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幼儿同伴冲突的概念
幼儿同伴冲突是指幼儿在与同伴玩耍或相处过程中发生的相互抵制或对抗,表现为交往双方在行为、言语或情绪等方面的对立,冲突中,双方有公开的、直接的对立,可以通过面部表情或声调表现出来,如面带不满或提高声调。也可以通过较激烈的行为表现出来,如争吵、打架。
冲突不同于攻击性行为,它是个体间的相互关系,是幼儿互动双方之间的一种对抗状态,没有对抗就没有冲突。
二、幼儿同伴冲突的类型
幼儿同伴冲突包括积极性冲突、中性冲突和消极性冲突三种类型。
积极性冲突是指幼儿以维护社会规则、游戏规则或个人尊严为目的的冲突,包括言语冲突和行为冲突两种。表现如下。
第一,保护公有财产或自己的东西不受他人侵犯。
第二,他人违反纪律或行为规则时引发的冲突。
中性冲突是指当幼儿遇到冲突情境时,没有明显的言语冲突和行为冲突,而是以一方自我委屈或自我发泄等形式表现的冲突。表现如下。
第一,把冲突内化,即只是在心里不高兴,但不通过言语或行为表现出来。
第二,自我发泄。如摔东西、撕咬纸、踢凳子等,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幼儿遇到挫折、情绪不稳的时候。
消极性冲突指幼儿以破坏和中止他人活动为目的,并可能对他人身心造成明显伤害的冲突,多表现为行为冲突。表现如下。
第一,获取他人的物品,如抢夺玩具、食物等。
第二,无故挑衅、欺负他人,恶作剧。
第三,抢座位或者活动场地。这种行为常发生在大型玩具室或者教室中,对幼儿的身体有很大伤害。
第四,报复还击。在遭到别人攻击后主动攻击,不接受成人和同伴对自己的批评。
三、幼儿同伴冲突的价值
1.促使幼儿产生新的社会认知结构
由于社会经验、个性特征的不同,幼儿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会发生冲突。原有的社会认知水平会因外界信息的作用而受到冲击,引起了幼儿认知上的矛盾。但也恰好是幼儿认知上的矛盾或冲突,使幼儿原有的社会认知水平得以发展变化,成为了幼儿不断认识、了解世界的动力。
案例1:自由活动时,有几个小朋友围绕墨镜这个问题开始了讨论。小龙说:“听说只有男的可以戴墨镜,女的不可以。我爸爸开车的时候就戴墨镜。”小玲马上反驳道:“女的也可以戴墨镜!我妈妈就是戴着墨镜去上班的。”小鱼急忙补充道:“我姐姐也戴着墨镜去旅游,女的也可以戴墨镜啊。”小龙摸了摸头发,若有所思的说:“哦,原来男的和女的都能戴墨镜。”
在上述案例中,幼儿与同伴对是否只有男人可以戴墨镜这个问题发生了争执。最初小龙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只有男人可以戴墨镜。与同伴的互动引起了双方观点上的争执,这打破了他原有的认知平衡,并了解到每个人对相同的事物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最后,他对只有男人可以戴墨镜的认知发生了重构:男人和女人都可以戴墨镜。
2.有利于幼儿社会性情感的发展
幼儿的社会性情感仅处于萌芽状态,他们对自我情绪的认知、表达和控制,以及对他人情绪的识别、移情和适度反应能力都还十分有限。幼儿社会性情感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幼儿自身社会经验的作用,而同伴冲突正好为幼儿提供了社会性情感发展的具体經验。在冲突中,幼儿会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不同的情绪情感状态,学会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状态,从辨别同伴的情感状态中获得各种非言语信息,体验他人的情绪感受,这就丰富了幼儿的社会性情感,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的情感社会化。
案例2:午睡时,小东轻轻拍了一下快睡着的小莉的手,小莉生气的看了小东一眼,但没有说话,又闭上眼睛睡觉了。过了一会儿,小东又拍了拍小莉的手,小莉很不高兴,对小东说:“你快别动我了,我要睡觉。不然我就要发火了!”小东不好意思说了对不起,然后也闭上眼睛睡觉了。
在上述案例中,小莉不喜欢小东的动作,最初用生气和不理会来表示自己的不满,但是小东并没有停止,小莉只好用严厉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小东终于注意到小莉的不高兴,不再去拍小莉的手。由此可见,正是在与同伴冲突的互动中,幼儿逐渐开始感受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逐渐发展出对多重情绪整合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对于幼儿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发展有很大影响。
