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语文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xies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认为作为一个初中语文教师,首先最重要的是设法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语文课,教学的艺术就是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能否让学生喜欢语文课是衡量一个语文老师是否胜任语文教学工作的根本条件。
  1.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维、大胆质疑、积极探究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以学生为本,放弃那种高高在上,令学生敬畏三分的“师长”架子,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相处的地位,以朋友谈心式的语气带领学生探究问题。“亲其师,信其道”的古训值得我们深刻领会,如能真正落实在语文教学的实际行动中,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从备课内容和方式上进行本质性改革
  新课程语文教学观要求教师备课从学生自学开始,注重学法指导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学;把语文的文本交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阅读、思考,找出疑点,发表见解。教学过程设计要由原来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强行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向教师积极启发诱导,学生主动获取探究的过程转变,努力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新机制。现在,我们对备课重新定位:教案只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的结果,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一种预设,而组织教学时要因时而动,因人而异,避免按部就班,死板硬套。教师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教学活动能否让所有学生都方便学、乐意学,教师将要呈现给学生的东西必须是经过精心选择、最适合学生接受的,起步是简单的和能激发学生兴趣与求知欲望的。这样的标准实际上更高,对教师备课要求更苛刻,不经过充分准备是难以上好本节课的。
  3.运用信息技术
  传统语文教学偏重知识系统和能力训练体系,注重传授语法词汇知识,语言教材中收录的少量文字只是作为传授知识的范文。现代语文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
  3.1课文精读:传统教学非常重视对课文的精读,在网络环境下同样不可忽视,因为精读可强化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在这种阅读中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深入思考,教师可提供相关资源供学生参考,可用习题当场进行阅读效果的检测,并进行即时评价。
  3.2主题性研读:主题式研读指的是學生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点圆式信息传输路径阅读大量有关文本。这种阅读主题丰富灵活,信息容量大、外延宽、传输路径具有辐射性。教师可提供经整理的大量资源,让学生从网上获取相关资源,可在论坛交流心得,还可进行由“面”及“点”的选择性阅读。
  3.3情境写作:多媒体电脑为作文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情境呈现讨论交流写作评价”是常用的教学流程。
  3.4互动性写作:将“故事接龙”的样式放到网络上后,其趣味性、发展的无限性及作者与作者、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的交流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3.5论辩性写作:将辩论赛搬到网上以文字形式进行,这种短小然而针锋相对的写作使思维不断碰撞,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
  3.6一体化写作: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学生自主从网络上获取阅读材料,读后根据自己的选择和思索进行“吸收 创造”式的写作,使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信息素养得到提高。
  3.把握好课堂节奏
  一堂好的语文课,除了要让学生学到有价值的知识以外,还要给学生带来一定的精神愉悦。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喜欢上语文课,喜欢学语文。如果能做到这些,那么比单纯教学生理解几篇课文,记住一些语文知识要有意义得多。学生被教师吸引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老师的学识、性格、口才等,这些因素带有先天成分,是无法用之前的教学设计改变的,但是有些能吸引学生的因素,是可以通过课前的教学设计改变的,比如说控制好课堂的教学节奏。
  一般来说,青少年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聚焦于某一个内容,特别是初中学生。如果我们不能适时地转换话题,当学生注意力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开小差现象。由于一堂课的学习内容要求相对集中,因此,我们不可能在一堂课内过多地转换话题,但是,我们可以把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板块,配合老师不同的表达语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活动,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的感受,从而使学生对一堂课的内容始终保持兴趣。因此,运用课堂流程节奏上的变化,对于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4.营造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语文课堂教学
  研习名课,我们往往惊叹: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似乎处处都做得很对——从教学内容到教学环节,从教学组织到教学方法。我们所做的教学观察,却发现有些教师的上课,似乎招招都错——教学内容不正确,不合适;教学环节散乱、无来由,教学方法不讲究理路、不符合学情;教学的组织与实现的教学目标不相关联,有时甚至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背道而驰。现在我们明白了,这是因为基点的根本不同:对语文课程的理解不同,对语文教学的理解不同,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同,对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理解不同。换句话说,并不是广大语文教师不能把语文课堂教学做好,而是以“教的活动”为基点这种立场,使课堂教学很难做好,甚至会做得很坏。
  进行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把以“教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以“学的活动”为基点,这里有许多工作要做。研究亟待跟进,对有些教师来说,可能还要经过一个艰苦的磨砺过程。
  进行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意味着语文教学形态的变革。包括语文教师备课形态的变革,转移备课的关注点,改造教案的叙写样式;包括语文课堂教学形态的变革,树立家常味的、在对话中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语文好课的观念;包括作业形态的变革,使语文课堂教学在课外、在课后得以拓展、深化、延伸。
  也就是说,以往所孜孜以求的教师“教的活动”有结构、相对完整,甚至“环环相扣”,是走错了方向——我们本应该追求的,是学生“学的活动”有结构、相对完整;以往所孜孜以求的教师“教的活动”丰富、多样,甚至花样百出,是搞错了地方——我们本应该追求的,是学生“学的活动”的丰富、多样。
其他文献
摘 要: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课题,培养学生的语文文字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一环。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作者从感知积累,培养语感;提倡个性化阅读,注重情感体验;读思结合,加深理解;培养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语感培养 情感体验 读思结合 审美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通用的一种书面语言,在“五四”之前的千百年间一直占据重要的交际地位。现如今,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抓住文言文的精髓,彰显文言文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处理好文言、文章、文学、文化四者之间的平衡,是推行文言文教学课堂改革、解决现存文言文教学弊端的关键。  一、文言是根基  文言文言简意赅,底蕴深厚,韵味隽永,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当之无愧的璀璨瑰宝。只是
期刊
摘 要: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外阅读,文章认为要做好四个结合:学校与家庭结合、必读与自选结合、阅读与笔记结合和展示和表彰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关键词: 课外阅读 学校与家庭 必读与自选 阅读与笔记 展示和表彰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重视培
摘 要: 语文课堂语言艺术体现了教师的修养,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课堂语言应更注重简洁、生动、亲切、规范、机智,从而使得课堂语言在提高学生脑力劳动效率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快乐,还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陶冶。  关键词: 语言艺术 课堂语言 规范性  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教师只注重教育教学技巧的探讨与改进,忽略语文教学中语言的精心组织和优化设计。语文课堂因
针对模糊比例控制器存在不可消除静差的问题,提出一种积分系数自调整模糊控制算法,通过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研究,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摘 要: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某些教师忽略课文教学的整体性和文学性。所谓“整体性”,就是把课文作为一个整体,重视其整体的艺术性和科学性。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说,要有计划、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注重课文的整体性。所谓“文学性”,就是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文学价值,给予学生美感,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本文针对语文教学的误区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误区 整体性 文学性  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初中
我校是一所致力于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学校,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英语课程资源(包括教材资源、人力资源、环境资源),提升学科品牌一直是我们课程改革、特色办学的宗旨。如今数字
会议