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来源 :源流·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eAc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工作是大学教育的重点,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校逐渐扩大招生规模,思想道德教育的难度随之加大,并出现了一些和时代发展相脱离的不足之处。在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七大会议中,提出了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给我们大学生德育工作开辟了一块新的领域,如何将现在的德育工作和优秀的传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时期德育工作者的一个新课题。
  [关键词]德育 儒家思想 传统教育
  1988年1月,全世界当代诺贝尔奖获得者云集巴黎举行会议,会议上发表宣言的第一句话便是:“如果人类社会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到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20年过去了,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深入发展,国际间交流更加广泛,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发生了很多变化,这就要求我们高校应根据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时代特征对其进行深入地思想道德教育。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我们高校学生工作者完全可以把优秀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方法结合到大学生德育工作中去,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路。
  一、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的两点不足
  1.现代德育目标贪大,德育活动组织往往脱离实际
  中国强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提倡雷锋精神,对此投入很大精力,效果却不容乐观。我认为“贪大”是制约大学德育成效的一个不良心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在他的学校门口树立一个牌子,上面写着:爱你的妈妈。所以德育目标应从身边开始。其实早在我国春秋时期,孔子就已提出:“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一个不爱父母的人怎会爱他人?一个不爱家的人怎会爱国?孝悌之德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并且得到了普遍的奉行。德育的目标不应再是“大”而“空”。另外我们的德育活动组织往往脱离实际。道德是超越功利和现实的,是自觉自愿的,我们现代大学德育不能仅凭数字思维和数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德育量化,在貌似精确的数字统计和考核下,得到的只是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道德符号和精神空壳。
  2.现代德育淡化了传统的“安贫乐道”精神,导致大学生中间“拜金主义”盛行
  在当今商潮澎湃,人必曰利的氛围中,我们的传统文化与传统道德面临新的挑战,尤其是金钱至上观念的挑战,就连教育这方净土也受到了污染。“人们向‘钱’看,社会才能向‘钱’发展”这是一些在校大学生的看法。由此可见,校园已渐渐抵制不住“钱”的诱惑了。2006年末2007年初,“中国高校教学现状调查”课题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调查,其中包括对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支出进行了分析,调查发现,一部分大学生追求自由消费,有的喜欢穿着打扮,甚至借钱去买高档衣服。据调查,除了必要的学习和生活花费外,在服装、娱乐方面的支出远远多于学习。立足商品经济高速发展,功利意识、拜金主义日趋泛滥,德育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科学而理性地审视传统德育思想,仍可发现很多可取因素。“孔颜乐处”就是道德的一种高妙境界。“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这种精神是乐观的,能够笑对贫困,自能笑对人生,笑对权贵,笑对愚昧,这种精神是自我确认的,一个人能否在窘迫的生存条件下把持住自己,紧紧与道德相连,乐观地面对物质生活条件的困境,面对社会处境的无权无势,面对他人纷纷变易信念而笃定行为取向,完全是由个人自我决定的。
  二、高校德育工作与传统德育的有机结合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教育理念提出了骄阳结合的方法,既强调社会的道德教育,又强调自我的道德修养,使社会道德教育融为个人的道德修养以巩固道德教育的成果,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对我们现代高校的德育工作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1.孝道教育
  倡导“孝悌”有助于中国传统美德的发扬,在儒家思想中,孔子提出“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认为如果对父母没有一篇孝敬之情,那赡养父母与饲养狗马没有什么区别。在我国的传统道德中,“孝”被看作是一切美德的根本,有句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对父母尽孝,认为敬爱父母,赡养父母是天经地义,但在現代社会中,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多,人们功利心的增强,西方文化的渗透,淡化了家庭成员中的融融亲情,削弱了东方传统中最根本的孝道精神。1999年春节晚会上的一首《常回家看看》唱红整个中国说明什么?由于当今中国老龄社会的提早来临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滞后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更使人们对传统孝的观念有了强烈的呼唤。而孝道教育的核心便是爱心教育,这就要求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结合起来,在学校教育中应把孝道教育、爱心教育贯穿于道德的始终。在社会中更应宣传强调“孝”的可贵,实行全民孝道教育,使中国的传统美德能够延续下去,发展下去。
  2.诚信教育
