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辅导员一直是高校的中坚力量,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辅导员作为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群体,同样担负着对于学生的思政教育,尤其是当下日益凸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然而,随着社会的急剧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大学生的心理负担过重,大多数学生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据统计,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健康问题退学人数占整个休学、退学总数的30%左右。此时,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完善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健康成长、能否成才,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所在。近些年频发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种种新闻将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推到风口浪尖,当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步入大学校园意味着脱离了枯燥乏味的高中学习生活,许多学生将大学生活想象得过于美好,然而走进大学校园才发现,大学的学习同样繁重,造成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很多学生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除此之外,由于各种环境的改变,一部分学生往往难以适应这种转变,导致在生活与学习中出现种种问题。此时,若缺乏必要的疏导,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还有,一部分学生往往过于依赖家长,凡事都要父母亲力亲为,缺乏独立解决事情的能力,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极易放弃,抗击打能力较弱。
2.自理能力欠缺
大学是学生独立生活的开端,也是很多独生子女第一次长时间离开家独立生活,各方面环境的改变加剧了学生的焦虑感,尤其是那些自理能力较差的学生。当下的大多数学生家庭条件优越,没有吃过苦,更没有经历过挫折,在家长的呵护下成长,有些学生连基本的家务都不会做。而步入大学之后,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自己面对,包括以前家长大包大揽的一系列琐事。加之,独生子女的自我意识比较浓厚,不懂得与他人分享,初次与宿舍同学集体生活,往往会产生一定的矛盾。
3.自律意识淡薄
大多数大学生刚刚步入大学校园,便放松了对于自己学习的管理,以为告别了高中便不需要学习。在大学,没有班主任的逼迫,没有同学之间的比较,没有父母的唠叨,大多数时间为自己掌控,很多自律意识不强的学生在诱惑相对较多的环境中容易迷失自己,荒废学业。有很多学生因为沉迷网络游戏,终日在寝室打游戏,导致挂了许多科,从而被劝退。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于自己严格要求,不允许自己有一次失误,一直是学生中的领头羊。然而,大学校园是精英的聚集地,有可能存在着比自己更为优秀的人,很多人在此时往往摆不平心态,从而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同时,进入大学后,由于受到社会中一些错误价值观的影响,如:读书无用观,这些都可能造成一些同学出现困扰,滋生厌学情绪,认为读书无用,还不如早日踏入社会。
4.人际交往困扰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很多人在大学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着困难。大学生较中学生的心智更为成熟,加之,很多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生活习惯与成长背景极为不同,这就导致很多人在进行交朋友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从而影响到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许多学生都是第一次住校,与他人共享生活空间,坦言之,只要生活在一起,肯定会产生矛盾,很多学生无法正确地化解矛盾,导致矛盾的进一步升级,进而影响到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学生在班级活动中与学校活动中也同样存在着人际交往困扰,在矛盾发生的第一时间,学生没有学会换位思考,更多的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从而导致人际关系障碍。
5.外界的压力
大学生这一光环的头衔已经不复往日的光彩,随着大学的扩招以及企业的用人需求急剧下跌,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即面临失业,严峻的就业形势也对许多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就业压力。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只关注那些光鲜亮丽的工作,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加之,大部分企业需要有工作经验的人员,对于应届毕业生的需求急剧下降,都为大学生的择业设定了障碍。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不少学生产生了迷茫、焦虑、失望等负面情绪,陷入“工作差不愿去,工作好去不了”的困境,这些都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学生,会使他们出现“就业恐惧症”,宁愿待在家作“啃老族”,也不愿出去找工作,严重者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二、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高校辅导员由于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因此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十分密切,这就为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专业背景支持
大多数辅导员的选拔都有专业限制,一般为思想政治专业或者教育心理学专业,高度严格的专业限制为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保障,每一位辅导员的理论知识是过关的,专业水平过硬,具备辅導学生的能力。即使不要求相关专业的辅导员,在上任之前也会接受相关的培训,以弥补自身理论的缺陷。除此之外,辅导员是有年龄限制的,他们的年龄大多与大学生相仿,不差几岁,像学生的哥哥姐姐一样,加之辅导员也经历过大学阶段,学习背景相似,学生愿意与辅导员进行沟通,无形中缩小了学生与辅导员的心理距离。只有学生愿意接近了,才有可能使学生敞开心扉。
2.参与形式灵活
