用研究的方式践行“语文是生活的一部分”的理念。学生利用文献资料可以展开研究,而社会生活现象、问题更是研究的不竭源泉。许多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课题”都能成为学生研究性语文学习的对象。而且在研究的方法上各有特色,如研究废电池的小组,他们通过调查、上网下载很多有关废电池的资料;研究蜜橘的小组,他们通过电话访问橘农,了解蜜橘的生长过程;研究小学生胖墩现象的小组,通过上网查资料、采访学校的小胖墩、家长、校医,了解小学生的胖墩的形成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这样的研究性学习除了具有认识功能外,更具有实践性功能,它使学生在了解社会现实的同时,丰富了自身的情意体验,促动学生用内化了的或生成中的语文素养进行历练,由此获得提高。
  4 使语文学习的课堂更精彩
  研究性语文学习的课堂需要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的教学形式、方法,从而“使语文教学活起来,使教学中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多起来”。
  课堂乃是研究性语文学习的基地。在课堂上是要习得运用语言的本领的,所以要发挥好“范文是一个例子”的功效,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如何准确使用语言。在这个过程中,研究性的学习方法、途径是贴近学生需要的,在实践中,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做“小先生”,自己钻研教材并上课;创设更多表演的情境,使学生在形象的层面上感受,在理性的思维中领悟文章遣词造句的精确;走出教室,在大自然中、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语文。
其他文献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抓好数学课堂创新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现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谈谈我的看法。  1 营造和谐课堂,激发创新意识  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对学生个性化或创造性的表现应给予肯定、鼓
期刊
跳山羊、跨栏跑、双杠、单杠等体育项目是技术复杂的比赛项目,它要求在规定的时间或距离内完成规定动作,不仅要求较高水平速度,而且还要掌握复杂的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引导学生消除各种顾虑,避免学生因身体矮小,过于肥胖,体单力薄产生恐惧心理。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接触,了解他们的心理特性,浅析他们心理障碍产生的理由,有针对性的帮助与教育,使学生建立起正确动作的技术概念。这将有利于
期刊
练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约占总课时数的一半左右。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的训练活动,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  1 练习课的基本要求  练习课教学,关键是练习题的设计和选择。要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要注意运用题组练习,加强各种练习的协调和配合,提高练习的整体效率;练习的编排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练习的结果要及时反馈评价,引
期刊
好的导入,是课堂的“点睛之笔”,能引领孩子进入自主学习的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孩子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积极的思维和高昂的情绪是课堂成功的关键,而富有启发性的导入可以激发孩子的思维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在每堂课的开始都设计一个巧妙的导入,以激起孩子对学习新知识新内容的急切要求,从而拉开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素质教育就是要调动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获得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教师重视学生的质疑正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看重受教育者在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由此更加关注国民精神、民族精神的发扬和重塑,关注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战略性、批判性思想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课更加充满和谐的张力。下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实际教例谈谈阅读教学中如何生成“张力”。  1 制造“矛盾”,生成“张力”  矛盾是一种抵触与对立,我们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过
期刊
1 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诱发儿童思维的积极性  新教材设计精美,图文并茂。为了让儿童读懂故事,理解课文,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并通过训练鼓励儿童积极思维,教学中教师可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或运用儿歌、谜语、游戏、课本剧等活动,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诱发儿童在阅读中思维的积极性。如,教师在教第一册中《秋天到了》这篇看图学文时,用录像放映美丽的秋景图。用幻灯打映课文中的插图,从图入手,教给儿童进行有序观
期刊
随着新概念作文教学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开放了小学生作文的写作模式和思路。面对作文教学“原”的失落,我们追求自主的自由写作,鼓励学生写真话、表真情。然而部分学生为写真话而写“真话”,其实有些所谓“真话”并非他自己的真话,而是别人的真话。这不得不让人想到长期以来,我们对“心灵的、存在于想象世界的真实”与“事实的、实际存在的真实”不加区分,一方面以“不”为由压抑了(至少是忽略了)对学生“虚构想象性写作”
期刊
学校是一个教育组织,它的任务是为社会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学校后勤部门是一个综合性服务部门和管理部门,它具有业务性、事务性和流动性较强的特点。切实加强后勤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把全体职工集结为一个整体,目标一致、行动一致,这是后勤工作的根本保证。  1 加强后勤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加强后勤职业道德建设是提升职业认识的需要。职业是社会分工的具体表现,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社会所
期刊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根据美术学科特点,发展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呢?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渠道。  1 更新观念,转换角色  “一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