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是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即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的每个环节中的基础、需求以及学习动态,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然而多年来,我们一直倡导以探究为基础的科学教学,学生的成果一直令人失望。部分原因在于,教师们试图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强烈愿望与有效手段之间存在着矛盾。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科学是小学阶段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它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无数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往往就是全面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不同的教学水平,往往就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活动不应该只是注重对于知识的灌输,而应该是一种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过程。本文就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探讨。
一、注重对小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我国在科学课教学的过程中,倡导创新精神与探索精神相结合。如今在自然科学的教育中,呼声不断的要数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对于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学校和教师应加大力度,侧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因此,在小学生的素质教育中要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并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在整个教学中要让小学生多问一个为什么,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思考的意识。尤其是小学自然科学课,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锻炼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小学生创新能力的优势课程。举个例子来说,如三年级下册中讲到水的状态时,就可以通过学生身边的例子进行讲述,分组进行收集材料后,大家进行交流,交流中就会有人问这几个问题:①水有哪些形态啊?②为什么说冰雪也是水,水不是流动的吗?③水蒸气是气体,它怎么也是水呢?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探讨后,解决问题,则可以让同学们在边学提问,边解答中训练思维能力。就可以达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目标。
二、多组织交际性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交际性活动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学生在学习小学科学的创造性,能够在活动中排除过去那种呆板、机械的“注入”,形成学生“自组织”,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在交际性活动可以完全放开对学生的控制,是活动的参与者,同时也可以是裁判者,要最大程度地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判定的模式为:教师启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练习评定。可以围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科学问题来与学生展开了互动交流,让他们自己围绕这些问题来提出新的问题,然后通过查询资料来回答问题。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不要轻易地给他(她)“标准答案”,而是设法引导,让他(她)自己做出正确或接近正确的答案。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也应该尽量地予以支持和鼓励。“交流-互动”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鼓舞、呼唤和激励。例如在讲解《空气有重量吗》一节时,上课之前准备好1根长细木条(或竹条)、3根细线、1块橡皮泥、1个气球、1个皮球(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1个托盘天平(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提出采用自制的小天平来证实空气是否有重量。并讨论自制小天平的方法。然后指导学生自制小天平。(建议:天平上的图钉教师可在课前帮学生固定好。)小天平调平。(先将气球挂上,另一端挂上重物,想办法使小天平平衡)给气球充气,观察并记录小天平的变化。(分组实验)全班交流小天平的变化情况,思考:所有小组的实验结果都一致吗?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实验结果不同?有什么办法改进实验,使效果更明显,结果更精确?接下来,再让学生讨论交流改进小天平测量的方法。方法1:同时将两个充足气的气球挂在小天平的两端,并调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再将其中一个气球的气放掉,观察小天平的变化。方法2:同时将两个充足气的气球挂在小天平的两端,并调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在天平的一端再挂上一个或几个充足气的气球,观察小天平的变化。让学生选择方法进行实践,并讨论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
三、注重学科的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课程是对于科学进行初步认识和发掘他们的探索、思维能力的一门科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多探索教学模式,只有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合适的教学模式才能促进学生高效率的学习科学知识,从而改变以往学生将科学课看作副科的习惯。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小学自然科学的特点,教师在做好充足的准备后,需要挖掘教材,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地进行课堂教学。而杜郎口教学模式在小学自然科学课堂教学中是非常有用的。简单地说,杜郎口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就是:“给我一次机会,还您一份惊喜”,“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在参与中快乐,在快乐中幸福,在幸福中成长。变苦学为乐学,变乐学为会学,变会学为愿学,这就是杜郎口中学的教学观。杜郎口的“三三六”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的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还是用三年级下册《自然与科学》中的《水的状态》这一节内容的讲授过程大致可以如下进行。这一节内容需要讲授六个课时,分别进行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首先,预习课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将书本中的内容熟悉,并且学生可以针对好奇之处进行提问,并做好标记,将大致内容熟悉后,并且讨论书中的好奇之处,课下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合。第二课时,教师进行分组后进行讨论,讨论后需要将基本问题,学生进行初次汇报,在汇报中同学需要提供可靠的资料进行讲解,其他同学需要认真听,可以提出不同意见。最终会剩余比较核心的,比较难解决的问题。第三课时,需要通过现实的实验和资料分析进行解决难题。第四课时,同学们通过上一课时的实验和分析后对成果和感受进行汇报。第五课时,则需要教师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原理的讲解,并用习题进行检验。第六课时,进行测验,分析学生在学生中还存在那些疑惑,并分析和解决。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工作,这需要我们老师认真反思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组织课堂教学和教学设计的能力,相信我们不懈的努力,肯定会让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效。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科学是小学阶段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它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无数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往往就是全面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不同的教学水平,往往就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活动不应该只是注重对于知识的灌输,而应该是一种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过程。本文就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探讨。