由于辅导员需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辅导员会经常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关心学生。如学校安排辅导员定期检查寝室,走访寝室,与班级干部谈心,与个别同学私下交流,这就为辅导员的工作开展提供了便利。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不需要传统的你说我讲的方式,在私下交流谈心中就可以切实观察学生动态,从而帮学生解决问题。辅导员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因此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渗透到日常具体工作当中,比如:单独谈心、开班会、组织课外活动等。灵活的参与方式实际是有利于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的,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 3.良好的示范作用
每一位教师都是学生的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各大高校提高了辅导员的准入门槛,每一位辅导员都是学校精挑细选的,这就决定了辅导员的身上具备了学生学习的优秀品质,辅导员在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辅导员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健康的心态和不怕困难的决心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辅导员应该牢牢记得自己的使命,树立一种榜样意识,当学生遇到困难之时,要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使学生信服自己,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以行动服人。
三、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误区
高校心理咨询的展开工作并不乐观,一方面,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形式主义作风,设置心理咨询室、安排心理教师存在走过场的嫌疑,只是为了设置相关的机构,并不是切实为了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另一反面,学生对于心理咨询存在误区,认为走进心理咨询室就是自己心理有问题,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且一些辅导员的保密意识很差,导致学生之间流言蜚语,对学生造成更大的影响。另外,心理咨询的宣传工作不到位,很多学生不知道心理咨询,使得有问题的学生不知道去哪里咨询,也害怕向别人询问,导致问题的进一步加深。
2.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完善的体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议题,然而高校中认为心理教育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所在,无缘由地轻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高校管理者没有建立完善的心理教育发展体制,没有形成相关的理论与经验,加之有些辅导员任务量过大,疏于对于学生的关注与管理,导致心理教育的失职。
3.专业水平不过关
辅导员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否良性发展。有些辅导员自身理论水平有所欠缺,而且疏于后天的培训学习,使得不能满足复杂的学生心理问题状况,被学生难住。加之一部分辅导员的责任心不够强,对于学生的咨询敷衍塞责,没有及时地帮助学生排忧解难,甚至轻视学生的问题,认为学生小题大做,妄下结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个人成长。
四、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及方法
1.了解大学生的心理规律和特点
大学生正处于生理上和心理上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体现在智力上,随着生理发育的成熟,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特有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大学生的智力达到较高水平,其主要表现为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能力增强,逻辑思维和判断力增强。体现在人格上,最明显的特征是人格的稳定性和自我意识增强。人格的稳定性提示高校辅导员在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工作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每个人的独特的人格特质;自我意识是形成大学生个性品质的重要条件与前提,高校辅导员可以从是否具备健康的社会化了的自我意识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帮助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2.重点关注特殊学生的成长
大学生群体处于青涩与成熟之间,在其成长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稚嫩性,不像成人那样具有足够的判断能力。很多大学生在发现问题时往往选择自己解决,没有求助辅导员或家长,从而酿成大错。辅导员在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之前,需要逐一了解班级的学生,重点关注特殊学生的成长,如:家庭贫困学生、沉迷网络学生、学习落后学生等特殊学生。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心理教育方式,尽量选择私下交流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及时拨乱反正。还可以根据这些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开展不同形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加强辅导员专业知识培训
加强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有利于提升辅导员服务学生的水平,更好地展开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大多数辅导员的专业与思政相关,然而,参加工作后导致专业知识大多遗忘,这就需要不断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为广大辅导员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鼓励辅导员多多参加培训,互相学习、借鉴。
4.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加大心理咨询宣传
心理咨询室的建立对于学生更好地倾诉心理问题,疏导内心情绪十分有益。有些高校的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有些高校还未建立心理咨询室,应及时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并确保心理咨询室的正常使用,而不是流于形式。另一方面,辅导员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适当增加心理咨询的教学内容,可以确保学生将自己的内心烦闷倾诉出来,避免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辅导员还有及时为自己充电,通过多种方式的咨询方式,如网络咨询、电话咨询等方式为学生服务,注重保护学生的隐私,消除学生的顾虑。
