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5)4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穿刺与针柄固的行之有效方法。方法 近年来,我科护理人员在临床静脉输液工作中改进的静脉穿刺与针柄固定方法,深受患者欢饮。 结论 改进后静脉穿刺与针柄固定方法是安全、有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高的方法。
【关键词】 穿刺 固定 改进 成功率较高
静脉穿刺与针柄固定是我们每一个护士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同时也是病人住院期间最关注,最敏感的问题。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病人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护士仅仅会打针、输液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护士在穿刺的过程中不断地改进穿刺与针柄固定的技术,熟练地运用穿刺与针柄固定技巧,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治愈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现笔者将我科护理人员近年来在临床静脉输液工作中改进的静脉穿刺与针柄固定方法,报告如下,供大方之家斧正。
改进穿刺方法
传统静脉穿刺法为斜刺法:针尖斜面朝上与皮肤呈15°~30°,由静脉旁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入静脉,见回血后再顺静脉推进少许,最后妥善固定。但具有一次穿刺成功率低、疼痛明显、留置时间短、耽误时间等缺点。下面介绍几种静脉穿刺的改良方法:
1、针头斜面向上直刺法:吴晓莲等[1]采用右手持头皮针小柄,使针尖斜面与血管纵轴平行,针头与皮肤成40°~60°,利用腕部力量,以轻快地动作在静脉上方快速穿过皮肤直刺血管,针头进入血管后见回血或感觉有突破感后,迅速将针柄放平,再沿血管进针少许。与传统静脉穿刺法相比能减轻患者疼痛,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且能减少对静脉的损伤,延长静脉的使用寿命。
2、针头斜面向左静脉直刺法:即右手拇指、食指分别持针柄上下两面,针柄与皮肤垂直,针尖斜面向左进针,针体与皮肤角度为30°~45°,见回血后,立即压低针柄将针头沿静脉进针少许。与传统静脉穿刺法相比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对穿刺的疼痛反应及对组织血管的损伤。
3、增大角度进針法:右手持静脉穿刺针头在血管上方或侧面与皮肤成60°快速进针,穿过皮肤,再呈约20°沿血管方向送入,见回血后将针头沿血管进针少许。与传统静脉穿刺法相比能减轻患者对穿刺的疼痛反应,改善护患关系。
4、手背自然放松进针法::让患者的手自然放置,护士用左手将病人被穿刺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右手食指与拇指前后平行,持头皮针柄使针头与皮肤成10度~25度角(静脉深浅与进针角度成正比),从血管正中快速刺入,见回血后,针尾再向下压,使角度小于15度向前送针。与 传统静脉穿刺法相比, 穿刺时握拳影响穿刺者的操作灵活性,且进针时针头与皮肤角度大,需将针头上挑,病人痛苦大,而用背隆掌空的握杯状手,使血管突出于该部位、易于穿刺,病人疼痛减轻。握拳时血管被拉长,穿刺时若针尖斜面进入血管内较浅,松拳后,由于血管轻微回张,针尖斜面有可能部分或小部分脱出血管外,出现穿刺局部慢渗,胖大现象。而不握拳时上述现象较少见,穿刺成功率达99%以上,减少了病人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
5、逆向穿刺法:老年及长期输液患者因长期输液导致静脉受损,导致穿刺困难,不但在心理上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延误了治疗时间。掌指逆行穿刺输液法进行静脉穿刺,与传统的正向穿刺法相比较,具有不受体位限制、易固定,掌指及腕关节活动度好、舒适度、满意度增加等优势。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减轻患者痛苦,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手部静脉穿刺方法的改进
改进针柄固定方法
