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中央组织部有关处室推荐,记者前往烟台市了解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探索实践。看过胶东红色革命历史展览后,找到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何能在这里先行一步的答案。
建党之前,这里就有李大钊发起组织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员。1921年党的一大召开后,我们党就在这里开展了党团活动。当年秋,党的早期领导人邓中夏、王荷波受中共中央委派到烟台了解情况,介绍烟台海军学校学生郭寿生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建立起直属中共中央领导的胶东第一个党组织。胶东这块红色的土地,成长起一大批共和国的高级将领,培育出“南京路上好八连” “塔山英雄团”等英雄团体和杨子荣等著名战斗英雄。
红色的土地,红色的文化,让这里的党组织和党员在新的形势下居安思危,忧党忧民并敢为人先。
不甘于现状,主动探索建立机制
2009年的一次调研,让这里的党组织清楚地认识到全市基层党建和群众工作遇到的新问题。
问题一:直接联系群众的党组织和党员数量不够,基层党的力量有减弱趋势。
当时,全市共有党员52.3万名,其中机关党员2.83万名,占干部总数的91.1%,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占干部职工总数的38.4%,农村、城市社区和“两新”组织党员占本领域成员的比例分别为6.5%、4.8%、4.6%,党员在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农民和工人等不同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呈“倒金字塔”状。由于党员力量的这种失衡分布,直接导致党在基层组织覆盖面不够,凝聚力和影响力不足。
问题二:大量党员聚集在机关和事业单位,面向基层联系服务群众作用发挥不够。2009年,该市对1500名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在职党员进行抽样调查,90%以上的党员愿意在业余时间为群众做些事情,70%以上的党员愿意到社区或企业发挥作用,但由于缺少组织和载体,实际坚持参加基层活动的不到三分之一。
问题三:由于缺乏制度化平台,城市社区党组织难以对驻社区党员进行有效组织和动员。烟台市牟平区快活岭社区党总支书记周百宁曾这样向上级汇报:“尽管有1442名机关党员工作、生活在我们社区,但是缺乏有效载体,光靠社区4名工作人员很难组织这些党员参加社区工作。”
为破解这些问题,烟台市委先在芝罘区和三站市场进行试点,探索构建党员“双管双责”机制,让党员在接受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管理的同时,也要接受登记活动党支部的管理,党员有了履行岗位工作和群众工作的双重职责。这种机制构建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制度化平台,让广大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能更便利、更直接地密切联系群众、亲身为群众服务。
回想起当初的工作,烟台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高君勃谈道:“虽然我们这个城市经济比较发达,社会和谐稳定,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比较高,但党的组织和党员脱离群众的倾向已经显现,不去主动破解这些问题,就必然存在脱离群众的危险。”
不造势作秀,及时回应群众的各种需求
翻看该市芝罘区东山街道党工委重点为民服务项目完成情况的材料,让记者的心情不能平静。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凭空想象而自我设计出来的吗?这本资料记载的事实告诉人们,社会上确实有许多积压在人民群众心中的苦事、难事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东山街道新平街38至40号楼建于20世纪80年代,共有50多户居民。由于路面压力大等原因导致主下水管破裂,经常从地下溢出污水流到一楼。党员“双管双责”工作开展后,到这个社区报到的党员—区住建局主要领导了解到这种情况后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专人现场勘查。工程历时仅5天,更换主渠道近千米。维修之后,居住在这里的群众高兴地逢人便说:“家中再不渗污水了,多年的难题终于解决了……”。一句“群众还特意送来一面锦旗”的铅字,赫然印刷在雪白的纸上。也许,每一位翻看这本材料的人都会感到,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多么的重要,它承担着人民群众多少殷切的希望和厚重的委托啊!
烟台是个老城市,过去一有路面塌陷和墙体倒塌出现,就成了社区干部们最堵心的事。他们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联系多个部门才能解决。在毓璜顶街道大海阳社区,党总支书记冷晓燕带着记者到社区内的几个活动室参观,她一边走一边欢快地指着路边画着“二十四孝”、“科普知识”等宣传图片的围墙说:“这些围墙过去都是一截一截的断墙,在这里活动的党员把墙修好后,还把墙面都装饰起来。”
大量事实说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是空穴来风。广大机关和事业单位党员干部深入到群众之中,就会亲身感受到群众的疾苦,就会及时回应群众所关心、所期盼的各种需求。我们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会根深蒂固地融入每个党员的血液中、脑海里。
不大轰大嗡,细致入微做好组织工作
自从党员“双管双责”工作开展以来,党的组织和党员给当地群众办的好事说不完道不尽。我们在对这种让党焕发活力的组织形式大加赞美之时,是否还应该深入思考那些看不见的组织工作呢?
