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随之也带动了科技技术以及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受到了全世界广泛关注。毋庸置疑,有关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的要求也逐渐上升,需要更多紧跟新能源汽车发展、综合素质高、技术娴熟的专业人员。本篇文章以现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为例,探讨有关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希望能够为此行业在选择技术人员以及后期培训过程提供建议。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人才培养;
引 言:国家新型行业的发展都需要背后很多专业技术人员的大量投入和努力,新能源汽车作为近些年来科技环保领域的创新,国家和政府十分重视其发展现状以及未来潜力。作为新兴产业,其专业人才的培训不是短期任务,这需要有一定的选拔标准和管理制度。然而在我国,由于没有丰富的相关经验以及完整的技术人员培训模式,导致新能源汽车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科学环保素质偏低,没有可靠的专业知识做基础,没有丰富的专业社会实践经验做保障。因此,想要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顺利长久的发展,首先要解决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问题。
1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
1.1 人员技术落后
各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技术人员的努力,新能源汽车作为近些年来新型的产业更是如此。由于新能源汽车发展时间较短,所以在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上,力度不够、时间较短、管理模式不完善,因此导致人员技术能力落后,在选择新能源汽车人员的时候没有固定的选拔标准,很多人员所学的专业与新能源汽车专业不对口或者只是边缘知识。因此,在遇到专业知识和一些高技术高难度的操作时,不能够及时解决和制作相应方案。
1.2 行业范围有限
新能源汽车行业最开始是少数地区试用,并未全国普及。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成熟,开始越来越多地区试用和使用新能源汽车,但是该行业的范围依旧收到了限制。在我们现在社会中,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量依旧很低,大多见的还是传统的汽油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很大原因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分电能源车和电油混用能源车,电能源车续航能力弱,很少出现在长途使用中;电油混用能源汽车价格较贵,人们更愿意选择汽油汽车。
2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员培训对策
2.1 提高技术人员专业知识与能力
新能源汽车行业有一系列的生产链和销售链,因此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专业人员服务,这样才可以满足受众对新能源汽车的信任与选择。如何提高技术人才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需要从生产链和销售链来讲:生产链方面的技术人才培养首先需要是选拔标准的提高,由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属于高科技行业,因此生产方面的技术人员要有相关专业证书、知识储备,在理论知识方面要有自己的见解;其次是要对专业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提高,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存在,那么实践操作是建筑高楼的钢筋水泥。生产区域的人才要多多了解社会市场发展状况以及大眾最想拥有的汽车服务功能,根据市场动向来设计和生产汽车,与此同时,还要学会借鉴以往汽车的优秀设计部位和理念,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最后是生产领域的人才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在每一次生产和设计过程中都要吸取经验教训 不断填充自己的专业知识库,为往后的工作提供充足的知识素材。销售链方面的技术人才培养一方面是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在销售领域中,要设立完善的管理体制,让员工能够各尽其职,分工明确,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是培养销售链人才的口语交际能力,因为作为一名销售人员,面对面与顾客交流,需要有清晰的行业逻辑以及流程,同时要有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这两个领域的人才培养要做到同步进行和不断更新和面向市场动向,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理论知识渊博,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
2.2 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培训目标
拥有完善、灵活度高的管理制度和目标清晰的培养计划十分重要。作为新行业,管理制度的建立首先要以行业素养和行业理念为主,制定符合自己的行业管理制度。其次可以借鉴其他行业的管理制度方案,取其精华之处,优化管理方案。最后,要结合社会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和市场动向,添加合理有效的制度条例,与顾客深度交流,及时收集顾客的反馈信息,优化更新管理方案。培训目标要根据整体的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紧密结合技术管理标准和市场需求,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培养计划要有很高的灵活性,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时不能采用照本宣科,死搬硬套的方式,这样会导致生产滞后、与市场脱轨的现象。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不是短期任务,也不是单独行业只能够完成的,这需要大到国家政府在资金流动、政策方针上的支持,小到新能源汽车行业管理体制优化创新,人才选拔标准的规定以及顾客在购买新能源汽车观念的改变。因此,新能源汽车专业技术人员高素质高能力的培养任道重远。
参考文献:
[1]张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培养模式探索[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41-46.
[2]张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16):239.
