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国民族音乐教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对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教育的定位有偏差,使得民族音乐教育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新挑战。本文对音乐教育定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关音乐教育模式改革的完善举措。
【关键词】素质教育 民族音乐教育 教学新模式
民族音乐是一种由我国各民族、各时代不断传承创造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地域特色且被世人广泛流传的歌曲或乐曲,在中华民族千年传承中蕴含了丰富的音乐文化内涵与多元音乐体系,对我国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民间戏曲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奠定作用。而在多元化思想文化发展、素质教育工作不断创新的今天,高等学校教育内容具有更大挑战性,音乐教育专业整体发展状况与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自身的独特性值得探究,民族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教育内容必须与时俱进方能更好体现民族音乐的世界地位与历史价值。
一、素质教育背景下民族音乐教育定位的偏差
1.1对民族音乐教育的认识缺乏全面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环境也变得更为复杂。这给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领域提出了一个极大挑战。走进音乐教育专业的大学生,相对来说家庭环境比较优越,接受新奇事物相对比较多,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性格特征也往往比较鲜明。这部分学生虽然在政治理论课堂上接受了一系列的马克思主义育、共产主义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但是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使得他们思想观念容易受到一些影响,比如滋生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正确的观念。在大学期间如果不注意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引导、教育他们,并帮助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否则会使得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乘虚而入。
1.2在思想道德行为上忽略了音乐教育的创造性
目前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认知仍停留在表面化,这一点不管是从我国传统道德观念还是从某些现代道德观念来看都可以证明。音乐教育学院学生在个性上比较任性,缺乏自我约束。另外他们在中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对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难于落实到行动上。虽然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有专门的篇章讲述传统道德知识,但是他们对传统道德依然缺乏系统深入的理解,相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他们对西方生活方式及其推崇。在与部分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交流中发现,道德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作为一种个人感觉或者心理需要,相反而不是作为他们必须要遵守的一种社会行为规范。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在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念选择中所出现的一些矛盾、困惑常常导致他们道德行为的失范,忽视了基础音乐教育中的声乐培养与日常发声锻炼。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民族音乐教育专业新模式探析
2.1新的音乐教学模式要具有开放兼容性
音乐教育应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通过紧密结合网络新资源、新思想来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建设,并在实际民族音乐舞台化教学中融入多样性学习模式,使学生能够不断追求新潮流与新思想,充分展现自我个性化理念。充分利用“微时代”中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介教学资源,使其主动性在网络传播渠道中得到充分发挥,这就为教学工作者提供了更多优良契机。此外,教育者还需紧跟时代潮流,通过不断关注大学生微信、微博信息来进一步把握其思想动态和行为特征,及时通过分析、定位学生关注的某些网络资源、网络视频来对其进行必要引导,以此达到更深层次上了解施教对象心理动态,加强音乐德育工作预见性与针对性的目的,通过网络互动讨论分享,来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思想价值理念与音乐表演实际技能水平。
2.2创新音乐教学模式,体现文化教育多元性
校园文化作为其中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很大影响。优秀的校园文化需要长时间的积淀而形成厚重的文化底蕴,需要大师的熏陶、需要大爱的滋润、它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音乐教育类院校的培养目标定位目前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这样的培养理念使得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暂时得到了缓解,但就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容易导致人才培养方向实用化、功利化方面侧重。因此在培育学生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注重校园音乐文化建设,树立校园音乐文化理念,营造优良校园音乐文化氛围,让校园文化成为一种精神力量,让校园音乐文化成为一种意识习惯,让校园文化成为一种提高广大学生音乐演奏水平的有效途径。
3.重视音乐教育行政管理职能转变
传统意义上的高校行政管理制度过于冗杂、繁琐,管理模式缺乏合理性、科学性与可实施性,此类“放纵式”管理模式非但不能有效强化专职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使其缺乏必要的素质提升、晋升渠道,不利于管理水平与学生音乐理论实践水平技能的提高。可通过在机制管理中融入社会机制来缓解高校机构膨胀这一现状,对校内一些舞蹈演播厅、餐厅、住宿机构、医疗机构以及图书、公共场所进行“社会”体制化改革,让其在市场经济中自负盈亏,以此完全调动起积极性,而各个行政管理部门各项权责、机构应该强化配合理念,对具体决策、调控、监督以及实施人员进行重新分配与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胡丽行.浅淡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影响和作用[J].科技资讯.2013(06)
[2]虞丽娟著.立体化素质教育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02)
[3]王晓娟.简析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模式[J].家教世界.2013(12)
[4]王春燕.关于加强学校民族音乐教育的几点建议[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
[5]刘鹤.高职院校开展民族音乐教育的意义与方法[J].成功(教育).2011(06)
[6]李莹.谈民族音乐教育的当代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12(04)
