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筝曲中多声思维在旋律要素中的体现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thaway6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古筝作品《西域随想》和《莲花谣》为例,从和声在现代筝曲旋律中的体现、复调在现代旋律筝曲中的体现、“非五声调式”的人工定弦应用三个方面论述现代筝曲中多声思维在旋律要素中的体现。
  关键词:现代筝曲;多声思维;和声;复调
  我们生活在一个“趋同”与“求异”共存的文化世界里,二者相互矛盾,相互依存。不同的文化在“趋同”的潮流中交流、融合,又通过“求异”向多元发展。也正是由于这种各具特色的文化,才使得人类生活丰富多彩。在“趋同”与“求异”的文化发展中,音乐文化也相应的迎来了新的发展和挑战。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不断增长,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单一的旋律已不能满足音乐表现的需要,因此,现代音乐作品中多声思维的运用则较为广泛。中国传统的民乐作品大多数是做横向发展的,即使像江南丝竹这种有不同的乐器演奏部分或作品,也多以齐奏的形式出现,这些传统作品体现出线性思维。随着对西方作曲技术理论的学习和借鉴,多声部的技法被广泛运用于传统音乐作品当中。
  古筝作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其古筝作品多为单旋律作品,在演奏上具有右手为音左手为韵,以韵补声的特点。随着左手的解放,开始双手的配合演奏,古筝作品的创作也出现较大的突破,多声思维在古筝创作领域得以广泛运用,具有和声或复调对位的作品开始大量出现,以下将以和声、复调在现代筝曲旋律中的体现,“非五声调式”的人工定弦应用入手,以《西域随想》《莲花谣》为例,对古筝作品中的旋律的多声思维来进行简要分析。
  一、和声在现代筝曲旋律中的体现
  古筝作为弹拨乐的一种,其鲜明的发音特色在于它是通过直接弹拨琴弦来形成的点状声音,颗粒型强,声音清透。但是这种点状的发音特点使得古筝在线性连续化陈述方面有着先天的不足,音响的持续完全依赖发音后的自然余音。此外,长期以来筝曲中和声形态大多表现为对“柱式和弦”“琶音”等各种单纯伴奏性织体的感性应用,这种烘托式和声织体功能主要用于衬托旋律,在八十年代后和声应用上除了强调其本身的织体功能之外,也带来了乐曲纵向声部间崭新的复合关系,逐渐担负着“旋律功能”的和声织体在作品中运用颇多,深受演奏者和广大听众喜爱的《莲花谣》就是其中的代表。《莲花谣》将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与民乐创作有益结合。如在《莲花谣》的慢板部分,通过运用古筝音域较广,可以在不同音高上发音,以同步或交替的方式来建立了立体感的音乐主题,不仅仅是单一的旋律,从而弥补了线性连续化陈述方面的不足。
  作曲家在慢板的部分没有让旋律线条孤立陈述,而是有机地将三个声部结合起来,三个声部相互穿插,整个气氛优雅绵长,音相交融,立体化的主题。通过这种多声思维的运用从而解决了点状音持续发音的困难。
  另外从和声色彩来看,以往筝乐五声音列使作品往往框定在民族音调特色的歌唱性旋律当中,而新创筝曲已不满足于传统民族音乐和谐唯美的和声效果,创新的将传统五声音阶定弦改变为兼民族和西洋多种色彩的定弦,塑造出绚丽多彩的和声效果。
  二、复调在现代旋律筝曲中的体现
  在现代筝曲中,多数作品借鉴了西洋器乐中复调多声织体的技法运用,体现复调风格多元化的特征,而不再以纯歌唱性的单旋律发展模式存在。作曲家所使用的音乐元素及创作手法不尽相同,在各个作品中反映出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在当代,西洋复调手法在新创作品中的运用已成为一种时尚用法,如《莲花谣》的第20—35小节,运用二声部支声复调形式,此段落中主旋律在高声部进行,而低声部多为高声部的装饰性辅助旋律,在谱例中第六 、十二小节时高声部停留在尾音而低声部与之短暂的分离,出现短小的变化音调,也可视为对主旋律的补充,形成旋律的分支。这种各声部间有分有合,简繁相对的支声复调、形式已脱离传统作品中纯歌唱性的单旋律发展模式,而转向多元化的个性化创作模式,这也是用当代创新的音乐理念对古筝音乐创作的再发现、再挖掘和再创造的又一典范之作。
  三、“非五声调式”的人工定弦应用
  传统的古筝的弦序是五声音阶的排列形式,因此它的音响效果也正能是五声性的,想要获得和声和复调等多声织体的音响效果几乎没有可能。调式作为音乐创作的基本要素之一,至八十年代后新筝曲出现了新的人工调式定弦,直接带来了创作语言的更新,通过移动琴码和转换调性形成风格迥异的人工调式定弦,产生“非五声调性”的旋律和织体,从而获得丰富的多调色彩。如《西域随想》中,以表现西域地区风格的定弦调式,使作品极富有西域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调特点。
  《西域随想》中一开头的散板部分,以非五声性的、多调性叠置七声音阶定弦,营造奇异诡怪的音响效果,一开场就给听众插上想象的翅膀,一直飞到那古西域群舞狂欢的景象之中。
  四、总结
  通过对《莲花谣》其旋律在和声和复调技法的运用和体现,以及《西域随想》中“非五声调式”人工定弦的分析与思考,可以发现,通过对多声思维的运用确实给古筝这种传统的民间乐器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这一点我们是必须肯定的。同时,我认为,适度的运用多声思维会虽现代古筝作品创作带来活力,给听众带来更深的印象,在借鉴和学习的基础上,应时刻注意保留、继承和弘扬我们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
  参考文献:
  [1] 王卫东,《音乐旋律形态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1
  [2] 乔荍,《当代古筝独奏作品中多声思维之运用》[J].《剧影月报》,2009.