3.促进幼儿道德的发展
在协作和交往中,儿童之间处于平等地位,他们逐渐学会理解别人,也学会如何使别人理解自己。幼儿同伴冲突有利于幼儿奠定良好的道德品质基础,如遵守秩序、规则,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等。
4.为幼儿社会技能的获得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
事实上,幼儿同伴冲突在反映出幼儿社会技能水平有限的同时,又为幼儿掌握社会技能提供了一种基本的学习情境。在同伴交往中,幼儿能领会到哪些信息对自己解决问题是有帮助的,哪些技能可以让自己实现目标。主动地、自我建构地学习,有利于幼儿逐步学会评价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有助于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
案例3:美术课上,小晨正在画画。忽然,他手里的蓝色彩笔掉到地上,被不远处的小包捡到了。小晨对小包说:“那是我的笔,还给我。”小包拿着笔,不同意:“我正好没有蓝色的笔,你就给我吧。”小晨说“给你了我怎么办,快把笔还给我吧。”小包不乐意,说:“不要。”小晨生气了:“你快把笔还给我,不然我告诉我妈去!”小包手里紧紧握着笔,不愿还给小晨。小晨想了一会儿,说:“我家里还有好多蓝色彩笔,你先把笔还我,我明天给你一支。”小包有点不相信:“真的么?你别骗我哦。”小晨忙点头:“恩恩。明天我一定给你。”最后小包把彩笔还给了小晨。
在上述案例中,小晨尝试运用了请求、说理、威胁同伴、生气、协商等策略来解决与小包关于彩笔的冲突,根据小包的反应选择了最有效的交往技巧——协商解决了本次冲突。
幼儿同伴冲突既反映了幼儿在社会认知、情感、道德品质和交往技能方面的发展水平,也为他们在这些方面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充满挑战性的人际情境,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各个方面协调发展,是一种有价值的经验。同伴冲突带给幼儿的经验,将如同缓慢积累的沉淀物,渐渐在各个领域形成坚实基础,为将来幼儿进行更广泛的社会交往而发挥作用。
幼儿同伴冲突是指幼儿在与同伴玩耍或相处过程中发生的相互抵制或对抗,表现为交往双方在行为、言语或情绪等方面的对立,冲突中,双方有公开的、直接的对立,可以通过面部表情或声调表现出来,如面带不满或提高声调。也可以通过较激烈的行为表现出来,如争吵、打架。
冲突不同于攻击性行为,它是个体间的相互关系,是幼儿互动双方之间的一种对抗状态,没有对抗就没有冲突。
二、幼儿同伴冲突的类型
幼儿同伴冲突包括积极性冲突、中性冲突和消极性冲突三种类型。
积极性冲突是指幼儿以维护社会规则、游戏规则或个人尊严为目的的冲突,包括言语冲突和行为冲突两种。表现如下。
第一,保护公有财产或自己的东西不受他人侵犯。
第二,他人违反纪律或行为规则时引发的冲突。
中性冲突是指当幼儿遇到冲突情境时,没有明显的言语冲突和行为冲突,而是以一方自我委屈或自我发泄等形式表现的冲突。表现如下。
第一,把冲突内化,即只是在心里不高兴,但不通过言语或行为表现出来。
第二,自我发泄。如摔东西、撕咬纸、踢凳子等,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幼儿遇到挫折、情绪不稳的时候。
消极性冲突指幼儿以破坏和中止他人活动为目的,并可能对他人身心造成明显伤害的冲突,多表现为行为冲突。表现如下。
第一,获取他人的物品,如抢夺玩具、食物等。
第二,无故挑衅、欺负他人,恶作剧。
第三,抢座位或者活动场地。这种行为常发生在大型玩具室或者教室中,对幼儿的身体有很大伤害。
第四,报复还击。在遭到别人攻击后主动攻击,不接受成人和同伴对自己的批评。
三、幼儿同伴冲突的价值
1.促使幼儿产生新的社会认知结构
由于社会经验、个性特征的不同,幼儿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会发生冲突。原有的社会认知水平会因外界信息的作用而受到冲击,引起了幼儿认知上的矛盾。但也恰好是幼儿认知上的矛盾或冲突,使幼儿原有的社会认知水平得以发展变化,成为了幼儿不断认识、了解世界的动力。
案例1:自由活动时,有几个小朋友围绕墨镜这个问题开始了讨论。小龙说:“听说只有男的可以戴墨镜,女的不可以。我爸爸开车的时候就戴墨镜。”小玲马上反驳道:“女的也可以戴墨镜!我妈妈就是戴着墨镜去上班的。”小鱼急忙补充道:“我姐姐也戴着墨镜去旅游,女的也可以戴墨镜啊。”小龙摸了摸头发,若有所思的说:“哦,原来男的和女的都能戴墨镜。”
