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杨清在《中国教育学刊》2020年第9期上撰文认为,为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的深度学习,教师应善于设计教学活动并系统地实施教学。第一,基于纵向与横向分析,确定教学目标。“纵向”分析以“过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现在(学生当前的生活经验)—未来(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可能获得的知识与能力)”为线索,确定学生深度学习的“起点”,为学生搭建深度学习的“桥梁”,帮助学生迁移应用;“横向”分析是以“整体—部分—个体”为线索,从区域特点、学校特色等方面把握学生特点,从发展和关联的视角,分析特定年级学生在认知、实践和情感上的特点,以及个性差异。第二,对教学内容的价值进行多维解读,尊重学生课堂深度学习的完整性,如:解读知识产生的背景,分析学科知识彼此之间的关系和知识所承载的思维方法,探究知识对于拓宽学生与自我、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意义。第三,根据课堂深度学习的不同环节系统实施教学,如在情境中引發学生的认知冲突,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与生活经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通过“设问”“比较”,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
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做法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语文教研员王林在《语文学习》2020年第9期上撰文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思辨品质(尊重事实、讲究逻辑、谨慎判断等)和认知技能(对事实、证据、方法等要素进行阐述、分析、评价)作为教学目标,并将之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思辨训练常态化,让学生在思辨训练中把若干认知技能和思辨品质内化为思维习惯。例如,教师在分析课文时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实践:①提出一些具有思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要求学生运用证据阐释观点,参照他人的主张进行深度探索;②与学生共同确定需要研究的问题,一起收集资料,发现新知,拓展思考,把思辨往课文内核的纵深处推进;③学完一课或一个单元后,要求学生根据议题、证据、观点等写反思日志,反思自己的思维特点与不足,找到改进思维的方法。
提升学生研学旅行品质的途径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材中心主任乐进军在《教学与管理》2020年第9期上撰文认为,研学旅行的学习需要融通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两种学习方式之所长,做到校内外一体化。首先,学校要做好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方式、教育机构等方面的衔接。其次,学校要抓实“三个环节”:在行前环节(校内),依据课程体系和学生发展需要确定研学方向、活动主题、研学机构和研学基地,开发研学课程,制定研学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案、评价等,运用学科教学、讲座等方式,帮助学生确定个性化的研学课题;在行中环节(校外),指导学生围绕选题开展研究性学习,避免以参观代替研学,引导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在研学小组中各尽其责、各显其能;在行后环节(校内),要求学生进行反思、提炼、总结,完成小论文、研学报告等,可以采用展板、报告会、答辩会等形式,组织学生展示和分享研学的成果。
在习题教学中落实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唐丽芳、博士研究生吕艳坤、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姚中化在《课程·教材·教法》2020年第9期上撰文认为,规范的物理习题教学是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做。①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从物理概念到物理观念,必须经由具体的物理情境加以内化和升华,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前概念与物理情境的相关性,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创设情境问题,在前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②以探究性问题为引领,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总结、交流、评估和反思中发展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③基于学习进阶理念(对学生在一段时间跨度内学习和探究某一主题时,依次进阶、逐级深化的思维方式的描述),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围绕核心活动分阶开展教学,并以学习进阶为标尺对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
(责编 欧孔群)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杨清在《中国教育学刊》2020年第9期上撰文认为,为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的深度学习,教师应善于设计教学活动并系统地实施教学。第一,基于纵向与横向分析,确定教学目标。“纵向”分析以“过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现在(学生当前的生活经验)—未来(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可能获得的知识与能力)”为线索,确定学生深度学习的“起点”,为学生搭建深度学习的“桥梁”,帮助学生迁移应用;“横向”分析是以“整体—部分—个体”为线索,从区域特点、学校特色等方面把握学生特点,从发展和关联的视角,分析特定年级学生在认知、实践和情感上的特点,以及个性差异。第二,对教学内容的价值进行多维解读,尊重学生课堂深度学习的完整性,如:解读知识产生的背景,分析学科知识彼此之间的关系和知识所承载的思维方法,探究知识对于拓宽学生与自我、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意义。第三,根据课堂深度学习的不同环节系统实施教学,如在情境中引發学生的认知冲突,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与生活经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通过“设问”“比较”,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
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做法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语文教研员王林在《语文学习》2020年第9期上撰文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思辨品质(尊重事实、讲究逻辑、谨慎判断等)和认知技能(对事实、证据、方法等要素进行阐述、分析、评价)作为教学目标,并将之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思辨训练常态化,让学生在思辨训练中把若干认知技能和思辨品质内化为思维习惯。例如,教师在分析课文时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实践:①提出一些具有思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要求学生运用证据阐释观点,参照他人的主张进行深度探索;②与学生共同确定需要研究的问题,一起收集资料,发现新知,拓展思考,把思辨往课文内核的纵深处推进;③学完一课或一个单元后,要求学生根据议题、证据、观点等写反思日志,反思自己的思维特点与不足,找到改进思维的方法。
提升学生研学旅行品质的途径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材中心主任乐进军在《教学与管理》2020年第9期上撰文认为,研学旅行的学习需要融通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两种学习方式之所长,做到校内外一体化。首先,学校要做好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方式、教育机构等方面的衔接。其次,学校要抓实“三个环节”:在行前环节(校内),依据课程体系和学生发展需要确定研学方向、活动主题、研学机构和研学基地,开发研学课程,制定研学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案、评价等,运用学科教学、讲座等方式,帮助学生确定个性化的研学课题;在行中环节(校外),指导学生围绕选题开展研究性学习,避免以参观代替研学,引导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在研学小组中各尽其责、各显其能;在行后环节(校内),要求学生进行反思、提炼、总结,完成小论文、研学报告等,可以采用展板、报告会、答辩会等形式,组织学生展示和分享研学的成果。
在习题教学中落实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唐丽芳、博士研究生吕艳坤、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姚中化在《课程·教材·教法》2020年第9期上撰文认为,规范的物理习题教学是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做。①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从物理概念到物理观念,必须经由具体的物理情境加以内化和升华,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前概念与物理情境的相关性,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创设情境问题,在前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②以探究性问题为引领,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总结、交流、评估和反思中发展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③基于学习进阶理念(对学生在一段时间跨度内学习和探究某一主题时,依次进阶、逐级深化的思维方式的描述),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围绕核心活动分阶开展教学,并以学习进阶为标尺对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
(责编 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