[7]权美兰,徐慧颖.论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创新[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01)
【关键词】素质教育 民族音乐教育 教学新模式
民族音乐是一种由我国各民族、各时代不断传承创造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地域特色且被世人广泛流传的歌曲或乐曲,在中华民族千年传承中蕴含了丰富的音乐文化内涵与多元音乐体系,对我国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民间戏曲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奠定作用。而在多元化思想文化发展、素质教育工作不断创新的今天,高等学校教育内容具有更大挑战性,音乐教育专业整体发展状况与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自身的独特性值得探究,民族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教育内容必须与时俱进方能更好体现民族音乐的世界地位与历史价值。
一、素质教育背景下民族音乐教育定位的偏差
1.1对民族音乐教育的认识缺乏全面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环境也变得更为复杂。这给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领域提出了一个极大挑战。走进音乐教育专业的大学生,相对来说家庭环境比较优越,接受新奇事物相对比较多,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性格特征也往往比较鲜明。这部分学生虽然在政治理论课堂上接受了一系列的马克思主义育、共产主义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但是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使得他们思想观念容易受到一些影响,比如滋生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正确的观念。在大学期间如果不注意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引导、教育他们,并帮助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否则会使得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乘虚而入。
1.2在思想道德行为上忽略了音乐教育的创造性
目前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认知仍停留在表面化,这一点不管是从我国传统道德观念还是从某些现代道德观念来看都可以证明。音乐教育学院学生在个性上比较任性,缺乏自我约束。另外他们在中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对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难于落实到行动上。虽然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有专门的篇章讲述传统道德知识,但是他们对传统道德依然缺乏系统深入的理解,相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他们对西方生活方式及其推崇。在与部分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交流中发现,道德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作为一种个人感觉或者心理需要,相反而不是作为他们必须要遵守的一种社会行为规范。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在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念选择中所出现的一些矛盾、困惑常常导致他们道德行为的失范,忽视了基础音乐教育中的声乐培养与日常发声锻炼。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民族音乐教育专业新模式探析
2.1新的音乐教学模式要具有开放兼容性
音乐教育应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通过紧密结合网络新资源、新思想来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建设,并在实际民族音乐舞台化教学中融入多样性学习模式,使学生能够不断追求新潮流与新思想,充分展现自我个性化理念。充分利用“微时代”中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介教学资源,使其主动性在网络传播渠道中得到充分发挥,这就为教学工作者提供了更多优良契机。此外,教育者还需紧跟时代潮流,通过不断关注大学生微信、微博信息来进一步把握其思想动态和行为特征,及时通过分析、定位学生关注的某些网络资源、网络视频来对其进行必要引导,以此达到更深层次上了解施教对象心理动态,加强音乐德育工作预见性与针对性的目的,通过网络互动讨论分享,来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思想价值理念与音乐表演实际技能水平。
2.2创新音乐教学模式,体现文化教育多元性
校园文化作为其中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很大影响。优秀的校园文化需要长时间的积淀而形成厚重的文化底蕴,需要大师的熏陶、需要大爱的滋润、它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音乐教育类院校的培养目标定位目前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这样的培养理念使得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暂时得到了缓解,但就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容易导致人才培养方向实用化、功利化方面侧重。因此在培育学生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注重校园音乐文化建设,树立校园音乐文化理念,营造优良校园音乐文化氛围,让校园文化成为一种精神力量,让校园音乐文化成为一种意识习惯,让校园文化成为一种提高广大学生音乐演奏水平的有效途径。
3.重视音乐教育行政管理职能转变
传统意义上的高校行政管理制度过于冗杂、繁琐,管理模式缺乏合理性、科学性与可实施性,此类“放纵式”管理模式非但不能有效强化专职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使其缺乏必要的素质提升、晋升渠道,不利于管理水平与学生音乐理论实践水平技能的提高。可通过在机制管理中融入社会机制来缓解高校机构膨胀这一现状,对校内一些舞蹈演播厅、餐厅、住宿机构、医疗机构以及图书、公共场所进行“社会”体制化改革,让其在市场经济中自负盈亏,以此完全调动起积极性,而各个行政管理部门各项权责、机构应该强化配合理念,对具体决策、调控、监督以及实施人员进行重新分配与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胡丽行.浅淡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影响和作用[J].科技资讯.2013(06)
[2]虞丽娟著.立体化素质教育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02)
[3]王晓娟.简析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模式[J].家教世界.2013(12)
[4]王春燕.关于加强学校民族音乐教育的几点建议[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
[5]刘鹤.高职院校开展民族音乐教育的意义与方法[J].成功(教育).2011(06)
[6]李莹.谈民族音乐教育的当代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12(04)
[7]权美兰,徐慧颖.论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创新[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