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那风的浅吟低唱

来源 :吉林画报·新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akk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说《且听风吟》是作家村上春树的处女作,作品中的“我”与鼠在学生运动平息后陷入了无奈甚至虚无的思想状态,他们在炎热的无聊假日聆听风的浅吟低唱,追寻自我存在的理由,并最终在风之歌的启示下选择了不同的生活状态。
  【关键词】风;失望;疏离感;风的启示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1-0069-1.5
  小说《且听风吟》讲述了“我”与鼠两位青年的18天假日生活,他们在无奈与空虚中聆听风的浅吟低唱。那么,“我”与鼠为何要去聆听风的吟唱,而风到底象征着什么,听风吟唱后的他们又受到了怎样的启示?
  一、为何听风
  小说第2章中明确指出故事发生的时间,“故事从一九七零年八月八日开始,
  结束于十八天后,即同年的八月十六日。”①当时的日本刚刚经历了“反安保”运动和“全共斗”运动,在那个激情昂扬的时代,几乎每一个大学生都投入了抗争的队伍。但是当国家经济开始迅速增长时,各种思潮逐渐平息,人们也都逐渐沉默,屈服于无可奈何的现实。而经历了学生运动的青年们却在暴风雨后的世界中找不到一丝存在的意义。“于是激愤的情绪和理想主义的豪情顷刻间土崩瓦解,只剩下幻灭之后随之而来的厌倦和无聊。”②假期,“我”与鼠回到了家乡,激情骤然冷却的他们陷入了茫然之中,“扭曲的情感令他们感到束手无策。”③突然之间,他们意识到自己丧失了存在的理由,似乎一切都毫无意义。
  “我”是一名在东京上大学的学生,亲身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当我向“四指女孩”提起学潮,并给她出示了被机动人员打断门牙的遗痕时,“我”轻描淡写地说道“一切都已过去”④,并承认牙齿被敲掉也是毫无意义的。陷入困顿与失望中的“我”努力寻找自身存在的理由。曾有一段时间,“我”曾一度染上一个怪癖——把所有事物都要换算成数值,“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向别人传达什么,而只有向别人传达什么“我”才可能真实的存在。但事实上,数值本身就是一种虚幻的存在,没有人会对这些随处可见并毫无意义的数值发生兴趣,由此“我感到失去了存在的理由。”⑤
  而文中的另一青年鼠也遭遇了同样的境况。当“我”同鼠谈论起是否返回大学继续读书时,鼠明确地表示无法回去了,探其原因,鼠说道:“怎么说呢,大概厌烦了吧。可我也在尽我自己的努力——就连自己都难以置信。我也在考虑别人,像考虑自己的事一样,也因此挨过警察的揍。但到时候人们终究要各归其位,唯独我无处可归,如同椅子被人开玩笑抽走了一般。”⑥鼠也参与了暴动,并且挨了防暴警察的揍,但当风波悄然平息时,他突然意识到参加学潮、与政府抗争、甚至挨防暴警察的揍都是毫无意义的,人们终究还是要各归其位。曾经激烈地倡导反抗的青年们,在现实面前被突然地平静地抹去了一切“个性”,成为了没有“椅子”没有位置的人。在此情况下,“我”与鼠只能在杰氏酒吧里喝海量的啤酒打发空虚的日子。与此同时,“我”与鼠在时间的荒漠中聆听到了风的吟唱,那么,风到底象征着什么呢?
