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有你,更有学生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zhaozhi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重视课堂教学细节,关注每一个学生,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现状 关注细节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这一理念。注重沟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关注的对象,一堂课充溢着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知识积累,这才是当前所需要的课堂。
  一、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当前的语文课堂中,老师提问多,学生问题少;老师讲得多,学生讨论少;老师解答多,学生回答少;始终将学生置于被问的地位,导致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受到抑制。一切活动都围绕教师的“教”来进行,教师将课堂当作展示自己的舞台,以“将知识拷贝给学生”为己任,学生成了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陪衬,成了储藏知识的“木桶”,课堂的主人仍是老师,学生仍是被动的接受者。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初中学生的独立性与成人感日益强烈,好奇心与求知欲不断增强,他们已不满足于做老师的影子,对老师的包办代替开始有所抵触,对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开始反感甚至厌恶,这严重地压制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关注语文教学细节
  教师应把更广阔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是这个道理。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呢?我认为从小处入手是关键,关注语文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说让学生能听懂的话
  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明明很简单的问题学生却不理解,有的讲过几遍了学生还是会问:“老师,您再给我讲讲这个地方,我还是没明白。”有时问题提出了学生没有反应,不得不换个方式提问。我想,这肯定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老师说的话学生没听懂。
  现在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理解能力、想象能力等还达不到成年人的水平,对于一些过于抽象艰涩的知识由于受理解能力所限而不明所以,这就需要老师不要说一些艰深的语言,尽量说学生能听懂的话,用更加浅显易懂的比喻和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现象的事例加以解释,才能让教学更加有效。
  我们更要重视话语方式,加强与学生心灵的沟通。有的老师备课认真,教学设计紧凑,结构严密,一节课下来,自己认为这堂课任务完成了,而学生却很累,谈不上有什么收获。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在备课的同时备学生,了解学生的水平、学习状况,一开始不要说太多的专业术语,让学生稀里糊涂、似是而非,要深入浅出,让学生在不自觉中了解新知,而不是反复强调死记硬背。同样的教案不同的教师来上,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就是这个道理。这就是语言艺术的独特之处。
  (二)教师心中要有阳光
  教师在和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要从小事着手,处处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有时候,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关心,一个赞赏的目光,甚至一个笑脸都会使学生心里阳光一片。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阳光”。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
  教师心中没有阳光,学生的心灵就有可能添上一份阴暗,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老师的情绪是非常影响学生的,老师的心中总是充斥阴霾,老师的脸上总是看不见任何的笑容,即使看上去纪律很好,学习很认真,效果也不会很好,时间长了,学生也会自然而然感到压抑,讨厌这样的教师,自然也讨厌他的课,所以不要带着情绪上课。
  只有阳光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阳光的学生,教师心中有阳光,对学生充满信心,学生也会受到影响,自信乐观地面对生活。心中有阳光,眼中就有阳光,要把和学生相处看做是一件美好的事,而不仅仅是一项任务,要融入学生当中,把工作当做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煎熬。只有心中充满阳光的教师才会以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心态工作,才会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
  (三)优秀的教师有耐心
  一个人的成长,要很多年,教师要有树人的耐心,在平静中等待学生是一个慢的过程,欲速则不达,不要急于求成,要静等学生的变化,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成长、变化。
  假如一个老师连基本的耐心倾听的素质都没有的话,那么学生的表现可想而知。教师应该懂得,耐心不是浪费时间,只要运用恰当,不但对学生的文化成绩有提高,对学生身心发展也是有益的,这实际上是必要的。其实,教师职业道德的体现往往在于细节。我相信耐心不仅是对学生能力的信任,是对学生的关注,给了他们自信和对成功的期待,更为其他同学做了表率,让他们知道认真地、友好地、耐心地倾听别人说话,这也是一种修养。教师的耐心引导,往往能让学生更自信、勇敢地把答案说出来,有时候并不是他们不知道,而是不想说,不敢说,等一等,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不经意”地鼓励
  语文这一学科要求老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要素就是老师对学生的鼓励。
  有时候,即便很简单的问题,还是那几个人举手,为什么呢?因为很多同学缺少了学习的动力,没有了学习的兴趣,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课堂上就应该鼓励激发这种动力,让他们尝试自己去回答,把机会留给所有的学生,而不是一部分人。
  现代教学课堂离不开老师的鼓励,尤其在初中学阶段表现得尤为重要。这一时期学生的自尊心非常敏感、脆弱,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因此,老师在表扬学生时应当出自内心、真心而为,实实在在地给学生鼓励,给学生鞭策,使学生明白所应努力的方向。
  (五)好的习惯来自学生时代
  强化过程,淡化结果,这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基础教育重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不要以结果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重在学习的过程,做事的过程。试想一个人他的行为习惯好了,肯定会在感兴趣的方面取得良好的成绩,良好的习惯一经养成,以后的学习肯定会受益匪浅。