一个烟台市芝罘区就组织210多个市区直机关事业单位和中央、省属驻烟单位的1.3万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登记,让党员沉到基层,直接进楼入户,实地摸民情,探民意,解民忧,实现了群众诉求直通直达,党员服务群众到底到边。
芝罘区把党员的作用发挥得充分到位。通过开展“进千楼,访万户”大走访活动和开通民情邮箱、民情热线等有效形式,集中听取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事项,摸清摸透区域内重点问题。经过几年探索,相继建立了“民情网格项目服务”工作法,“四级联动”为民服务项目分解交办机制。
通过对党员资源的有效整合,该区启动了“才智首善·和谐芝罘”党员人才服务基层工程,设立“杏林送暖”、“杏坛传香”、“艺苑献萃”、“科普启明”、“司法惠民”、“社工筑情”6个专项服务项目,统筹调配医生、教师、法官、律师和文艺骨干等,成立党员专家服务团,先后组织专项服务活动2200场次,为群众解决健康查体、子女教育、法律维权等问题4500多件次,形成了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设计组织这些活动的芝罘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姚云喜对记者谈道,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是党组织对群众的恩赐,而是服从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个长远大计的真实行动,找到了不犯脱离群众错误的路子。开展活动切忌大轰大嗡地大折腾、大搞形式主义,而是要从服务群众的小事做起。党员要自觉服从这种制度安排,不求天天相见,只求实实在在,活动不在多,每个季度能深入群众一次,每年能办一两件实事,坚持长远,久久为功。
为了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搞得深入扎实,该市芝罘区在加大投入、强化保障、力求长效上实实在在地做了几件事。一是按照“每年每名报到党员50元”的标准给予社区专项补助。二是推进落实29处1.6万多平方米社区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先后打造“健康工作室”、“法律工作室”等特色功能室120多个。同时,组织部门认真兑现“提拔干部要征求社区意见”的承诺,用多种措施鼓励党员到社区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建党之前,这里就有李大钊发起组织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员。1921年党的一大召开后,我们党就在这里开展了党团活动。当年秋,党的早期领导人邓中夏、王荷波受中共中央委派到烟台了解情况,介绍烟台海军学校学生郭寿生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建立起直属中共中央领导的胶东第一个党组织。胶东这块红色的土地,成长起一大批共和国的高级将领,培育出“南京路上好八连” “塔山英雄团”等英雄团体和杨子荣等著名战斗英雄。
红色的土地,红色的文化,让这里的党组织和党员在新的形势下居安思危,忧党忧民并敢为人先。
不甘于现状,主动探索建立机制
2009年的一次调研,让这里的党组织清楚地认识到全市基层党建和群众工作遇到的新问题。
问题一:直接联系群众的党组织和党员数量不够,基层党的力量有减弱趋势。
当时,全市共有党员52.3万名,其中机关党员2.83万名,占干部总数的91.1%,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占干部职工总数的38.4%,农村、城市社区和“两新”组织党员占本领域成员的比例分别为6.5%、4.8%、4.6%,党员在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农民和工人等不同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呈“倒金字塔”状。由于党员力量的这种失衡分布,直接导致党在基层组织覆盖面不够,凝聚力和影响力不足。
问题二:大量党员聚集在机关和事业单位,面向基层联系服务群众作用发挥不够。2009年,该市对1500名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在职党员进行抽样调查,90%以上的党员愿意在业余时间为群众做些事情,70%以上的党员愿意到社区或企业发挥作用,但由于缺少组织和载体,实际坚持参加基层活动的不到三分之一。
问题三:由于缺乏制度化平台,城市社区党组织难以对驻社区党员进行有效组织和动员。烟台市牟平区快活岭社区党总支书记周百宁曾这样向上级汇报:“尽管有1442名机关党员工作、生活在我们社区,但是缺乏有效载体,光靠社区4名工作人员很难组织这些党员参加社区工作。”
为破解这些问题,烟台市委先在芝罘区和三站市场进行试点,探索构建党员“双管双责”机制,让党员在接受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管理的同时,也要接受登记活动党支部的管理,党员有了履行岗位工作和群众工作的双重职责。这种机制构建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制度化平台,让广大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能更便利、更直接地密切联系群众、亲身为群众服务。
