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 要] 如何关注并最大限度的释放职业教育教学的张力,提高育人质量,是当前高职教育的主要课题。本文在对高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笔者在高职英语教育方面的实践经验,探讨了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思路,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高职教育;教学;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么 岳(1983—),女,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助教,研究方向为高教英语教育;邓永华(1980—),男,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助教,研究方向为高教英语教育。(江西南昌 330043)
课程改革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和重要环节,越来越多地受到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教师的热切关注。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启发和推动下,如何关注并最大限度的释放职业教育教学的张力,开拓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新局面,提高育人的品位和质量,摆在了每一位高职教师的面前。实践证明课程改革与实施成败关键在于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给教学的不仅是方法、手段的变革,更导致了教学系统从观念、目标到内容、过程、途径、方式、评价,再到师生关系及其地位与作用的根本性变化。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有序的推进,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已渗透到各级各类学校和课堂。
一、高职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高职教育在近十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高级应用型人才。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特别是面对许多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对毕业生创造性能力的要求逐日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及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借助于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改革要求审视当今的高职教育教学,我们从中不难发现以下问题:
1.高职课程缺乏高职教学的特色。课程内容(教材)偏重知识性逻辑性,与实际生活经验联系少,特别是理科教材常常偏重知识传授,定量分析多,定性分析少,结论多,过程少,忽视学生的经验获得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知识系统、结构严谨,片面拔高课程的学术性,忽视高职生的生源特点与学习水平,缺乏职业定向性。
2.高职课程设置结构单一,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高职学生入学成绩差别较大,接受能力以及兴趣爱好具有较大差异,但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的教材却是统一的,甚至面对职高、普高不同生源,也是采用相同教材,缺乏针对性。
3.课程实施(教学)缺乏创新。许多高职院校“满堂灌”式的传统教学方法仍占主导。与中小学教育相比,高职生的被动地位更加明显,课堂教学内容多速度快,学生缺少参与机会。特别是由于扩招,在校高职生增多,师资不足,采用大班上课、机械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因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参与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化为乌有,更不用说完成积极地学习态度、正确的价值观等素质教育目标。
4.学生成绩评定缺乏灵活性与全面性。高职生成绩绝大多数仍以卷面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素质指标未被纳入评价体系中。高职生成绩评定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
二、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现存问题的应对策略
高职教育要进行教育创新,需要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真正把教育教学置于素质教育的平台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借鉴基础教育的改革经验,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的本身特点和存在问题,本文认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针对现存问题应采用以下应对策略:
1.选好教材,努力提高其实用性。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纲领,选好教材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好的教材可以起到鼓励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反之亦然。笔者所在学校高职教育为三年制,过去非英语专业要接受两年英语教育,普高生和对口生统一学的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每学期学一册,共学习四册。对于普高生来说,一、二册还可以接受,三、四册就啃不动了。对于对口生来说就更难了。经过几次变更,选用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高职高专实用英语》教程,这本教程难度适宜,题材新颖,接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而且也吻合了高职高专学生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实际需要,实用性较强。当然教材的选用要本着适应时代和现实情况的原则,因此选用教材不应是一劳永逸的,而应该是常变常新的。
2.激发非智力因素,提高高职高专教学的成效。非智力因素是指学习者的情感、动机、兴趣、意志等因素。在现代英语教学中人们积极倡导素质教育,这就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激发提高到一个更加突出的地位。而且由于高职高专学生既失去了高中生升学的压力,又缺乏本科生学习的良好氛围和自觉性,因此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激发其非智力因素便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应该如何激发高职高专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
首先,入学引导是第一步。在入学的第一节英语课上,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介绍,给大家一个互相认识和自我表现的机会。笔者采取的方式是:先做自我介绍,然后请学生对笔者进行描述,接着引出自我介绍的方法,列出必要的句型,然后请学生和周围的学生进行交流,交流期间教师进行巡回旁听和指导,鼓励沉默的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最后激励学生踊跃站起来用英语向全班同学做自我介绍。第二节课请学生谈谈对大学生活的向往、自己的新追求以及自己准备如何奋斗。然后对好的方面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困惑与茫然进行初步的引导。
