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小学毕业生的复习工作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小学毕业复习是小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就是梳理内容,巩固知识,弥补缺漏,提高能力,促进发展。但长久以来,从复习主体上说,教师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复习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复习什么,怎么复习,一切都由老师说了算,学生完全处在盲目被动的地位。从复习方法上说,不外乎大兴题海战术,学生疲于应付,忙于做题,毫无乐趣可言。从复习内容说,一是不顾学生是否掌握,把冷饭再炒热一回。二是肢解系统的知识,把本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知识机械地分成若干个知识点,今天复习这些内容,明天又复习那些内容,单项操练,单兵作战。这样的复习,自然是教师瞎忙,学生厌烦,效率低下,事倍功半。
  我们认为,必须把复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师参与、组织、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复习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乐趣,真正使复习的过程成为师生发挥潜能、夯实基础、愉悦心灵、提升素养的情景历程,因此教师适当地引导,合理地编排复习内容,系统巧妙地点拨,热心地辅导,学生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全面复习为宗旨
  
  复习的内容覆盖面要广,面面俱到,但不能超纲,要紧紧围绕教材的教学大纲,本着创新旧教材的理念来复习,重点复习五六年级的知识,穿插低年级的知识点,以面带点全面展开复习,牢固、正确地掌握每一个知识点。
  
  二、基础知识是关键
  
  因为每一点单项知识都是系统、综合知识的基础之基础,要掌握基础知识,就要进行各个单项基础知识的整合,从知识的积累到适用,从课内到课外,从学习到生活,从技能到情感,涉及到科目训练目标的方方面面。这样就促进了知识间的联系,知识与生活的沟通,能力方法与情感价值的整合,有利于知识的形成和发展。
  
  三、系统复习是主线
  
  知识无论从纵向还是横向,彼此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复习时只要抓住知识间的联系,把知识点串起来,沿着一条主线进行归纳,使之系统化,并作为一个有机的知识体系纳人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能融会贯通,应用自如。要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便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系统性。
  
  四、“知新温故”是长远之计
  
  小学阶段集中复习的时间比较短,因此六年级第二学期上新课的同时,就要早着手复习,“知新温故”,夯实基础知识,为集中复习打前战。这是提高复习质量的长远之计。
  
  五、转化学困生是当务之急
  
  在复习过程中,复习的知识面广,容量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个别指导,尤其要给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如果确保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就能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六、分层教学有兴趣
  
  在复习中,如果始终保持一种步调和知识结构复习,就会导致学困生跟不上,优等生厌学的现象,容易形成两极分化的局面。为克服这种局面的发生,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分层教学,给学困生降低要求,使其掌握基础知识;给优等生提高要求,创设一个展示平台,增设一些知识性、趣味性、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让他们在平台上展示才华,激发优等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调动课堂气氛。这样学困生可得到启迪,对中等生也可是一个全面促进,有利大面积提高复习效果。
  
  七、劳逸结合保轻松
  
  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要积极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空间、娱乐空间和休息空间,注重劳逸结合,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状态下学习,激情高昂,能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理解能力得到提高,反之则学习效率降低。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以积极饱满的热情和大方的神态出现,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在自由与安全的心态下大胆思考,为自主复习营造一个宽松环境。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讨论、探究,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形成一种愉快、温馨的学习氛围,构建平等交往、相互启发、合作文流的和谐关系,使学生轻松和谐地自主复习,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复习的本质是“再创造”的一种过程,复习过程是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系统化和高度概括的过程。学生是复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给学生搭建探索的舞台,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对有关的复习内容进行探索、实践与思考。要将思维聚焦在探究的方法上,让学生掌握系统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激励学生再创新,使知识结构得以优化,以便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农村学校教研活动的低效    农村教师群体由于受到地域和文化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其专业成长有着特殊的规律。然而目前教师培训城市化现象比较突出——定位过高,其培训方式偏离教师的实际工作,造成了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相对缓慢的局面。  农村地区优秀教师较少,且分散在各个学校,学校教研组组织的教研活动也比较单一,再加上教师缺乏高水平的专业引领,教研活动因此缺乏深度,很难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只能靠学校管理制度
期刊
前,信息技术教育有效地充实了中小学课堂教学内容,改进了教学手段,但只有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才能真正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用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一、面临的问题    1.教育理念需不断更新。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其想和观念被陈旧的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所禁锢,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定位不高;教育改革步伐滞后,学校课程计划实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的制度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与推广,不仅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学习方式和方法的深刻变革,更重要的是引发了教师观、学生观的变革,也给教育的价值观、人才观赋予了全新的释义。学生观是教育者最基本的教育教学观,是开展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正确的学生观是教育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也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所在。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宗旨,这就要求教育者树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于每个个体全面、
期刊
新课改下的教学进一步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不仅要适应教育形势的变化,还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在教学中既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做好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还要具备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呢?    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作为促进者是指教师要改变知识传授者这一传统角色,成为促进学生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个性和谐、健康发展的角色。教师成为
期刊
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在极力推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新课程的实施更推进了教育改革的快速发展,以后教学的关键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所谓的全面素质可以概括为“四素质、三能力”,即:文化科学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身心健康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四素质”和逻辑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创造能力“三能力”。通过中外教学方法的比较,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我认为改进教学方法应从以下几个方
期刊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先提出了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一理论。维果茨基重视人类间接经验即社会文化知识经验以及语言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人的心理发展不只受生物规律的制约,同时还受社会的制约。他深刻地阐明了社会因素中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对于儿童身心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儿童心理学的基础。维果茨基还强调环境与儿童的相互作用,强调受教育者本身的特点。认为受教育者的个体经验是教育
期刊
目前学校教育正在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倡创新教育。教育教学改革正呈蓬勃发展的态势,教研教改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形势喜人。然而大部分农村初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教育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许多学校应试教育仍占据着统治地位,尤其是教研教改滞后于新课改的要求。笔者认为,农村初中教研教改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对教师工作的评价方式欠科学    受传统的评价机制影响,评价一
期刊
在课改热浪一浪高过一浪,课改势头如火如荼的大好形势下,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缺乏理论支撑和系统培训的农村课改,大多还停留在简单“回应”和肤浅“消化”的被动层面上。怎样将农村课改引向深入,怎样促进农村课改的健康发展,是当下课改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一、立足“校本”,科学定位    课改没有现成的模式和既定的模板,而且当下农村缺少专业引领和办学资源。因此立足“校本”,科学定位,是推进农村课改的
期刊
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该理论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有二:成熟与学习其中他更着重于成熟成熟优势发展理论认为儿童学习与成熟是分不开的,当个体的成熟程度不够时,教学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只有当个体成熟到一定程度时,才能真正掌握学习的课程由此认为儿童的一切技能都是由成熟支配的,没有必要赶在前面进行超前教育格塞尔用一个著名的孪生子爬梯实验来证明成熟理论的正确性一对出生48周的孪生女婴都没
期刊
课程改革在我们身边出现已近两年,凡接触者想必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感受。而笔者最突出的感受之一则是:教学容量大,教学时间不足,大家都在争夺时间。下面举几例说明教学容量之大。  首先,一学期20周,除去“五一”(或“十一”)假期、期中、期末测试所占的3周,实际教学时间最多17周。  语文:八年级每周5课时,共85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文30课,其中精读17课,略读13课,另有综合实践活动6次。由于新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