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层级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自2013年10月我院护理部开展护理层级管理,对各层级护士制定岗位职责、培训计划和考核标准,开展护士层级动态管理,设立由N0-N4分层级管理模式,按不同层级护士分管不同级别的患者。比较实施前后护理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护士操作技能和对病人病情掌握程度。结果:实施层级管理后,护理质量、护士操作技能和病人病情掌握程度,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结论:实施层级管理模式优化了护理队伍结构,激发了护士的主观积极性,可以有效提高护理管理效能,保障病人安全。
关键词:探讨;层级管理;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护士分层级管理是一种符合现阶段护理工作的管理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各层级护理人员能力,体现其自身价值,更好优化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1】,满足患者更高层次的需求,全面保障护理安全,提升护理质量。分层次按职称上岗是根据护理人员的职务、职称以及业务能力等条件分为不同级别和层次的标准化管理与目标管理【2】。我院自2013年10月开展护士层级管理以来,取得一定成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开放床位550张,护理人员295名,均为女性;年龄18-53岁,平均31岁;副主任护师5名;主管护师37名,护师80名,护士173名;工龄1-5年共105名,6-10年共80名,10年以上110名;硕士生1名,本科28名,大专207名,中专59名。
1.2方法
1.2.1明确分层标准及工作职责 根据护理人员的不同等级分N0-N4级,制定层级岗位说明书,设立专科护士,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等不同层级护理岗位,给予不同的工作年限,履行不同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满足不同患者,不同疾病及病情的需要,确保护理质量。在层级管理体系中,护理人员结构形成梯队,专业分布合理,并与所实施的等级护理和专业护理相适应。每一级护士均要达到一定学历、职称完成一定工作量、夜班次数才能竞聘上一级岗位。医院合理配置护理人员,统筹部署,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随时调整护理人员的层次分配,从而保证护理质量。由于严格的岗位职责划分,使护理人员权责明确,既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又更加体现出对患者的高度负责,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3】。
1.2.2层级晋升管理和分层次培训 护理部对护士等级之间的晋升有严格要求,需要本人提出层级申请,护理部组织考试,护士当年拿到规定的继续教育学分,护士工作量及夜班数符合要求,当年年度考核合格,并且要得到所在病房护士长、主任的签字认可。护理部制定了各级护士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并定期对护士的层级资格审查认定。
1.2.3不同层级工作待遇 将护士的层次与职称晋升、绩效分配等相结合,根据每位护士分管患者数量、工作质量及满意度,确定绩效工资。分配依据是工作岗位性质、工作技术难度、风险程度和护理工作质量。
1.2.4护士排班模式 按护理工作量及专业技术要求等要素,实施弹性排班,增加高峰工作段、薄弱时间段、夜班的高层级人员值班并参与质控管理,降低了差错事故发生率。
1.3评价指标 采取自行设计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包括整体护理、病室管理、基础护理、护理文件、健康教育,病人满意度以及护士各项操作技能和掌握病人病情程度进行评价。
结果(表1-3)
表1 实施前后护理工作质量比较(分)
项目 实施前考核分 实施后考核分
整体护理 85 95
病室管理 90 96
基础护理 91 97
护理文件 89 96
健康教育 95 98
表2實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 例(%)
时间 例数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实施前 200 164/82% 31/15.5% 5/2.5%
实施后 200 198/99% 2/1% 0/0%
表3实施前后护士操作技能和对病人病情掌握程度比较(分)
项目 实施前平均分 实施后平均分
护士操作技能 89分 97分
病情掌握情况 88分 98分
3讨论
3.1层级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以往传统护理工作模式没有根据护士能力、职称以及资质进行分工,各班护士各自完成工作任务,对病人缺乏延续性、整体性护理【4】;层级管理后,护理岗位设置与护士职称、资历、技能、沟通、协调等能力相匹配,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临床医生及病人日益增长的需求。护理人员层级管理,根据护理岗位履行不同工作权限、职责与职能,责任明确,组员既分工又合作,增强护理团队的凝聚力,确保各项护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保质保量完成。
