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归何处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应该是情感性、人文性最丰富的学科,在新时代,新课改背景下应努力让语文课堂充满“情”,充满“爱”,更加具备人文色彩。
  【关键词】情感;语文教学
  
  面对着他们惶恐的眼睛和苍白的内心,我犹如走进了自己的影子。在语文这块原本丰腴的土壤里,我们收获了什么?
  学生最渴求的甘露、语言的精髓、语文课的灵魂——情,你遗落于何方!
  我们本是迷惘的一代。我虽然参加工作已五年,可依然有青春的激情。我上高中的时候,金钱、美女、歌星、潮流、名牌、前卫、先锋……象征欲望的名词充斥于脑,对前途既向往又害怕。不清楚自己的情感归宿,不知道明天的方向。蓦然回首,才明白高中教育除了“名次”、“分数”、“大学”比较醒目,其它的都是空白。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都是在上大学后自己摸索的。看看如今的学生,和我当年没有两样。在此,语文研究者就大声疾呼:难道我们语文就该强化“政治”的东西吗?
  不错,语文课的性质在《语文教学大纲》里面写的很清楚,我们在进行无数次改革时也都在强调它。我们用了无数种形式在验证我们语文课的目标,在加强各种规范,比如板书,比如目标的具体指向……可是从试卷的反馈来看,学生对试卷是淡漠的。只要仔细分析一下作文,就会发现:现在高中生的语文水平只相当于以前初中阶段学生的水平。
  不知大家是否记得?小学一年级课本中《春天》依然烙在心灵深处,“春天到了,冰雪融化,柳树发芽”,衍生出对春天的向往,对自然的眷恋,对儿时的怀念。在鲁迅《呐喊》中,我们直面血淋淋的现实,剖析我们的人生,把“阿Q精神”踢出心间。《将进酒》引发了我们对人生的无限诗意和豪情,那首《小草》依然流淌着我们对农民的敬畏。记得那盏“小桔灯”给我的温暖,闰土那一张黝黑的脸把我的眼泪从心坎拽出来,大陆与台湾那枚发黄的邮票萦绕在我的梦最深处。
  试问:何处不是情!情在何处?在于心间,在于语文大课堂!
  语文课,除了教给学生知识、答题技巧、考试方法,最重要的,是要塑造有血有肉的人,有情有义的人。
  中国是一个急待发展的国家,由于缺乏原始资本积累和相应的政策,由畸形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深入骨髓。我们有强大的新闻媒体,有极富煽动力的娱乐世界,有成千上万的花絮和“桃色”,但在图书馆、书店的灯火阑珊处,文学在哭泣,语文课本落满了灰尘。在精神贫乏的花花世界,我们要聆听自己真实的心跳!触摸久违的人性!
  在国家经济强势的攻击下,高考不免带上了“功利”的色彩。无数次新课改,数以万计的编纂者费尽心血,教材要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生活,结局与理想相去甚远。不可改变,学校要质量,老师必须得以“指标”为首。三年的课被压缩成一年半,大量情感体验活动被抹杀,许多优美的文章被淡化,加之以大量的测验、评估,语文教学在日常教学中已经变形了,何谈“情”!我们发现“课桌”上有他们的喜悦、愤怒,回忆里记录着他们的徘徊与成长。可是语文课上却没有琅琅的读书声,沉寂一片,作文内容虚假、做作,语言单调,错字连篇,情感苍白。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无奈、抱怨。像一团乱麻,何时才有清醒的一天?
  立足于三尺讲台,有时觉得苍凉。一个人高歌,一个人吟唱,四面楚歌。学生在案头上堆放数、理、化等等。问到张爱玲、王国维何许人也?不知归处。西湖最美景?一脸茫然。欲罢不能,问为何?学语文成效不大,不能立竿见影。
  当一切都以“实用性”来替代的话,人类又退步了几万年,回到原始社会。正如一部《我们是野兽》中描述的一样,没有正义,没有情感,有的只是原始的欲望。
  除了社会大背景给予学生的束缚,高考体制、学校环境带给学生的伤害,我们有些语文工作者,也缺乏对语言的真正热爱。正如黑暗中的引路人,自己都缺乏对方向的真正感应,又何谈引领世界向前,培养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人才!我们只有将心中的热情倾注于字里行间,才能灌溉学生的心田。
  时至今日,能在教坛上默默奋斗的教育者已不多,借助三尺神台登上仕途,追求功名利禄的不乏少数。教育界的人,大概知道学校管理阶层中有少数是不懂教育的,只会高唱“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单纯地追求高考中呈现出来的数字,缺乏人文性管理。这种激励机制也使得很多刚出来工作满腹壮志的年轻人渐渐变得市侩和庸俗,失去了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我们身处其间,确实疲惫。
  现在,我们又站在了时代的前列,走在新课改的浪尖上。我们只是想拥有一双真诚的眼睛。生火者徐本禹从繁华城市走到了大山深处,点燃了爱的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我们很多人却只是想做烤火者。
  我听了不少课,也揣摩着网上的示范课。总觉得限制太多,在谈到“目标指向”时,一部分人总是为完成而上课,表演的成分也增多。其实,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朋友间的合作互助关系,师“威”的面孔应该改一下,正如诗歌的迅速凋零一样,语言的魅力也在萎缩。我们在有限的空间里拼命呼吸,留下了太多遗憾。
  无疑,语文教师为了上好一堂课费尽心思,挑灯夜战。一次次完美“课件”、“教案”展现于案头。但是每次高考完后统计错字、病句不计其数,显示出了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最大缺陷,更不用说现代文阅读和语言表达。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形象大于理性,讲究情感。没有爱和热情,何谈成绩!所以,外国语懂得比本土的多。我们停留在肤浅的语言表层,没有引起心灵的震撼。
  我们这一代没有革命老前辈那么热爱祖国,显然新时代赋予了我们新的使命,也使我们在经济的欲望之中失去了人的原色,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淡漠也象征了爱的缺失,情的褪色。
  所以,我们语文老师,应该走出情感的沙漠,尽可能为学生营造一片绿洲。上课不必拘泥于套路,行文行事切忌呆板沉闷,否则,语文课就如一潭死水,学生的思维就会生锈,被腐蚀。充分挖掘语言呈现出来的巨大诱惑力,打破不起波澜的课堂氛围。对于现代诗歌,有的老师往往跳过不讲,或者仅将教参上的答案公布于众。诗歌意象的意蕴应是无限的,具有延展性。我常采用配乐诵读、集体背诵、创作等多种调动学生情感的教学方式,他们的想象空间得以拓展,觉得上语文课很有趣。