5.丰富班级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也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方式,辅导员可以利用班级活动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如“知识竞赛”“心理游戏”“心理情景剧”等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心理知识,培养良好人格。除此之外,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本身就为学生构建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了解与友谊。多样化的班级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缓解了大学生的各种心理压力,而且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各种班级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充分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强他们的自我认知,增加对自己的肯定,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不仅要通过班级活动的开展,也有赖于班级干部的宣传。班干部在班级中发挥着核心的力量,因此,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班干部要有意识地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多多关注特殊同学,及时向辅导员进行反馈。
6.拓展了解大学生心理状况的渠道
拓展了解大学生心理状况的渠道,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辅导员与学生了解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除了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以外,辅导员还可以以走访寝室、谈话谈心、与家长沟通等方式加强对于学生的了解。辅导员作为学生在学校中最为依赖的教师,应与学生建立积极的联系,亦师亦友,扮演好学生的朋友角色,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多多关注那些内向的学生,鼓励他们参与班级活动,多与他们谈心。
当前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十分突出,高校辅导员理应担负起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一个健全的人格不仅需要强健的体魄、丰富的学识,更重要的是健康的心理。大学生担负着民族的重担,是国家与未来的希望,他们的身心发展直接影响着国家兴盛与否。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工作还不够理想,需要高校、教师、学生三者的共同努力,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推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浅析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李洪福;马艳红.中国教师.2014(S1).
[2]关于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杨彦奇.考试周刊.2011(31).
[3]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重要作用[J].刘景伟,岳耀,周美.文学教育(中).2013(10).
[4]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李帅,马春晓,赵望锋.商业经济.2013(01).
[5]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J].卢金邦.学园(教育科研).2012(23).
[6]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袁新敏,曹春诚.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2).
(作者单位: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四川音乐学院)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健康成长、能否成才,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所在。近些年频发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种种新闻将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推到风口浪尖,当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步入大学校园意味着脱离了枯燥乏味的高中学习生活,许多学生将大学生活想象得过于美好,然而走进大学校园才发现,大学的学习同样繁重,造成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很多学生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除此之外,由于各种环境的改变,一部分学生往往难以适应这种转变,导致在生活与学习中出现种种问题。此时,若缺乏必要的疏导,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还有,一部分学生往往过于依赖家长,凡事都要父母亲力亲为,缺乏独立解决事情的能力,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极易放弃,抗击打能力较弱。
2.自理能力欠缺
大学是学生独立生活的开端,也是很多独生子女第一次长时间离开家独立生活,各方面环境的改变加剧了学生的焦虑感,尤其是那些自理能力较差的学生。当下的大多数学生家庭条件优越,没有吃过苦,更没有经历过挫折,在家长的呵护下成长,有些学生连基本的家务都不会做。而步入大学之后,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自己面对,包括以前家长大包大揽的一系列琐事。加之,独生子女的自我意识比较浓厚,不懂得与他人分享,初次与宿舍同学集体生活,往往会产生一定的矛盾。
3.自律意识淡薄
大多数大学生刚刚步入大学校园,便放松了对于自己学习的管理,以为告别了高中便不需要学习。在大学,没有班主任的逼迫,没有同学之间的比较,没有父母的唠叨,大多数时间为自己掌控,很多自律意识不强的学生在诱惑相对较多的环境中容易迷失自己,荒废学业。有很多学生因为沉迷网络游戏,终日在寝室打游戏,导致挂了许多科,从而被劝退。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于自己严格要求,不允许自己有一次失误,一直是学生中的领头羊。然而,大学校园是精英的聚集地,有可能存在着比自己更为优秀的人,很多人在此时往往摆不平心态,从而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同时,进入大学后,由于受到社会中一些错误价值观的影响,如:读书无用观,这些都可能造成一些同学出现困扰,滋生厌学情绪,认为读书无用,还不如早日踏入社会。
4.人际交往困扰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很多人在大学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着困难。大学生较中学生的心智更为成熟,加之,很多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生活习惯与成长背景极为不同,这就导致很多人在进行交朋友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从而影响到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许多学生都是第一次住校,与他人共享生活空间,坦言之,只要生活在一起,肯定会产生矛盾,很多学生无法正确地化解矛盾,导致矛盾的进一步升级,进而影响到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学生在班级活动中与学校活动中也同样存在着人际交往困扰,在矛盾发生的第一时间,学生没有学会换位思考,更多的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从而导致人际关系障碍。
