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位于民族地区的凯里学院音体美专业有着一定数量的苗族民族学生,他们中很多人的英语基础知识较差,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动机不强,尤其害怕做听力练习。教学过程中进行苗族文化、汉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的对比分析,能够激发苗族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其焦虑,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和听力能力。
【关键词】音体美专业 大学英语 听力教学 苗汉英跨文化
一、引言
听力是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是语言交际中不可或缺的,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是英语教师要思考的问题。英语听力是民族地区音体美专业学生很难掌握的一种技能,他们几乎听不懂课堂的英语指令,很难完成课本里的听力练习;部分学生甚至没有能力做期末考试的听力部分,任其空白。凯里学院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据政府2012年的统计,全州户藉人口有459.22万人,年末常住人口347.27万人,有苗、侗、汉、布依、水、瑶、壮、土家等33个民族,常住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78.27%,其中苗族人口占41.57%,侗族人口占28.99%。凯里学院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苗族,他们的英语学习有着自身的特点。本文结合凯里学院音体美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进行探讨,以期找出让学生感兴趣的教授听力的方法,提高其听力水平。
二、音体美专业苗族学生英语听力较差的原因
造成民族地区音体美专业学生的听力水平低的局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更有来自外界的影响。外部原因主要是入学前的英语教育和招生条件。
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学的入学考试,即高考没有对听力进行考核。初高中的英语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忽视其听说能力,尤其是听力。音体美专业的招生条件中更为注重的是学生的专业特长,其他条件的要求相对要低些。英语尤其受挫于这一招生条件,音体美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他们很多人的英语基础知识薄弱,词汇量少。
内部原因是导致音体美专业学生成绩差最重要的因素,主要有缺乏学习兴趣和动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中学时,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是考上大学。上大学后,他们觉得没有学习英语的理由,重要的是要学好专业课。有的同学说上英语课时不是不想配合任课教师,而是不想学英语。师生互动不好,要说错就错在任课教师教的是英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音体美学生学习效果差的一个原因。大部分学生不预习、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不复习,甚至出现迟到、旷课、上课不带课本、下课不拿课本回去等现象。学生对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学习兴趣和动机是导致其英语学习效果差的重要因素。
有人认为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最大表现是学生无法对英语学习持有长期的旺盛的学习兴趣,最终导致学生总体英语水平低下。听力是一种综合性和复杂性较强的技能,因此所需要的知识也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语言、文化、社会习惯及心理上诸多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听力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
三、《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内容中“致谢”的苗汉英跨文化探析
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首要问题。授课过程中,对比分析苗族学生的本族文化、汉文化和英语文化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以下结合《大学英语》的听力教学内容,对苗、汉和英文化进行对比。凯里学院音体美本科专业的《大学英语》教材是2009年2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创新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创新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第三单元的主题为 “感激”,其听力练习中有一篇名为Difference Ways to Express Gratitude and Thanks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 (《中美文化致谢的不同方式》),它讲述了一些关于中美两个表达感谢的文化差异。该文章提到中美两国都对别人的帮助表达感谢,但两种文化的表达方式是有区别的。美国人,即使是在父母和孩子、丈夫和妻子这些关系极为亲密的人之间经常为一些小事说“谢谢”。比如,他们会对给他们送来咖啡的服务生说谢谢;买东西付款时,要对收银员说谢谢;老师要谢谢学生回答问题;丈夫要谢谢妻子给他拿一杯水等。但是传统的中国文化没未要求人们对小恩小惠致谢。中国人对别人的帮忙,尤其是对那些他们不熟悉但帮了他们大忙的人,往往会重复不断地表达他们的谢意,这是为了表明他们礼貌和有诚意,但这一行为却让西方人不自在,觉得致谢人不真诚。在美国,你受助时,只需简洁地说声“谢谢”就行了。