回想起当初的工作,烟台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高君勃谈道:“虽然我们这个城市经济比较发达,社会和谐稳定,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比较高,但党的组织和党员脱离群众的倾向已经显现,不去主动破解这些问题,就必然存在脱离群众的危险。”
不造势作秀,及时回应群众的各种需求
翻看该市芝罘区东山街道党工委重点为民服务项目完成情况的材料,让记者的心情不能平静。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凭空想象而自我设计出来的吗?这本资料记载的事实告诉人们,社会上确实有许多积压在人民群众心中的苦事、难事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东山街道新平街38至40号楼建于20世纪80年代,共有50多户居民。由于路面压力大等原因导致主下水管破裂,经常从地下溢出污水流到一楼。党员“双管双责”工作开展后,到这个社区报到的党员—区住建局主要领导了解到这种情况后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专人现场勘查。工程历时仅5天,更换主渠道近千米。维修之后,居住在这里的群众高兴地逢人便说:“家中再不渗污水了,多年的难题终于解决了……”。一句“群众还特意送来一面锦旗”的铅字,赫然印刷在雪白的纸上。也许,每一位翻看这本材料的人都会感到,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多么的重要,它承担着人民群众多少殷切的希望和厚重的委托啊!
烟台是个老城市,过去一有路面塌陷和墙体倒塌出现,就成了社区干部们最堵心的事。他们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联系多个部门才能解决。在毓璜顶街道大海阳社区,党总支书记冷晓燕带着记者到社区内的几个活动室参观,她一边走一边欢快地指着路边画着“二十四孝”、“科普知识”等宣传图片的围墙说:“这些围墙过去都是一截一截的断墙,在这里活动的党员把墙修好后,还把墙面都装饰起来。”
大量事实说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是空穴来风。广大机关和事业单位党员干部深入到群众之中,就会亲身感受到群众的疾苦,就会及时回应群众所关心、所期盼的各种需求。我们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会根深蒂固地融入每个党员的血液中、脑海里。
不大轰大嗡,细致入微做好组织工作
自从党员“双管双责”工作开展以来,党的组织和党员给当地群众办的好事说不完道不尽。我们在对这种让党焕发活力的组织形式大加赞美之时,是否还应该深入思考那些看不见的组织工作呢?
一个烟台市芝罘区就组织210多个市区直机关事业单位和中央、省属驻烟单位的1.3万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登记,让党员沉到基层,直接进楼入户,实地摸民情,探民意,解民忧,实现了群众诉求直通直达,党员服务群众到底到边。
芝罘区把党员的作用发挥得充分到位。通过开展“进千楼,访万户”大走访活动和开通民情邮箱、民情热线等有效形式,集中听取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事项,摸清摸透区域内重点问题。经过几年探索,相继建立了“民情网格项目服务”工作法,“四级联动”为民服务项目分解交办机制。
通过对党员资源的有效整合,该区启动了“才智首善·和谐芝罘”党员人才服务基层工程,设立“杏林送暖”、“杏坛传香”、“艺苑献萃”、“科普启明”、“司法惠民”、“社工筑情”6个专项服务项目,统筹调配医生、教师、法官、律师和文艺骨干等,成立党员专家服务团,先后组织专项服务活动2200场次,为群众解决健康查体、子女教育、法律维权等问题4500多件次,形成了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设计组织这些活动的芝罘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姚云喜对记者谈道,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是党组织对群众的恩赐,而是服从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个长远大计的真实行动,找到了不犯脱离群众错误的路子。开展活动切忌大轰大嗡地大折腾、大搞形式主义,而是要从服务群众的小事做起。党员要自觉服从这种制度安排,不求天天相见,只求实实在在,活动不在多,每个季度能深入群众一次,每年能办一两件实事,坚持长远,久久为功。
为了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搞得深入扎实,该市芝罘区在加大投入、强化保障、力求长效上实实在在地做了几件事。一是按照“每年每名报到党员50元”的标准给予社区专项补助。二是推进落实29处1.6万多平方米社区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先后打造“健康工作室”、“法律工作室”等特色功能室120多个。同时,组织部门认真兑现“提拔干部要征求社区意见”的承诺,用多种措施鼓励党员到社区积极参加各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