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体能素质的优劣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且与国家复兴事业的开展密切相关。鉴于当代大学生体能素质不断下降的情况,大学院校要提高大学生的体能素质,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基于此,文章就大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素质的培养途径展开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体能素质。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学生体能素质;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4-0244-01
引言
体能素质是指学生个体天生具有的某些生理解剖特性和通过后天学习与实践培养起来的身体综合能力。体能素质是其他素质培养的物质前提,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增强综合国力和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大学生的体能素质关系着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昌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学生的体能素质却有所下降。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体能素质和终身体育能力。
1 大学学生体能素质不达标的原因
1.1 大学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
大学对体育教学重视不足,体育教学的相关规章制度存在缺陷,特别是受到高中阶段不重视体育教学情况的影响,学生进入大学后体能素质普遍较低,且有不断下滑的趋势。另外,在不健全的体育规章制度的影响下,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是困难重重。
1.2 大学生缺乏锻炼意识,未能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价值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缺乏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兴趣,因此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度不高。研究发现,男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参与积极性要优于女性学生。另外很多学生虽然知道体育锻炼的正确方法,但是却缺乏对体育锻炼可以提升体能的正确意识,因此导致很多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缺乏,虽然参加了各种社团进行体育锻炼,但只有少数学生了解这是增强体能的重要手段。
随着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大学生大多只重视智力的发展,而忽略了体质的改善,很多学生都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意识,未能认识到只有体质提高了才能有效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未能意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导致其身体素质不断下降。
1.3 体育选项教学模式单一
大学体育选项教学模式十分单一,仅重视个别几个体育教学项目,很多学校都是只重视理论教学与运动項目的技术教学,并且学生确定学习某一项目后,就只能单一的学习该项目,无法更换其他项目。因此,学生便喜欢选择轻松的、容易考过的项目,从而忽视了项目对体能素质训练的重要性,最终导致学生的体能素质无法提升。
1.4 大学校园缺乏相应的体育配套设施
近年来,各大高校不断增加招生数量,使得校内体育锻炼设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此外,高校对体育场馆的维护、建设还没有足够的重视,很多硬件设施老化后不进行维修、更换,这严重影响了学生正常的体育锻炼。
2 大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能素质的途径
2.1 加强理论教育
a教师要积极向学生阐释体能训练对身体素质的重要性以及身体素质对高质量生活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明白,身体是自己的,锻炼身体是对自己的未来负责。b教师要教授学生体能训练的一般原则,学生只有了解了体能训练的一般原则,才能增加体能训练的科学性,不仅可以提高体能训练的效益,也有助于降低运动伤害事故。体能训练的一般原则包括动作先易后难、负荷先小后大、先有氧后无氧、先热身后训练、恢复也是训练。在实践中,一般做法是:先练习简易的动作,后训练复杂的动作;先练习负荷小的动作,后练习负荷大的动作;先提高有氧基础,再提高无氧能力;先进行灵敏柔韧的热身,再进行速度、力量、耐力方面的训练;体能训练后应针对性地进行放松练习。c教师要向学生灌输主动体能训练的意识,促其形成终身体育习惯。
2.2 提高体能训练的科学性
a高校要加强对专业体能训练师资的培养。这意味着各体育院校、师范院校在培养体育师资时,需要开设体能训练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提高师资对体能训练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师资对体能训练发展新理念的了解,掌握医疗保健、测量评价和计划制订在体能训练中的运用。与此同时,各高校还要加强在职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大学生的体能训练主要是在体育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下进行的,体育教师在大学生体能训练过程中肩负着主导作用,要提高体能训练的科学性,体育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的体能训练知识,而专业的体能训练知识的获得有赖于专业学习、自我钻研和职后培训。b教师应合理利用资源,积极优化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训练质量。大学生的体能水平参差不齐,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能训练时,需要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应在教学内容、负荷强度和要求方面有所区别。在体能训练过程中,遇到场地器材受限时,可进行分组轮换,最大限度地发挥训练资源的效能。c高校要尽可能地为大学生的体能训练提供物质保障。既包括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也包括体育训练监控、分析、建议、指导等软件配套,还包括开设社团活动等体育氛围营造等。总之,要提高体能训练的科学性,教学、训练、科研的融合是关键。
2.3 加大高校体育经费的投入,搞好体育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
首先,高校体育部门要科学安排和合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些活动场所,还要多开辟空闲场地。其次,要转变观念,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和合理规划,加强学校体育设施与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再次,要多向学生免费开放学校的体育设施,同时体育教师业应加强对课余体育锻炼的监督和指导。
结语
总之,培养大学生体能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求的各项体育能力,能为终身体育打下堅实的基础。高校只有坚持教育部门制定的体育教学方针、完善体育教学方法、增加体育教学建设经费等,才能够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体能素质。
参考文献
[1] 郑玲玲.浅谈大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素质的培养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3,15:138.