在上述案例中,幼儿与同伴对是否只有男人可以戴墨镜这个问题发生了争执。最初小龙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只有男人可以戴墨镜。与同伴的互动引起了双方观点上的争执,这打破了他原有的认知平衡,并了解到每个人对相同的事物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最后,他对只有男人可以戴墨镜的认知发生了重构:男人和女人都可以戴墨镜。
2.有利于幼儿社会性情感的发展
幼儿的社会性情感仅处于萌芽状态,他们对自我情绪的认知、表达和控制,以及对他人情绪的识别、移情和适度反应能力都还十分有限。幼儿社会性情感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幼儿自身社会经验的作用,而同伴冲突正好为幼儿提供了社会性情感发展的具体經验。在冲突中,幼儿会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不同的情绪情感状态,学会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状态,从辨别同伴的情感状态中获得各种非言语信息,体验他人的情绪感受,这就丰富了幼儿的社会性情感,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的情感社会化。
案例2:午睡时,小东轻轻拍了一下快睡着的小莉的手,小莉生气的看了小东一眼,但没有说话,又闭上眼睛睡觉了。过了一会儿,小东又拍了拍小莉的手,小莉很不高兴,对小东说:“你快别动我了,我要睡觉。不然我就要发火了!”小东不好意思说了对不起,然后也闭上眼睛睡觉了。
在上述案例中,小莉不喜欢小东的动作,最初用生气和不理会来表示自己的不满,但是小东并没有停止,小莉只好用严厉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小东终于注意到小莉的不高兴,不再去拍小莉的手。由此可见,正是在与同伴冲突的互动中,幼儿逐渐开始感受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逐渐发展出对多重情绪整合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对于幼儿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发展有很大影响。
3.促进幼儿道德的发展
在协作和交往中,儿童之间处于平等地位,他们逐渐学会理解别人,也学会如何使别人理解自己。幼儿同伴冲突有利于幼儿奠定良好的道德品质基础,如遵守秩序、规则,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等。
4.为幼儿社会技能的获得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
事实上,幼儿同伴冲突在反映出幼儿社会技能水平有限的同时,又为幼儿掌握社会技能提供了一种基本的学习情境。在同伴交往中,幼儿能领会到哪些信息对自己解决问题是有帮助的,哪些技能可以让自己实现目标。主动地、自我建构地学习,有利于幼儿逐步学会评价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有助于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
案例3:美术课上,小晨正在画画。忽然,他手里的蓝色彩笔掉到地上,被不远处的小包捡到了。小晨对小包说:“那是我的笔,还给我。”小包拿着笔,不同意:“我正好没有蓝色的笔,你就给我吧。”小晨说“给你了我怎么办,快把笔还给我吧。”小包不乐意,说:“不要。”小晨生气了:“你快把笔还给我,不然我告诉我妈去!”小包手里紧紧握着笔,不愿还给小晨。小晨想了一会儿,说:“我家里还有好多蓝色彩笔,你先把笔还我,我明天给你一支。”小包有点不相信:“真的么?你别骗我哦。”小晨忙点头:“恩恩。明天我一定给你。”最后小包把彩笔还给了小晨。
在上述案例中,小晨尝试运用了请求、说理、威胁同伴、生气、协商等策略来解决与小包关于彩笔的冲突,根据小包的反应选择了最有效的交往技巧——协商解决了本次冲突。
幼儿同伴冲突既反映了幼儿在社会认知、情感、道德品质和交往技能方面的发展水平,也为他们在这些方面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充满挑战性的人际情境,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各个方面协调发展,是一种有价值的经验。同伴冲突带给幼儿的经验,将如同缓慢积累的沉淀物,渐渐在各个领域形成坚实基础,为将来幼儿进行更广泛的社会交往而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