其次,要有一个激励机制,实行课堂加分和课外加分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课堂加分包括课堂提问和踊跃发言,课外加分包括作业和自学。自学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包括预习、与课文相关的知识面的扩展、口语、听力练习以及课外阅读、写作等各个方面。
最后,学英语也要像玩电脑一样,从有趣到乐趣再到志趣的过程,否则很难长久。首先要让学生感觉到有趣,有趣的前提是学习英语不难,能学会。这样,教师就要制定出不同层次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学会的内容,要把总目标和计划落实到各个学期,并分解再落实到每一天。但是在执行这一计划的时候,每天都要要求学生做到,并让他看到更接近了目标多少,要是他某些天不能按计划前进的话,要查一下是什么阻碍了进度,是社团活动、联欢彩排、复习应考,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从而在过后加速前进,从而最终达到目标。随着对学习的了解而感到乐趣,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把英语学习的目标动机定在提高个人素质上,最终转化为志趣。
3.教学中采取多种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想象,保证教学质量。据有关调查表明,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吸收课堂知识的85%,而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却仅有25%。因此,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采用多媒体等多种现代教学手段是必要而有效的。多媒体CAI教学课件信息流量大,形式生动,可弥补学生实践环节匾乏,头脑中缺乏生产实例的弊端。在以往教学中,使用挂图、模型等仍让学生感到抽象,难于理解。而在CAI课件中的动画演示,生动形象,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保证了教学质量。
4.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习惯与能力。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当今时代,不再以拥有知识量的多少作为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尺度,关键是创新能力的高低。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也有利于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然需要教师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受业、解惑”,更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为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帮助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量的增多,当今学生所涉猎的知识面越来越广,在更短的学时里,让学生掌握相关职业群所必需的知识,达到教学规定,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寻找出高职教育的最佳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杨竿.多媒体CAI在工程制图中的应用[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7,(5).
[2]邹玉堂.超少学时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探讨[J].航海教育研究,1997,(4).
[3]章兼中,俞红珍.英语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李丽娜]
[关键词] 高职教育;教学;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么 岳(1983—),女,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助教,研究方向为高教英语教育;邓永华(1980—),男,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助教,研究方向为高教英语教育。(江西南昌 330043)
课程改革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和重要环节,越来越多地受到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教师的热切关注。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启发和推动下,如何关注并最大限度的释放职业教育教学的张力,开拓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新局面,提高育人的品位和质量,摆在了每一位高职教师的面前。实践证明课程改革与实施成败关键在于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给教学的不仅是方法、手段的变革,更导致了教学系统从观念、目标到内容、过程、途径、方式、评价,再到师生关系及其地位与作用的根本性变化。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有序的推进,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已渗透到各级各类学校和课堂。
一、高职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高职教育在近十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高级应用型人才。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特别是面对许多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对毕业生创造性能力的要求逐日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及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借助于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改革要求审视当今的高职教育教学,我们从中不难发现以下问题:
1.高职课程缺乏高职教学的特色。课程内容(教材)偏重知识性逻辑性,与实际生活经验联系少,特别是理科教材常常偏重知识传授,定量分析多,定性分析少,结论多,过程少,忽视学生的经验获得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知识系统、结构严谨,片面拔高课程的学术性,忽视高职生的生源特点与学习水平,缺乏职业定向性。
2.高职课程设置结构单一,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高职学生入学成绩差别较大,接受能力以及兴趣爱好具有较大差异,但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的教材却是统一的,甚至面对职高、普高不同生源,也是采用相同教材,缺乏针对性。
3.课程实施(教学)缺乏创新。许多高职院校“满堂灌”式的传统教学方法仍占主导。与中小学教育相比,高职生的被动地位更加明显,课堂教学内容多速度快,学生缺少参与机会。特别是由于扩招,在校高职生增多,师资不足,采用大班上课、机械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因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参与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化为乌有,更不用说完成积极地学习态度、正确的价值观等素质教育目标。