传统的静脉输液针柄为右侧固定,当针头进入血管后,针头与血管间均形成一夹角,当角度很小时,针尖斜面与血管内上壁几乎贴近,往往造成液体不滴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常将针尾部垫起,如遇到较小的血管,针尖可直接抵碰血管下壁,根据力学原理,针尖着力方向正好斜对血管下壁,稍有外力作用,往往造成血管被刺破,液体渗漏,引起肿胀疼痛。而洪晓珍[2]采用针柄左侧固定法,即穿刺针进入静脉血管后轻轻旋转针柄至左侧后固定,针头与血管间的角度使针尖着力方向正好与血管上壁斜行背离,不易刺破血管上壁,由于斜面朝下,针尾端并未垫起,针尖往往位于血管较中间的位置,不易触碰血管下壁。与传统的针柄右侧固定法相比能减轻患者疼痛,保护血管不易刺破,维持输液管道通畅。另外,针柄左侧固定时,针梗阻挡血流形成的旋涡在针尖斜面的背后,针头内流出药液可以很快被血流冲散稀释,单位时间内接触血管的血药浓度相对较小,不易造成血管疼痛。对于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固定法,蔡秀乔[3]采用先将一条胶布的中心点贴住穿刺针针柄底部,并将胶布两端向上作“V”型胶布初步固定,打开调节器,看滴速通畅局部无异常后,用带敷料贴的胶布横贴于针眼和针柄处,如针头与血管不在一个平面,用一棉签去梗后垫于针柄与头皮间的空隙处,使针头与血管在同一水平,并用一条胶布作“U”型固定(塑料管不要压住针头),如还不能固定妥帖,在适当的部位贴胶布加强固定,调节滴速。与传统的固定法相比,能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固定时及输液途中发生渗漏。
总的来说,静脉穿刺与针柄固定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基本护理技术操作,是医院治疗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我们护士要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勤奋探索,不但要用手去工作,更要用心去工作,在看似简单的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穿刺与针柄固定的技术,提高护理水平,做到安全、有效,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痛苦,建立了和谐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吴晓莲,黄娥娥.改良静脉穿刺法与疼痛及穿刺成功率的相关性研[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5):711-712.
[2]洪晓珍.静脉穿刺针柄左侧固定法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1):1029-1030.
[3]蔡秀乔,何 雪,杨 萍.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及针头固定方法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8):142.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穿刺与针柄固的行之有效方法。方法 近年来,我科护理人员在临床静脉输液工作中改进的静脉穿刺与针柄固定方法,深受患者欢饮。 结论 改进后静脉穿刺与针柄固定方法是安全、有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高的方法。
【关键词】 穿刺 固定 改进 成功率较高
静脉穿刺与针柄固定是我们每一个护士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同时也是病人住院期间最关注,最敏感的问题。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病人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护士仅仅会打针、输液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护士在穿刺的过程中不断地改进穿刺与针柄固定的技术,熟练地运用穿刺与针柄固定技巧,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治愈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现笔者将我科护理人员近年来在临床静脉输液工作中改进的静脉穿刺与针柄固定方法,报告如下,供大方之家斧正。
改进穿刺方法
传统静脉穿刺法为斜刺法:针尖斜面朝上与皮肤呈15°~30°,由静脉旁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入静脉,见回血后再顺静脉推进少许,最后妥善固定。但具有一次穿刺成功率低、疼痛明显、留置时间短、耽误时间等缺点。下面介绍几种静脉穿刺的改良方法:
1、针头斜面向上直刺法:吴晓莲等[1]采用右手持头皮针小柄,使针尖斜面与血管纵轴平行,针头与皮肤成40°~60°,利用腕部力量,以轻快地动作在静脉上方快速穿过皮肤直刺血管,针头进入血管后见回血或感觉有突破感后,迅速将针柄放平,再沿血管进针少许。与传统静脉穿刺法相比能减轻患者疼痛,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且能减少对静脉的损伤,延长静脉的使用寿命。
2、针头斜面向左静脉直刺法:即右手拇指、食指分别持针柄上下两面,针柄与皮肤垂直,针尖斜面向左进针,针体与皮肤角度为30°~45°,见回血后,立即压低针柄将针头沿静脉进针少许。与传统静脉穿刺法相比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对穿刺的疼痛反应及对组织血管的损伤。
