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种方法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lson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思想政治课中运用兴趣教学法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当前,高新技术层出不穷,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广泛,如果思想政治课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就不能吸引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一、以设疑、解疑激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如在讲“在社会主义时期,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在我国已被消灭,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将长期存在,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问学生这句话是否矛盾,应怎样理解?问题一提出,学生们都纷纷议论,课堂气氛活跃。接着又提出问题:“如果一支敌军被我军消灭了,能否说,就没有一个散兵对我们打冷枪?”然后又向学生提问:“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剥削阶级各种影响及其腐朽思想的遗毒是否还存在呢?社会上危害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动势力是否存在?”并举例说明。这一问一答,使学生很快进入了角色,引起兴趣,明白了道理,提高了思想觉悟,比平铺直叙讲理论更有峰回路转之效。
  
  二、以把握知识结合点激发学生兴趣
  
  知识结合点是不同知识之间的有机结合,它反映了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经调查表明,学生的兴趣往往产生于学生认识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知识结合点。能正确把握知识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结合点。如在讲授国家的出现过程时,先让学生思考: “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是“生产力的发展。”接着问学生“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私有制,后来又产生了哪两大对立阶级?”回答是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然后问学生:“两者的关系怎样?”学生答是“根本对立的。”最后问学生“它们之间的矛盾能否调和?结果怎样?”这一问正是各种事实的结合点,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这一点上,就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知识——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从而必然产生阶级的时候才出现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三、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发兴趣
  
  中学思想政治教材中一些理论比较抽象,在讲授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起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效果,比喻恰当,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加深印象,加强巩固。如在讲“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道理,可以用“量体裁衣”作比喻,即把生产力比作人的身体,把生产关系比作衣服。并说明身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不断地增高,所穿的衣服 也要随身高的变化而不断更换尺寸,这样做出来的衣服穿在身上才合身。正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依次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 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是这一客观规律起作用的结果。通过这一比喻,就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了,学生学起来也感到轻松。
  
  四、以优美感人,生动幽默的语言激发兴趣
  
  政治课总给人一种严肃、枯燥的感觉,要改变这种局面,生动幽默的语言自然起着极大的作用。一个教师如果语言干巴,学生听起来味同嚼蜡,久而久之就失去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反之,如果语言生动幽默,达情达理,就会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书本讲到“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过快,每年净增 1500万人,相当于荷兰人口数或两个瑞士的人口数。”如把“相当于”换成 “我国每年要生出一个荷兰或两个瑞士,照此速度下去,只要再过几 年,我们就能生出日本、英国等。”使学生在笑声中了解人口面临的严峻形势,达到教学目的。
  
  五、以良好的态势激发兴趣
  
  这里的态势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身体语言,教师讲课中的态度、表情、姿态等。这种身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不仅对口语起辅助作用,而且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容易引起共鸣。正因为态势具有上述功能,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运用有声语言外,还恰当运用身体语言,用亲切和蔼的面容、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动作,来发挥态势对口语的深化补充作用,使教学有张有弛,富有节奏,有声有色,妙趣横生,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掌握原理、观点,使学生把政治课不再看成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精神上的陶冶。
  总之,教学是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政治教师要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既要遵循认知的规律,又要辅以恰当的手段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主动性,唤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能,从而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作者联通:401137重庆市渝北区洛碛镇沙地初级中学校)
其他文献
英语的语感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着重要作用。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们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要学好用好英语,就应该具备良好的语感。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呢?    一、培养
期刊
教育改革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我国新一轮教育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把握当今教育改革的内涵和教育发展的趋势。有的人一提到改革就意味着全盘否定过去,实际并不是这样。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改革,就是针对中国教育存在的弊端,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吸取外国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与本国教育优势相结合,以本国教育的优良传统为基础,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那么,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即优势在哪呢?一句
期刊
课堂教学以传授知识和能力为宗旨。而实现这一宗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在课堂上针对教材内容及学生的状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师生相互传播信息的重要场所,但我们发现:现在许多学生上课都没有积极性,上课时死气沉沉的。所以课堂气氛的调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陶行知先生的“学教做合一”思想认为: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是统一的,都是以“做”为中心的,那么,学生的“学”和教师
期刊
阅读理解不但是高考题中占分最重的部分,而且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全卷的答题水平,无论是完型填空,书面表达还是单项填空和听力理解都离不开阅读能力。下面就阅读理解考查的要求、题材、命题趋势和测试的主要方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该如何提高阅读能力。    一、阅读理解考查的要求    高考阅读理解的总词量是大约2500字左右,即要求以每分钟70-80个词的速度,读懂生词率不超过3%的材料,其具体要求
期刊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小学教学不等同与初、高中的教学,小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因此,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现就本人的教学体会粗谈几点感受,望同行赐教。    一、教师主导性,决定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了一种双边的教育活动
期刊
氨气的喷泉实验在中学化学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实验。笔者组织学生就教材中氨气的喷泉实验进行分析得出:该实验主要是通过胶头滴管向烧瓶中加入水,烧瓶中的氨气溶于水,使压强降低,形成负压,从而形成喷泉。让学生分组讨论:还有哪些方法能降低烧瓶中的压强,让水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现将讨论结果归纳如下:    一、外部降温启动喷泉    1、实验用品:平底烧瓶、尖嘴直玻璃管、大烧杯(500ml)、滴管、铁架台(带铁
期刊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现状,主要存在评价内容重知识技能轻情感态度、评价形式重书面测试轻口语交际、评价目的重分等鉴定轻诊断激励等一系列问题。在英语教学中,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正确、恰当的评价既能督促学生的学习,又能很好地推动学生的学习。   美国的“评价之父”泰勒认为,“评价过程在本质上是确定课程和教学大纲在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是一种确定行为发生实际变化的程度的过程。”日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目的之一,而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数学知识和思想品德的有效结合。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有效的结合可通过如下几种途径来实现。    途径一:利用数据,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数字是学生极容易接受的,也容易激励学生情感。现行教材,有不少例题、习题蕴含着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教师对这些素材的精心处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分析、归纳就能
期刊
压强计是用来测定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这是初中物理教材中给其下的定义,压强计还可以用来测定液体内的密度,还可以在焦耳定律实验中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现分别介绍如下:    1、测定液体内部的压强    方法:将U形管装入密度己知的液体,将橡皮膜伸入被测液体的不同深处,从U形管中读出两液面的高度差h,利用公式P2=ρgh即可得到液体内部某处的压强值。    2、测定液体的密度    方法: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我们认识到,小学数学教学要以生活体验为原型,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自主探究为动力,把数学课堂教学构建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平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从现实生活入手,让学生通过参与身边的数学活动,激发他们内在的情感体验,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主动参与新知探究,营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一、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学数学    数学是生活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