[3]杨智霞.新能源汽车(纯电动)专业人才培养途径的思考[J].内燃机与配件,2018(22):235-236.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南海校区) 李红生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人才培养;
引 言:国家新型行业的发展都需要背后很多专业技术人员的大量投入和努力,新能源汽车作为近些年来科技环保领域的创新,国家和政府十分重视其发展现状以及未来潜力。作为新兴产业,其专业人才的培训不是短期任务,这需要有一定的选拔标准和管理制度。然而在我国,由于没有丰富的相关经验以及完整的技术人员培训模式,导致新能源汽车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科学环保素质偏低,没有可靠的专业知识做基础,没有丰富的专业社会实践经验做保障。因此,想要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顺利长久的发展,首先要解决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问题。
1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
1.1 人员技术落后
各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技术人员的努力,新能源汽车作为近些年来新型的产业更是如此。由于新能源汽车发展时间较短,所以在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上,力度不够、时间较短、管理模式不完善,因此导致人员技术能力落后,在选择新能源汽车人员的时候没有固定的选拔标准,很多人员所学的专业与新能源汽车专业不对口或者只是边缘知识。因此,在遇到专业知识和一些高技术高难度的操作时,不能够及时解决和制作相应方案。
1.2 行业范围有限
新能源汽车行业最开始是少数地区试用,并未全国普及。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成熟,开始越来越多地区试用和使用新能源汽车,但是该行业的范围依旧收到了限制。在我们现在社会中,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量依旧很低,大多见的还是传统的汽油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很大原因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分电能源车和电油混用能源车,电能源车续航能力弱,很少出现在长途使用中;电油混用能源汽车价格较贵,人们更愿意选择汽油汽车。
2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员培训对策
2.1 提高技术人员专业知识与能力
新能源汽车行业有一系列的生产链和销售链,因此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专业人员服务,这样才可以满足受众对新能源汽车的信任与选择。如何提高技术人才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需要从生产链和销售链来讲:生产链方面的技术人才培养首先需要是选拔标准的提高,由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属于高科技行业,因此生产方面的技术人员要有相关专业证书、知识储备,在理论知识方面要有自己的见解;其次是要对专业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提高,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存在,那么实践操作是建筑高楼的钢筋水泥。生产区域的人才要多多了解社会市场发展状况以及大眾最想拥有的汽车服务功能,根据市场动向来设计和生产汽车,与此同时,还要学会借鉴以往汽车的优秀设计部位和理念,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最后是生产领域的人才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在每一次生产和设计过程中都要吸取经验教训 不断填充自己的专业知识库,为往后的工作提供充足的知识素材。销售链方面的技术人才培养一方面是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在销售领域中,要设立完善的管理体制,让员工能够各尽其职,分工明确,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是培养销售链人才的口语交际能力,因为作为一名销售人员,面对面与顾客交流,需要有清晰的行业逻辑以及流程,同时要有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这两个领域的人才培养要做到同步进行和不断更新和面向市场动向,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理论知识渊博,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
2.2 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培训目标
拥有完善、灵活度高的管理制度和目标清晰的培养计划十分重要。作为新行业,管理制度的建立首先要以行业素养和行业理念为主,制定符合自己的行业管理制度。其次可以借鉴其他行业的管理制度方案,取其精华之处,优化管理方案。最后,要结合社会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和市场动向,添加合理有效的制度条例,与顾客深度交流,及时收集顾客的反馈信息,优化更新管理方案。培训目标要根据整体的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紧密结合技术管理标准和市场需求,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培养计划要有很高的灵活性,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时不能采用照本宣科,死搬硬套的方式,这样会导致生产滞后、与市场脱轨的现象。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不是短期任务,也不是单独行业只能够完成的,这需要大到国家政府在资金流动、政策方针上的支持,小到新能源汽车行业管理体制优化创新,人才选拔标准的规定以及顾客在购买新能源汽车观念的改变。因此,新能源汽车专业技术人员高素质高能力的培养任道重远。
参考文献:
[1]张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培养模式探索[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41-46.
[2]张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16):239.
[3]杨智霞.新能源汽车(纯电动)专业人才培养途径的思考[J].内燃机与配件,2018(22):235-236.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南海校区) 李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