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目标。其中,关爱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是辛苦的,老师的职业更为神圣,在平日教书育人中,我们发现,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爱。给予学生足够的爱,就能产生神奇而伟大的教育力量。园此,关爱学生是素质教育诸多内容中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质教育;老师;优等生;问题
作为老师,既要爱又要善爱。爱你所从事的事业,爱你的班级,爱你的每一个学生。对学生的爱要以理解和尊重为基础,要持之以恒,更要一视同仁。本人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因材施爱、因时施爱。既要关爱问题学生,也要关爱优等生,更要关爱“学困生”。这样,才能用关爱来感化学生,才能使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始终。
一、关爱“问题”学生
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班上总有一些学习和表现等不尽人意的“问题”学生。教育这些学生确实是老师的头疼之事,帮助这些学生进步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心血。我们可以尝试从“问题”学生的细微处人手。实施因人而异的关爱和教育。
(1)利用敏锐的观察力发现“问题”学生的闪光点,持之以恒地去关爱他们。这类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变化多端,只有通过细心的观察,才能更准确了解这些学生心理的潜在因素。当你仔细了解和观察发现,这些学生可分以下几类:留守型、单亲型、骄惯型等。作为老师平时应多细心观察多了解,从而才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例如我曾经遇到这样一位学生,平时学习比较散漫,作业总不能按时按量完成。靠单纯的说教教育效果甚微。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去详细了解他,发现他原来是个“留守学生”,在家由爷爷奶奶照看。我就改变了教育方法,对他在生活学习方面多加关心,时常与在外打工的家长保持联系,渐渐地他感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爱,学习成绩开始上升,各方面表现正在逐渐好转。
(2)“问题”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更希望得到尊重和信任。他们往往在倔强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脆弱、敏感的心。这类学生在学校时常制造一些事端,其目的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在他们犯错误时,我们应多听听他们的想法,不要一味向家长告状。对这样的学生更要经常与其沟通,与其交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并要融入他们的生活当中去,多让他们去关心班集体,为班级争光,体验成功,逐步引导他们走上健康成长的道路。
二、关爱优等生
有些教师可能认为优等生什么都比较优秀了,不需要特别关爱了。这往往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优生不单纯是学业要优,更重要的是品质要优。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优生存在的心理障碍,针对不同类型心理困惑的学生,因人制宜,采取积极有效的引导措施,实践表明,这样的学生转变相当快,效果也是明显的。
(1)有很多优生都有心理障碍,例如:怕失败,怕挫折、怕退步。当我们对优生寄托厚望的同时,也需要给予优生心理的关注和关爱。引导其正确对待成绩,正确评价自己,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自信心。我们认为,领悟挫折是成就人生的财富,人总是在不断克服挫折中成熟与成功的。总之,成就健康心理、健全的人格是素质教育的目标所在,也是优秀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只要我们树立培养意识。关爱他们的细微表现,在优等生遇到挫折时,及时加以引导,定能收获丰硕的成果。
笔者在担任班主任时,班上总有一部分学生,聪明能干。是老师眼中的优生,但细心研究发现,他们的成绩没有多大进步,停留在原有水平,作业做得比较随便,学习主动性并不高,学习主要靠家长老师管教。本人利用课余时间去了解,慢慢了解到他们主要是怕与人竞争,怕学习上产生失败,干脆糊里糊涂地过着算了。找到症结所在,我采用不同的开导方法,让他慢慢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勇于与更优秀学生竞争并结成学习伙伴。后来我发现,这些学生在学习上进步很快。
(2)关爱优生,必须要留意其它素质方面。我们必须承认,所谓的优生可能只是成绩方面,但我们应看到他们在其他方面的弱点。因为优生往往除学习能力以外的其他能力并不是很强,比如交际能力、组织能力、业余爱好等方面。因此,我们要培养真正意义上的优等生,就必须注意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平时表扬优生优异成绩的同时,更加关爱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关爱“学困生”
一般来说,默默无闻的“学困生”,各方面表现得比较平衡,在班上都比较遵守纪律,很少被老师批评,难引起老师注意。我们常说,“只记得成绩好的和比较调皮的学生”,就是这个道理。其实,这些“默默无闻”的群体更需要老师的关注。因为中等生是较容易转变的。他们经过努力既可向优等生靠拢,也可能沦落为差生。正因为如此,老师应该多关爱这些默默无闻的“学困生”。
(1)关爱学困生,就要时刻不忘这些学生的存在和他们的表现。因为他们经常处于老师容易遗忘的角落,得不到优等生那样的待遇,容易产生胆怯自卑心理,碰到什么困惑和问题也不会跟老师讲,偷偷地埋在心里。所以这样的学生,更要我们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去关爱他们的细微处,及时的给予引导和帮助。
(2)关爱学困生的细微处,提高自信心,挖掘潜力。学困生之所以默默无闻,无非是学习成绩平平,行为表现多半较理想。导致成绩上不去的原因是多样的,如方法不恰当、思维方式能力不强,而最大的问题,不是没有潜力,而是缺乏自信心。这就需要老师去发现亮点及时的鼓励,帮助他们战胜困难,突破自己,使他们向优生转变。
作为班主任老师,对这些学生的关爱更为重要,在天气乍暖还寒时,提醒一下学生!学生生病了。问候一声!学生进步了,奖励一句!学生退步了,提醒一句,这是我们老师应该养成的习惯。也许这些话语都很平常,会给学生心里带来一丝温暖。或许学生没有体会到,但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有所感悟。
在三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使我深深的感受到,教师“教书育人”,应把育人放在首位,捧着教书育人的宗旨。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作为学校,应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教育教学的首位,培养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为打造现代化的强国而不懈努力。
