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厌世者的善良

来源 :中学生百科·文综理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h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瑞典人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因为“安全炸药”的发明而功成名就,但使他享誉世界的,却是著名的“诺贝尔奖”。时至21世纪的今天,这个奖项更是早已家喻户晓。但是,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却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好奇。因为他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厌世者。
  终其一生,他都是一个单身汉,但似乎并不快乐。他不抽烟,不喝酒,不玩牌,不赌钱,对音乐也无欣赏兴趣,不会摆弄任何一种乐器。他那双深邃、凹陷的眼睛,流露出一种专注、聪明却又充满忧郁的神情。有时,他那高凸的鼻梁上,还要架上一副系了黑带的近视眼镜,显得那样忧郁、寂寞和孤独。
  他的事业不可谓不成功。虽然他并不喜欢经商,也非常厌恶商场的尔虞我诈,他更喜欢他的技术实验室,但是,他却的确是一位富有的商人。在他有生之年,他的跨国公司就遍及了21个国家,拥有90余座工厂,他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工业帝国。
  但也许,这一切对他而言,都只是一个美丽的泡影。他曾说:“我像是被命运打翻了的沉船,失去了罗盘或舵轮,随波逐流。我既没有对过去光辉灿烂的回忆,也没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我没有自满,虽然自满是粗鄙的,但它毕竟可以美化人生。”
  比起他事业的“辉煌”,他似乎更羡慕平静闲适的生活,他曾给他的二嫂——一个平凡但快乐的女人——写信说:“我们之间真是泾渭分明,环绕着你的是爱、欢乐和喧闹,以及充满生气的生活。你照顾着别人,也得到别人的照顾;你抚爱别人,也得到别人的抚爱。你完全沉浸在满足的情怀之中。”
  他没有爱情,也或者说,爱情的路上,他步履蹒跚地走过,却从没走到过目的地。也曾有三位女性走进他的生活,但一个猝然病逝,一个有缘无分,一个又无知负心。我不知道,究竟是他的忧郁孤独使他失去了爱情,还是他爱情的创伤才让他忧郁孤独。
  他经常把自己说成是一个无用的思维工具,“带着任何人都想象不到的沉重心情,孤零零地漂泊于世”。他感到孤独时,就又开始紧张的工作,四处奔波,或者待在实验室里设计实验方案,或者伏案写信,或者撰写也许并不高明的文学作品。只有在他情绪稳定时,他才会成为谈笑风生的主角。但这样的时候,并不多见。
  也许是年轻时候,他遭遇了太多的创伤,以致最终都难以弥补,才让他如此忧郁。31岁时,他意气风发,正在和他的父亲、弟弟一起研究如何改进炸药,却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实验室被夷为平地,他和父亲都受了重伤,而且还造成了5人死亡,其中就有他挚爱的弟弟埃米尔。这是一个与死神捉迷藏的实验,失去了一名亲人后,连家人都劝他放弃。但是,他不愿让自己的弟弟白白浪费生命,于是,他继续下去。
  随着“安全炸药”的爆炸声,他的声誉迅速传遍了世界。但是,埃米尔惨死的情景,却不时萦绕在他的脑际。也许,这只能加重他的忧郁。
  事隔多年以后,他说:“我是一个厌世者,不过非常善良。”曾有人怂恿诺贝尔写自传,但是他觉得一个人不应该拿自己的功绩吹嘘,便婉言谢绝了。
  年轻时代,为了寻找援助,他曾碰得头破血流。功成名就之后,他已经腰缠万贯,对于那些很有抱负的年轻人,只要提出的项目没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地方,他往往很诚心地慷慨解囊。因为,从这些年轻人身上,他又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而且,对这些有前途的青年求助者,他从不带任何偏见,他不去管他们信奉的到底是哪一个上帝,只关心他们是否具有纯粹的科学精神。
  可是,诺贝尔并不是一个傻傻的有求必应的人。随着他的事业如日中天,怀着各种不同目的的人,都向他伸手求援。他曾经做过粗略的统计,他每天都会收到平均2万瑞士法郎的求助。对此,诺贝尔曾无奈地说:“世上绝没有吸收记忆的海绵,但有的是求助者的清单。”事实上,其中大部分求助,都遭到了他的拒绝。对那些懒惰的求助者,他尤其感到恼火。因为从年轻时候起,他的自尊心就不能容忍这样的施舍。
  所以,对于那些为了立雕像、举行纪念晚宴之类的活动而提出来的求助,他从不动心;而为了帮助有为青年从事科学研究,他很少说个“不”字。
  他给我们留下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死人对于我们的大理石贡品毫无感知,谅他也不会计较。与其给予死人荣誉,还不如帮助生活贫苦的穷人,这就是我天生的癖性。”
  令人惊异的是,闻名于世的诺贝尔奖,竟是出于一个厌世者的善良!
