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对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一直是全社会的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河北省作为高等教育大省,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背景下,分析河北省高校困难毕业生群体的现状与成因,探寻构建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家庭共同参与的就业支持体系,形成就业援助的合力,帮助河北省高校困难毕业生群体实现就业。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 河北省 高校困难毕业生 就业援助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百姓的幸福、社会的稳定。促进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就业问题更是重中之重,近些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让全社会广为关注,而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更应该是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不仅关系着广大困难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也关系着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河北省高校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和帮扶工作是建设“和谐河北”“美丽河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北省的民生工程。本文所提到的高校困难毕业生主要包括家庭经济困难生、在校学业困难毕业生、专业不适合市场需求的毕业生、生理或者心理困难毕业、女大学毕业生等等。就业援助就是有意愿就业但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通过党和政府各项促进就业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社会就业服务等相关部门的的就业指导和具体帮扶,帮助高校毕业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实现就业。简单概括就是国家、社会、高校、家庭利用有关政策和措施帮助有就业意愿的困难毕业生实现就业。
2016 年河北省高校应届毕业生有 35.8 万人,已经是连续四年超过35万,2017年河北省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34.3万,虽然比前人数减少1万多人,但由于受当前经济下行和化解过剩产能、保护环境等因素影响,河北省实体经济和产业吸纳就业能力总体上是偏弱,加上往年还没有就业的毕业生,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依然很大。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为了推动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特别是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本文试图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我省经济、文化等方面带来的深远影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积极探索河北省高校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支持体系,特别是针对政府、高校、社会和单位、毕业生个人和家庭提出好的思路和路径,以期帮助河北省高校困难毕业生实现就业。
一、强化政府宏观调控服务功能,健全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的政策支持
经济只要保持适度的快速发展,才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政府应当在发展经济中解决就业问题。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政府应当发展第三产业为基础的具有增长潜力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在结构调整,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中,积极拓展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领域。同时要建立鼓励支持大学生到基层、中小企业、边远地区就业的激励政策,通过完善政策,严格落实政策,营造一个广大毕业生特别是困难毕业生下得去、基层和企业单位留得住的环境,为促进困难毕业生就业搭建良好的平台。为高校困难毕业生就业做好服务工作,完善各地人才市场机构的就业服务,为毕业生提供就业训练、公益岗位、失业保险、求职补贴、失业登记等多方面服务。通过现代化网络新媒体、特别是移动客户端发布权威的精准就业信息,开展网络招聘等。加强分类指导,想方设法增加困难毕业生培训学习的机会,大力支持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有意愿创业的困难毕业生进行全方位的创业培训和服务工作。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维护高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加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诚信教育。
二、加大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健全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的组织支持
高校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河北是高等教育大省,但是属于“211”“985”院校的非常少,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更需要学校按照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不断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提升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要利用这一契机为毕业生特别是困难毕业生就业制定相应政策,搭建有效平台,为大学生就业服好务。首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编制招生计划,优化专业和课程设置,避免培养的毕业生数量过剩,水平不高,产生因为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的困难毕业生。其次,加大实践型应用人才的培养,不仅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更注重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加大大学生实习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力,避免产生因应用能力差而无法胜任岗位的困难毕业生。再次,尽早使学生完成向职业人的转变,将职业指导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
三、严格规范企业单位的用人观,健全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的社会支持
高校培养的毕业生能否就业,不光与毕业生的能力、择业观有关系,也与用人单位的用人观有直接的关联,甚至用人单位是否留得住,是否做到人尽其才,充分发挥毕业生的积极性,直接取决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用人观。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河北省的企业等用人单位的无论在待遇还是工作环境上相对于京津地区都不占有优势。因此,企业等用人单位应该担当起社会责任,在招聘高校毕业生时不应设有非智力壁垒,不能因为社会的偏见、片面追求经济利益、钻法律缺失的空子,存在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的现象,更不应该存在社会关系歧视、地域歧视、形象歧视、教育背景歧视、健康歧视、工作经历歧视等。同时,企业等用人单位对录用的高校毕业生应当同工同酬,不得因性别、年龄、身体状况、户籍等原因设置不同的薪酬标准。用人单位应当向高校毕业生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因就业歧视产生就业困难毕业生。
四、帮助子女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健全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的家庭支持
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什么样的工作是一份满意合适的工作,他的评判标准不仅受到社会、学校、周边环境的影响,还与家庭环境和家庭经济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和择业观念必然受到家长的价值取向的影响。河北省高校大学生中农村生源占有比例较大,父母对子女正确择业观的帮助不如京津地区。鉴于此,首先,家长应当帮助子女,特别是存在就業困难的毕业生树立自信心;其次,家长应当尊重、支持子女选择基层、中小企业、边远地区就业,支持子女干成事业;再次,家长应杜绝大包大揽,让子女在求职过程中形成依赖心理,影响高校毕业生独立求职,产生等、靠、要的思想,降低主动找工作的积极性。
总之,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河北省高校要高度重视困难毕业生群体的就业帮扶和援助工作。继续围绕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家庭寻找针对困难毕业生职业指导和帮扶的新方法、新途径,形成就业援助的支持体系,以提升他们的就业信心和就业竞争力,尽早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刘芳.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联动机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2]王骁.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视角下的河北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J].职业时空.2016年8月.
[3]张泰,陈辉,贾培佩.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机制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年4月.
[4]和旭然:2016年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3%,河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网http://bys.hbrc.com.cn/CMS/Article/2895.html,2017-02-03.