  语文课究其本质,是一门艺术课,是情的再现与创新,是爱的海洋!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为切入点,解读了孔子的教育观和教学艺术,并从中体悟到做一名教师的一些基本素养和基本方法。  关键词 孔子 教育思想 教学方法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记叙的是孔子与四名学生之间的一次恳谈会。师生间平等和谐的关系与思想上良性的沟通和交流,得益于孔子以高超的教育艺术所创设的宽松自如的教学氛围。这种教育艺术实质上是一种尊重的艺术。  充分尊重
[摘要]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许多地区的选修课程中新增了新闻教学板块,对于这板块的课程,语文教师如何组织教学,笔者对此问题作了研究探讨。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语文教学 新闻教学 选修课    在很多省的选修课中有一个模块叫新闻与传记,许多老师以前对新闻课教学都很陌生,在具体的教学上感觉无从下手。我们首先要明确在高中阶段开这门课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不是要借此培养专业的新闻人才
【摘 要】《祭十二郎文》是韩愈的一篇悼亡名篇,作品感情真挚,催人泪下。本文对韩愈在该文中运用的抒情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剖析与论述。  【关键词】韩愈 古代散文 抒情方式 艺术特色    手足情深,骨肉离难。退之少孤,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兄殁嫂亡,叔侄相濡以沫。忽闻侄亲噩耗传来,已是撒手人寰。韩愈悲从中来,一声哀恸,其情何堪,肝肠寸断。韩愈《祭十二郎文》感情真挚,读来潸然,其动情之处,自是发于肺腑,自
【摘 要】《彩色的荒漠》是当代著名诗人、作家雷抒雁的一篇游记散文。作品通过对奋战于大西北戈壁滩深处的石油工人的刻画,赞美了他们坚韧、坚强、高尚的精神品质,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及其爱国、爱民之情。全文在结构上逐层深入,形象而又生动地展示了主题。  【关键词】荒漠 石油工人 赞美    首先看文章的题目。“荒漠”给人的感觉应是荒凉、死寂,其色彩应是单调的,可作者在前面冠以“彩色”来修饰,便很好地吸
【摘 要】针对目前课堂上学生主动性不强的现状,笔者摸索出一套古诗词学习的教学四部曲,本文对这套教学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述,并结合实例阐释了具体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古典诗词 教学效果    语文富有情趣,语文充满魅力,语文与生活同高等宽,但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却常常表现出陈陈相因的教学方式,贫乏的教学语言,支离破碎的课文分析,传道似的说教,因而课堂不见效果,语文味尽失,语文
[摘要]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要关注人的发展——让学生懂得人文关爱,获得情感体验,激发创造意识,培养创新精神,使语文课成为师生共同努力创造的新天地。  [关键词]人文关爱 情感体验 创新能力    新课程理念的精髓即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及整体素质,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和个性发展。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教学要关注人的发展——_{上学生懂得人文关爱,获得情感体验,激发创造意识,培养创
【摘要】中学语文教材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必须向学生传授古典文化的知识,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中学语文 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教学实践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所教授的语文学科,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凝
【摘要】在交流研讨中学习,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实施赏识和情感教育,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内外因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生活情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教师应在学习与教材之间扮演桥的角色,提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在教学中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引导其感受,创造美。  【关
【摘要】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机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祝福》中的祥林嫂的动机是卑微的,她的动机又是以需要为前提的。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对祥林嫂的动机进行微观分析,发现她的需要是低层次的,极其卑微的,而结局是极其悲惨的。卑微的动机与悲惨的结局,即是祥林嫂命运的全部。  【关键词】动机 需要 需要层次 悲惨结局    人的意志行动,一般说来,总是由一定的动机激发,指向一定的目的的。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官网2018年11月20日消息,UNESCO于当日发布了2019年《全球教育监测报告:移民、流离失所和教育》(Global Education Monitoring Report, Migration, Displacement and Education)。报告显示,自2000年以来,世界各地移民和难民学龄儿童的人数增加了26%,大约为50万个教室的学生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