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学院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工作实践,对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的相关工作进行了探索,以期提高培训实效,切实提升学员的技能水平。
关键词:企业新型学徒制 工学一体 岗位技能提升
一、研究和学习政策
2019年3月8日,河南省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河南省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豫人社办〔2019〕17号),明确提出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工作是技师学院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一项本职工作,要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培养企业青年技能人才的制度。
在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之前,技师学院要明确各类技能提升培训的政策、要求和标准不同,培训对象不同,补贴标准也不同。要认真研究和学习政策,这样才能对接不同部门,顺利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
二、主动出击,积极作为
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是一项全新工作,笔者所在学院积极落实,邀请相关专家讲解政策,到兄弟院校学习好的做法,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通过调研了解到,国有大中型企业一般有自己的职工培训中心,有培训能力和培训工种鉴定资质,比如白云纸业、中集华骏等,小微企业一般不具备培训条件,比如河南祥荷餐饮有限公司、蓝天集团、极致车行等。还了解到,企业对电工、焊工、管道工、叉车司机、锅炉检测与维修工、化工总控工、汽车修理工等工种的需求量较大。
三、严格培训程序
笔者所在学院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工作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在培训过程中,校企双方互派教师,充分运用“互联网 ”、职业培训包等方式,通过工学交替等模式共同培养学徒。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安全生产规范和职业素养,并将工匠精神培养贯穿培训全过程。
(一)把好“双师”关
学院要把好理论教师和一体化教师关,选拔优秀的理论教师和一体化教师到企业任教,切实解决企业职工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提升理论教师和一体化教师的实际操作水平。企业要把好师傅关,选拔适合带徒、善于带徒、善于学习、善于接受新事物的师傅,做好培训老师与师傅工作的完美对接。
(二)把好培训学员关
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的培养对象是“与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技能岗位新招用转岗人员,以及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从业人员” 。笔者所在学院严格按照文件规定筛选符合培训条件的人员,对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坚决不予上报。由于小微企业发展规模不一,符合条件的人员数量一般较少、难以成班,所以企业结合生产实际自主确定参加培训的人员。
(三)把好课程计划关
课程计划是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工作最重要的一环。要把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安全生产规范和职业素养,特别是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课程始终。校企双方要共同研究、制订课程计划。制订课程计划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符合企业生产实际
制订课程计划时要考虑到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市场愿景,企业为了追逐利润,必须紧跟市场需求;企业为了占领市场,必须在同行业中保持产品技术、质量等方面领先,而最根本的落脚点就是企业拥有高技能人才队伍。基于企业生产实际、校企双方共同制订的符合企业生产实际的课程计划,更容易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2.合理把握课程难易度
培训工作要充分考虑企业参训学员的理论文化基础、实践技能基础和岗位需求,合理把握課程难易程度,切实解决企业参训学员出现的心理障碍、学习障碍和畏难情绪等问题。
3.考虑企业生产整体工作安排
确定培训时间时,学院要考虑企业生产整体工作安排。因为参加培训的学员多数是一线技工,而在生产旺季时企业一般以生产工作为主,往往无法组织一线技工参加培训。
培训的地点最好选择在企业,让培训教师到企业授课。这样做,一是可以提升教师对企业的认知,二是可以节省参训学员的时间。实际情况是,大中型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小微企业普遍缺乏固定的学习地点,需要寻找培训地点。
(四)把好培训过程关
1.创新学习方法
学院在开展培训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加强自身培训能力,大力推广“互联网 ”、职业培训包等先进的培训方式,加大教师培训研修力度,提升培训教师的素质,增强培训效果。
笔者所在学院依托河南省“互联网 就业创业”信息系统、河南省职业信息管理系统以及河南省培训考勤管理系统等平台,在网上进行参训学员信息申报,全面推行参训学员管理信息实名化、规范化,确保培训真实有效。参与培训的教师注重创新学习方法,可以营造快乐学、兴趣学、讨论学、争论学、竞技学的良好学习氛围。
2.采用企业的管理方式
培训要充分与企业结合。笔者所在学院把企业日常的管理纳入培养全程,推行“培训即上班”的签到、考勤制度,保证培训效果。
3.采取激励措施
