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乃国家发展之根本,育人为本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中小学英语教育是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必修课程,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学生通过英语来学习知识,认识世界,培养心智提高人文素养,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从一体化体系而言:中学和小学各自为政,自成体系,忽略了英语教学宏观规划的统一性和连贯性。
从教材而言:根据课标的要求二级目标向三级目标过度,过渡级别的设置既有利于对各层次教学的指导,又为课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提供了依据;然而中学英语教材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的原则和螺旋似的梯度进行衔接。
从教法而言:基础教育的改革呼唤具有基础教育整体观的教师,西部农村英语老师多数是转岗教师,面对当今英语课改,人文素养薄弱,科研精神缺乏,需要加大力度强化英语专业素养和具备科研能力的培训,让教育教学回归自然,回归原本。这就需要:立足课标,掌控教学各个环节中的衔接问题:
(一)做好中小学教学衔接工作
课标对英语教师的身份也进行了重新定位,英语老师不仅仅是用英语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学习英语,用英语教育、帮助学生全面成长的老师,还要引领学生在用英语做事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因此作为七年级的英语教师为了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工作,应当深入到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展开行动研究,走进小学的课堂进行问卷调查、访谈与观察。以此体会中小学生的学习差异和老师的课堂教学的不同。
(二)整合中小学英语教材
在教学活动中,转变教学观、教材观,悟透教材的衔接点,对初入七年级的学生以任务型教学侧重听、说、读、写、唱、跳、画、游戏等活动来引导他们参与、体验、感悟;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遵循语言教学规律,突出语言的交际性和人文性,依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地创造性地整合教材活化教材;力求达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理想状态。
(三)以生为本,尊重个性差异
七年级学生是刚脱离小学阶段升上中学的群体,具有天真、对新鲜事物好奇、求知欲旺盛、向师感强烈等特点。因此,教师应当特别关注特殊孩子,尤其是单亲家庭,留守儿童,性格内向的孩子,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会做优秀的观察者和诊断者,关注其成长发展中的变异和自身存在的差异,不断进行对教育意义的探寻、理解、创新与实现,让学生在认识自我中完善性格,发挥潜能;在学会学习策略中,提高智能,体验成功。
掌握了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点,使中小学英语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使衔接工作顺利进行,减少多级学困生的现象。采取了如下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建立连贯、衔接的中小学英语课程体系
教材是课标的具体体现,学生从中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基本工具,要实现课标达成,西部农村有必要使用中小学英语配套教材,因为课标贯穿了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英语课程九级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使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成为一个整体,打破了以往按学段、按年级划分教学目标的体系。这次改革措施不仅有利于解决不同学段之间英语课程的衔接问题,也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效率。
(二)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激发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可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课标中还指出要把情感态度的发展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教材时要善于挖掘其中显性和隐性的情感因素,并指导学生观察、体验和领悟。
1.培养学生听、说、模仿、拼读的习惯。
英语是用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语言,首先要从“听“入手。“听”是“说”的先导,面对初学者,鼓励学生养成听读的习惯;利用早读或英语课堂,培养学生跟着磁带或有声教学媒体准确模仿朗读的习惯,让学生在模仿过程中关注语音、语调、意群的阅读,单词发音在句子中的变化,如连读、同化、弱化、失去爆破等,培养学生的语感,逐步适应听力材料中的语速,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细节信息,为后阶段的语言输出(说和写)做好铺垫。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文本的习惯。
课标对不同级别的阅读要求目标是不同的。只有细致地梳理不同级别的目标,在不同阶段采用行之有效的不同阅读策略来培养和指导唤醒学生的阅读策略意识,才可能让学生成为真正阅读的人。
3.培养学生“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习惯,夯实写作基础。
Krashen(1982)认为语言的习得是通过语言的输入来完成的,所以教学的主要精力要放在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语言输入上。而有目的地输出则能带动有效的输入达到输入和输出都有效的双促进,基于这个理论的基础,阅读和写作是可以有机结合并且相互促进。因此,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从七年级就开始抓起,依据教材中的话题、词汇、句型篇章结构四个方面,利用阅读文本为写作进行较为充分的语言输入,从而提高写作有效性的基本环节,引领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积累基本词汇,内化有用的句法结构,掌握写作技巧。
通过西部农村中小学英语教材、教法和学法衔接断裂导致多级学困生现象的分析,深入小学英语课堂展开行动研究、访谈、问卷调查;探寻多元的有效对策;建议西部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教材配套一体化、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立足于课标、转变教育教学观、学生观、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人文素养和科研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兴趣的支点,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从一体化体系而言:中学和小学各自为政,自成体系,忽略了英语教学宏观规划的统一性和连贯性。