  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信”虽然不像“仁”处于“德”的核心地位,不过在孔子看来,离开了“信”就无所谓“德”,更谈不上“仁”、“行”、“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因为“信”是“行”的基本前提条件。“信”也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在功利意识的驱使下,人们为了追求利益而抛弃了传统的诚信,一个失去诚信的人是可悲的,而一个失去诚信的民族是可怕的,解决诚信危机已被列入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我们要把诚信融入全民素质教育中,融入社会的各个角落,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一贯美德,我们必须强调修“信”的重要性,并借此对大学生开展广泛的教育,使“信”的思想切实得到发扬光大。
  3.生态教育
  长期以来,我们以自然界的征服者和统治者自居,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破坏大自然,造成了今天的生态危机,和人与自然的对立,可以说生态危机已成为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危机之一。中国古代儒家讲究“天人合一”,道家倡导“道法自然”,这两种思想都认为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这种生态道德就是中国古代的“天人之学”。《中庸》有云:“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认为人的作用在于使天地正常运转,万物健康发育。程颢用一种很形象的说法来说明“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的道理:“医书言手足之痿痹为不仁,此言最善名状,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人与天地万物本来就是有生命的整体,血脉相连,痛痒相关,如同头脑、心肺、四肢之间的关系一样。仁人对自然界受到损害,如己身受到损害一样,应有切肤之痛。
  总的说来,“天人之学”认为人类的伟大和尊贵不是表现为对天地和万物的凌辱和征服,而是在于人类能自觉地为整个大自然着想。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要懂得天地万物为一体的道理,还要有热爱自然,与之心心相印,同气相感的深厚感情,并在行动上促使各种生命健康蓬勃地发展。
  4.努力提高大学生传统道德修养
  大学是培养高尚的地方,它最基本的内容是教会学生为人之道,也就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伦理观念、道德观念的确立和提高,这在国民素质的养成和提高中,具有根本的意义,而为人之道的养成则主要是靠教育和自我修养。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强调道德的自觉、自律,也就是个人要从自身出发,修身养性。这种修身养性是以德育为中心的一个人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道德修养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一个人的全面素质提高密不可分。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认为道德修养应从小事做起,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所以儒家强调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礼仪规范看成不可或缺的修养内容。如今的大学生进入了新的时代,时代对人素质的要求也更高了,科学越发达,人类驾驭和支配自然的能力也越大,同时要求正处于这一时代前沿的大学生能更自觉地约束自己,节制自己的欲求,传统伦理强调的“不违天时”、“节用”和反对“暴殄天物”等思想都是值得当代大学生借鉴的。孟子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对于生活在现代优裕环境中的大学生,尤其需要培养自己艰苦朴素的精神,并发扬这种精神,这样才会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三、小结
  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意识到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法国人为“教育乃是道德和哲学的教育”;日本新教育大纲中特别强调德育目标,将教育内容由智、德、体改变为德、智、体;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人的思想观念、态度等已在人的基本素质中占据着首位,结合我们中国国情来看,传统的德育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新的德育之路。儒家提出教养结合的方法,既强调教育者的道德教育,又强调自我的道德教育和修养,使社会道德教育融为个人的道德修养,以巩固道德教育的成果,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古代教育思想还认为“身教重于言传”、“学思结合”,以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应结合起来,道德教育由内向外逐步展开,由浅及深,由小到大,以启蒙教育为基础,以家庭德育为依托,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为重点,注重培养人良好的道德习惯,使德育自觉地转化为终身式教育,强调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和德育气氛,使德育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提醒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无论是从人具有社会属性的本质特征,还是从人才的培养目标,抑或是从社会的治理整顿和造就和谐进步的社会秩序上讲,都离不开思想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是推动社会道德进步,促进个人道德完善的重要精神力量,而忽视德育,只会使人的社会属性受到损害,使人才的培养达不到应有的水准,使社会道德现状日趋恶化。正如孔子所说:“德之不修,学而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使吾忧也”。因此,中国大学生德育工作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结合本民族文化特色,真正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参考文献:[1]杨伯峻.论语译注•学而[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杨伯峻.论语译注•雍也[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二程集.识人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4]杨伯峻.论语译注•颜渊[M].北京:中华书局,1985.
