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一种情感性极强的活动,如果作文训练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体验,不但训练不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反而会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恐惧感。那么如何让学生不怕作文呢?我觉得首先应解决写作源头问题。
学生所以怕作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无内容可写。繁重的学习任务使他们的生活单一、枯燥,很少接触社会,没有可写的东西。因此,我从引导学生“玩”入手,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寻求写作的源泉。
我有意识地把现实生活中“玩”的过程作为“课程”,引导孩子用心感知。例如,在每周一节的活动课上,我都拿出10~15分钟让学生“玩”。最开始是我教他们“玩”,之后是由学生担当“老师”教大家“玩”,有时也可以自找朋友“玩”。因为“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对未知世界的认知活动,可以看做是自主学习的第一源泉。自主学习首先是内心深处有“想学”的要求,渐渐感觉到必须学。因此,把玩和学结合起来是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在教孩子们“玩”后,教师就可以提出要求──写“玩”的经过。孩子们为了下一次更好的“玩”,都会争先恐后地挥笔。一个孩子写道:我最喜欢的是活动课,因为,在课上我们可以玩游戏,这是其他课不允许的,我们都喜欢玩,也乐于把玩的过程写出来。还有的学生这样写道:今天我们玩“模仿课堂”的游戏,我们规定好“老师”和“学生”的角色,表演上课时的情境,“老师”提问“学生”答,或“学生”提问“老师”答,不知不觉中我们学会了怎样提问和怎样回答。孩子在校园生活中体验了“想玩──会玩──有意思──还想玩──学会写──乐于写”的过程。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不仅指导学生用课本来学习而且还要学以致用。例如,在上完《坐井观天》后的扩展活动中,我问孩子们:“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井口,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续编第四次对话。一个孩子说道:“一天一个农民伯伯到井边打水,这时,青蛙跳进了木桶出了井口。眼前的一切令它惊呆了。看!远处是蓝蓝的、高高的天空;天空下面是一座座起伏的小山;近处是一片片碧绿的小草,小草丛中盛开着一朵朵漂亮的小花。怎么和我在井底看到的世界不同了!看来我是真的错了,我要向小鸟道歉。从此以后,小青蛙再也不回井底了,它要搬新家啦!”听了孩子们的叙述,我趁机引导:“孩子们!我们编的故事真好,要是能把自己刚才说的写出来,那就更棒了!试试看,能写吗?”一节课下来,多数孩子都把自己编的童话故事写出来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但文字通顺,语言也生动活泼。有的学生竟然写了三四百字!我抓住时机给予赞扬和鼓励,孩子们“写作”的热情更加高涨。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的昼夜不息。”的确,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前些天,举世震惊的汶川大地震深深地影响了每一位学生,我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动笔用我手写我心,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了出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同时,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多参加生活实践,开通写作多渠道的想象源泉,从绿树青溪、白云蓝天、异草奇花、千岩万壑、日月星辰等自然事物中获得人生的启迪和美的陶冶,获得想象的翅膀,以解决学生写话没有内容、没有材料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我随机引导孩子画出好词好句,并引导他们随时积累在摘抄本上。为了让孩子们充满自信和乐于“积累”,我还做了这样的安排──每周一的早晨让每个孩子上台去把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读给大家听,同时给予赞扬和鼓励。只要上台读完所积累的内容就掌声鼓励和嘉奖五朵小红花。读得大声清楚的就再加,读得大声清楚、有感情,写得通顺的,就再次上涨“小红花”的数目。孩子们由此形成了良好的积极的积累心理。久而久之,一个月后一部分孩子知道摘抄什么样的词句,并逐步在语言中运用。
学生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当写作不再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当学生面对写作不再大倒苦水,不但“作文难”会离我们远去,而且好文章也离我们不远了!(济源市承留实验小学)
学生所以怕作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无内容可写。繁重的学习任务使他们的生活单一、枯燥,很少接触社会,没有可写的东西。因此,我从引导学生“玩”入手,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寻求写作的源泉。
我有意识地把现实生活中“玩”的过程作为“课程”,引导孩子用心感知。例如,在每周一节的活动课上,我都拿出10~15分钟让学生“玩”。最开始是我教他们“玩”,之后是由学生担当“老师”教大家“玩”,有时也可以自找朋友“玩”。因为“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对未知世界的认知活动,可以看做是自主学习的第一源泉。自主学习首先是内心深处有“想学”的要求,渐渐感觉到必须学。因此,把玩和学结合起来是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在教孩子们“玩”后,教师就可以提出要求──写“玩”的经过。孩子们为了下一次更好的“玩”,都会争先恐后地挥笔。一个孩子写道:我最喜欢的是活动课,因为,在课上我们可以玩游戏,这是其他课不允许的,我们都喜欢玩,也乐于把玩的过程写出来。还有的学生这样写道:今天我们玩“模仿课堂”的游戏,我们规定好“老师”和“学生”的角色,表演上课时的情境,“老师”提问“学生”答,或“学生”提问“老师”答,不知不觉中我们学会了怎样提问和怎样回答。孩子在校园生活中体验了“想玩──会玩──有意思──还想玩──学会写──乐于写”的过程。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不仅指导学生用课本来学习而且还要学以致用。例如,在上完《坐井观天》后的扩展活动中,我问孩子们:“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井口,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续编第四次对话。一个孩子说道:“一天一个农民伯伯到井边打水,这时,青蛙跳进了木桶出了井口。眼前的一切令它惊呆了。看!远处是蓝蓝的、高高的天空;天空下面是一座座起伏的小山;近处是一片片碧绿的小草,小草丛中盛开着一朵朵漂亮的小花。怎么和我在井底看到的世界不同了!看来我是真的错了,我要向小鸟道歉。从此以后,小青蛙再也不回井底了,它要搬新家啦!”听了孩子们的叙述,我趁机引导:“孩子们!我们编的故事真好,要是能把自己刚才说的写出来,那就更棒了!试试看,能写吗?”一节课下来,多数孩子都把自己编的童话故事写出来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但文字通顺,语言也生动活泼。有的学生竟然写了三四百字!我抓住时机给予赞扬和鼓励,孩子们“写作”的热情更加高涨。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的昼夜不息。”的确,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前些天,举世震惊的汶川大地震深深地影响了每一位学生,我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动笔用我手写我心,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了出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同时,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多参加生活实践,开通写作多渠道的想象源泉,从绿树青溪、白云蓝天、异草奇花、千岩万壑、日月星辰等自然事物中获得人生的启迪和美的陶冶,获得想象的翅膀,以解决学生写话没有内容、没有材料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我随机引导孩子画出好词好句,并引导他们随时积累在摘抄本上。为了让孩子们充满自信和乐于“积累”,我还做了这样的安排──每周一的早晨让每个孩子上台去把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读给大家听,同时给予赞扬和鼓励。只要上台读完所积累的内容就掌声鼓励和嘉奖五朵小红花。读得大声清楚的就再加,读得大声清楚、有感情,写得通顺的,就再次上涨“小红花”的数目。孩子们由此形成了良好的积极的积累心理。久而久之,一个月后一部分孩子知道摘抄什么样的词句,并逐步在语言中运用。
学生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当写作不再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当学生面对写作不再大倒苦水,不但“作文难”会离我们远去,而且好文章也离我们不远了!(济源市承留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