中国有几千年封邦建国的历史,封建社会大多在思想上独尊儒学,而汉族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几乎都起着主导作用。儒学提倡“三纲五常”,“三纲”指夫妻、父子、君臣关系,“五常”中五行相生次序是父子关系,土居中央而金木水火分司四方与四季是君臣关系,五行与仁、智、信、义、礼的相配是人的道德品质与天相应的关系。儒学认为宇宙间,天在上,地在下,天为尊,地为卑,人也有等级、卑贱之分。中国人讲“礼”,中国的封建社会,本质上是等级社会,以维护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为治世之本,而这些等级秩序本身正是“礼”的本质规范,因此“礼”的本质是“别”,有“别”才有“敬”,以“下敬上,以卑敬尊”。儒学思想对汉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与人交往时,很多汉族人特别重视别人的社会地位,重形式,讲礼仪,而且讲究上尊下卑的礼貌习惯。汉族在表达感谢时,用词是与对方的身份、地位等相关的。晚辈、下级表达对长辈、上级的谢谢时,往往用尊称“您”。苗族虽是中国的一个民族,但与汉族的发展史有许多不同之处。历史上苗族并未建立过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没有存在着君臣关系,没有等级、贵贱之分,因此苗族的感谢用语没有凸显出等级关系。西方崇尚平等、自由,其感谢用语没有等级的差异。中国文化是一种内陆文化,中国人出于内向的民族文化特征对许多事,甚至重要的事不愿意说出来,强调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在语言表达上比较含蓄委婉。苗汉族都较少直接地表达自己对别人的感激之情,而往往是采取间接的方式,相对而言苗族更为委婉。李丽娜认为汉语的感谢辅助策略有关心式、道歉式、赞美式、承诺式、假设式、责备式和表达主观感受。苗族遗留着原始公社文化特征,聚族而居。长久以来,苗族重农抑商,少有私有制,没有族人的帮忙,他们是无法生存下来。互相帮助已成一种常态,所以彼此鲜少直接表达谢意。苗族表达谢意的场景往往是在相互馈赠时。别人表达谢意时,“是你看得起我”的回答体现出苗族互相尊重、欣赏为心灵交换为特点感谢文化。苗族也往往已赞美对方来间接表达自己的谢意。历史上,苗族和汉族都是以血缘为联系纽带的,均推崇集体主义,把自己、家人和关系亲密的人看成一个整体,他们彼此之间很少说谢谢,说了反倒觉得关系生疏。西方推崇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把自己看成为有别于任何人的、独立的个体,这就能理解他们在家庭成员内部也说谢谢这一现象了。时至今日,虽然致谢这一文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变,苗汉族也有很多人,即使是关系亲密的人相互也说“谢谢”了,但传统文化的积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依然是根深蒂固的。
四、结语
对文化现象进行追本溯源,使读者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无疑会大大提高读者对文化差异的直觉的敏感性,会提高他们对交际误区的洞察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的听力教学也是如此,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了解苗汉英文化的差异,及其文化差异的形成原因,能够激发苗族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其焦虑,提高学习效率,最终实现英语听力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http://www.qdn.gov.cn/info/4111/18141.htm.
[2]杨迎华.对民族地区英语教学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贵州民族研究,2007(4):167-172.
[3]李孚声.听懂英语难在哪里——听力要素浅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5(5):23-30.
[4]葛兆光.中国思想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241.
基金项目:2014年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自筹项目,课题号为14ZC092;凯里学院2014年度规划课题,课题号为S1466。
【关键词】音体美专业 大学英语 听力教学 苗汉英跨文化
一、引言
听力是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是语言交际中不可或缺的,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是英语教师要思考的问题。英语听力是民族地区音体美专业学生很难掌握的一种技能,他们几乎听不懂课堂的英语指令,很难完成课本里的听力练习;部分学生甚至没有能力做期末考试的听力部分,任其空白。凯里学院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据政府2012年的统计,全州户藉人口有459.22万人,年末常住人口347.27万人,有苗、侗、汉、布依、水、瑶、壮、土家等33个民族,常住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78.27%,其中苗族人口占41.57%,侗族人口占28.99%。凯里学院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苗族,他们的英语学习有着自身的特点。本文结合凯里学院音体美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进行探讨,以期找出让学生感兴趣的教授听力的方法,提高其听力水平。
二、音体美专业苗族学生英语听力较差的原因
造成民族地区音体美专业学生的听力水平低的局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更有来自外界的影响。外部原因主要是入学前的英语教育和招生条件。
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学的入学考试,即高考没有对听力进行考核。初高中的英语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忽视其听说能力,尤其是听力。音体美专业的招生条件中更为注重的是学生的专业特长,其他条件的要求相对要低些。英语尤其受挫于这一招生条件,音体美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他们很多人的英语基础知识薄弱,词汇量少。
内部原因是导致音体美专业学生成绩差最重要的因素,主要有缺乏学习兴趣和动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中学时,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是考上大学。上大学后,他们觉得没有学习英语的理由,重要的是要学好专业课。有的同学说上英语课时不是不想配合任课教师,而是不想学英语。师生互动不好,要说错就错在任课教师教的是英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音体美学生学习效果差的一个原因。大部分学生不预习、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不复习,甚至出现迟到、旷课、上课不带课本、下课不拿课本回去等现象。学生对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学习兴趣和动机是导致其英语学习效果差的重要因素。