其他文献
去年8月,平远县被确认为中央苏区县,老区镇由原来5个增至全县12个。该县老促会以此为动力,主动自加压力,扩大老促会服务面,为苏区平远“添砖添瓦再加鞭”。  县老促会常务副会长曾俊英是一位老过八旬的离休干部,他情系老区建设,积极向上反映争取建设资金。今年一开春,曾老又带领老促会同志深入老区调查研究,确定上报2012年度老区自然村道路硬底化项目。  “原老区行政村已于2007年底全部实现村道硬底化。根
期刊
在惠东县安墩镇水美革命老区村的最北面,海拔1186米乌禽嶂的大山深处,一个叫梅坪的小山村,一间不足40平方米的瓦房内,5位10岁出头的小学生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课。讲台边,一位身躯有点佝偻的老人以略显沙哑的嗓音朗读着课文——他就是今年被省精神文明办授予“广东好人”,近日又在由中央文明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中荣登“中国好人”榜的古槐基老师。  1975年,当了五年炮兵的古槐基
期刊
〇 他匆匆的走了,甚至没来得及留下一句话。  〇 在村民落水危在旦夕的危急关头,他奋不顾身跳入水中施救,用行动践行了新时期广东精神,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应有的担当和品质。  〇 他舍己救人的壮举撼动了怀集广大群众。  〇 他就是怀集县汶朗镇平龙村委会干部、共产党员邓铁。  时间定格在7月16日。怀集县北部及中洲河上游普降大雨,致使下游的怀城镇罗龙村一带的河水急速上涨。上午10时许,怀城镇谭勒村村民
期刊
《源流》今年第6期刊登的广东省老促会刘傅海同志撰写的《进一步加快革命老区建设的宝贵经验》一文,总结的非常全面、到位,也非常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广东老区近年来发展如何,主要成绩有哪些,今后如何借助实践经验加快发展,又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这些都是众多读者较为关注的话题。文章从各个层面总结了八条经验,有理有据,分析研究得十分深入透彻,对今后更好更快地建设革命老区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确是一篇为老区发展“把脉支
期刊
廉江是百果之乡,流火季节,又是黄皮果、龙眼等水果的丰收旺季,笔者来到廉江市河唇镇,沿途映入眼帘的便是村民们忙于采摘水果的景象,村道上车辆、人群络绎不绝。  “感谢市人大为我们积极监督,感谢党和政府把路修好。以前,每年水果还没成熟时就忧心忡忡,要用人力车运到廉城卖。现在路修好,汽车直接开到家门口。”连塘排村水果大户罗叔由衷地说道。  这只是廉江市乡村公路建设的一个缩影,凝聚着廉江人的智慧和汗水,得益
期刊
人心得失,存亡攸关。中国改革走到今天,正面临变局。时代常常会把一些难得的机遇摆在政治家面前,看你能不能把握。伟大的领导者往往能辩证地把握住先机,推动时代前进。在叶剑英元帅诞辰115周年之际, 重温叶帅一生的信念与追求,回眸伟人的功勋和精神,感悟中禁不住拿起了思索的笔。  放弃与坚守:从用白兰地洗手,到舍利舍命救国救民,历九死一生  叶帅出生在清末(1897年4月)的一个华侨家庭里,他从小聪颖好学,
期刊
陆丰南临南海,北和陆河县、普宁市交界;东与惠来县接壤;西与海丰县和汕尾市城区为邻的,是全国著名的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陆丰传统文化底蕴和资源十分丰富,民族民间艺术项目更是琳琅满目、多姿多彩。近年来,陆丰市创新思路和理念,着力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保护、挖掘、整理和提高,并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民间文化传承保护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效,人文陆丰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龙舞,也叫“舞龙”,民
期刊
恩平是粤中著名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革命斗争时期的遗迹和纪念文物分布全市各地,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朗底镬盖山六壮士、朗底和岑洞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鳌峰山“三老亭”、圣堂冯燊故居、沙湖上凯岗恩平民主政府(吴有恒故居)旧址、圣堂唐明照故居等13处,目前均已成为恩平市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基地。  恩平革命烈士纪念碑  恩平革命烈士纪念碑原建在恩城中山公园内,1957年由恩平县
期刊
[摘要]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新时期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深入了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入手,就如何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并从工作方法、工作内容、工作形式等方面予以创新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等院校 党建工作 管理 创新  党的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在青年中发展党员,强调党员发展工作的重点是青年。青年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未来;而高等院校是优秀青年最为集中的地方
期刊
[摘要]美国外交中意识形态,几乎贯穿了整个美国外交史。从立国初期的中立外交,到帝国主义时期的大陆扩张和海外扩张,从上世纪初兴起自由主义思潮,到主宰今日美国外交的保守主义,主导美国外交的意识形态经历了几乎与美国历史等长的演变史和更迭史。本文旨在通过具体分析乔治W布什执政时期的美国外交政策,阐明出现在同一时期的保守主义回潮对当代美国外交决策和实践的影响及对中国处理中美关系的基本启示。  [关键词]意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