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于弯-剪-扭复合作用下U形薄壁混凝土梁的试验和数值模拟参数分析研究成果,提出U形梁约束扭转内力翘曲弯矩Mω和翘曲扭矩Tω的等效方法,进而提出弯-剪-扭复合作用下考虑扭转翘曲的U形薄壁混凝土梁设计方法。对考虑扭转翘曲、不考虑扭转翘曲2种情况下的设计内力和计算极限荷载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情况下所得到的设计内力在内力类别和数值上均差异显著;当扭弯比较小(约小于1∶8)时,忽略扭转翘曲时得到的极限荷载计算值偏大;当扭弯比较大(约大于1∶8)时,忽略扭转翘曲时得到的极限荷载计算值偏小。
【机 构】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基金项目】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科研课题(K2019G005),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科研课题(2019YJ0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7803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弯-剪-扭复合作用下U形薄壁混凝土梁的试验和数值模拟参数分析研究成果,提出U形梁约束扭转内力翘曲弯矩Mω和翘曲扭矩Tω的等效方法,进而提出弯-剪-扭复合作用下考虑扭转翘曲的U形薄壁混凝土梁设计方法。对考虑扭转翘曲、不考虑扭转翘曲2种情况下的设计内力和计算极限荷载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情况下所得到的设计内力在内力类别和数值上均差异显著;当扭弯比较小(约小于1∶8)时,忽略扭转翘曲时得到的极限荷载计算值偏大;当扭弯比较大(约大于1∶8)时,忽略扭转翘曲时得到的极限荷载计算值偏小。
其他文献
针对中低速磁浮列车的悬浮控制系统建立了可靠性模型,分析了其故障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等可靠性指标及其故障形式,找出可靠性的薄弱点。针对薄弱点进行了相应的优化,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评估分析了各项优化在救援故障、晚点故障以及一般故障等实际运营上的优化效果。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轴承在变速过程中的振动信号呈现非平稳性特征的情况,提出了基于SST(同步压缩变换)的阶比分析方法.首先对强噪声环境下轴承振动信号进行SST时频分析处理
日本为解决城市“摊大饼”的无序发展,开展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的站城一体综合开发,构成了高强度、高密度、紧凑型的复合式立体三维车站城。通过对土地的集约化开发、车站舒适空间的营造、城市功能的完善、商业设施的配置及文化设施的导入等手段,提升了车站的公共性、文化性、便利性和舒适性。通过统一策划、同步规划和一体化建设,实现了对城市发展的效率性、对使用者的舒适性和便利性、对开发者的收益性,提升了以车站为中心的城市整体价值。
对GB/T 36284—2018《轨道交通站台门电气系统》的制订背景、制订过程及其与其他标准的关系进行了简要介绍。详细解读了其适用范围、术语与定义、系统组成、系统技术要求、部件技术要求和RAMS(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安全性)要求等内容。指出了该标准制订的初衷与依据,为理解标准条款提供了技术参考。
引言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是为了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及公众的地震安全需求而提供各种信息、知识、手段和环境等的活动。公共服务目标是分别满足政府的决策需求、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的专业需求以及社会公众的地震安全需求。
结合多样化的客流需求实施精准的客流控制,是当前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传统的点线面客流控制方式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建立了基于车站客流密度系数和客流控制效率的线网客运组织联控策略,搭建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客流控制应用平台。本研究实现了对车站客流的即时预警、精准溯源和精细控制,可用于指导线网客控分级预警机制的建立,以及线网联控策略的制定与实施,进而降低客运安全风险、提升客运服务水平。
为了减缓高速列车通过隧道引起的压力波动,研究了联络通道对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压力波特性的影响。建立了3节编组高速列车数值仿真计算模型,基于三维非定常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以及k-ε方程湍流模型和滑移网格技术,数值模拟了高速列车通过联络通道时隧道的气动特性,研究了设置联络通道对隧道压力波的影响及不同的通道间距对隧道压力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无联络通道隧道相比,列车通过连通开孔隧道的气动特性得到明显改善;通道对初始压力上升、下降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对膨胀波的抑制作用更为突出。联络通道的设置
调线、调坡设计是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对结构断面进行限界检核,针对侵限地段进行调线、调坡设计,从而减小或消除侵限情况,为将来铺轨、设备安装提供保障。结合上海轨道交通15号线工程实例,介绍了圆形隧道调线、调坡设计的主要流程与方法。
传统的电磁环境监测手段无法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各无线通信系统运行环境的实时在线监测。通过分析传统监测方法的不足,结合无线电指纹识别算法,提出一种实时、在线的电磁环境监测系统及测试方案。以LTE-M(基于长期演进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车地综合通信系统)和TETRA(泛欧集群无线电)技术为例,阐述了无线电磁环境在线监测系统的组成、架构、工作流程及仿真核心干扰识别算法。该研究成果可为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系统的智能运维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乘客日益增长的舒适性需求,基于S曲线加减速控制方法,提出了列车运行目标速度曲线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已在FAO(全自动运行)下列车运行速度控制中得以应用。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提高列车运行的平稳性,进而提高乘客乘坐的舒适性。对因减缓机械设备冲击性而减缓机械设备的磨损、降低噪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等方面也有一定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