5.外界的压力
大学生这一光环的头衔已经不复往日的光彩,随着大学的扩招以及企业的用人需求急剧下跌,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即面临失业,严峻的就业形势也对许多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就业压力。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只关注那些光鲜亮丽的工作,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加之,大部分企业需要有工作经验的人员,对于应届毕业生的需求急剧下降,都为大学生的择业设定了障碍。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不少学生产生了迷茫、焦虑、失望等负面情绪,陷入“工作差不愿去,工作好去不了”的困境,这些都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学生,会使他们出现“就业恐惧症”,宁愿待在家作“啃老族”,也不愿出去找工作,严重者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二、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高校辅导员由于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因此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十分密切,这就为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专业背景支持
大多数辅导员的选拔都有专业限制,一般为思想政治专业或者教育心理学专业,高度严格的专业限制为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保障,每一位辅导员的理论知识是过关的,专业水平过硬,具备辅導学生的能力。即使不要求相关专业的辅导员,在上任之前也会接受相关的培训,以弥补自身理论的缺陷。除此之外,辅导员是有年龄限制的,他们的年龄大多与大学生相仿,不差几岁,像学生的哥哥姐姐一样,加之辅导员也经历过大学阶段,学习背景相似,学生愿意与辅导员进行沟通,无形中缩小了学生与辅导员的心理距离。只有学生愿意接近了,才有可能使学生敞开心扉。
2.参与形式灵活
由于辅导员需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辅导员会经常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关心学生。如学校安排辅导员定期检查寝室,走访寝室,与班级干部谈心,与个别同学私下交流,这就为辅导员的工作开展提供了便利。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不需要传统的你说我讲的方式,在私下交流谈心中就可以切实观察学生动态,从而帮学生解决问题。辅导员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因此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渗透到日常具体工作当中,比如:单独谈心、开班会、组织课外活动等。灵活的参与方式实际是有利于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的,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 3.良好的示范作用
每一位教师都是学生的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各大高校提高了辅导员的准入门槛,每一位辅导员都是学校精挑细选的,这就决定了辅导员的身上具备了学生学习的优秀品质,辅导员在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辅导员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健康的心态和不怕困难的决心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辅导员应该牢牢记得自己的使命,树立一种榜样意识,当学生遇到困难之时,要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使学生信服自己,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以行动服人。
三、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误区
高校心理咨询的展开工作并不乐观,一方面,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形式主义作风,设置心理咨询室、安排心理教师存在走过场的嫌疑,只是为了设置相关的机构,并不是切实为了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另一反面,学生对于心理咨询存在误区,认为走进心理咨询室就是自己心理有问题,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且一些辅导员的保密意识很差,导致学生之间流言蜚语,对学生造成更大的影响。另外,心理咨询的宣传工作不到位,很多学生不知道心理咨询,使得有问题的学生不知道去哪里咨询,也害怕向别人询问,导致问题的进一步加深。
2.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完善的体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议题,然而高校中认为心理教育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所在,无缘由地轻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高校管理者没有建立完善的心理教育发展体制,没有形成相关的理论与经验,加之有些辅导员任务量过大,疏于对于学生的关注与管理,导致心理教育的失职。
3.专业水平不过关
辅导员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否良性发展。有些辅导员自身理论水平有所欠缺,而且疏于后天的培训学习,使得不能满足复杂的学生心理问题状况,被学生难住。加之一部分辅导员的责任心不够强,对于学生的咨询敷衍塞责,没有及时地帮助学生排忧解难,甚至轻视学生的问题,认为学生小题大做,妄下结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个人成长。
四、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及方法
1.了解大学生的心理规律和特点
大学生正处于生理上和心理上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体现在智力上,随着生理发育的成熟,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特有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大学生的智力达到较高水平,其主要表现为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能力增强,逻辑思维和判断力增强。体现在人格上,最明显的特征是人格的稳定性和自我意识增强。人格的稳定性提示高校辅导员在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工作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每个人的独特的人格特质;自我意识是形成大学生个性品质的重要条件与前提,高校辅导员可以从是否具备健康的社会化了的自我意识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帮助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2.重点关注特殊学生的成长