有人认为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最大表现是学生无法对英语学习持有长期的旺盛的学习兴趣,最终导致学生总体英语水平低下。听力是一种综合性和复杂性较强的技能,因此所需要的知识也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语言、文化、社会习惯及心理上诸多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听力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
三、《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内容中“致谢”的苗汉英跨文化探析
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首要问题。授课过程中,对比分析苗族学生的本族文化、汉文化和英语文化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以下结合《大学英语》的听力教学内容,对苗、汉和英文化进行对比。凯里学院音体美本科专业的《大学英语》教材是2009年2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创新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创新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第三单元的主题为 “感激”,其听力练习中有一篇名为Difference Ways to Express Gratitude and Thanks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 (《中美文化致谢的不同方式》),它讲述了一些关于中美两个表达感谢的文化差异。该文章提到中美两国都对别人的帮助表达感谢,但两种文化的表达方式是有区别的。美国人,即使是在父母和孩子、丈夫和妻子这些关系极为亲密的人之间经常为一些小事说“谢谢”。比如,他们会对给他们送来咖啡的服务生说谢谢;买东西付款时,要对收银员说谢谢;老师要谢谢学生回答问题;丈夫要谢谢妻子给他拿一杯水等。但是传统的中国文化没未要求人们对小恩小惠致谢。中国人对别人的帮忙,尤其是对那些他们不熟悉但帮了他们大忙的人,往往会重复不断地表达他们的谢意,这是为了表明他们礼貌和有诚意,但这一行为却让西方人不自在,觉得致谢人不真诚。在美国,你受助时,只需简洁地说声“谢谢”就行了。
中国有几千年封邦建国的历史,封建社会大多在思想上独尊儒学,而汉族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几乎都起着主导作用。儒学提倡“三纲五常”,“三纲”指夫妻、父子、君臣关系,“五常”中五行相生次序是父子关系,土居中央而金木水火分司四方与四季是君臣关系,五行与仁、智、信、义、礼的相配是人的道德品质与天相应的关系。儒学认为宇宙间,天在上,地在下,天为尊,地为卑,人也有等级、卑贱之分。中国人讲“礼”,中国的封建社会,本质上是等级社会,以维护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为治世之本,而这些等级秩序本身正是“礼”的本质规范,因此“礼”的本质是“别”,有“别”才有“敬”,以“下敬上,以卑敬尊”。儒学思想对汉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与人交往时,很多汉族人特别重视别人的社会地位,重形式,讲礼仪,而且讲究上尊下卑的礼貌习惯。汉族在表达感谢时,用词是与对方的身份、地位等相关的。晚辈、下级表达对长辈、上级的谢谢时,往往用尊称“您”。苗族虽是中国的一个民族,但与汉族的发展史有许多不同之处。历史上苗族并未建立过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没有存在着君臣关系,没有等级、贵贱之分,因此苗族的感谢用语没有凸显出等级关系。西方崇尚平等、自由,其感谢用语没有等级的差异。中国文化是一种内陆文化,中国人出于内向的民族文化特征对许多事,甚至重要的事不愿意说出来,强调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在语言表达上比较含蓄委婉。苗汉族都较少直接地表达自己对别人的感激之情,而往往是采取间接的方式,相对而言苗族更为委婉。李丽娜认为汉语的感谢辅助策略有关心式、道歉式、赞美式、承诺式、假设式、责备式和表达主观感受。苗族遗留着原始公社文化特征,聚族而居。长久以来,苗族重农抑商,少有私有制,没有族人的帮忙,他们是无法生存下来。互相帮助已成一种常态,所以彼此鲜少直接表达谢意。苗族表达谢意的场景往往是在相互馈赠时。别人表达谢意时,“是你看得起我”的回答体现出苗族互相尊重、欣赏为心灵交换为特点感谢文化。苗族也往往已赞美对方来间接表达自己的谢意。历史上,苗族和汉族都是以血缘为联系纽带的,均推崇集体主义,把自己、家人和关系亲密的人看成一个整体,他们彼此之间很少说谢谢,说了反倒觉得关系生疏。西方推崇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把自己看成为有别于任何人的、独立的个体,这就能理解他们在家庭成员内部也说谢谢这一现象了。时至今日,虽然致谢这一文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变,苗汉族也有很多人,即使是关系亲密的人相互也说“谢谢”了,但传统文化的积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依然是根深蒂固的。
四、结语
对文化现象进行追本溯源,使读者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无疑会大大提高读者对文化差异的直觉的敏感性,会提高他们对交际误区的洞察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的听力教学也是如此,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了解苗汉英文化的差异,及其文化差异的形成原因,能够激发苗族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其焦虑,提高学习效率,最终实现英语听力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http://www.qdn.gov.cn/info/4111/18141.htm.
[2]杨迎华.对民族地区英语教学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贵州民族研究,2007(4):167-172.
[3]李孚声.听懂英语难在哪里——听力要素浅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5(5):23-30.
[4]葛兆光.中国思想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241.
基金项目:2014年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自筹项目,课题号为14ZC092;凯里学院2014年度规划课题,课题号为S1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