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吉林大学随机抽取了300名被试。结果表明: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成人常模相比差异显著,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在总分上差异显著,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城市学生;男生和女生在人际关系和抑郁两个因子上差异显著;理工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优于文科学生,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优于低年级学生。在分析相关差异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阐述了本次调查得到的相关启示。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SCL-90
【项目】商洛学院科研基金项目(11SKY015)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5-0018-2.5
《人民日报》1989年8月15日以“大学生心理障碍应该引起社会重视”为题报道了对2961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测试结果,有25.93%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家教委扩大测试样本,对12.6万名大学生作进一步分析,证实存在明显心理障碍者达20.23%。随后,北京16所重点大学联合报告,因心理、精神方面疾病休学、退学的人数占总休学、退学人数的37.9%和64.4%。清华大学、北京航空大学等高校多年采用日本大学生人格健康问卷(UPI)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发现15%左右的学生存在心理适应问题,有近20%的学生主动提出咨询要求。北京大学王登峰教授指出,在校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障碍倾向者在30%-40%之间,其中存在比较明显心理障碍的约占10%。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十分不尽人意。
陕西师范大学曾分别于1995年、2005年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发现有22%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西安石油大学在2004年的心理普查中发现,10.7%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含偏重问题和严重障碍),33.0%为亚健康状态,健康和基本健康为56.3%。顾凡教授等在2006年经调查研究指出,陕西省21%的大学生有较明显的心理问题,26%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其余53%的大学生存在着消极心理倾向。这一结果与近年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数据接近,说明陕西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水平一致,其心理健康状况也是令人担忧的。
大学生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理上存在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他们有着较高的文化水平,可以说是天之骄子,但他们也是脆弱的一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初次离开家门,开始独立生活的他们也面临着许多困惑。适应了,就能够形成完善的人格;出现了心理问题,无法自我调适或寻求社会支持和他人的帮助,就会出现适应困难,问题严重者甚至会采取极端的方式回避问题,给家人、学校和社会造成极其不良的影响。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相应的依据和建议,本文开展了相应的调查工作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被试为商洛学院随机抽取的300名大学生,以自愿和不记名的方式参加,回收有效问卷290份,问卷有效率为96.67%。其中男生121人,占41.7%,女生169人,占58.3%;农村学生177人,占61%,城市学生113人,占39%;文科学生143人,占49.3%,理科学生147人,占50.7%;大一学生72人,占24.8%,大二学生129人,占44.5%,大三学生89人,占31.1%。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相应的评定。该量表的评估有比较高的真实性,而且具有内容广,反应症状丰富,能准确反应患者的病情及其严重程度。问卷共包含90个项目,每一个项目均采取5级评分制,1分为无相应症状,2分为轻度症状,3分为中度症状,4分为相当严重,5分为十分严重。90个项目分别包括10个因子:
(1)躯体化,信度系数为0.851;
(2)强迫症状,信度系数为0.806;
(3)人际关系敏感,信度系数为0.843;
(4)忧郁,信度系数为0.878;
(5)焦虑,信度系数为0.847;
(6)敌对,信度系数为0.731;
(7)恐怖,信度系数为0.711;
(8)偏执,信度系数为0.768;
(9)精神病性,信度系数为0.816;
(10)睡眠及饮食状况,信度系数为0.710。
(三)统计处理
问卷回收后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主要方法包括:t检验和方差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常模的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各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全国青年常模,两者差异显著(P<0.001),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理想,问题较多。
(二)城市和农村学生差异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城市和农村学生在总均分上差异显著(p<0.05),农村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城市学生。其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恐怖三个因子在0.05水平上显著,偏执、精神病性、睡眠及饮食三个因子在0.01水平上显著。
(三)男生和女生差异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男生和女生心理健康水平在总分上差异不显著,但是在人际关系和抑郁这两个因子上,两者差异显著(p<0.05),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
(四)文科生和理科生差异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文科生和理科生在总均分上差异显著(p<0.05),文科生心理问题较理科生严重。其中强迫、人际关系、焦虑三个因子在0.05水平上显著,抑郁在0.01水平上显著。 (五)不同年级的差异比较