  [3] 張明珠,《中国音乐作品中的多声思维之我见》[J].北方音乐,2016.(05)
  [4] 赵冬梅,《中国传统音乐的音高要素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继承与创新》[J] 中国音乐学院,2010.
  作者简介:
  曹君,女,山西运城,陕西师范大学音乐教育研究方向在读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 要:传统的多媒体课件,缺少炫酷的演示效果,并且交互性能较差,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伴随互联网技术发展,新型的多媒体制作软件应运而生,演示型炫酷的软件Focusky,互动性较强的软件Storyline,通过简单编程实现交互的软件Authware。利用现有的教学素材,可以创作出演示型互动性多媒体课件,在课程教学中使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
期刊
摘 要:视觉传达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视觉来向大众传递信息,是眼睛能看得到的艺术形式。传达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最终的结果是否有效,也代表了传达是否成功。艺术作品中的视觉符号是对物体象征的抽象概括,有着一定要求和规范,具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符号有利于显示内在特性,更容易识别出图形所具备的象征意义,设计师的艺术思维和情感。好的视觉传达设计者一定会运用各种图形符号进行自己的艺术创作。  关键词:视觉传达;艺术
期刊
摘 要:群众文化事业作为国家公益性社会文化事业,在社会文化发展中具有龙头、导向和示范作用,对于规范社会文化市场的方向、促进三个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发展群众文化活动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群众文化;基层;精神文明  群众文化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在深化改革发展经济的今天,能否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直接关系到人
期刊
摘 要:中国传统的汉字艺术不仅仅是传达语言,与人交流的文字工具,也是具有符号化,给人一种享受的视觉形象,是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代表。现如今,设计逐渐被大家重视起来,平面设计的领域不断扩大,研究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因此,从事平面设计的设计师以及教育者应该增强对汉字元素以及印章艺术的重视。  关键词;传统书法;平面广告设计;两者的关系;传承与应用  中国的传统书法艺术是艺术的一个门类。中国的书法艺术不仅是中
期刊
摘 要:Visual Identity System(视觉识别系统),简称VIS,通俗称为VI,是公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企業理念、企业文化、运用整体的传达系统,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形式语言和系统化的视觉符号,传达给社会大众,具有突出企业个性,塑造企业形象的功能。本篇文章以餐饮设计为例,浅谈VIS视觉识别系统手册。  关键词:VIS视觉识别;系统手册;餐饮设计为例  引言  一个有创意的品牌设
期刊
摘 要:在高校琵琶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适当的融入多媒体技术,通过两者的相互融合,促使高校琵琶教学的效率稳步提升,同时又能将音乐知识合理的运用于实践。本文重点分析的就是高校琵琶教学改革中的多媒体教学,结合当前高校阶段琵琶教学情况,明确多媒体融入对其产生的积极影响,为保证高校琵琶教学水平有所提升,特以多媒体实践的教学改革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校教育;琵琶教学;改革;多媒体  琵琶就是我国最为重要的民
期刊
摘 要:美术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文化素质的垫脚石,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作为综合性学科的美术教育的也被放在了重要的位置。美术教育以美术为媒介,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和艺术性,为社会培养出顺应时代潮流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在本科的教学也更加闪烁着教育价值的光芒。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新;教育价值;课程改革  人类进入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对本科教学的课程改革十分重视
期刊
摘 要:设计学科与多种学科都有交叉,涉及范围比较广,设计的审美标准也会受到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市场等因素的影响而改变。艺术设计,是人们将艺术的美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进行设计,具有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是社会进步发展中的必然选择。而艺术设计美不是功能美与技术美,形式美与技术美的简单叠加,它是具有多元化以及复杂化,它是由材料、结构、功能、形态、色彩、语意等要素构成,也受环境、人文、道德等多方面的影响,各个要
期刊
摘 要:广西地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湿热。大部分地区为喀斯特地形,拥有甲天下的山水景致,此外还有北部湾独特的滨海景观。广西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区,有12个少數民族。另外还有古老的宗教活跃于此,因此,以上这些特有的区域文化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令创作者们心向往之,令欣赏者们回味无穷。纵观当代广西油画作品,可以窥探其艺术语言特点、材料技法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广
期刊
摘 要:接受美学将观众作为着重研究的对象,确立了作者——作品——大众三位一体的循环模式,观众在作品的完结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接受美学视野下,观众的审美经验对舞蹈作品的成功与否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接受美学 舞蹈 作品 观众  一、接受美学与舞蹈作品  20世纪60年代中期,汉斯·罗伯特·姚斯以一篇《作为向文学理论挑战的文学史》的文章正式拉开了接受美学的帷幕。接受美学认为大众不仅只是处于被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