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如意珠之构造
如意珠为暗器中最小之物,以指拈发,专以打人之脆弱各部,与紫金沙等物同其功效,虽名为珠,其实乃最小之铁丸耳。其丸之大小,与寻常之珠相等,体亦浑圆如珠,每颗之重约三四分,盖即鸟枪所用之铁珠,此特其较大者耳。
唯此物发射,则以二指扣其珠,用指甲向外剔出,使之远射。以其体小而轻,二指之劲,亦至有限,故须择人脆弱之处而攻。最好取两眼,其次则耳根、太阳等穴。盖眼球最娇嫩易破,而耳根、太阳等穴又为致命之处,如意珠之力,虽不能如别种暗器之强,中于此等地位,犹足使人受伤也。除此数部之外,至无遮蔽之头面中之,亦觉疼痛。若着于身上有遮蔽处,则完全无用。其带法则随意在袋中带若干枚可耳。
二、如意珠之练法
如意珠一物,练习极难。以大如黄豆之铁丸,用一指之力弹剔之,欲其及远,亦已难矣;而尤欲取最小之的,使之深陷,而使人受伤,是诚难而又难矣。然谚有“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之说,万事但能勤习而持之以恒,则无有不可成者;是则如意珠之术虽难,勤练亦必有成也。
练法第一步须练指弹之劲。即用中指头掐住大指之中节,紧紧扣住,运足力量,向外剔去。先凭空为之,每日不限次数,有暇即行。
如此半年之后,指劲必较增数倍,然后悬一沙囊于出入必经之要道,囊重约五斤。每日除晨夕各以指弹囊三百次外,出入见囊则弹若干次。初时一指之力,固不足以发囊使出,勤练半年,必能弹出。
然后,逐渐将囊沙加重,至能一指之力,可发三十斤之沙囊,则可以练如意珠取准之法矣。
扣珠之法,以中指头掐住大指中节,珠即嵌于中指甲之外、大指面之内,两指夹住,然后觊准欲取之的,以中指之力而弹发之。如意珠之手法,左右前后,无不可行,而发弹之法,只此一种。
靶用土垣上画人面,大小与真人头相仿,五官各穴,俱各暗号。先自相距一丈处练之,以后逐渐加远,至五丈为止。所用之靶子,亦宜逐渐收小。盖此物专取小目标,故练时不可疏忽。须练至所取之的,与铁珠大小相等,而百发百中,技方精纯可用。
此物练习虽较难,而成功之后,则异常便利。珠身既小而易带,带珠一把,可伤数十人。且发射仅一弹指,其珠又小,敌人每不易觉察而加以预防。无声无息,一瞬即至,若云躲避,恐有所不及,所取又属要害,伤人亦最易也。
三、如意珠之源流
如意珠为明代刘延所传,云系得其法于一道士。刘延固精技击,尤善用袖箭,虽极小之虫蚁,发无不中,时有“神箭”之名。从其学射者,不下数百人。
一日挟袖箭游于山野间,顺便行猎,冀得野味以佐酒。忽有一道士尾之行。过林薄,山雀群噪,时值九月,新谷方登,山雀食丰正肥。刘思此物鲜肥,大可下酒,乃出箭射之,获雀甚众,取葛藤贯之。
道士顾而笑曰:“手非神箭刘延耶,技止此乎?”延怪其语,相与为礼,且告之曰:“某固刘延也,以好射故,浪得浮名,过谀之称,弗敢当焉。敢闻真人道号,且求导益。”道士笑曰:“果然矣。山野之人,久忘名号。射技如子,固亦难能,山人无武也。子雀如许,恐未足供饮啖,请为益之。”而雀已得十余。
刘趋拾视,不觉大异。盖雀皆未死,仅亡其二目。审视之,则铁珠皆从左眼入而出自右眼,十余雀皆如是也。始知道士为异人,跪拜求其技。
道士亦不拒,告之曰:“此如意珠也,以子根基,二三年内,当可成功。”遂以诀传之。刘拜谢间,忽清风起处,道士已失所在,疑为真仙。归而习之,三年而成,唯秘不传人。
后以此授陈某。陈老无子,恐失真传,遂授其徒众,其法始传于外也。今武术界中人,犹有能此者,唯以练习为难,学者较少,能持恒心而学成其技者,又十不得五。故今世虽有能者,亦不似擅镖箭者之多也。