4.学生成绩评定缺乏灵活性与全面性。高职生成绩绝大多数仍以卷面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素质指标未被纳入评价体系中。高职生成绩评定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
二、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现存问题的应对策略
高职教育要进行教育创新,需要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真正把教育教学置于素质教育的平台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借鉴基础教育的改革经验,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的本身特点和存在问题,本文认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针对现存问题应采用以下应对策略:
1.选好教材,努力提高其实用性。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纲领,选好教材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好的教材可以起到鼓励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反之亦然。笔者所在学校高职教育为三年制,过去非英语专业要接受两年英语教育,普高生和对口生统一学的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每学期学一册,共学习四册。对于普高生来说,一、二册还可以接受,三、四册就啃不动了。对于对口生来说就更难了。经过几次变更,选用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高职高专实用英语》教程,这本教程难度适宜,题材新颖,接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而且也吻合了高职高专学生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实际需要,实用性较强。当然教材的选用要本着适应时代和现实情况的原则,因此选用教材不应是一劳永逸的,而应该是常变常新的。
2.激发非智力因素,提高高职高专教学的成效。非智力因素是指学习者的情感、动机、兴趣、意志等因素。在现代英语教学中人们积极倡导素质教育,这就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激发提高到一个更加突出的地位。而且由于高职高专学生既失去了高中生升学的压力,又缺乏本科生学习的良好氛围和自觉性,因此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激发其非智力因素便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应该如何激发高职高专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
首先,入学引导是第一步。在入学的第一节英语课上,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介绍,给大家一个互相认识和自我表现的机会。笔者采取的方式是:先做自我介绍,然后请学生对笔者进行描述,接着引出自我介绍的方法,列出必要的句型,然后请学生和周围的学生进行交流,交流期间教师进行巡回旁听和指导,鼓励沉默的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最后激励学生踊跃站起来用英语向全班同学做自我介绍。第二节课请学生谈谈对大学生活的向往、自己的新追求以及自己准备如何奋斗。然后对好的方面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困惑与茫然进行初步的引导。
其次,要有一个激励机制,实行课堂加分和课外加分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课堂加分包括课堂提问和踊跃发言,课外加分包括作业和自学。自学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包括预习、与课文相关的知识面的扩展、口语、听力练习以及课外阅读、写作等各个方面。
最后,学英语也要像玩电脑一样,从有趣到乐趣再到志趣的过程,否则很难长久。首先要让学生感觉到有趣,有趣的前提是学习英语不难,能学会。这样,教师就要制定出不同层次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学会的内容,要把总目标和计划落实到各个学期,并分解再落实到每一天。但是在执行这一计划的时候,每天都要要求学生做到,并让他看到更接近了目标多少,要是他某些天不能按计划前进的话,要查一下是什么阻碍了进度,是社团活动、联欢彩排、复习应考,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从而在过后加速前进,从而最终达到目标。随着对学习的了解而感到乐趣,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把英语学习的目标动机定在提高个人素质上,最终转化为志趣。
3.教学中采取多种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想象,保证教学质量。据有关调查表明,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吸收课堂知识的85%,而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却仅有25%。因此,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采用多媒体等多种现代教学手段是必要而有效的。多媒体CAI教学课件信息流量大,形式生动,可弥补学生实践环节匾乏,头脑中缺乏生产实例的弊端。在以往教学中,使用挂图、模型等仍让学生感到抽象,难于理解。而在CAI课件中的动画演示,生动形象,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保证了教学质量。
4.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习惯与能力。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当今时代,不再以拥有知识量的多少作为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尺度,关键是创新能力的高低。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也有利于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然需要教师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受业、解惑”,更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为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帮助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量的增多,当今学生所涉猎的知识面越来越广,在更短的学时里,让学生掌握相关职业群所必需的知识,达到教学规定,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寻找出高职教育的最佳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杨竿.多媒体CAI在工程制图中的应用[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7,(5).
[2]邹玉堂.超少学时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探讨[J].航海教育研究,1997,(4).
[3]章兼中,俞红珍.英语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李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