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媒体环境下中职学生早恋在学校越来越普遍。本文通过对我校1年级至3年级不同专业男女学生恋爱现状的调查,分析其恋爱中问题的形成、价值取向,并探讨对策。
【关键词】中职生;恋爱;调查;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18-0028-02
当前中职学生作为最愿意接受新事物的年轻一代,手机、电脑等多媒体的使用非常普遍,极大地影响了中职学生的校园生活。处于16至18岁的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还未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恋爱观,同时这个时期也是学习技能、专业知识的时间,如果学校、老师没有正确的引导,更容易使学生受到身心的伤害[1]。因此在中职学校素质教育体系中,正确的恋爱观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我校1年级至3年级不同专业男女学生恋爱现状的调查,分析其恋爱中问题的形成、价值取向,并探讨对策,对中职学生顺利完成职业教育、身心健康成长均有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一)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中职学生恋爱情况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中职生家庭情况、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中职生的恋爱观状况。
(二)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选取了中职院校部分男女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36份,其中有效的反馈问卷416份,有效率95.4%。调查对象分部结构为:一年级156人、二年级168人、三年级112人;男生203人,女生213人;来自农村乡镇家庭195人,城市家庭221人。
二、调查结果分析
综合三个不同年级的中职学生的恋爱现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三年级工作单位实习,学生的恋爱观逐渐接近成熟和现实,但存在如下现状及特征。
(一)中职生恋爱现状
根据调查显示:超过45%学生来自单亲家庭或留守家庭,63%学生的父母学历为大专以下,且大多数职业为外来务工、从事餐饮服务或小商品零售。而这些家庭对心理发育关注普遍不足。而问卷中“正在恋爱”占48.3%,赞同“恋爱不一定以结婚为前提”占75%,赞同“恋爱需要责任感”占35%,认为“毕业后会继续保持关系或结婚”占25%。“经常发生性行为”的占17.5%,学业期间89%学生不会和父母沟通自己的情感状况。65%女生认为恋爱中消费应男方多支出,而对失恋态度时仅有15.3%学生认为不影响学习及
生活。
(二)中职生恋爱心理特征
生理发育后的性好奇。由于中职学生平均入学年龄为15岁左右,处于生理发育成熟期,大部分学生生理已趋于成熟,性意识已经觉醒,从而形成性冲动与性亲近。
攀比从众心理。大多数学生固执地认为没有男女朋友是不正常的,别人有自己没有会被同学耻笑,同时中职学生在选择恋爱对象注重自己的直观感觉,如第一印象、衣着打扮,过于注重美,看着“顺眼”,是否在同学中有面子是中职生选择恋爱对象的首选。大部分被调查对象如果到毕业的时候还没有男(女)朋友的人都是别人挑剩下的。
依赖心理。调查对象大多数为独生子女,而中职学校的特殊性(住宿),使得这些处于“心理断奶期”的孩子感到孤独,因此要找到情感寄托的对象。这时,“爱情”对于这些渴望情感寄托的学生来说,是无法拒绝的。
补偿心理。由功利型的恋爱动机所引发,部分同学家庭经济能力有限,又一味追求名牌产品,于是就想到找男(女)朋友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
(三)中职生恋爱心理问题分析
由于身心发育的不对等,性心理上的不成熟,中职生往往表现出思想上的波动、行为的排他以及性幻想、冲动。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因为进入中职学校以后,思想很消极,没有明确目标,失去奋斗、前进动力,缺少学习动机,于是靠谈情说爱消磨时光,寻求快乐。
同时中职生在选择对象的时候,具有盲目性,往往不是为了真正的爱情,而更多考虑的是能不能在学习期间、生活上有所帮助。如果发现有利用价值,就会采取措施达成目的。
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精力旺盛,主体意识发展伴随个体发展在个人生活中得以体现,对异性的渴望使之想尝试探究异性之间的秘密。在恋爱期间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没有想到恋爱以及将来的发展,把恋爱当成“爱的初体验”和“充实校园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和组建家庭。同时由于中职生处于新媒体时代,对各种新思想的接受速度极快,开放的思想对中职学生“性”及恋爱观产生了影响,在理智与情感方面处于矛盾的旋涡,性的观念逐渐开放起来,而忽视了结果和道德。加之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即出现了对“性”的好奇、大胆的尝试,但在尝试之后往往面对的是尴尬和无尽的
