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影响学生学习的基本因素可以分为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认知因素是指智力水平、认知方式、学习能力等;非认知因素是指那些虽不直接成为认知过程,但对认知过程起着发动、定向、维持、强化作用的种种心理因素,如需要,动机,态度等,这些因素构成学习的动力系统。笔者以为认知因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虽然重要,但非认知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也不能忽视,没有好的学习动机、态度、情感,智商再高的学生学习效果也可能平平甚至一塌糊涂,所以笔者认为研究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是很有必要的。学习动力系统有三个基本要素:需要、动机、态度。本文仅从如何学好数学的角度针对其中的一个要素——动机而论。
关键词学习动机评价认识兴趣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
1 学习动机的内涵和外延
动机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并指向一定目标的直接推动人去行动的内在动力。就动机和需要的关系看,需要是人的行为的深层动力,而动机是被条件“激活”了的需要。需要行为的内在动力使人处于一般“驱力”状态,当需要与满足这种需要的条件或对象结合时,需要就变成了具体的行为动机,从而成为行为的直接动力。学数学的学习动机就是在要学数学的基础上产生的直接推动学习数学的动力。
2 数学学习动机的分析,现在从以下三方面分析
2.1数学学习动机
数学学习动机是一种直接的动机,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热情高涨,自觉,自愿的并在充满愉快心理体验的过程中完成数学学习任务。
2.2成就动机
影响学生数学成就动机的主要因素:
2.2.1家庭、社会教育的影响
最早对儿童的成就动机产生影响的因素是家庭,心理学家哈茨1961年曾进行过一项比较研究,发现父母成就动机高子女的成就动机也高,在我国不同家庭对儿童学习上的要求也有种种不同的情况,城市和农村的儿童,知识分子和普通工人的子女,其学习动机各有不同,一个国家对科学文化的要求与社会风气,甚至思想领域的意识斗争,在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过程中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数学学科而言,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的作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并不仅仅局限与理化及工业生产领域,在语言、地理、考古等领域也有很大的研究作用。但是现在很多家长有一些观点如:我的孩子学不学数学没关系,学不好数学还可以在文科方面发展,像这样一些片面的认识直接影响了数学的教与学。
2.2.2学习成败的经验对学习成就的影响
学习成败与成就动机的关系图
很多研究表明,学习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的高低与学生在学习中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密切相关。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在老师与学生的赞扬声中,在成功信息的激励下,他的成就动机水平会提高,相反成功动机水平会逐渐降低,就会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从上图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关系。
2.2.3教师和学生集体评价
教师和集体的评价是影响学生成就动机的一个重要量。事实表明:一个学生经常受到教师和班集体的积极评价,就会提高他的成就动机水平,相反学生的志向水平和成就动机就会逐渐降低,在教师和学生的集体的评价中,教师的评价往往更有影响力,在数学方面更是如此。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思维的强弱对数学学习有很大影响,特别是从初中刚好升入高中,这一过渡期是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再到逻辑思维的重大转换,有些同学在这期间出现不适应状态,将会直接影响到数学成绩,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谨慎,应多从积极的方向去评价学生,对数学差生就更应注意这一点。
2.3交往动机
交往动机是指乐于与人交往,同他人建立必要的联系,学生之间的交往,学生与教师的交往都必然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教师教学水平高,对学生要求严格,教学质量就能提高。他们把教学看成了一个孤零零的教和学的问题,忽视了教学是在特定的人际关系的心理气氛中进行的,在我们数学学科中更应注意这一点,数学是一门思维科学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把数学学得很好的,如果作为数学教师只对少数几个数学优等生关心,忽视其他学生,那么就会减弱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的热情。显然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如果作为数学教师对差生多谈,了解薄弱环节,并在教学上多加注意,而作为学生也会认为得到了教师的关照和爱护,从而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就算学数学再难,也会认真学,努力寻找学数学的途径。所以教师应注意交往动机均等的问题,尤其是对差生。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的方法
3.1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数学求知欲和浓厚的认识兴趣
现在高中生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考试。对数学这门学科一点兴趣都没有,何来数学成绩的提高,何来真正学好数学呢?研究表明:只有当某种知识领域中的实际知识的积累达到了一定水平时才能产生对这一领域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有计划地扩大学生数学的知识面。教材内容过深或过浅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都会妨碍数学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现在数学教学中都提倡的生活化,使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的获得新知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
3.2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教学中的启发式,不是简单的回答式,而是给学生提出一定的课题即“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不能单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绝。
3.3合理组织竞赛
竞争的成败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变化,与成就动机等相联系。因此,竞争在学习中可以成为很强的激励因素,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适当组织竞赛。
3.4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鼓励
