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语文教学,我们要精心研读课文,看看课文中隐含了哪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课堂上寻找相应的契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通过合理的理答来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关键词:语文教学 心理健康 渗透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个人能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他处理现代社会中一些问题的最基本素养之一。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就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就目前的语文教学来看,许多教师往往把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语文的基本能力上面,最多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一些思想教育,而能够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却很少。下面,笔者就结合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詹天佑》一课的教学来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在课文中挖掘心理教育内容
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思想上,都涵盖了许多内容,它们除了承担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任务之外,还要发展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与心理素质。而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只会挖掘每一篇课文中的思想教育素材,而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素材,让语文教学不全面,学生的心理素质得不到有效的发展。所以,在研读课文内容时,除了语文知识与思想教育之外,还要研读课文中所呈现或者隐藏着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并把这些内容给挖掘出来,落实到语文教学中,以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研读这一课中,学生可以通过解读文本,体验到面对别人的嘲笑要坦然面对,面对困难要迎难而上的心理品质。因为这些在课文的语言文字中都可以显现出来,我们可以随手拿过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是课文中还有一些隐藏着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我们还要进行深入的挖掘。比如,能够放下身架向老农民求教的心理,做任何一件事都要细心、不能马虎的心理品质,还要向学生渗透具备一种勇于挑重担的精神,培养学生一种民族自豪感。我们只有把这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给挖掘出来,才能采用相应的教育渗透策略,从而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在课堂中寻觅心理教育契机
把课文中的心理教育内容挖掘出来之后,如何向学生润物细无声般地渗透也非常重要。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够像语文其它知识那样,可以显性地教给学生,它需要慢慢地渗透。而且在渗透时,还不能留下任何有意而为之的痕迹,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与课堂的整体教学节奏给割裂开来,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上不是语文教学,而是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在语文教学时,我们要做到心中有心理教育内容与方向,把一节课准备要向学生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给默记在心里,然后在课堂上寻找一些契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学这一课时,有一位学生说:“作为一名伟大的工程师,在修铁路时,应该亲力亲为,而不需要向老农民请教,这样会被别人笑话的。如果是我,我情愿多跑几步路,也不会向农民请教的。”通过学生的这一句话,就可以感觉到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想法,那是在心理上还没有形成一种不耻下问的心理。而这也正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契机。所以,在这位学生说出这一句话时,我立即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问学生詹天佑为什么要向老农民讨教,这说明了詹天佑有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品质。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就可以体会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即一个人,无论他的学识有多么渊博,他的地位有多么高,当遇到自己熟悉之外的事情时,都要有一种虚心向别人请教的心理,而不能只顾面子活受罪。
当然,在课堂上寻觅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有时候是无意中由学生创造的,但更多的时候还需要教师有意而为之,为学生创造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引导学生迈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境中,然后根据学生所呈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并依靠教材内容进行有机地渗透。这些契机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来寻觅,也可以通过设计一些主题活动来展示学生真实的心理,从而引发学生的讨论与交流,从而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在理答中提升心理教育水平
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合理的理答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水平。在课堂上,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理答,并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心理教育。比如,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可以给他们一个鼓励而不是批评,那么学生就可以在我们的鼓励中重新鼓起前进的勇气,而不是坐在那萎靡不振。而对于一些平时容易骄傲自满的学生,我们就要设置一些稍难的问题来挫挫他们的傲气,并通过合理的理答来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
总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只有从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中落实,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机的渗透,那么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才能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展,让学生成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
参考文献
[1]余映潮.致语文教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5.
[2]蔡伟.新语文教学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08.
[3]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08.
(作者单位:浙江省临海市上盘镇城山小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 心理健康 渗透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个人能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他处理现代社会中一些问题的最基本素养之一。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就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就目前的语文教学来看,许多教师往往把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语文的基本能力上面,最多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一些思想教育,而能够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却很少。下面,笔者就结合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詹天佑》一课的教学来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在课文中挖掘心理教育内容
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思想上,都涵盖了许多内容,它们除了承担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任务之外,还要发展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与心理素质。而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只会挖掘每一篇课文中的思想教育素材,而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素材,让语文教学不全面,学生的心理素质得不到有效的发展。所以,在研读课文内容时,除了语文知识与思想教育之外,还要研读课文中所呈现或者隐藏着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并把这些内容给挖掘出来,落实到语文教学中,以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研读这一课中,学生可以通过解读文本,体验到面对别人的嘲笑要坦然面对,面对困难要迎难而上的心理品质。因为这些在课文的语言文字中都可以显现出来,我们可以随手拿过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是课文中还有一些隐藏着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我们还要进行深入的挖掘。比如,能够放下身架向老农民求教的心理,做任何一件事都要细心、不能马虎的心理品质,还要向学生渗透具备一种勇于挑重担的精神,培养学生一种民族自豪感。我们只有把这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给挖掘出来,才能采用相应的教育渗透策略,从而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在课堂中寻觅心理教育契机
把课文中的心理教育内容挖掘出来之后,如何向学生润物细无声般地渗透也非常重要。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够像语文其它知识那样,可以显性地教给学生,它需要慢慢地渗透。而且在渗透时,还不能留下任何有意而为之的痕迹,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与课堂的整体教学节奏给割裂开来,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上不是语文教学,而是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在语文教学时,我们要做到心中有心理教育内容与方向,把一节课准备要向学生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给默记在心里,然后在课堂上寻找一些契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学这一课时,有一位学生说:“作为一名伟大的工程师,在修铁路时,应该亲力亲为,而不需要向老农民请教,这样会被别人笑话的。如果是我,我情愿多跑几步路,也不会向农民请教的。”通过学生的这一句话,就可以感觉到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想法,那是在心理上还没有形成一种不耻下问的心理。而这也正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契机。所以,在这位学生说出这一句话时,我立即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问学生詹天佑为什么要向老农民讨教,这说明了詹天佑有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品质。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就可以体会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即一个人,无论他的学识有多么渊博,他的地位有多么高,当遇到自己熟悉之外的事情时,都要有一种虚心向别人请教的心理,而不能只顾面子活受罪。
当然,在课堂上寻觅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有时候是无意中由学生创造的,但更多的时候还需要教师有意而为之,为学生创造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引导学生迈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境中,然后根据学生所呈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并依靠教材内容进行有机地渗透。这些契机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来寻觅,也可以通过设计一些主题活动来展示学生真实的心理,从而引发学生的讨论与交流,从而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在理答中提升心理教育水平
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合理的理答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水平。在课堂上,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理答,并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心理教育。比如,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可以给他们一个鼓励而不是批评,那么学生就可以在我们的鼓励中重新鼓起前进的勇气,而不是坐在那萎靡不振。而对于一些平时容易骄傲自满的学生,我们就要设置一些稍难的问题来挫挫他们的傲气,并通过合理的理答来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
总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只有从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中落实,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机的渗透,那么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才能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展,让学生成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
参考文献
[1]余映潮.致语文教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5.
[2]蔡伟.新语文教学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08.
[3]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08.
(作者单位:浙江省临海市上盘镇城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