从教材而言:根据课标的要求二级目标向三级目标过度,过渡级别的设置既有利于对各层次教学的指导,又为课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提供了依据;然而中学英语教材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的原则和螺旋似的梯度进行衔接。
从教法而言:基础教育的改革呼唤具有基础教育整体观的教师,西部农村英语老师多数是转岗教师,面对当今英语课改,人文素养薄弱,科研精神缺乏,需要加大力度强化英语专业素养和具备科研能力的培训,让教育教学回归自然,回归原本。这就需要:立足课标,掌控教学各个环节中的衔接问题:
(一)做好中小学教学衔接工作
课标对英语教师的身份也进行了重新定位,英语老师不仅仅是用英语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学习英语,用英语教育、帮助学生全面成长的老师,还要引领学生在用英语做事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因此作为七年级的英语教师为了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工作,应当深入到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展开行动研究,走进小学的课堂进行问卷调查、访谈与观察。以此体会中小学生的学习差异和老师的课堂教学的不同。
(二)整合中小学英语教材
在教学活动中,转变教学观、教材观,悟透教材的衔接点,对初入七年级的学生以任务型教学侧重听、说、读、写、唱、跳、画、游戏等活动来引导他们参与、体验、感悟;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遵循语言教学规律,突出语言的交际性和人文性,依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地创造性地整合教材活化教材;力求达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理想状态。
(三)以生为本,尊重个性差异
七年级学生是刚脱离小学阶段升上中学的群体,具有天真、对新鲜事物好奇、求知欲旺盛、向师感强烈等特点。因此,教师应当特别关注特殊孩子,尤其是单亲家庭,留守儿童,性格内向的孩子,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会做优秀的观察者和诊断者,关注其成长发展中的变异和自身存在的差异,不断进行对教育意义的探寻、理解、创新与实现,让学生在认识自我中完善性格,发挥潜能;在学会学习策略中,提高智能,体验成功。
掌握了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点,使中小学英语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使衔接工作顺利进行,减少多级学困生的现象。采取了如下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建立连贯、衔接的中小学英语课程体系
教材是课标的具体体现,学生从中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基本工具,要实现课标达成,西部农村有必要使用中小学英语配套教材,因为课标贯穿了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英语课程九级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使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成为一个整体,打破了以往按学段、按年级划分教学目标的体系。这次改革措施不仅有利于解决不同学段之间英语课程的衔接问题,也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效率。
(二)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激发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可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课标中还指出要把情感态度的发展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教材时要善于挖掘其中显性和隐性的情感因素,并指导学生观察、体验和领悟。
1.培养学生听、说、模仿、拼读的习惯。
英语是用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语言,首先要从“听“入手。“听”是“说”的先导,面对初学者,鼓励学生养成听读的习惯;利用早读或英语课堂,培养学生跟着磁带或有声教学媒体准确模仿朗读的习惯,让学生在模仿过程中关注语音、语调、意群的阅读,单词发音在句子中的变化,如连读、同化、弱化、失去爆破等,培养学生的语感,逐步适应听力材料中的语速,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细节信息,为后阶段的语言输出(说和写)做好铺垫。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文本的习惯。
课标对不同级别的阅读要求目标是不同的。只有细致地梳理不同级别的目标,在不同阶段采用行之有效的不同阅读策略来培养和指导唤醒学生的阅读策略意识,才可能让学生成为真正阅读的人。
3.培养学生“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习惯,夯实写作基础。
Krashen(1982)认为语言的习得是通过语言的输入来完成的,所以教学的主要精力要放在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语言输入上。而有目的地输出则能带动有效的输入达到输入和输出都有效的双促进,基于这个理论的基础,阅读和写作是可以有机结合并且相互促进。因此,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从七年级就开始抓起,依据教材中的话题、词汇、句型篇章结构四个方面,利用阅读文本为写作进行较为充分的语言输入,从而提高写作有效性的基本环节,引领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积累基本词汇,内化有用的句法结构,掌握写作技巧。
通过西部农村中小学英语教材、教法和学法衔接断裂导致多级学困生现象的分析,深入小学英语课堂展开行动研究、访谈、问卷调查;探寻多元的有效对策;建议西部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教材配套一体化、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立足于课标、转变教育教学观、学生观、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人文素养和科研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兴趣的支点,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提高教育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