一、注重对小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我国在科学课教学的过程中,倡导创新精神与探索精神相结合。如今在自然科学的教育中,呼声不断的要数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对于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学校和教师应加大力度,侧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因此,在小学生的素质教育中要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并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在整个教学中要让小学生多问一个为什么,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思考的意识。尤其是小学自然科学课,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锻炼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小学生创新能力的优势课程。举个例子来说,如三年级下册中讲到水的状态时,就可以通过学生身边的例子进行讲述,分组进行收集材料后,大家进行交流,交流中就会有人问这几个问题:①水有哪些形态啊?②为什么说冰雪也是水,水不是流动的吗?③水蒸气是气体,它怎么也是水呢?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探讨后,解决问题,则可以让同学们在边学提问,边解答中训练思维能力。就可以达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目标。
二、多组织交际性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交际性活动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学生在学习小学科学的创造性,能够在活动中排除过去那种呆板、机械的“注入”,形成学生“自组织”,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在交际性活动可以完全放开对学生的控制,是活动的参与者,同时也可以是裁判者,要最大程度地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判定的模式为:教师启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练习评定。可以围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科学问题来与学生展开了互动交流,让他们自己围绕这些问题来提出新的问题,然后通过查询资料来回答问题。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不要轻易地给他(她)“标准答案”,而是设法引导,让他(她)自己做出正确或接近正确的答案。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也应该尽量地予以支持和鼓励。“交流-互动”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鼓舞、呼唤和激励。例如在讲解《空气有重量吗》一节时,上课之前准备好1根长细木条(或竹条)、3根细线、1块橡皮泥、1个气球、1个皮球(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1个托盘天平(视学校实际情况而定)。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提出采用自制的小天平来证实空气是否有重量。并讨论自制小天平的方法。然后指导学生自制小天平。(建议:天平上的图钉教师可在课前帮学生固定好。)小天平调平。(先将气球挂上,另一端挂上重物,想办法使小天平平衡)给气球充气,观察并记录小天平的变化。(分组实验)全班交流小天平的变化情况,思考:所有小组的实验结果都一致吗?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实验结果不同?有什么办法改进实验,使效果更明显,结果更精确?接下来,再让学生讨论交流改进小天平测量的方法。方法1:同时将两个充足气的气球挂在小天平的两端,并调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再将其中一个气球的气放掉,观察小天平的变化。方法2:同时将两个充足气的气球挂在小天平的两端,并调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在天平的一端再挂上一个或几个充足气的气球,观察小天平的变化。让学生选择方法进行实践,并讨论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
三、注重学科的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课程是对于科学进行初步认识和发掘他们的探索、思维能力的一门科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多探索教学模式,只有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合适的教学模式才能促进学生高效率的学习科学知识,从而改变以往学生将科学课看作副科的习惯。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小学自然科学的特点,教师在做好充足的准备后,需要挖掘教材,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地进行课堂教学。而杜郎口教学模式在小学自然科学课堂教学中是非常有用的。简单地说,杜郎口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就是:“给我一次机会,还您一份惊喜”,“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在参与中快乐,在快乐中幸福,在幸福中成长。变苦学为乐学,变乐学为会学,变会学为愿学,这就是杜郎口中学的教学观。杜郎口的“三三六”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的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还是用三年级下册《自然与科学》中的《水的状态》这一节内容的讲授过程大致可以如下进行。这一节内容需要讲授六个课时,分别进行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首先,预习课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将书本中的内容熟悉,并且学生可以针对好奇之处进行提问,并做好标记,将大致内容熟悉后,并且讨论书中的好奇之处,课下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合。第二课时,教师进行分组后进行讨论,讨论后需要将基本问题,学生进行初次汇报,在汇报中同学需要提供可靠的资料进行讲解,其他同学需要认真听,可以提出不同意见。最终会剩余比较核心的,比较难解决的问题。第三课时,需要通过现实的实验和资料分析进行解决难题。第四课时,同学们通过上一课时的实验和分析后对成果和感受进行汇报。第五课时,则需要教师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原理的讲解,并用习题进行检验。第六课时,进行测验,分析学生在学生中还存在那些疑惑,并分析和解决。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工作,这需要我们老师认真反思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组织课堂教学和教学设计的能力,相信我们不懈的努力,肯定会让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