  二、风为何物
  作品题名为《且听风吟》,那么这里的风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在小说的第32章中,“我们是在时间之中彷徨,从宇宙诞生直到死亡的时间里。所以我们无所谓生也无所谓死,只是风。”⑦从这里可以看出,风是“在‘我’即村上春树的心中酝酿而成的虚无,或者说是所有的不纯之事沉淀之后形成的清流…村上春树把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东西都命名为‘风’,认为世间万物都稍纵即逝。”⑧事实上,这种想法也是“我”、鼠及村上心中的一种想超越局限的先验性自我的存在。经历过学生运动的青年们丧失了满腔的热血,生活处处充满了无奈,此时的他们丢失的不仅仅是激情,还有自我的存在。他们“清醒地意识到这种现实的不可摆脱性,但又不愿意被其捕获,潜沉其中,因而不断努力寻找自我的存在方式…”⑨而他们寻找到的方式首先就是与万事万物保持一定的距离,即作品中无处不在的疏离感。这种疏离感在文中有多种体现:它既是一种文学创作主张,又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是人与自身的无言的距离。
  三、风的启示
  小说开篇第一句话“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⑩这几乎是此书的点题之句,作者将这个观念贯穿于小说的始末。文章第39章中交代“我”二十九岁,鼠三十岁,他们依然安然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尽管仍存在失望与无奈,但并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回溯文本,我们可以在文中看出“我”与鼠均从风的吟唱中得到了启示。
  小说的结尾处,“我”去探访了虚拟作家哈特费尔德之墓。“我”仰面躺下,听着云雀的吟唱,觉得生和死都同样的闲适而平和。在风的吟唱及云雀的吟唱中,“我”不仅体会到了世界万物的虚无,也认识到了生命的祥和,“我”没有完全陷入消极的漩涡。这一点在文中有多处体现:当“四指女孩”想向“我”诉说烦恼之事时,“我”用解剖了一头牛来岔开了话题,“牛何苦好多遍好多遍地反复咀嚼这么难吃又难看的东西呢?”{11}也就是说我们没必要去反复咀嚼痛苦的经历。小说末尾,“我”二十九岁了,在东京生活,结了婚,常与兴趣相似的妻一同去看电影。对于这一点,杰·鲁宾这样评价道:“‘我’曾亲历过死亡和幻灭,但他首先是个平凡的喜欢喝点啤酒的普通人,并非过于敏感的艺术家或嘎嘎不凡的智者…他实际上是某种足堪仿效的‘角色模型’,这部作品也多多少少算是一本教育小说,就如何克服青春年少时期的挫折、沮丧,继续自己的人生温和地提供了建议。”{12}
  这一点,在鼠身上也有完整的体现。鼠也听到过风的吟唱,“我一声不响地看着古坟,倾听风掠水面的声响。当时我体会到的心情,用语言绝对无法表达。不,那压根儿就不是心情,而是一种感觉,一种完完全全被包围的感觉。就是说,蝉也罢蛙也罢蜘蛛也罢风也罢统统融为一体在宇宙中漂流。”{13}离开了都市离开了家庭离开了人群的鼠,在荒郊的古坟旁体会到的感觉是一种超越生死的宁静与旷远。为了追寻并保留这种感觉,几乎从不读书的鼠决定写小说。他要写的小说是为自己本身或为蝉写的,他追寻的就是见到古坟那天的美妙的感觉。丢失“椅子”的鼠听到了风的吟唱,接受了风之歌的启迪,同时寻找到了内心的宁静。这也说明了鼠离开大学远离社会是他的自我选择,黑古一夫指出“位置的缺失,与其说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安置的状态,不如说是他对情况了如指掌之后做出的选择。虽然无法预知结果,鼠暂时先选择了一条与时代相背离的道路,以保全自我。”{14}而这条道路就是写作,直至三十岁,鼠仍在写小说,写没有性没有死亡的小说,追寻着内心的祥和与自由。
  纵观文本,我们可以看到迷惘的青年“我”和鼠在寻找不到存在的理由后聆听风的吟唱,受到风之歌的启迪,并最终在超越生死的虚无的风声中寻找到了通往宁静与祥和的路途。虽然“我”仍不清楚自己是否幸福,虽然鼠仍是孤独常伴,虽然他们仍对现实感到失望与无奈,但他们并没有陷入“彻头彻尾”的绝望,而是在消极中寻找着愉快的感觉。一切如风,飘忽易逝,此时此刻,宁心驻足,且听风吟。
  【注释】
  ①④⑤⑥⑦⑩{11}{13}村上春树著,林少华译:《且听风吟》,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
  ②杰·鲁宾著,冯涛译:《洗耳倾听村上春树的世界》,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③⑧{14}黑古一夫、村上春树著,秦刚、王海蓝译:《转换中的迷失》,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版。
  ⑨吴玉芬、周延松:《诗意、悲悯与救赎——存在主义世界中的村上春树〈青春三部曲〉》,《咸宁师专学报》2002第5期。
  {12}杰·鲁宾著,冯涛译:《洗耳倾听村上春树的世界》,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作者简介】卢薇(1991- ):女,吉林延边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普通类)2010级本科生。
其他文献
【摘要】绘画作为一种原始冲动的表达手段,代表着欲望的发泄和才情的流露,如果不排除它的社会作用,这种可以记录,可以交流,甚至可以换取金钱的社会活动是令人向往和艳羡的。从亚里斯多德的娱乐性到康德的自由学说到席勒的生命冲动的理论建立,很多理论研究者解释了关于这类的说法和延伸叙事的内涵和外延。纯绘画表现在当下社会略显疲倦和式微,这种功利性传播手段对当代绘画的形象趋于滥觞。  【关键词】功利性;当代绘画;交
期刊