对大一、大二、大三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见表5),结果发现三者在总均分上差异显著(F=15.101,p<0.001),各个因子都达到显著性水平。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三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无论是在总均分上还是在各个维度上,都显著优于大一、大二的学生。
三、讨论与分析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青年常模的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青年常模相比较差,这与国内的许多相关研究成果一致。能够进入大学学习,说明他们在同辈群体中是比较优秀的,正因为如此,家庭和社会对他们的期待就比较高,无形中给了他们许多的压力;其次,现在的大学教育已经从传统的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大学生人数的增多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比如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再加上整体宏观经济形势的波动、就业岗位的有限、用人单位的挑剔等等,给在校的学生们也制造了许多压力;最后,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本身就充满着竞争,刚刚离开父母的怀抱,就要开始独立的学习和生活,自然就会出现许多的问题。他们面临着如何和同学和睦相处、如何处理异性之间的情感、如何应付紧张的学习和考试、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可以说,与同辈人相比,他们出现更多的问题也在情理之中,但是,他们的自知能力、自我调适能力和适应能力相对来说也更为出类拔萃。
(二)城市和农村学生的差异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比城市学生要好。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睡眠及饮食六个因子上,二者差异显著,城市学生的平均分要比农村学生更高,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略有不同。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调查上,而本研究的样本主要涉及到大一到大三的学生。农村学生虽然大部分家庭贫困、经济基础较差,但他们大部分学生能够吃苦耐劳,适应能力强,这是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状况较好的原因之一。而城市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吃苦耐劳的精神相比农村学生来说要差一些,而且性格上他们与农村学生相比有着更强的优越感,所以好胜心更强、竞争意识更强,一旦碰到相应的问题,出现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就是理所当然中的事情了。
(三)男生和女生差异的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男生和女生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差异并不显著,但是在人际关系和抑郁两个因子上,二者差异显著,女生的得分要高于男生,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有所不同。女生的生理结构决定她们更为敏感,也更为注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相处。社会角色的分化也使得她们释放不良情绪的渠道要比男生窄得多。在情感问题上,女生也通常处于被动地位,相对男生来讲,也更容易受到伤害,所以相对男生来说他们普遍更容易抑郁,这也符合我们的经验和常识。
(四)文科生和理科生差异的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文科学生心理问题显著多发于理科学生,各个因子得分文科生都要偏高,而且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四个因子上,二者差异显著,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理科学生相对于文科学生来说,要更为理性,逻辑思维能力强,性格上比较沉稳;而文科学生很多都非常外向,性格上感性,缺乏沉稳的气质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产生两者差异的主要原因。
(五)不同年级之间差异的比较
本研究发现大三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优于大二、大一的学生,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一致的地方。大一大二的学生基本上处于适应阶段,面临着角色的转换问题,很多事情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以前没有遇到过的,相对于大三的学生来说,更容易出现相应的心理健康问题。
四、启示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大学生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相对于其他群体来说,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不容乐观。因此,需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确保必要的经费投入和人员配备,选择合适的专业人员专门从事此项工作,以持续的热情投入到这项神圣的事业当中去。
(二)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各个学校办学历史和规模都有所不同,因此应该从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适合自己学校实际情况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比如说重视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相应的普查工作,建立相应的心理档案;在全校开设相应的心理学选修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学校工作人员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增强工作的艺术性,做到一切问题都以学生为本。
(三)培养大学生健康成熟的人格和积极的心态
健康成熟的人格,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对于干扰自己心理健康的问题有着积极和妥善的应对方式。人生是充满挫折的,要能够在挫折中成长,培养自己豁达的心态。
【参考文献】
[1]王淑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2]郑林科,等.大学生心理障碍检测及应激模型研究[J].高等教育,2006,15(1).
[3]郑林科,王建利.万名大学生心理普查检测与心理障碍因子分析[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7,16(1).