悔恨[2-3]。
三、应对策略
对于中职生早恋问题的剖析中,教师看到了“爱”的缺失和“爱”的偏斜。作为中职生,在过往的学习中,遭遇过失败、失利、贴标签等,入校后大部分学生对职校的生活有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那么对于这样一个群体来说,就像是海上迷失的航线,需要一盏灯塔给他指出方向,让他们重新获得远航的信心,找到属于自己的前行方向。
(一)加强培养中职生正确的“三观”,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健全的人格
通过严格的管理,规范学生日常的行为习惯,教师、班主任和学生管理的老师“三位一体”齐抓共管,不让恋爱之风弥漫校园;积极引导,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一方面,在学生入学和毕业时积极引入先进校友的案例,用积极的正能量引导学生多思考自我价值;另一方面,学校规划好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课余生活,把学生的時间和精力引导到学习方面,形成良好校园氛围。良好校园氛围和严格管理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在校期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有助于转移中职生的注意力,树立积极的进取心,不是一味寻找异性的关爱。 (二)丰富中职生的业余生活
正处在“青春期”的中职生,处于生理发育成熟期,有着充沛的精力和猎奇的心理,适时开展“第二课堂”、社团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教师们组织健康有益的活动,搭建校园多彩的活动平台。一方面让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宣泄多余的精力,丰富他们精神生活,提升认知,塑造积极的心态,健全人格;另一方面拓宽交际面,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和建立良好的友谊,用符合时代气息和适龄的多彩活动,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抑制他们的生理冲动,守好“爱情”那扇闸门。
(三)德育工作渗透日常
中职生的父母多为工作繁忙或外出打工的人群,他们往往缺乏父母的关怀和爱护且教育不当,在进入中职学校后,给教学与学生管理部门带来很多难题。所以多方面渗透德育工作,加强各种渠道的紧密配合形成合力,防微杜渐,帮助中职生走出心理和情感的误区尤为重要。故在德育课堂中需充分渗透相关心理知识,提升中职生及相关人员认知。如在学生心理健康课堂,对学生进行青春期及正确人际交往的教育,让中职生了解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在日常教育中润物细无声;又如在班会课、家长开放日中开展早恋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学会区分正常男女同学之间交往和早恋的区别;同时,对于早恋的学生应在师生、父母关系融洽、相互信任的情况下用爱心、耐心、关心和细心对其有效的疏导,促使自我察觉,引导其认识误区,解决不当的交往。
(四)日常生活中,面对问题巧妙化解,转变方式,做中职生的知心人
对于处在花季、雨季的中职生来说,也正处于“第二叛逆期”。在日常生活中,首先,父母的唠叨、教师的喋喋不休的思想教育都是他们反感的方式。作为老师和父母应该改变固有的交往和教育模式,用“友情”式的教育,提升学生的意识,“朋友式”心与心的交流,给予建议和忠告,积极渗透正确男女交往的方式方法和“度”的把握;其次,在校期间,班主任、生活老师、任课教师应积极关注学生日常情况,防范于未然。如果有学生出现与日常不符的行为举止,应积极关注并分析成因;作为家长,学生在家中的异常情况也应积极与班主任取得联系和配合,让学校的教育不再孤单[4]。
总之,正确的恋爱观对中职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取向以及今后的社会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当今新媒体环境下我们更要积极面对、正确引导,理性的处理好因恋爱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与选择,才能让学生的中职生活充实快乐。
【参考文献】
[1]姜璎钊.关于中职学生爱情教育的研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4(05).
[2]吴苇,邹清,曾静,曾学红.中职学生早恋原因分析与干预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4(02).
[3]邹文静.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早恋现象的产生及应对措施[J].教育现代化,2017(43).
[4]龚志慧.浅谈对当代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高新区,2017(24).