【摘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日益加快,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中小企业要加快发展,就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目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培训开发、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中小企业唯有采取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对策才能使企业顺利成长。  【关键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本文探讨了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提出了如何利用互联网络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从总体上把握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2-0134-2.5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
期刊
【摘要】为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吉林大学随机抽取了300名被试。结果表明: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成人常模相比差异显著,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在总分上差异显著,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城市学生;男生和女生在人际关系和抑郁两个因子上差异显著;理工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优于文科学生,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优于低年级学生。在分析相关
期刊
【摘要】细化管理的概念起源于二十纪五十年代的日本,最早应用于日本的企业管理当中,精细化无缝隙管理的起源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专业化,各行各业对社会服务和社会经济团体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服务的要求更加精细,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精细化无缝隙管理是在常规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面,把管理的根源更深入化发展,其根本原则是以最少的社会资源消耗量来完成最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企业管理;运营效益  【中图分
期刊
【摘要】本文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提出的贷款拨备比率管理要求为背景,对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指标内涵、实际运用效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管理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5-0108-2.5  商业银行是经营和管理风险的特殊企业,其经营的特殊性决定它必须通过对风险和收益的平衡把握来
期刊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可以说是结构性风险,究其原因,有自身的资产负债管理问题,更有宏观经济金融环境等问题。要解决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必须综合考虑到各个方面,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因此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分析,找到解决流动性风险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结构性风险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5-0110-
期刊
【摘要】萨特是二十世纪法国的主张存在主义的著名的哲学家,其主张存在主义已经成为萨特的代名词,其文学作品也凸显着这个哲学思想,《墙》是萨特表现存在主义的代表性的短篇小说。在这篇小说中通过生与死的一系列的情节的描写,给我们展示了萨特文学上的主张,通过分析萨特文学上的作品是有利于理解其哲学上的主要思想。  【关键词】死亡;荒谬;灰暗;墙;自我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要】网民的身份认同建构离不开对网络特别是网络社区的使用,本文选择了网络社区的典型代表豆瓣网作为分析对象,对网络公共领域内网民身份认同的建构途径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网民个人认同与群体认同在网络社区中的建构方式,从而揭示出网民在建构身份认同的过程中媒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及其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社区;自我认同;社会认同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
期刊
【摘要】营销是激起市场欲望并形成购买行为的一种方式;微博则是互联网时代激长的新型平台,其自身的立体、高速、便捷、广泛等特点,及其病毒式传播的无边际性和碎片化语言的交流即时性,显而易见地为营销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新鲜、广阔的平台。微博营销是随着微博的兴起而逐渐形成并不断丰富的一种网络营销方式,有利用其自身优势成功的案例,也有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本文将针对以上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  【关键词】微博;营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