3、增大角度进針法:右手持静脉穿刺针头在血管上方或侧面与皮肤成60°快速进针,穿过皮肤,再呈约20°沿血管方向送入,见回血后将针头沿血管进针少许。与传统静脉穿刺法相比能减轻患者对穿刺的疼痛反应,改善护患关系。
4、手背自然放松进针法::让患者的手自然放置,护士用左手将病人被穿刺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右手食指与拇指前后平行,持头皮针柄使针头与皮肤成10度~25度角(静脉深浅与进针角度成正比),从血管正中快速刺入,见回血后,针尾再向下压,使角度小于15度向前送针。与 传统静脉穿刺法相比, 穿刺时握拳影响穿刺者的操作灵活性,且进针时针头与皮肤角度大,需将针头上挑,病人痛苦大,而用背隆掌空的握杯状手,使血管突出于该部位、易于穿刺,病人疼痛减轻。握拳时血管被拉长,穿刺时若针尖斜面进入血管内较浅,松拳后,由于血管轻微回张,针尖斜面有可能部分或小部分脱出血管外,出现穿刺局部慢渗,胖大现象。而不握拳时上述现象较少见,穿刺成功率达99%以上,减少了病人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
5、逆向穿刺法:老年及长期输液患者因长期输液导致静脉受损,导致穿刺困难,不但在心理上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延误了治疗时间。掌指逆行穿刺输液法进行静脉穿刺,与传统的正向穿刺法相比较,具有不受体位限制、易固定,掌指及腕关节活动度好、舒适度、满意度增加等优势。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减轻患者痛苦,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手部静脉穿刺方法的改进
改进针柄固定方法
传统的静脉输液针柄为右侧固定,当针头进入血管后,针头与血管间均形成一夹角,当角度很小时,针尖斜面与血管内上壁几乎贴近,往往造成液体不滴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常将针尾部垫起,如遇到较小的血管,针尖可直接抵碰血管下壁,根据力学原理,针尖着力方向正好斜对血管下壁,稍有外力作用,往往造成血管被刺破,液体渗漏,引起肿胀疼痛。而洪晓珍[2]采用针柄左侧固定法,即穿刺针进入静脉血管后轻轻旋转针柄至左侧后固定,针头与血管间的角度使针尖着力方向正好与血管上壁斜行背离,不易刺破血管上壁,由于斜面朝下,针尾端并未垫起,针尖往往位于血管较中间的位置,不易触碰血管下壁。与传统的针柄右侧固定法相比能减轻患者疼痛,保护血管不易刺破,维持输液管道通畅。另外,针柄左侧固定时,针梗阻挡血流形成的旋涡在针尖斜面的背后,针头内流出药液可以很快被血流冲散稀释,单位时间内接触血管的血药浓度相对较小,不易造成血管疼痛。对于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固定法,蔡秀乔[3]采用先将一条胶布的中心点贴住穿刺针针柄底部,并将胶布两端向上作“V”型胶布初步固定,打开调节器,看滴速通畅局部无异常后,用带敷料贴的胶布横贴于针眼和针柄处,如针头与血管不在一个平面,用一棉签去梗后垫于针柄与头皮间的空隙处,使针头与血管在同一水平,并用一条胶布作“U”型固定(塑料管不要压住针头),如还不能固定妥帖,在适当的部位贴胶布加强固定,调节滴速。与传统的固定法相比,能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固定时及输液途中发生渗漏。
总的来说,静脉穿刺与针柄固定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基本护理技术操作,是医院治疗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我们护士要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勤奋探索,不但要用手去工作,更要用心去工作,在看似简单的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穿刺与针柄固定的技术,提高护理水平,做到安全、有效,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痛苦,建立了和谐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吴晓莲,黄娥娥.改良静脉穿刺法与疼痛及穿刺成功率的相关性研[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5):711-712.
[2]洪晓珍.静脉穿刺针柄左侧固定法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1):1029-1030.
[3]蔡秀乔,何 雪,杨 萍.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及针头固定方法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8):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