[4]顾凡.陕西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J].理论导刊,2006(1).
【作者简介】黄光圣(1980- ):男,江西宜春人,商洛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讲师。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SCL-90
【项目】商洛学院科研基金项目(11SKY015)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5-0018-2.5
《人民日报》1989年8月15日以“大学生心理障碍应该引起社会重视”为题报道了对2961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测试结果,有25.93%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家教委扩大测试样本,对12.6万名大学生作进一步分析,证实存在明显心理障碍者达20.23%。随后,北京16所重点大学联合报告,因心理、精神方面疾病休学、退学的人数占总休学、退学人数的37.9%和64.4%。清华大学、北京航空大学等高校多年采用日本大学生人格健康问卷(UPI)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发现15%左右的学生存在心理适应问题,有近20%的学生主动提出咨询要求。北京大学王登峰教授指出,在校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障碍倾向者在30%-40%之间,其中存在比较明显心理障碍的约占10%。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十分不尽人意。
陕西师范大学曾分别于1995年、2005年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发现有22%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西安石油大学在2004年的心理普查中发现,10.7%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含偏重问题和严重障碍),33.0%为亚健康状态,健康和基本健康为56.3%。顾凡教授等在2006年经调查研究指出,陕西省21%的大学生有较明显的心理问题,26%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其余53%的大学生存在着消极心理倾向。这一结果与近年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数据接近,说明陕西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水平一致,其心理健康状况也是令人担忧的。
大学生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理上存在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他们有着较高的文化水平,可以说是天之骄子,但他们也是脆弱的一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初次离开家门,开始独立生活的他们也面临着许多困惑。适应了,就能够形成完善的人格;出现了心理问题,无法自我调适或寻求社会支持和他人的帮助,就会出现适应困难,问题严重者甚至会采取极端的方式回避问题,给家人、学校和社会造成极其不良的影响。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相应的依据和建议,本文开展了相应的调查工作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被试为商洛学院随机抽取的300名大学生,以自愿和不记名的方式参加,回收有效问卷290份,问卷有效率为96.67%。其中男生121人,占41.7%,女生169人,占58.3%;农村学生177人,占61%,城市学生113人,占39%;文科学生143人,占49.3%,理科学生147人,占50.7%;大一学生72人,占24.8%,大二学生129人,占44.5%,大三学生89人,占31.1%。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相应的评定。该量表的评估有比较高的真实性,而且具有内容广,反应症状丰富,能准确反应患者的病情及其严重程度。问卷共包含90个项目,每一个项目均采取5级评分制,1分为无相应症状,2分为轻度症状,3分为中度症状,4分为相当严重,5分为十分严重。90个项目分别包括10个因子:
(1)躯体化,信度系数为0.851;
(2)强迫症状,信度系数为0.806;
(3)人际关系敏感,信度系数为0.843;
(4)忧郁,信度系数为0.878;
(5)焦虑,信度系数为0.847;
(6)敌对,信度系数为0.731;
(7)恐怖,信度系数为0.711;
(8)偏执,信度系数为0.768;
(9)精神病性,信度系数为0.816;
(10)睡眠及饮食状况,信度系数为0.710。
(三)统计处理
问卷回收后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主要方法包括:t检验和方差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常模的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各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全国青年常模,两者差异显著(P<0.001),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理想,问题较多。
(二)城市和农村学生差异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城市和农村学生在总均分上差异显著(p<0.05),农村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城市学生。其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恐怖三个因子在0.05水平上显著,偏执、精神病性、睡眠及饮食三个因子在0.01水平上显著。
(三)男生和女生差异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男生和女生心理健康水平在总分上差异不显著,但是在人际关系和抑郁这两个因子上,两者差异显著(p<0.05),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
(四)文科生和理科生差异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文科生和理科生在总均分上差异显著(p<0.05),文科生心理问题较理科生严重。其中强迫、人际关系、焦虑三个因子在0.05水平上显著,抑郁在0.01水平上显著。 (五)不同年级的差异比较
对大一、大二、大三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见表5),结果发现三者在总均分上差异显著(F=15.101,p<0.001),各个因子都达到显著性水平。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三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无论是在总均分上还是在各个维度上,都显著优于大一、大二的学生。