3.2层级管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 护士层级管理可以让责任护士更好地掌握所管辖病人病情及治疗情况,无缝隙地满足病人需求,更好为其提供连续性的整体护理。每位责任护士学会每天对自己工作进行评估与质控,各科建立护士长-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的护理质控模式,保证各项措施真正落实到病人身上。表1显示实施护士层级管理模式后,整体护理、病室管理、基础护理、护理文书、健康教育各项护理工作质量较实施前显著提高。
3.3层级管理可以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实施层级管理模式,合理、科学调整护理人力资源、工作量以及护理工作内容,每位护士尽其所职,不断学习护理业务知识、专业技术及沟通协调等技能,高层级护士通过认真评估病人现存护理问题,从而预见性发现潜在护理问题,制订针对性护理措施,而作为下层级护士对护嘱或护理方案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将各项护理真正落实到病人身上。表3显示,经过护士层级管理模式后,护士操作技能和对病人病情掌握程度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3.4层级管理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 表2显示,实行护士层级管理后,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这主要是通过落实护士层级管理,各层级护士的工作职责更加明确,有效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及时落实,管床护士相对固定,减少护患之间的陌生感,构建和谐护患关系【5】;实施APN弹性排班,增加高峰工作段、薄弱时间段、夜班的护士人力,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需求,保证给患者提供持续性、系统性服务,为更完善整体护理奠定基础,充分保障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从而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
4.结论
实施层级管理模式优化了护理队伍结构,激发了护士的主观积极性,可以有效提高护理管理效能,保障病人安全。
参考文献:
【1】方芳,程云,周剑英,等,实施护士层级管理对基础护理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2):114-117.
【2】陈华荣,陆根兰.护理人员分层次使用模式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07,22(2):53-53
【3】刘佳,李银雪.新加坡国家眼科中心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介绍【J】护理学杂志,2006,21(8):69-70
【4】陈员娥,李艳,厉小小,小组负责制护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073-1074.
【5】魏芳,杨丽娟,李振香,等.连续性排班模式优化全院护士层级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9,24(19):1742-1744.
通信作者: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护理学。
关键词:探讨;层级管理;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护士分层级管理是一种符合现阶段护理工作的管理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各层级护理人员能力,体现其自身价值,更好优化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1】,满足患者更高层次的需求,全面保障护理安全,提升护理质量。分层次按职称上岗是根据护理人员的职务、职称以及业务能力等条件分为不同级别和层次的标准化管理与目标管理【2】。我院自2013年10月开展护士层级管理以来,取得一定成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开放床位550张,护理人员295名,均为女性;年龄18-53岁,平均31岁;副主任护师5名;主管护师37名,护师80名,护士173名;工龄1-5年共105名,6-10年共80名,10年以上110名;硕士生1名,本科28名,大专207名,中专59名。
1.2方法
1.2.1明确分层标准及工作职责 根据护理人员的不同等级分N0-N4级,制定层级岗位说明书,设立专科护士,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等不同层级护理岗位,给予不同的工作年限,履行不同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满足不同患者,不同疾病及病情的需要,确保护理质量。在层级管理体系中,护理人员结构形成梯队,专业分布合理,并与所实施的等级护理和专业护理相适应。每一级护士均要达到一定学历、职称完成一定工作量、夜班次数才能竞聘上一级岗位。医院合理配置护理人员,统筹部署,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随时调整护理人员的层次分配,从而保证护理质量。由于严格的岗位职责划分,使护理人员权责明确,既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又更加体现出对患者的高度负责,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3】。
1.2.2层级晋升管理和分层次培训 护理部对护士等级之间的晋升有严格要求,需要本人提出层级申请,护理部组织考试,护士当年拿到规定的继续教育学分,护士工作量及夜班数符合要求,当年年度考核合格,并且要得到所在病房护士长、主任的签字认可。护理部制定了各级护士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并定期对护士的层级资格审查认定。