[2] 费薇娜.大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素质培养途径管窥[J].才智,2014,27:105.
[3] 刘志峰.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6:254.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学生体能素质;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4-0244-01
引言
体能素质是指学生个体天生具有的某些生理解剖特性和通过后天学习与实践培养起来的身体综合能力。体能素质是其他素质培养的物质前提,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增强综合国力和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大学生的体能素质关系着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昌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学生的体能素质却有所下降。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体能素质和终身体育能力。
1 大学学生体能素质不达标的原因
1.1 大学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
大学对体育教学重视不足,体育教学的相关规章制度存在缺陷,特别是受到高中阶段不重视体育教学情况的影响,学生进入大学后体能素质普遍较低,且有不断下滑的趋势。另外,在不健全的体育规章制度的影响下,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是困难重重。
1.2 大学生缺乏锻炼意识,未能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价值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缺乏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兴趣,因此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度不高。研究发现,男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参与积极性要优于女性学生。另外很多学生虽然知道体育锻炼的正确方法,但是却缺乏对体育锻炼可以提升体能的正确意识,因此导致很多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缺乏,虽然参加了各种社团进行体育锻炼,但只有少数学生了解这是增强体能的重要手段。
随着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大学生大多只重视智力的发展,而忽略了体质的改善,很多学生都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意识,未能认识到只有体质提高了才能有效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未能意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导致其身体素质不断下降。
1.3 体育选项教学模式单一
大学体育选项教学模式十分单一,仅重视个别几个体育教学项目,很多学校都是只重视理论教学与运动項目的技术教学,并且学生确定学习某一项目后,就只能单一的学习该项目,无法更换其他项目。因此,学生便喜欢选择轻松的、容易考过的项目,从而忽视了项目对体能素质训练的重要性,最终导致学生的体能素质无法提升。
1.4 大学校园缺乏相应的体育配套设施
近年来,各大高校不断增加招生数量,使得校内体育锻炼设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此外,高校对体育场馆的维护、建设还没有足够的重视,很多硬件设施老化后不进行维修、更换,这严重影响了学生正常的体育锻炼。
2 大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能素质的途径
2.1 加强理论教育
a教师要积极向学生阐释体能训练对身体素质的重要性以及身体素质对高质量生活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明白,身体是自己的,锻炼身体是对自己的未来负责。b教师要教授学生体能训练的一般原则,学生只有了解了体能训练的一般原则,才能增加体能训练的科学性,不仅可以提高体能训练的效益,也有助于降低运动伤害事故。体能训练的一般原则包括动作先易后难、负荷先小后大、先有氧后无氧、先热身后训练、恢复也是训练。在实践中,一般做法是:先练习简易的动作,后训练复杂的动作;先练习负荷小的动作,后练习负荷大的动作;先提高有氧基础,再提高无氧能力;先进行灵敏柔韧的热身,再进行速度、力量、耐力方面的训练;体能训练后应针对性地进行放松练习。c教师要向学生灌输主动体能训练的意识,促其形成终身体育习惯。
2.2 提高体能训练的科学性
a高校要加强对专业体能训练师资的培养。这意味着各体育院校、师范院校在培养体育师资时,需要开设体能训练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提高师资对体能训练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师资对体能训练发展新理念的了解,掌握医疗保健、测量评价和计划制订在体能训练中的运用。与此同时,各高校还要加强在职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大学生的体能训练主要是在体育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下进行的,体育教师在大学生体能训练过程中肩负着主导作用,要提高体能训练的科学性,体育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的体能训练知识,而专业的体能训练知识的获得有赖于专业学习、自我钻研和职后培训。b教师应合理利用资源,积极优化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训练质量。大学生的体能水平参差不齐,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能训练时,需要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应在教学内容、负荷强度和要求方面有所区别。在体能训练过程中,遇到场地器材受限时,可进行分组轮换,最大限度地发挥训练资源的效能。c高校要尽可能地为大学生的体能训练提供物质保障。既包括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也包括体育训练监控、分析、建议、指导等软件配套,还包括开设社团活动等体育氛围营造等。总之,要提高体能训练的科学性,教学、训练、科研的融合是关键。
2.3 加大高校体育经费的投入,搞好体育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
首先,高校体育部门要科学安排和合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些活动场所,还要多开辟空闲场地。其次,要转变观念,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和合理规划,加强学校体育设施与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再次,要多向学生免费开放学校的体育设施,同时体育教师业应加强对课余体育锻炼的监督和指导。
结语
总之,培养大学生体能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求的各项体育能力,能为终身体育打下堅实的基础。高校只有坚持教育部门制定的体育教学方针、完善体育教学方法、增加体育教学建设经费等,才能够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体能素质。
参考文献
[1] 郑玲玲.浅谈大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素质的培养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3,15:138.
[2] 费薇娜.大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素质培养途径管窥[J].才智,2014,27:105.
[3] 刘志峰.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6: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