三、讨论与分析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青年常模的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青年常模相比较差,这与国内的许多相关研究成果一致。能够进入大学学习,说明他们在同辈群体中是比较优秀的,正因为如此,家庭和社会对他们的期待就比较高,无形中给了他们许多的压力;其次,现在的大学教育已经从传统的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大学生人数的增多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比如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再加上整体宏观经济形势的波动、就业岗位的有限、用人单位的挑剔等等,给在校的学生们也制造了许多压力;最后,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本身就充满着竞争,刚刚离开父母的怀抱,就要开始独立的学习和生活,自然就会出现许多的问题。他们面临着如何和同学和睦相处、如何处理异性之间的情感、如何应付紧张的学习和考试、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可以说,与同辈人相比,他们出现更多的问题也在情理之中,但是,他们的自知能力、自我调适能力和适应能力相对来说也更为出类拔萃。
(二)城市和农村学生的差异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比城市学生要好。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睡眠及饮食六个因子上,二者差异显著,城市学生的平均分要比农村学生更高,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略有不同。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调查上,而本研究的样本主要涉及到大一到大三的学生。农村学生虽然大部分家庭贫困、经济基础较差,但他们大部分学生能够吃苦耐劳,适应能力强,这是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状况较好的原因之一。而城市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吃苦耐劳的精神相比农村学生来说要差一些,而且性格上他们与农村学生相比有着更强的优越感,所以好胜心更强、竞争意识更强,一旦碰到相应的问题,出现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就是理所当然中的事情了。
(三)男生和女生差异的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男生和女生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差异并不显著,但是在人际关系和抑郁两个因子上,二者差异显著,女生的得分要高于男生,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有所不同。女生的生理结构决定她们更为敏感,也更为注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相处。社会角色的分化也使得她们释放不良情绪的渠道要比男生窄得多。在情感问题上,女生也通常处于被动地位,相对男生来讲,也更容易受到伤害,所以相对男生来说他们普遍更容易抑郁,这也符合我们的经验和常识。
(四)文科生和理科生差异的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文科学生心理问题显著多发于理科学生,各个因子得分文科生都要偏高,而且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四个因子上,二者差异显著,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理科学生相对于文科学生来说,要更为理性,逻辑思维能力强,性格上比较沉稳;而文科学生很多都非常外向,性格上感性,缺乏沉稳的气质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产生两者差异的主要原因。
(五)不同年级之间差异的比较
本研究发现大三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优于大二、大一的学生,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一致的地方。大一大二的学生基本上处于适应阶段,面临着角色的转换问题,很多事情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以前没有遇到过的,相对于大三的学生来说,更容易出现相应的心理健康问题。
四、启示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大学生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相对于其他群体来说,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不容乐观。因此,需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确保必要的经费投入和人员配备,选择合适的专业人员专门从事此项工作,以持续的热情投入到这项神圣的事业当中去。
(二)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各个学校办学历史和规模都有所不同,因此应该从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适合自己学校实际情况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比如说重视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相应的普查工作,建立相应的心理档案;在全校开设相应的心理学选修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学校工作人员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增强工作的艺术性,做到一切问题都以学生为本。
(三)培养大学生健康成熟的人格和积极的心态
健康成熟的人格,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对于干扰自己心理健康的问题有着积极和妥善的应对方式。人生是充满挫折的,要能够在挫折中成长,培养自己豁达的心态。
【参考文献】
[1]王淑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2]郑林科,等.大学生心理障碍检测及应激模型研究[J].高等教育,2006,15(1).
[3]郑林科,王建利.万名大学生心理普查检测与心理障碍因子分析[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7,16(1).
[4]顾凡.陕西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J].理论导刊,2006(1).
【作者简介】黄光圣(1980- ):男,江西宜春人,商洛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