笔者所在学院在培训中注重采取激励措施,以鼓励学员自觉学习,组织开展了学员技能比武大赛、技能竞技大赛等活动,对评选出的优胜者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
(五)把好培训效果关
开展技能提升培训,不仅要保证学习课时,更要重视效果,重视解决学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做到理论内容浅显易懂、实操内容实用。
笔者所在学院对参与培训的授课教师开展学教评审活动,鼓励授课教师在企业实践中开展科研课题研究;组织培训期满学员进行技能鉴定或结业考核,合格者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自主对参训学员进行技能评价,并与岗位、工资挂钩。
(六)把好培训台账关
1.建立电子台账
每期培训都要全程录像,然后剪辑、整理为专辑留存。
2.建立纸质档案
每一期参训学员均按班级建制,建立完善的参训学员纸质档案和授课计划、授课流程纸质档案,便于对接资金申领和日后审计工作。
四、几点思考
技师学院开展各类技能提升培训工作,既是义务,也是其服务社会能力的体现。在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工作中,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企业参训学员工种与学院专业有差别
任何企业的主流产品都不是单一工种人员所能完成的,往往需要多个工种人员共同协作。在培训中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有些工种人员少,不能独立成班,有些工种在实际工作中有,但在国家工种目录中没有,需要归到其他类别;二是有些工种学院没有设置相应专业,学院需要与企业共同开展培训工作。
(二)要把有限的政策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工作以企业为主体申领资金。因此,要根据企业自身实际、工作岗位要求测算所需资金。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学员培训、技能比武等方面上,从而保证校企双方的利益,体现党和国家对一线技术工人的重视。
(三)努力实现校企深度合作、资源共享
企业对知识技术的需求是巨大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仅仅是一般专业技能的强化学习,还需要利用校企双方共有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开展研究创新,从而把发明创造转化为生产技术、提高市场效益,这才是根本出路。
(四)注重“企校双师制”培养过程中的有效对接
以师带徒重在强化参训学员的实操技能,集中授课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讲授,而实操、理论往往由不同的教师负责,这容易造成理论与工作实践脱节。因此要注重“企校双师制”培养过程中的有效对接。
(五)教材的个性化开发
在具体进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工作时,因企业不同,产品、生产工艺、指标参数、质量标准、工岗流程等差别很大。特别是一些小微企业的产品,具有很强的传统性、区域性、乡土性,所以需要进行教材的个性化开发。
总之,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也是学院在探索推进产教融合工作中的有益尝试。
(作者单位:驻马店技师学院)
关键词:企业新型学徒制 工学一体 岗位技能提升
一、研究和学习政策
2019年3月8日,河南省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河南省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豫人社办〔2019〕17号),明确提出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工作是技师学院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一项本职工作,要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培养企业青年技能人才的制度。
在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之前,技师学院要明确各类技能提升培训的政策、要求和标准不同,培训对象不同,补贴标准也不同。要认真研究和学习政策,这样才能对接不同部门,顺利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
二、主动出击,积极作为
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是一项全新工作,笔者所在学院积极落实,邀请相关专家讲解政策,到兄弟院校学习好的做法,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通过调研了解到,国有大中型企业一般有自己的职工培训中心,有培训能力和培训工种鉴定资质,比如白云纸业、中集华骏等,小微企业一般不具备培训条件,比如河南祥荷餐饮有限公司、蓝天集团、极致车行等。还了解到,企业对电工、焊工、管道工、叉车司机、锅炉检测与维修工、化工总控工、汽车修理工等工种的需求量较大。
三、严格培训程序
笔者所在学院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工作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在培训过程中,校企双方互派教师,充分运用“互联网 ”、职业培训包等方式,通过工学交替等模式共同培养学徒。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安全生产规范和职业素养,并将工匠精神培养贯穿培训全过程。
(一)把好“双师”关
学院要把好理论教师和一体化教师关,选拔优秀的理论教师和一体化教师到企业任教,切实解决企业职工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提升理论教师和一体化教师的实际操作水平。企业要把好师傅关,选拔适合带徒、善于带徒、善于学习、善于接受新事物的师傅,做好培训老师与师傅工作的完美对接。
(二)把好培训学员关