【作者简介】
黄晓蓉(1985~),女,汉族,福建省福州市人,中醫学学士、管理学学士,福建经济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研究。
【关键词】中职生;恋爱;调查;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18-0028-02
当前中职学生作为最愿意接受新事物的年轻一代,手机、电脑等多媒体的使用非常普遍,极大地影响了中职学生的校园生活。处于16至18岁的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还未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恋爱观,同时这个时期也是学习技能、专业知识的时间,如果学校、老师没有正确的引导,更容易使学生受到身心的伤害[1]。因此在中职学校素质教育体系中,正确的恋爱观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我校1年级至3年级不同专业男女学生恋爱现状的调查,分析其恋爱中问题的形成、价值取向,并探讨对策,对中职学生顺利完成职业教育、身心健康成长均有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一)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中职学生恋爱情况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中职生家庭情况、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中职生的恋爱观状况。
(二)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选取了中职院校部分男女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36份,其中有效的反馈问卷416份,有效率95.4%。调查对象分部结构为:一年级156人、二年级168人、三年级112人;男生203人,女生213人;来自农村乡镇家庭195人,城市家庭221人。
二、调查结果分析
综合三个不同年级的中职学生的恋爱现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三年级工作单位实习,学生的恋爱观逐渐接近成熟和现实,但存在如下现状及特征。
(一)中职生恋爱现状
根据调查显示:超过45%学生来自单亲家庭或留守家庭,63%学生的父母学历为大专以下,且大多数职业为外来务工、从事餐饮服务或小商品零售。而这些家庭对心理发育关注普遍不足。而问卷中“正在恋爱”占48.3%,赞同“恋爱不一定以结婚为前提”占75%,赞同“恋爱需要责任感”占35%,认为“毕业后会继续保持关系或结婚”占25%。“经常发生性行为”的占17.5%,学业期间89%学生不会和父母沟通自己的情感状况。65%女生认为恋爱中消费应男方多支出,而对失恋态度时仅有15.3%学生认为不影响学习及
生活。
(二)中职生恋爱心理特征
生理发育后的性好奇。由于中职学生平均入学年龄为15岁左右,处于生理发育成熟期,大部分学生生理已趋于成熟,性意识已经觉醒,从而形成性冲动与性亲近。
攀比从众心理。大多数学生固执地认为没有男女朋友是不正常的,别人有自己没有会被同学耻笑,同时中职学生在选择恋爱对象注重自己的直观感觉,如第一印象、衣着打扮,过于注重美,看着“顺眼”,是否在同学中有面子是中职生选择恋爱对象的首选。大部分被调查对象如果到毕业的时候还没有男(女)朋友的人都是别人挑剩下的。
依赖心理。调查对象大多数为独生子女,而中职学校的特殊性(住宿),使得这些处于“心理断奶期”的孩子感到孤独,因此要找到情感寄托的对象。这时,“爱情”对于这些渴望情感寄托的学生来说,是无法拒绝的。
补偿心理。由功利型的恋爱动机所引发,部分同学家庭经济能力有限,又一味追求名牌产品,于是就想到找男(女)朋友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
(三)中职生恋爱心理问题分析
由于身心发育的不对等,性心理上的不成熟,中职生往往表现出思想上的波动、行为的排他以及性幻想、冲动。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因为进入中职学校以后,思想很消极,没有明确目标,失去奋斗、前进动力,缺少学习动机,于是靠谈情说爱消磨时光,寻求快乐。
同时中职生在选择对象的时候,具有盲目性,往往不是为了真正的爱情,而更多考虑的是能不能在学习期间、生活上有所帮助。如果发现有利用价值,就会采取措施达成目的。
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精力旺盛,主体意识发展伴随个体发展在个人生活中得以体现,对异性的渴望使之想尝试探究异性之间的秘密。在恋爱期间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没有想到恋爱以及将来的发展,把恋爱当成“爱的初体验”和“充实校园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和组建家庭。同时由于中职生处于新媒体时代,对各种新思想的接受速度极快,开放的思想对中职学生“性”及恋爱观产生了影响,在理智与情感方面处于矛盾的旋涡,性的观念逐渐开放起来,而忽视了结果和道德。加之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即出现了对“性”的好奇、大胆的尝试,但在尝试之后往往面对的是尴尬和无尽的