  好的习惯来自老师细心地引导。读书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巩固的习惯,做题的习惯,写作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会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有的同学在老师领着做题时做得很好,差异也很小,自己都感到很有成就感,但单独做时,即使很简单的也不知从何答起。课堂上的接受和反应差别不大,检查时却存在天壤之别,什么原因?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漫无目的地学习。学生时期的习惯将会陪伴一生,受用无穷。
  (六)用不同标准衡量学生
  学生程度不一,基础不一,接受能力不一,作业批改、评价的标准也要因人而异,只要尺度把握得当,就能够激励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重视,有民主平等的活水,学生自然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在现实教学中一些老师只是给优生设定了评价的标准,忽视了其他同学,这样每次的回答都不能得到肯定,渐渐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缺少了前进的动力。教师对学生的衡量标准应该是多元的、有层次的,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兼顾个体差异,给每个人积极的评价,要让学生在接受中提高。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重视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关注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学生愿意上课,才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其他文献
摘 要: 通过史料的考较辨析,作者对老子的家世、职分与归隐的历史原因作了探讨分析,作为进一步研究《老子》成书的文化背景与内在动机的前提。  关键词: 老子 贵族家世 史官职分 归隐    老子其人之身世,甚至其人之有无,在民国以还的“疑古”风气盛行之际,曾经是一大公案。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简本《老子》的发现,在史料上确证了《老子》一书的早出,而其内容与今本的吻合、全书行文风格的统一,也都为今本《
摘 要: 大学生党建工作,从支部建设方面看,存在两种走向的博弈,即分与合的博弈。然而这两种走向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采用了分与合的辩证逻辑,建立了一种联合化的组织——学生党建联合会,扬两者所长,避两者所短,进行了大学生党建工作联合化的积极探索。  关键词: 大学生党建工作 联合化 分与合 辩证逻辑 学生党建联合会    一、大学生党建工作分与合的博
摘 要: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弘扬学生的自主性,着眼于学生的自主性发展,认同和接纳新人本主义教育观,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时代性教学思想理念。  关键词: 自主学习研究 理论基础 教学模式 “三结合”意义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的生活过程,是学生素质的发展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知识,自我建构能力,累积学习成功的
摘 要: 新世纪以来,基督教文化成为书写乡村时难以规避的内容。有些小说将基督教文化深度介入文本;有些小说展现新的社会背景下农民向基督教寻求精神寄托;有些小说只是将基督教作为文化背景,融入到多元宗教文化叙事中;有些小说单纯呈现基督教在乡村出现的现状。基督教文化在新农村题材小说中的表现差异,是其对小说创作者影响方式转变的结果。  关键词: 基督教 新农村题材 小说 影响  社会学研究显示,新世纪以来中
摘 要: 对读写结合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语文教学的现实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本文通过对一堂论据使用讲评课的呈现,引导学生读得深,写得准,探讨读写结合在高三作文教学中的具体实践,使读写结合更具实效性。  关键词: 高三作文教学 读写结合 论据使用 读得深 写得准  一、教学目标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学生从小学阶段开始接触母语学习,读写结合就是一个一直伴随他们学习的话题,
摘 要: 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文学教学中,不少教师对“知人论世”理解有误,致使教学效益低下。本文以《岳阳楼记》为例,指出教师应正确理解“知人论世”,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中学语文文学教学 “知人论世” 《岳阳楼记》    语文作为一门学科,自叶圣陶先生以来已有半个多世纪。如今我们天天呼吁进行教学改革,有些老师甚至连丝毫都没有变化——课堂步骤与人家出于一辙:仍然是“讲
摘 要: 《西楼记》为明末清初戏曲家袁于令的代表作,这是一部爱情主题的优秀传奇作品,它写青年才子于叔夜和名妓穆素徽情投意合,历经磨难而最终结合的动人故事。作者袁于令虽被视为“吴江派”作家,但本剧对“情”的颂扬显然和“临川派”的“至情论”有着精神上的一致。剧中塑造了一对痴的主人公,尤其是女主角穆素徽,虽身为下贱却自尊自强,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誓死不向恶势力低头,表现出对爱情的执着和可贵的女性的“自我
摘 要: 海子有大量诗作直接从《圣经》取材,无论在外在形式还是在内在精神上都与基督教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基督教文化视角探究海子诗歌文本,解读海子诗歌与基督教文化的精神“暗合”与“共鸣”,旨在为全球化视野下的海子诗歌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路径与启示。  关键词: 海子 基督教文化 诗学理念  骆一禾曾说过,“海子不仅是一位中国诗人,而且是一位有世界眼光的诗人。”海子在吸收东方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融入了
摘 要: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人文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写作在内的多方面的能力。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但是许多学生自感作文无材料可写、无方法可循、无兴趣写作。老师要进行写作指导,提高写作质量,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写作教学 现状分析 指导措施    作文是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有明确的要
摘 要: 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是浙江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浙江省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又一新举措。湖州市教育局、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和全市八所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联手,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以自学考试为平台,以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为模式,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并且具备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文章针对湖州中高职自考衔接教育师资队伍的现状,提出了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