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的培养对象是“与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技能岗位新招用转岗人员,以及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从业人员” 。笔者所在学院严格按照文件规定筛选符合培训条件的人员,对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坚决不予上报。由于小微企业发展规模不一,符合条件的人员数量一般较少、难以成班,所以企业结合生产实际自主确定参加培训的人员。
(三)把好课程计划关
课程计划是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工作最重要的一环。要把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安全生产规范和职业素养,特别是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课程始终。校企双方要共同研究、制订课程计划。制订课程计划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符合企业生产实际
制订课程计划时要考虑到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市场愿景,企业为了追逐利润,必须紧跟市场需求;企业为了占领市场,必须在同行业中保持产品技术、质量等方面领先,而最根本的落脚点就是企业拥有高技能人才队伍。基于企业生产实际、校企双方共同制订的符合企业生产实际的课程计划,更容易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2.合理把握课程难易度
培训工作要充分考虑企业参训学员的理论文化基础、实践技能基础和岗位需求,合理把握課程难易程度,切实解决企业参训学员出现的心理障碍、学习障碍和畏难情绪等问题。
3.考虑企业生产整体工作安排
确定培训时间时,学院要考虑企业生产整体工作安排。因为参加培训的学员多数是一线技工,而在生产旺季时企业一般以生产工作为主,往往无法组织一线技工参加培训。
培训的地点最好选择在企业,让培训教师到企业授课。这样做,一是可以提升教师对企业的认知,二是可以节省参训学员的时间。实际情况是,大中型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小微企业普遍缺乏固定的学习地点,需要寻找培训地点。
(四)把好培训过程关
1.创新学习方法
学院在开展培训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加强自身培训能力,大力推广“互联网 ”、职业培训包等先进的培训方式,加大教师培训研修力度,提升培训教师的素质,增强培训效果。
笔者所在学院依托河南省“互联网 就业创业”信息系统、河南省职业信息管理系统以及河南省培训考勤管理系统等平台,在网上进行参训学员信息申报,全面推行参训学员管理信息实名化、规范化,确保培训真实有效。参与培训的教师注重创新学习方法,可以营造快乐学、兴趣学、讨论学、争论学、竞技学的良好学习氛围。
2.采用企业的管理方式
培训要充分与企业结合。笔者所在学院把企业日常的管理纳入培养全程,推行“培训即上班”的签到、考勤制度,保证培训效果。
3.采取激励措施
笔者所在学院在培训中注重采取激励措施,以鼓励学员自觉学习,组织开展了学员技能比武大赛、技能竞技大赛等活动,对评选出的优胜者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
(五)把好培训效果关
开展技能提升培训,不仅要保证学习课时,更要重视效果,重视解决学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做到理论内容浅显易懂、实操内容实用。
笔者所在学院对参与培训的授课教师开展学教评审活动,鼓励授课教师在企业实践中开展科研课题研究;组织培训期满学员进行技能鉴定或结业考核,合格者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自主对参训学员进行技能评价,并与岗位、工资挂钩。
(六)把好培训台账关
1.建立电子台账
每期培训都要全程录像,然后剪辑、整理为专辑留存。
2.建立纸质档案
每一期参训学员均按班级建制,建立完善的参训学员纸质档案和授课计划、授课流程纸质档案,便于对接资金申领和日后审计工作。
四、几点思考
技师学院开展各类技能提升培训工作,既是义务,也是其服务社会能力的体现。在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工作中,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企业参训学员工种与学院专业有差别
任何企业的主流产品都不是单一工种人员所能完成的,往往需要多个工种人员共同协作。在培训中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有些工种人员少,不能独立成班,有些工种在实际工作中有,但在国家工种目录中没有,需要归到其他类别;二是有些工种学院没有设置相应专业,学院需要与企业共同开展培训工作。
(二)要把有限的政策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工作以企业为主体申领资金。因此,要根据企业自身实际、工作岗位要求测算所需资金。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学员培训、技能比武等方面上,从而保证校企双方的利益,体现党和国家对一线技术工人的重视。
(三)努力实现校企深度合作、资源共享
企业对知识技术的需求是巨大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仅仅是一般专业技能的强化学习,还需要利用校企双方共有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开展研究创新,从而把发明创造转化为生产技术、提高市场效益,这才是根本出路。
(四)注重“企校双师制”培养过程中的有效对接
以师带徒重在强化参训学员的实操技能,集中授课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讲授,而实操、理论往往由不同的教师负责,这容易造成理论与工作实践脱节。因此要注重“企校双师制”培养过程中的有效对接。
(五)教材的个性化开发
在具体进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工作时,因企业不同,产品、生产工艺、指标参数、质量标准、工岗流程等差别很大。特别是一些小微企业的产品,具有很强的传统性、区域性、乡土性,所以需要进行教材的个性化开发。
总之,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也是学院在探索推进产教融合工作中的有益尝试。
(作者单位:驻马店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