[关键词]质教育;老师;优等生;问题
作为老师,既要爱又要善爱。爱你所从事的事业,爱你的班级,爱你的每一个学生。对学生的爱要以理解和尊重为基础,要持之以恒,更要一视同仁。本人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因材施爱、因时施爱。既要关爱问题学生,也要关爱优等生,更要关爱“学困生”。这样,才能用关爱来感化学生,才能使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始终。
一、关爱“问题”学生
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班上总有一些学习和表现等不尽人意的“问题”学生。教育这些学生确实是老师的头疼之事,帮助这些学生进步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心血。我们可以尝试从“问题”学生的细微处人手。实施因人而异的关爱和教育。
(1)利用敏锐的观察力发现“问题”学生的闪光点,持之以恒地去关爱他们。这类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变化多端,只有通过细心的观察,才能更准确了解这些学生心理的潜在因素。当你仔细了解和观察发现,这些学生可分以下几类:留守型、单亲型、骄惯型等。作为老师平时应多细心观察多了解,从而才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例如我曾经遇到这样一位学生,平时学习比较散漫,作业总不能按时按量完成。靠单纯的说教教育效果甚微。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去详细了解他,发现他原来是个“留守学生”,在家由爷爷奶奶照看。我就改变了教育方法,对他在生活学习方面多加关心,时常与在外打工的家长保持联系,渐渐地他感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爱,学习成绩开始上升,各方面表现正在逐渐好转。
(2)“问题”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更希望得到尊重和信任。他们往往在倔强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脆弱、敏感的心。这类学生在学校时常制造一些事端,其目的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在他们犯错误时,我们应多听听他们的想法,不要一味向家长告状。对这样的学生更要经常与其沟通,与其交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并要融入他们的生活当中去,多让他们去关心班集体,为班级争光,体验成功,逐步引导他们走上健康成长的道路。
二、关爱优等生
有些教师可能认为优等生什么都比较优秀了,不需要特别关爱了。这往往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优生不单纯是学业要优,更重要的是品质要优。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优生存在的心理障碍,针对不同类型心理困惑的学生,因人制宜,采取积极有效的引导措施,实践表明,这样的学生转变相当快,效果也是明显的。
(1)有很多优生都有心理障碍,例如:怕失败,怕挫折、怕退步。当我们对优生寄托厚望的同时,也需要给予优生心理的关注和关爱。引导其正确对待成绩,正确评价自己,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自信心。我们认为,领悟挫折是成就人生的财富,人总是在不断克服挫折中成熟与成功的。总之,成就健康心理、健全的人格是素质教育的目标所在,也是优秀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只要我们树立培养意识。关爱他们的细微表现,在优等生遇到挫折时,及时加以引导,定能收获丰硕的成果。
笔者在担任班主任时,班上总有一部分学生,聪明能干。是老师眼中的优生,但细心研究发现,他们的成绩没有多大进步,停留在原有水平,作业做得比较随便,学习主动性并不高,学习主要靠家长老师管教。本人利用课余时间去了解,慢慢了解到他们主要是怕与人竞争,怕学习上产生失败,干脆糊里糊涂地过着算了。找到症结所在,我采用不同的开导方法,让他慢慢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勇于与更优秀学生竞争并结成学习伙伴。后来我发现,这些学生在学习上进步很快。
(2)关爱优生,必须要留意其它素质方面。我们必须承认,所谓的优生可能只是成绩方面,但我们应看到他们在其他方面的弱点。因为优生往往除学习能力以外的其他能力并不是很强,比如交际能力、组织能力、业余爱好等方面。因此,我们要培养真正意义上的优等生,就必须注意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平时表扬优生优异成绩的同时,更加关爱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关爱“学困生”
一般来说,默默无闻的“学困生”,各方面表现得比较平衡,在班上都比较遵守纪律,很少被老师批评,难引起老师注意。我们常说,“只记得成绩好的和比较调皮的学生”,就是这个道理。其实,这些“默默无闻”的群体更需要老师的关注。因为中等生是较容易转变的。他们经过努力既可向优等生靠拢,也可能沦落为差生。正因为如此,老师应该多关爱这些默默无闻的“学困生”。
(1)关爱学困生,就要时刻不忘这些学生的存在和他们的表现。因为他们经常处于老师容易遗忘的角落,得不到优等生那样的待遇,容易产生胆怯自卑心理,碰到什么困惑和问题也不会跟老师讲,偷偷地埋在心里。所以这样的学生,更要我们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去关爱他们的细微处,及时的给予引导和帮助。
(2)关爱学困生的细微处,提高自信心,挖掘潜力。学困生之所以默默无闻,无非是学习成绩平平,行为表现多半较理想。导致成绩上不去的原因是多样的,如方法不恰当、思维方式能力不强,而最大的问题,不是没有潜力,而是缺乏自信心。这就需要老师去发现亮点及时的鼓励,帮助他们战胜困难,突破自己,使他们向优生转变。
作为班主任老师,对这些学生的关爱更为重要,在天气乍暖还寒时,提醒一下学生!学生生病了。问候一声!学生进步了,奖励一句!学生退步了,提醒一句,这是我们老师应该养成的习惯。也许这些话语都很平常,会给学生心里带来一丝温暖。或许学生没有体会到,但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有所感悟。
在三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使我深深的感受到,教师“教书育人”,应把育人放在首位,捧着教书育人的宗旨。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作为学校,应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教育教学的首位,培养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为打造现代化的强国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