[5]郭凯:明年2017年河北高校毕业生达34.3万人 “就业季”仍不乐观,河北新闻网http://hebei.hebnews.cn/2016-12/02/content_6115482.htm,2016-12-02.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 河北省 高校困难毕业生 就业援助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百姓的幸福、社会的稳定。促进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就业问题更是重中之重,近些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让全社会广为关注,而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更应该是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不仅关系着广大困难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也关系着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河北省高校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和帮扶工作是建设“和谐河北”“美丽河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北省的民生工程。本文所提到的高校困难毕业生主要包括家庭经济困难生、在校学业困难毕业生、专业不适合市场需求的毕业生、生理或者心理困难毕业、女大学毕业生等等。就业援助就是有意愿就业但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通过党和政府各项促进就业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社会就业服务等相关部门的的就业指导和具体帮扶,帮助高校毕业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实现就业。简单概括就是国家、社会、高校、家庭利用有关政策和措施帮助有就业意愿的困难毕业生实现就业。
2016 年河北省高校应届毕业生有 35.8 万人,已经是连续四年超过35万,2017年河北省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34.3万,虽然比前人数减少1万多人,但由于受当前经济下行和化解过剩产能、保护环境等因素影响,河北省实体经济和产业吸纳就业能力总体上是偏弱,加上往年还没有就业的毕业生,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依然很大。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为了推动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特别是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本文试图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我省经济、文化等方面带来的深远影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积极探索河北省高校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支持体系,特别是针对政府、高校、社会和单位、毕业生个人和家庭提出好的思路和路径,以期帮助河北省高校困难毕业生实现就业。
一、强化政府宏观调控服务功能,健全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的政策支持
经济只要保持适度的快速发展,才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政府应当在发展经济中解决就业问题。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政府应当发展第三产业为基础的具有增长潜力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在结构调整,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中,积极拓展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领域。同时要建立鼓励支持大学生到基层、中小企业、边远地区就业的激励政策,通过完善政策,严格落实政策,营造一个广大毕业生特别是困难毕业生下得去、基层和企业单位留得住的环境,为促进困难毕业生就业搭建良好的平台。为高校困难毕业生就业做好服务工作,完善各地人才市场机构的就业服务,为毕业生提供就业训练、公益岗位、失业保险、求职补贴、失业登记等多方面服务。通过现代化网络新媒体、特别是移动客户端发布权威的精准就业信息,开展网络招聘等。加强分类指导,想方设法增加困难毕业生培训学习的机会,大力支持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有意愿创业的困难毕业生进行全方位的创业培训和服务工作。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维护高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加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诚信教育。
二、加大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健全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的组织支持
高校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河北是高等教育大省,但是属于“211”“985”院校的非常少,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更需要学校按照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不断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提升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要利用这一契机为毕业生特别是困难毕业生就业制定相应政策,搭建有效平台,为大学生就业服好务。首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编制招生计划,优化专业和课程设置,避免培养的毕业生数量过剩,水平不高,产生因为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的困难毕业生。其次,加大实践型应用人才的培养,不仅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更注重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加大大学生实习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力,避免产生因应用能力差而无法胜任岗位的困难毕业生。再次,尽早使学生完成向职业人的转变,将职业指导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
三、严格规范企业单位的用人观,健全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的社会支持
高校培养的毕业生能否就业,不光与毕业生的能力、择业观有关系,也与用人单位的用人观有直接的关联,甚至用人单位是否留得住,是否做到人尽其才,充分发挥毕业生的积极性,直接取决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用人观。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河北省的企业等用人单位的无论在待遇还是工作环境上相对于京津地区都不占有优势。因此,企业等用人单位应该担当起社会责任,在招聘高校毕业生时不应设有非智力壁垒,不能因为社会的偏见、片面追求经济利益、钻法律缺失的空子,存在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的现象,更不应该存在社会关系歧视、地域歧视、形象歧视、教育背景歧视、健康歧视、工作经历歧视等。同时,企业等用人单位对录用的高校毕业生应当同工同酬,不得因性别、年龄、身体状况、户籍等原因设置不同的薪酬标准。用人单位应当向高校毕业生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因就业歧视产生就业困难毕业生。
四、帮助子女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健全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的家庭支持
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什么样的工作是一份满意合适的工作,他的评判标准不仅受到社会、学校、周边环境的影响,还与家庭环境和家庭经济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和择业观念必然受到家长的价值取向的影响。河北省高校大学生中农村生源占有比例较大,父母对子女正确择业观的帮助不如京津地区。鉴于此,首先,家长应当帮助子女,特别是存在就業困难的毕业生树立自信心;其次,家长应当尊重、支持子女选择基层、中小企业、边远地区就业,支持子女干成事业;再次,家长应杜绝大包大揽,让子女在求职过程中形成依赖心理,影响高校毕业生独立求职,产生等、靠、要的思想,降低主动找工作的积极性。
总之,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河北省高校要高度重视困难毕业生群体的就业帮扶和援助工作。继续围绕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家庭寻找针对困难毕业生职业指导和帮扶的新方法、新途径,形成就业援助的支持体系,以提升他们的就业信心和就业竞争力,尽早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刘芳.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联动机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2]王骁.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视角下的河北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J].职业时空.2016年8月.
[3]张泰,陈辉,贾培佩.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机制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年4月.
[4]和旭然:2016年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3%,河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网http://bys.hbrc.com.cn/CMS/Article/2895.html,2017-02-03.
[5]郭凯:明年2017年河北高校毕业生达34.3万人 “就业季”仍不乐观,河北新闻网http://hebei.hebnews.cn/2016-12/02/content_6115482.htm,2016-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