如意珠为暗器中最小之物,以指拈发,专以打人之脆弱各部,与紫金沙等物同其功效,虽名为珠,其实乃最小之铁丸耳。其丸之大小,与寻常之珠相等,体亦浑圆如珠,每颗之重约三四分,盖即鸟枪所用之铁珠,此特其较大者耳。
唯此物发射,则以二指扣其珠,用指甲向外剔出,使之远射。以其体小而轻,二指之劲,亦至有限,故须择人脆弱之处而攻。最好取两眼,其次则耳根、太阳等穴。盖眼球最娇嫩易破,而耳根、太阳等穴又为致命之处,如意珠之力,虽不能如别种暗器之强,中于此等地位,犹足使人受伤也。除此数部之外,至无遮蔽之头面中之,亦觉疼痛。若着于身上有遮蔽处,则完全无用。其带法则随意在袋中带若干枚可耳。
二、如意珠之练法
如意珠一物,练习极难。以大如黄豆之铁丸,用一指之力弹剔之,欲其及远,亦已难矣;而尤欲取最小之的,使之深陷,而使人受伤,是诚难而又难矣。然谚有“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之说,万事但能勤习而持之以恒,则无有不可成者;是则如意珠之术虽难,勤练亦必有成也。
练法第一步须练指弹之劲。即用中指头掐住大指之中节,紧紧扣住,运足力量,向外剔去。先凭空为之,每日不限次数,有暇即行。
如此半年之后,指劲必较增数倍,然后悬一沙囊于出入必经之要道,囊重约五斤。每日除晨夕各以指弹囊三百次外,出入见囊则弹若干次。初时一指之力,固不足以发囊使出,勤练半年,必能弹出。
然后,逐渐将囊沙加重,至能一指之力,可发三十斤之沙囊,则可以练如意珠取准之法矣。
扣珠之法,以中指头掐住大指中节,珠即嵌于中指甲之外、大指面之内,两指夹住,然后觊准欲取之的,以中指之力而弹发之。如意珠之手法,左右前后,无不可行,而发弹之法,只此一种。
靶用土垣上画人面,大小与真人头相仿,五官各穴,俱各暗号。先自相距一丈处练之,以后逐渐加远,至五丈为止。所用之靶子,亦宜逐渐收小。盖此物专取小目标,故练时不可疏忽。须练至所取之的,与铁珠大小相等,而百发百中,技方精纯可用。
此物练习虽较难,而成功之后,则异常便利。珠身既小而易带,带珠一把,可伤数十人。且发射仅一弹指,其珠又小,敌人每不易觉察而加以预防。无声无息,一瞬即至,若云躲避,恐有所不及,所取又属要害,伤人亦最易也。
三、如意珠之源流
如意珠为明代刘延所传,云系得其法于一道士。刘延固精技击,尤善用袖箭,虽极小之虫蚁,发无不中,时有“神箭”之名。从其学射者,不下数百人。
一日挟袖箭游于山野间,顺便行猎,冀得野味以佐酒。忽有一道士尾之行。过林薄,山雀群噪,时值九月,新谷方登,山雀食丰正肥。刘思此物鲜肥,大可下酒,乃出箭射之,获雀甚众,取葛藤贯之。
道士顾而笑曰:“手非神箭刘延耶,技止此乎?”延怪其语,相与为礼,且告之曰:“某固刘延也,以好射故,浪得浮名,过谀之称,弗敢当焉。敢闻真人道号,且求导益。”道士笑曰:“果然矣。山野之人,久忘名号。射技如子,固亦难能,山人无武也。子雀如许,恐未足供饮啖,请为益之。”而雀已得十余。
刘趋拾视,不觉大异。盖雀皆未死,仅亡其二目。审视之,则铁珠皆从左眼入而出自右眼,十余雀皆如是也。始知道士为异人,跪拜求其技。
道士亦不拒,告之曰:“此如意珠也,以子根基,二三年内,当可成功。”遂以诀传之。刘拜谢间,忽清风起处,道士已失所在,疑为真仙。归而习之,三年而成,唯秘不传人。
后以此授陈某。陈老无子,恐失真传,遂授其徒众,其法始传于外也。今武术界中人,犹有能此者,唯以练习为难,学者较少,能持恒心而学成其技者,又十不得五。故今世虽有能者,亦不似擅镖箭者之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