大学生群体处于青涩与成熟之间,在其成长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稚嫩性,不像成人那样具有足够的判断能力。很多大学生在发现问题时往往选择自己解决,没有求助辅导员或家长,从而酿成大错。辅导员在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之前,需要逐一了解班级的学生,重点关注特殊学生的成长,如:家庭贫困学生、沉迷网络学生、学习落后学生等特殊学生。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心理教育方式,尽量选择私下交流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及时拨乱反正。还可以根据这些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开展不同形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加强辅导员专业知识培训
加强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有利于提升辅导员服务学生的水平,更好地展开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大多数辅导员的专业与思政相关,然而,参加工作后导致专业知识大多遗忘,这就需要不断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为广大辅导员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鼓励辅导员多多参加培训,互相学习、借鉴。
4.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加大心理咨询宣传
心理咨询室的建立对于学生更好地倾诉心理问题,疏导内心情绪十分有益。有些高校的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有些高校还未建立心理咨询室,应及时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并确保心理咨询室的正常使用,而不是流于形式。另一方面,辅导员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适当增加心理咨询的教学内容,可以确保学生将自己的内心烦闷倾诉出来,避免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辅导员还有及时为自己充电,通过多种方式的咨询方式,如网络咨询、电话咨询等方式为学生服务,注重保护学生的隐私,消除学生的顾虑。
5.丰富班级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也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方式,辅导员可以利用班级活动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如“知识竞赛”“心理游戏”“心理情景剧”等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心理知识,培养良好人格。除此之外,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本身就为学生构建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了解与友谊。多样化的班级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缓解了大学生的各种心理压力,而且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各种班级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充分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强他们的自我认知,增加对自己的肯定,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不仅要通过班级活动的开展,也有赖于班级干部的宣传。班干部在班级中发挥着核心的力量,因此,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班干部要有意识地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多多关注特殊同学,及时向辅导员进行反馈。
6.拓展了解大学生心理状况的渠道
拓展了解大学生心理状况的渠道,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辅导员与学生了解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除了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以外,辅导员还可以以走访寝室、谈话谈心、与家长沟通等方式加强对于学生的了解。辅导员作为学生在学校中最为依赖的教师,应与学生建立积极的联系,亦师亦友,扮演好学生的朋友角色,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多多关注那些内向的学生,鼓励他们参与班级活动,多与他们谈心。
当前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十分突出,高校辅导员理应担负起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一个健全的人格不仅需要强健的体魄、丰富的学识,更重要的是健康的心理。大学生担负着民族的重担,是国家与未来的希望,他们的身心发展直接影响着国家兴盛与否。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工作还不够理想,需要高校、教师、学生三者的共同努力,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推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浅析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李洪福;马艳红.中国教师.2014(S1).
[2]关于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杨彦奇.考试周刊.2011(31).
[3]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重要作用[J].刘景伟,岳耀,周美.文学教育(中).2013(10).
[4]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李帅,马春晓,赵望锋.商业经济.2013(01).
[5]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J].卢金邦.学园(教育科研).2012(23).
[6]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袁新敏,曹春诚.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2).
(作者单位: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四川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