1.2.3不同层级工作待遇 将护士的层次与职称晋升、绩效分配等相结合,根据每位护士分管患者数量、工作质量及满意度,确定绩效工资。分配依据是工作岗位性质、工作技术难度、风险程度和护理工作质量。
1.2.4护士排班模式 按护理工作量及专业技术要求等要素,实施弹性排班,增加高峰工作段、薄弱时间段、夜班的高层级人员值班并参与质控管理,降低了差错事故发生率。
1.3评价指标 采取自行设计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包括整体护理、病室管理、基础护理、护理文件、健康教育,病人满意度以及护士各项操作技能和掌握病人病情程度进行评价。
结果(表1-3)
表1 实施前后护理工作质量比较(分)
项目 实施前考核分 实施后考核分
整体护理 85 95
病室管理 90 96
基础护理 91 97
护理文件 89 96
健康教育 95 98
表2實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 例(%)
时间 例数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实施前 200 164/82% 31/15.5% 5/2.5%
实施后 200 198/99% 2/1% 0/0%
表3实施前后护士操作技能和对病人病情掌握程度比较(分)
项目 实施前平均分 实施后平均分
护士操作技能 89分 97分
病情掌握情况 88分 98分
3讨论
3.1层级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以往传统护理工作模式没有根据护士能力、职称以及资质进行分工,各班护士各自完成工作任务,对病人缺乏延续性、整体性护理【4】;层级管理后,护理岗位设置与护士职称、资历、技能、沟通、协调等能力相匹配,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临床医生及病人日益增长的需求。护理人员层级管理,根据护理岗位履行不同工作权限、职责与职能,责任明确,组员既分工又合作,增强护理团队的凝聚力,确保各项护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保质保量完成。
3.2层级管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 护士层级管理可以让责任护士更好地掌握所管辖病人病情及治疗情况,无缝隙地满足病人需求,更好为其提供连续性的整体护理。每位责任护士学会每天对自己工作进行评估与质控,各科建立护士长-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的护理质控模式,保证各项措施真正落实到病人身上。表1显示实施护士层级管理模式后,整体护理、病室管理、基础护理、护理文书、健康教育各项护理工作质量较实施前显著提高。
3.3层级管理可以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实施层级管理模式,合理、科学调整护理人力资源、工作量以及护理工作内容,每位护士尽其所职,不断学习护理业务知识、专业技术及沟通协调等技能,高层级护士通过认真评估病人现存护理问题,从而预见性发现潜在护理问题,制订针对性护理措施,而作为下层级护士对护嘱或护理方案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将各项护理真正落实到病人身上。表3显示,经过护士层级管理模式后,护士操作技能和对病人病情掌握程度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3.4层级管理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 表2显示,实行护士层级管理后,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这主要是通过落实护士层级管理,各层级护士的工作职责更加明确,有效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及时落实,管床护士相对固定,减少护患之间的陌生感,构建和谐护患关系【5】;实施APN弹性排班,增加高峰工作段、薄弱时间段、夜班的护士人力,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需求,保证给患者提供持续性、系统性服务,为更完善整体护理奠定基础,充分保障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从而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
4.结论
实施层级管理模式优化了护理队伍结构,激发了护士的主观积极性,可以有效提高护理管理效能,保障病人安全。
参考文献:
【1】方芳,程云,周剑英,等,实施护士层级管理对基础护理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2):114-117.
【2】陈华荣,陆根兰.护理人员分层次使用模式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07,22(2):53-53
【3】刘佳,李银雪.新加坡国家眼科中心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介绍【J】护理学杂志,2006,21(8):69-70
【4】陈员娥,李艳,厉小小,小组负责制护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073-1074.
【5】魏芳,杨丽娟,李振香,等.连续性排班模式优化全院护士层级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9,24(19):1742-1744.
通信作者: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