悔恨[2-3]。
三、应对策略
对于中职生早恋问题的剖析中,教师看到了“爱”的缺失和“爱”的偏斜。作为中职生,在过往的学习中,遭遇过失败、失利、贴标签等,入校后大部分学生对职校的生活有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那么对于这样一个群体来说,就像是海上迷失的航线,需要一盏灯塔给他指出方向,让他们重新获得远航的信心,找到属于自己的前行方向。
(一)加强培养中职生正确的“三观”,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健全的人格
通过严格的管理,规范学生日常的行为习惯,教师、班主任和学生管理的老师“三位一体”齐抓共管,不让恋爱之风弥漫校园;积极引导,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一方面,在学生入学和毕业时积极引入先进校友的案例,用积极的正能量引导学生多思考自我价值;另一方面,学校规划好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课余生活,把学生的時间和精力引导到学习方面,形成良好校园氛围。良好校园氛围和严格管理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在校期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有助于转移中职生的注意力,树立积极的进取心,不是一味寻找异性的关爱。 (二)丰富中职生的业余生活
正处在“青春期”的中职生,处于生理发育成熟期,有着充沛的精力和猎奇的心理,适时开展“第二课堂”、社团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教师们组织健康有益的活动,搭建校园多彩的活动平台。一方面让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宣泄多余的精力,丰富他们精神生活,提升认知,塑造积极的心态,健全人格;另一方面拓宽交际面,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和建立良好的友谊,用符合时代气息和适龄的多彩活动,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抑制他们的生理冲动,守好“爱情”那扇闸门。
(三)德育工作渗透日常
中职生的父母多为工作繁忙或外出打工的人群,他们往往缺乏父母的关怀和爱护且教育不当,在进入中职学校后,给教学与学生管理部门带来很多难题。所以多方面渗透德育工作,加强各种渠道的紧密配合形成合力,防微杜渐,帮助中职生走出心理和情感的误区尤为重要。故在德育课堂中需充分渗透相关心理知识,提升中职生及相关人员认知。如在学生心理健康课堂,对学生进行青春期及正确人际交往的教育,让中职生了解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在日常教育中润物细无声;又如在班会课、家长开放日中开展早恋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学会区分正常男女同学之间交往和早恋的区别;同时,对于早恋的学生应在师生、父母关系融洽、相互信任的情况下用爱心、耐心、关心和细心对其有效的疏导,促使自我察觉,引导其认识误区,解决不当的交往。
(四)日常生活中,面对问题巧妙化解,转变方式,做中职生的知心人
对于处在花季、雨季的中职生来说,也正处于“第二叛逆期”。在日常生活中,首先,父母的唠叨、教师的喋喋不休的思想教育都是他们反感的方式。作为老师和父母应该改变固有的交往和教育模式,用“友情”式的教育,提升学生的意识,“朋友式”心与心的交流,给予建议和忠告,积极渗透正确男女交往的方式方法和“度”的把握;其次,在校期间,班主任、生活老师、任课教师应积极关注学生日常情况,防范于未然。如果有学生出现与日常不符的行为举止,应积极关注并分析成因;作为家长,学生在家中的异常情况也应积极与班主任取得联系和配合,让学校的教育不再孤单[4]。
总之,正确的恋爱观对中职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取向以及今后的社会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当今新媒体环境下我们更要积极面对、正确引导,理性的处理好因恋爱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与选择,才能让学生的中职生活充实快乐。
【参考文献】
[1]姜璎钊.关于中职学生爱情教育的研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4(05).
[2]吴苇,邹清,曾静,曾学红.中职学生早恋原因分析与干预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4(02).
[3]邹文静.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早恋现象的产生及应对措施[J].教育现代化,2017(43).
[4]龚志慧.浅谈对当代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高新区,2017(24).
【作者简介】
黄晓蓉(1985~),女,汉族,福建省福州市人,中醫学学士、管理学学士,福建经济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