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处于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变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严重会产生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针对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的现象,深究小學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多种原因并对提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提出优化策略。希望本文能够对相关教育教学工作者具有一定的积极参考意义。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家长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发展,整个社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愈发重视,培养具有健康心理的“阳光少年”已经成为小学教育尤为重要的目标。据调查表明,一部分小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敏感、脆弱、任性、自私、冷漠、自卑等等,甚至会导致在小学校园中出现较为强烈的学生冲突、校园欺凌事件、学生厌学逃学等等问题。因此,研究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举措十分必要而且刻不容缓。本文以下将针对普遍当前阶段小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进行探究,并据问题产生原因提相应对策,旨在消除或者预防小学生产生不良心理。
一、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原因
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受很多因素影响,从外部原因分析,主要包括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等方面对其产生的影响;从其自身原因分析,主要取决于其认知水平。
(一)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首先,整个社会大环境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是很大的。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产生了很多的变化,社会竞争激烈尤为激烈。学生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进行专业学习已经屡见不鲜,到小学阶段很多学生除了接受学校教育,还要参加各种课外学习班,进行课外补习、培养各种兴趣等等,学习压力之大,已经远远高于以往任何时代。在如此高压的状态下,学生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其次,家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有着决定性作用的。精神学家阿德勒曾经说过“不幸的人,一辈子都在治愈童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家庭环境是学生从一出生就开始接触的,也是一生中接触最多的地方,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影响极大。如今社会快速发展伴而来的更高的离婚率、人员流动性增强,一部分学生来自单亲家庭,还有的学生是留守儿童,严重缺失父母的陪伴与关爱,导致自身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很容易出现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例如在群体中感到自卑、封闭自己等问题。另外部分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对处于青春发展期的儿童产生逆反对抗心理时,不能够进行正确的引导,导致学生心理问题升级、恶性发展等等。
再有,学校教育也比较关键。虽然心理健康教育地位在整个义务教育中的地位在不断攀升,但是部分小学院校由于自身条件受限,对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到位、不够深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小学生个人因素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社会经验、人生经历较少,对事物的认知还处于比较初步的阶段,很多事物不能正确认识,容易受一些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面对一些学习中、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经常会不知所措,如果此时得不到家长、老师正确的引导,可能就会产生消极应对心理。特别是中高年级学段的小学生,其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家长、老师的不当、过度的管教很容易使其产生逆反心理甚至酿成大祸。
二、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教育,给学生以正向引导
基于上文论述的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多种原因,强化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笔者认为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其一,对于社会大环境的改善,要通过多方力量共同实现。国家支持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人员者以更加广阔的平台,使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通过网络、电视等多种形式传送到每家每户家庭中,根植于每一个人心中,使人们更加关注儿童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更大范围有效的消除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不健康心理健康问题。
其二,针对小学教育,主要是使每一个小学教师改变教育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具体实施途径有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当前部分院校的开展的心育专业课程成效较好的,可以学习并吸取其经验教训;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让教师进行相关课程的培训,使其掌握更加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鼓励教师获取心理健康方面职业资格,特别是班主任需要大量的专业心理教育知识储备;各科学科教育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学生的良好心态的培养,这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所在。每一个学科的教师都应帮助学生解忧,并通过一些具体教学活动培育小学生正确的世界观、情感态度,以促进学生心理良好健康发展。
其三,强化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和合作,给小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家长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作用极大,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如针对一些特殊家庭的小学生,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该更关注这类学生的在校的表现,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发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苗头时就立马与家长进行联系,给予家长给为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另外为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教师可以推送相关视频给家长或者通过班会、线上视频沟通等形式面对全体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让学生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促使其发挥自身的力量,与学校形成合力共助小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
三、结束语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提升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整体水平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力量支撑。学校教育作为中坚力量,小学教师在培育学生良好心理形成、消除不良心理问题、引领家校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有不断深化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认识,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祖国未来的花朵如期绽放。
参考文献:
[1]钟富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20(07):31.
[2]张洁琼.如何开展家校合作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A].荆楚学术,2020(3).
