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师要熟悉各种各样的课型,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课堂教学中,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 因此,创设良好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知“圆”,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几只猴子骑着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轮子的自行车赛跑的情境. 开始前让学生猜测,谁跑得快,然后多媒体演示赛跑过程. 结束时,问学生为什么骑圆形轮子的猴子跑第一,让学生弄清自行车的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道理,让他们感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自行产生一种探索兴趣,萌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形成内在动机.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传统的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现代的教学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捕捉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 学生在课堂上想什么、说什么、探索到什么、体验到什么等成了课堂评价的重点. 笔者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做书上的练习,一生突然大声说:“有一只鸽子的信送不出去. ”笔者微笑着询问是哪一只,其他小朋友争先恐后地回答:“15-9. ”在老师留给学生的广阔的活动空间中,他们自己发现了多余的条件,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设想当时笔者如果对贸然出现的声音立即批评,不仅使那名学生的思维停顿,连其他孩子的学习热情都会受到影响. 蔡林森说:“概念、定律、道理由教师嘴里讲出来就不值钱了,一定要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 ”
三、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动手实践
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率,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式,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 在此,我们特别强调会做,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 通过实践,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镜面对称的特点”时,可以让学生自带一面小镜子. 首先让学生照一照身边的物体、数字、人在镜子里的成像,这时会有学生发现:“镜子里的数字倒了.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疑问继续追问:“怎么样倒了?是上下倒了还是左右倒了?”这样一步一步地引导就可以让学生很容易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 其次,让学生在课后看镜子里的数字或时间,运用两次镜子的成像将原像还原. 这样的动手实践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新知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科学组织游戏,快乐学习数学
德国教育家非拉·费·毕尔肯比尔说过:“为了孩子们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要让孩子游戏般地学到东西,要使学习过程重新成为一个有趣的、令人着迷的经历,而且要为孩子创造成功的经历. ”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数学游戏因其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能引起学生新奇、有趣的学习,经历体验,促使多种感官投入学习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
如在执教“可能性的大小”时,课一开始就创设“摸球游戏”的情境. 教师出示一个不透明的袋子,告诉学生里面装着黄白两种颜色的球(预先放好7个白球,2个黄球,但学生不知道),猜一猜从中随意摸出1个球会摸到什么颜色的. 接着随机请几名学生摸球,并把摸到球的颜色告诉全体同学. 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大家摸出白球的次数比黄球的次数多呢?”摸球游戏,直奔主题,学生通过初次摸球活动,产生“为什么摸出的白球次数比黄球次数多”的疑问,疑问必然促进思考. 在学生的求知欲望被点燃之后,教师又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摸球游戏,通过再次摸球活动,学生感悟到:摸到黄球或白球的可能性大小与袋子里两种球的数量多少有关,数量多的摸到的可能性大,数量少的摸到的可能性小. 分组游戏活动让每名学生都经历猜想、操作、探索、讨论、判断、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这样,学生对概率知识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五、营造民主化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对教育评价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视,课堂效率的提高与它有密切的正相关. 和谐的教学评价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成就感,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 在课堂上我们都会使用评价. 从评价主体上看,分为师生、生生、生师评价;从评价手段上看,有口头语言和称赞的目光、亲切的微笑等体态语言. 如“你的想法很独特,大家可以来讨论一下”. 假如学生提出的问题果真有价值,老师应该马上肯定:“你的问题很有价值,老师很重视. ”条件许可的话,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来探讨. 有效的评价既能指明优缺点,又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力量. 有时,我们会在课堂上听到“好的”、“不错”这样的评价. 对教师来说简单了,可对于学生而言缺乏针对性,甚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习主动性减弱. 为了引导学生评价他人,有些老师会说:“你认为他说的怎样?”笔者认为学生的自我评价环节在课堂中比较单薄,老师可以让它厚实一些. 如“你对自己的发现怎样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从而對自己在知识与技能、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足能及时发现并做出不断的调整.