正通常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数学学习中也是这样,有乐在其中的学习动机,学习起来必定事半功倍,成绩斐然。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可以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从而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枯燥无味也就不见了,随之而来的是兴趣盎然,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就一定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学习动机评价认识兴趣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
1 学习动机的内涵和外延
动机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并指向一定目标的直接推动人去行动的内在动力。就动机和需要的关系看,需要是人的行为的深层动力,而动机是被条件“激活”了的需要。需要行为的内在动力使人处于一般“驱力”状态,当需要与满足这种需要的条件或对象结合时,需要就变成了具体的行为动机,从而成为行为的直接动力。学数学的学习动机就是在要学数学的基础上产生的直接推动学习数学的动力。
2 数学学习动机的分析,现在从以下三方面分析
2.1数学学习动机
数学学习动机是一种直接的动机,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热情高涨,自觉,自愿的并在充满愉快心理体验的过程中完成数学学习任务。
2.2成就动机
影响学生数学成就动机的主要因素:
2.2.1家庭、社会教育的影响
最早对儿童的成就动机产生影响的因素是家庭,心理学家哈茨1961年曾进行过一项比较研究,发现父母成就动机高子女的成就动机也高,在我国不同家庭对儿童学习上的要求也有种种不同的情况,城市和农村的儿童,知识分子和普通工人的子女,其学习动机各有不同,一个国家对科学文化的要求与社会风气,甚至思想领域的意识斗争,在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过程中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数学学科而言,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的作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并不仅仅局限与理化及工业生产领域,在语言、地理、考古等领域也有很大的研究作用。但是现在很多家长有一些观点如:我的孩子学不学数学没关系,学不好数学还可以在文科方面发展,像这样一些片面的认识直接影响了数学的教与学。
2.2.2学习成败的经验对学习成就的影响
学习成败与成就动机的关系图
很多研究表明,学习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的高低与学生在学习中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密切相关。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在老师与学生的赞扬声中,在成功信息的激励下,他的成就动机水平会提高,相反成功动机水平会逐渐降低,就会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从上图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关系。
2.2.3教师和学生集体评价
教师和集体的评价是影响学生成就动机的一个重要量。事实表明:一个学生经常受到教师和班集体的积极评价,就会提高他的成就动机水平,相反学生的志向水平和成就动机就会逐渐降低,在教师和学生的集体的评价中,教师的评价往往更有影响力,在数学方面更是如此。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思维的强弱对数学学习有很大影响,特别是从初中刚好升入高中,这一过渡期是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再到逻辑思维的重大转换,有些同学在这期间出现不适应状态,将会直接影响到数学成绩,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谨慎,应多从积极的方向去评价学生,对数学差生就更应注意这一点。
2.3交往动机
交往动机是指乐于与人交往,同他人建立必要的联系,学生之间的交往,学生与教师的交往都必然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教师教学水平高,对学生要求严格,教学质量就能提高。他们把教学看成了一个孤零零的教和学的问题,忽视了教学是在特定的人际关系的心理气氛中进行的,在我们数学学科中更应注意这一点,数学是一门思维科学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把数学学得很好的,如果作为数学教师只对少数几个数学优等生关心,忽视其他学生,那么就会减弱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的热情。显然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如果作为数学教师对差生多谈,了解薄弱环节,并在教学上多加注意,而作为学生也会认为得到了教师的关照和爱护,从而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就算学数学再难,也会认真学,努力寻找学数学的途径。所以教师应注意交往动机均等的问题,尤其是对差生。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的方法
3.1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数学求知欲和浓厚的认识兴趣
现在高中生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考试。对数学这门学科一点兴趣都没有,何来数学成绩的提高,何来真正学好数学呢?研究表明:只有当某种知识领域中的实际知识的积累达到了一定水平时才能产生对这一领域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有计划地扩大学生数学的知识面。教材内容过深或过浅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都会妨碍数学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现在数学教学中都提倡的生活化,使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的获得新知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
3.2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教学中的启发式,不是简单的回答式,而是给学生提出一定的课题即“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不能单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绝。
3.3合理组织竞赛
竞争的成败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变化,与成就动机等相联系。因此,竞争在学习中可以成为很强的激励因素,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适当组织竞赛。
3.4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鼓励
正通常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数学学习中也是这样,有乐在其中的学习动机,学习起来必定事半功倍,成绩斐然。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可以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从而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枯燥无味也就不见了,随之而来的是兴趣盎然,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就一定能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