  
  编辑/梁宇清
其他文献
嫩绿的封面,不厚的一本书,恰如夜晚橘黄的灯光下窗外穿过的微风,且不看内容,1983年的新锐作家,飞特族的青春自白,芥川奖夺冠作品,日本最受瞩目畅销小说,响当当的介绍足以让人产生好奇心了,虽然心里大概知道这类日本作家的风格,无外乎琐碎温暖,芥川奖的评委之一村上龙盛赞作者的观察力,为作者眼光的准确性感到惊喜。既然如此,不如自己一读。  知寿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虽然不是愿意浑浑噩噩过一辈子的女孩,但就
期刊
在神经性毒剂出现之前,说到“毒剂之王”,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名号是属于芥子气的。芥子气早在1822年就已经被发现,不过直到过了半个多世纪,德国人梅耶才于1886年首次实现人工合成。作为“毒剂之王”,芥子气的威力自不必多说,正常气候条件下,仅0.2毫克/升的浓度就可使人受到毒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芥子气被各交战国广泛使用,大约有1.2万吨被用于了实战。德国人把芥子气装入炮弹中,制成有着巨大杀伤力的“
期刊
太湖银鱼和松江鲈鱼、黄河鲤鱼、长江鲥鱼并称“四大名鱼”,这四大名鱼中,若说最能勾起人的思乡之情,那莫过于松江鲈鱼,古代还有人一看见鲈鱼便泪流满面马上辞官不干,只要回家的。若说最有王者气息,号称鱼中之王的,那定是黄河鲤鱼,若说价格最贵,最为珍稀的鱼儿,那是在说长江鲥鱼,但如果要说最美丽,最动人的鱼儿,那肯定非太湖银鱼莫属了。  太湖银鱼长二寸有余,体型较长而略圆,看上去便如古代女性朋友头发上的玉簪,
期刊
一个小宝贝的出现,改变了一个问题少年。韩国电影《宝贝与我》承袭了韩国喜剧影片的一贯风格,搞笑无厘头,让人边笑边感慨。  十九岁的少年韩俊秀是个上起课来就呼呼大睡,所有的书本练习册都一片空白,但打起架来就精神百倍以一敌十的问题少年。他屡教不改,让老师父母都极为头疼。父母终于忍受不了整日被学校请去训话,也为了给他点教训,留下十万韩元就离家出走了。韩俊秀不用再听父母的唠叨,不用再被父母管教约束,顿觉兴奋
期刊
转动发条,打开一个小小的盒子,便能听到悦耳的乐曲,这奇妙的小东西,曾经是人类最早用来记录和自动演奏音乐的工具,它的名字,叫作八音盒。  在古代,奏乐都必须由人工操作进行。那时留声机还没有发明,要实现音乐的自动演奏简直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让工匠们大费脑筋。如果能够制造出一部自动演奏乐曲的机器,那该有多好。  八音盒的发展史,可追溯至14世纪初期。那时宗教盛行,教堂高高的塔楼上的组合钟,就有
期刊
刘子翬这个人物在宋朝虽然也是个很有名气的诗人,但知道他的人恐怕不多,但如果说起朱熹,恐怕便知名得多了。刘子翬是朱熹的老师,他曾写过一首在宋朝妇孺皆知的诗,诗曰: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  这首诗在宋朝流传非常的广,诗里说的是宋朝的京师有一座名叫樊楼的酒家,这个酒家承载了刘子翬青少年时期的很多欢乐。宋朝人一读这首诗,就容易产生共鸣,为什么呢?就因为这个名叫“樊
期刊
春秋末期,赵简子凭着自己的努力,成为晋国最有权势的六个人之一。而最有权势的人要让权势延续下去,就一定要找到合适的接班人。为此,英明神武的赵简子很苦恼,因为他发现他的长子赵伯鲁实在不堪重任。所以,他决定搞几轮民主考核,公平公正公开地选出赵氏新任领导人。  为了增加考核的客观性,他从外面引进了一个评委。  姑布子卿是个以貌取人的人,大概是史上最早的“星探”。其实一个人的外貌气质,言谈举止,就很能反映人
期刊
当代政治充满了关于政策存废的辩论。  要政府出台一项政策,在理由上很简单,比如说在住房问题上,很多穷人没有房子,或居住条件极差。这种简直没有尊严的生活当然是不能让人忍受的。这个时候,我们就有政府要出台政策帮助穷人解决住房问题的诉求。政府必须满足这一诉求,因为保障公民有房子住是政府的责任,正如保障人们生了病能够得到医治一样。  但问题当然并不这样简单。由于腐败,由于其他许多原因,从动机和目的上都好的
期刊
生老病死优胜劣汰乃是自然界亘古不变的客观规律。然而从实际来看,身体系统发展得越精细越复杂,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差,比如人类,不用说与微生物或者植物相比,就是与动物界的某些强悍的代表相比,在适应环境方面都显得弱不禁风。  人类适宜的生存温度应该在0 ℃~40 ℃之间,以感觉舒适来讨论,范围则还要小。如果环境温度低于或者高于这个范围,人类就会感到不适;如果长时间处在温度超标环境中,生理机能就会紊乱。
期刊
在三国的谋士里,刘晔算是资历最老的“另类”:他是曹操、曹丕、曹叡三朝元老,都被引为心腹,颇受重用;他的点子总是层出不穷,而且百发百中,可惜的是,其中的90%都胎死腹中;这种情况持续了太久,年轻时他没有为此发疯,年老时反而为此疯了。  曹操征讨汉中张鲁时,刘晔是他的秘书。当时的汉中一带还是穷山恶水,交通不便,出征后的曹操便很有些后悔,因为他的军粮总是捉襟见肘。他想撤兵,便找了个理由安慰自己:“像这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