总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 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课堂教学中,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 因此,创设良好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知“圆”,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几只猴子骑着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轮子的自行车赛跑的情境. 开始前让学生猜测,谁跑得快,然后多媒体演示赛跑过程. 结束时,问学生为什么骑圆形轮子的猴子跑第一,让学生弄清自行车的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道理,让他们感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自行产生一种探索兴趣,萌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形成内在动机.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传统的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现代的教学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捕捉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 学生在课堂上想什么、说什么、探索到什么、体验到什么等成了课堂评价的重点. 笔者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做书上的练习,一生突然大声说:“有一只鸽子的信送不出去. ”笔者微笑着询问是哪一只,其他小朋友争先恐后地回答:“15-9. ”在老师留给学生的广阔的活动空间中,他们自己发现了多余的条件,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设想当时笔者如果对贸然出现的声音立即批评,不仅使那名学生的思维停顿,连其他孩子的学习热情都会受到影响. 蔡林森说:“概念、定律、道理由教师嘴里讲出来就不值钱了,一定要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 ”
三、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动手实践
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率,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式,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 在此,我们特别强调会做,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 通过实践,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镜面对称的特点”时,可以让学生自带一面小镜子. 首先让学生照一照身边的物体、数字、人在镜子里的成像,这时会有学生发现:“镜子里的数字倒了.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疑问继续追问:“怎么样倒了?是上下倒了还是左右倒了?”这样一步一步地引导就可以让学生很容易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 其次,让学生在课后看镜子里的数字或时间,运用两次镜子的成像将原像还原. 这样的动手实践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新知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科学组织游戏,快乐学习数学
德国教育家非拉·费·毕尔肯比尔说过:“为了孩子们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要让孩子游戏般地学到东西,要使学习过程重新成为一个有趣的、令人着迷的经历,而且要为孩子创造成功的经历. ”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数学游戏因其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能引起学生新奇、有趣的学习,经历体验,促使多种感官投入学习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
如在执教“可能性的大小”时,课一开始就创设“摸球游戏”的情境. 教师出示一个不透明的袋子,告诉学生里面装着黄白两种颜色的球(预先放好7个白球,2个黄球,但学生不知道),猜一猜从中随意摸出1个球会摸到什么颜色的. 接着随机请几名学生摸球,并把摸到球的颜色告诉全体同学. 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大家摸出白球的次数比黄球的次数多呢?”摸球游戏,直奔主题,学生通过初次摸球活动,产生“为什么摸出的白球次数比黄球次数多”的疑问,疑问必然促进思考. 在学生的求知欲望被点燃之后,教师又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摸球游戏,通过再次摸球活动,学生感悟到:摸到黄球或白球的可能性大小与袋子里两种球的数量多少有关,数量多的摸到的可能性大,数量少的摸到的可能性小. 分组游戏活动让每名学生都经历猜想、操作、探索、讨论、判断、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这样,学生对概率知识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五、营造民主化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对教育评价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视,课堂效率的提高与它有密切的正相关. 和谐的教学评价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成就感,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 在课堂上我们都会使用评价. 从评价主体上看,分为师生、生生、生师评价;从评价手段上看,有口头语言和称赞的目光、亲切的微笑等体态语言. 如“你的想法很独特,大家可以来讨论一下”. 假如学生提出的问题果真有价值,老师应该马上肯定:“你的问题很有价值,老师很重视. ”条件许可的话,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来探讨. 有效的评价既能指明优缺点,又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力量. 有时,我们会在课堂上听到“好的”、“不错”这样的评价. 对教师来说简单了,可对于学生而言缺乏针对性,甚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习主动性减弱. 为了引导学生评价他人,有些老师会说:“你认为他说的怎样?”笔者认为学生的自我评价环节在课堂中比较单薄,老师可以让它厚实一些. 如“你对自己的发现怎样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从而對自己在知识与技能、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足能及时发现并做出不断的调整.
总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 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