[3]李涛,徐廷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心理效能的提升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2):96.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家长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发展,整个社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愈发重视,培养具有健康心理的“阳光少年”已经成为小学教育尤为重要的目标。据调查表明,一部分小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敏感、脆弱、任性、自私、冷漠、自卑等等,甚至会导致在小学校园中出现较为强烈的学生冲突、校园欺凌事件、学生厌学逃学等等问题。因此,研究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举措十分必要而且刻不容缓。本文以下将针对普遍当前阶段小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进行探究,并据问题产生原因提相应对策,旨在消除或者预防小学生产生不良心理。
一、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原因
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受很多因素影响,从外部原因分析,主要包括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等方面对其产生的影响;从其自身原因分析,主要取决于其认知水平。
(一)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首先,整个社会大环境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是很大的。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产生了很多的变化,社会竞争激烈尤为激烈。学生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进行专业学习已经屡见不鲜,到小学阶段很多学生除了接受学校教育,还要参加各种课外学习班,进行课外补习、培养各种兴趣等等,学习压力之大,已经远远高于以往任何时代。在如此高压的状态下,学生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其次,家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有着决定性作用的。精神学家阿德勒曾经说过“不幸的人,一辈子都在治愈童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家庭环境是学生从一出生就开始接触的,也是一生中接触最多的地方,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影响极大。如今社会快速发展伴而来的更高的离婚率、人员流动性增强,一部分学生来自单亲家庭,还有的学生是留守儿童,严重缺失父母的陪伴与关爱,导致自身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很容易出现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例如在群体中感到自卑、封闭自己等问题。另外部分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对处于青春发展期的儿童产生逆反对抗心理时,不能够进行正确的引导,导致学生心理问题升级、恶性发展等等。
再有,学校教育也比较关键。虽然心理健康教育地位在整个义务教育中的地位在不断攀升,但是部分小学院校由于自身条件受限,对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到位、不够深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小学生个人因素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社会经验、人生经历较少,对事物的认知还处于比较初步的阶段,很多事物不能正确认识,容易受一些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面对一些学习中、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经常会不知所措,如果此时得不到家长、老师正确的引导,可能就会产生消极应对心理。特别是中高年级学段的小学生,其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家长、老师的不当、过度的管教很容易使其产生逆反心理甚至酿成大祸。
二、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教育,给学生以正向引导
基于上文论述的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多种原因,强化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笔者认为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其一,对于社会大环境的改善,要通过多方力量共同实现。国家支持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人员者以更加广阔的平台,使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通过网络、电视等多种形式传送到每家每户家庭中,根植于每一个人心中,使人们更加关注儿童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更大范围有效的消除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不健康心理健康问题。
其二,针对小学教育,主要是使每一个小学教师改变教育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具体实施途径有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当前部分院校的开展的心育专业课程成效较好的,可以学习并吸取其经验教训;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让教师进行相关课程的培训,使其掌握更加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鼓励教师获取心理健康方面职业资格,特别是班主任需要大量的专业心理教育知识储备;各科学科教育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学生的良好心态的培养,这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所在。每一个学科的教师都应帮助学生解忧,并通过一些具体教学活动培育小学生正确的世界观、情感态度,以促进学生心理良好健康发展。
其三,强化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和合作,给小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家长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作用极大,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如针对一些特殊家庭的小学生,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该更关注这类学生的在校的表现,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发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苗头时就立马与家长进行联系,给予家长给为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另外为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教师可以推送相关视频给家长或者通过班会、线上视频沟通等形式面对全体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让学生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促使其发挥自身的力量,与学校形成合力共助小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
三、结束语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提升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整体水平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力量支撑。学校教育作为中坚力量,小学教师在培育学生良好心理形成、消除不良心理问题、引领家校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有不断深化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认识,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祖国未来的花朵如期绽放。
参考文献:
[1]钟富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20(07):31.
[2]张洁琼.如何开展家校合作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A].荆楚学术,2020(3).
[3]李涛,徐廷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心理效能的提升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